?

職教高地建設視域下中職人才培養“廈門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22-01-15 06:56莊敏琦莊菁瑋
化工職業技術教育 2021年6期
關鍵詞:職教廈門技能

莊敏琦 唐 凌 莊菁瑋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福建 廈門 361023)

1 引言

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重要任務,肩負著為不同社會群體提供多樣化成長成才路徑的重要職責,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1]。

2021年,廈門成為省部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試點城市之一[2],高地建設對廈門職業教育發展寄予了新期望、賦予了新動能。以此為契機,廈門職教戰線以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目標先行先試;以省部“高地”文件精神和配套政策為抓手,不斷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推動職普融通,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借鑒海峽東岸的職教辦學經驗,開拓創新,不斷探索優化獨特區域優勢的職業教育類型,積極探索職教人才培養的“廈門模式”。

2 中職人才培養“廈門模式”的建設背景

2.1 廈門中職的基本情況

廈門的中等職業教育有著悠久且光榮的歷史。1920年,被毛澤東主席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在他所創辦的集美學校增設水產科和商科,開啟了廈門職業教育的先河,繼而發展為門類眾多且獨立設校的職業教育[3]。

近年來,廈門市職業教育步入發展快車道,辦學質量顯著提高、現代職教體系初步構建、產教融合更加緊密,不僅為全市各行各業培養了大量技術技能人才,也為廈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打造“職教高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例如:職教高考領跑全省,2020年中職學生參加“職教高考”取得優異成績,19 個專業類共獲得11 個狀元,本科上線人數占全省的54.5%,98.28%的中職考生上大學[4]。技能競賽斬金奪銀,成績在全國名列前茅,其中廈門工商旅游學校教師參加2020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所獲獎牌數位居全國第一,集美工業學校和廈門工商旅游學校的學生參加全國技能比賽所獎牌數分別位列全國962 所參賽中職學校的第二名和第三名[5]。2020年,廈門市具有招生資格的中等職業學校共11所(不包括技工院校),均為公辦學校,其中5 所學校被認定為福建省示范性現代職業學校。這11 所學校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7 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含3 所市直屬中職學校和4 所區屬中職學校,這7 所中等職業學校平均在校生達到4 308 人,培養效益達到福建省的最佳水平;第二種是4 所藝體類中職學校。

2021年4月,教育部職成司司長陳子季在部省支持廈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兩岸融合媒體見面會上指出,“廈門市是大陸面向臺灣的重要門戶,推進廈門職業教育區域化,補短板、激活力、提質量,形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對助力兩岸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睘榇_保職教高地政策落實到位,廈門市充分利用部省市協調推進機制,為貫徹落實《教育部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廈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兩岸融合的意見》(閩政文〔2021〕97號),出臺《廈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工作任務分解方案》,并要求每月一報工作進展,力求形成工作合力,強化意識、真抓實干,深挖兩岸融合發展的潛能,落實落細各項任務要點,推動兩岸職業教育資源、模式相互融通,搭好兩岸職教融通這座“橋梁”,建好產教融合“大平臺”,爭取把廈門職教高地建設成為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廈門范式”。

2.2 廈門高地建設的指導思想與思路舉措

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盛贊廈門是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 周年紀念會和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要求福建發揮區位優勢,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赴福建考察時,首次提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再次鼓勵福建勇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6]。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廈門高地建設的思路和舉措為:固本強基,加強職業教育內涵建設,通過建設一批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優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擴大中職學位供給,通過打造一批產教融合園區、實訓基地和產業學院,提升高職和本科辦學層次和水平,做大做強職業教育資源。以閩臺職業教育深度合作為特色,通過借鑒臺灣多元辦學機制和辦學模式,開拓兩岸校企合作特色模式,整合兩岸職業教育資源,為廈臺產業協同發展提供支撐。打造具有閩臺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典范,概括起來就是圍繞“融”、打造“特”、做到“優。

在“融”的方面,一是發揮區位特色,構建兩岸元素現代職教體系。二是強化優勢互補,推動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三是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兩岸產教融合特色模式。四是瞄準兩岸專才,共培共育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五是服務產業需求,提升區域特色技能培訓水平。六是聚焦文化交流,打造兩岸職業教育開放窗口。

在“特”的方面,:一是堅持“一個保障”,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二是落實“一個理念”,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與普通教育完全平等。三是高舉“一面旗幟”,建設技能型社會,讓人人學習技能、擁有技能。四是貫徹“一個戰略”,筑巢引鳳,為兩岸教育共同發展謀篇布局。五是實現“一組目標”,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既培養大國工匠,更培養能工巧匠;服務區域發展,深度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改革探路,凝練職業教育高地建設的經驗做法,創立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模式。六是弘揚“一個精神”,傳承陳嘉庚先生的教育思想,注重德智體三育并重、培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引導學生知行合一,創新發展廈門職教高地建設范式,為全國提供中職教育人才培養“廈門模式”。

在“優”的方面,一是“長入”經濟,成為經濟活動的內生變量。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教育鏈與產業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助力廈門經濟發展。二是“匯入”體系,教育部將支持廈門遴選優質中等職業學校聯合高職院校建設成為集中職教育、五年制高職教育、技術推廣、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社會生活教育為一體的職業學校,使之成為國民教育序列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融入”文化,提升職教定位。弘揚“技能寶貴、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文化氛圍,推動職業教育縱向貫通、橫向融通,促使職業教育成為人們的主動選擇。四是“滲入”人心,積極探索高中教育的多樣化,探索普高與中職學分互認、學籍互轉,無縫對接的“普職融通”,給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讓職教成為香餑餑,打破教育焦慮。五是“進入”議程,讓職業教育進入各級黨委和政府議事日程,納入規劃、政策體系、議事規則、預算保障,發揮好職業教育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六是“跟入”人生,技能成為做人的“標配”,用好“高地政策”探索實施中職與本科“3+4”、高職與本科“3+2”銜接貫通,技能型人才長學制培養“5+0”“5+2”等;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學歷證書互通銜接,形成能夠覆蓋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學習型社會,暢通多種成長成才新路徑。

人才培養是“創新發展高地”的核心內容,是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落腳點。為此,在廈門模式的構建中,特別強調堅持黨對職業教育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嘉庚精神”。在廈門中職教育的具體實踐中,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做到了“三個呼應”:一是呼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對”的教育,二是呼應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做“好”的教育,三是呼應兩岸融合的新時代要求——做“特”的教育。

3 中職人才培養“工商案例”的實踐

3.1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概況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以下簡稱“學?!保┦菑B門市政府舉辦、廈門市教育局直屬公立中專學校,緣起1898年創辦的同文書院,辦學歷史120 多年。學校占地340 畝,建筑面積15.6 萬平方米;2014年,學校獲全國首批改革發展示范校;2015年獲福建省級文明學校;2017年,學校獲廈門市最受市民歡迎的學校;2018年,學校在全國所有的高職、中職院校參加的“學生管理50 強”評選中,位列全國中職校第二名;2019年,學校獲中央電教館“全國數字化校園”榮譽稱號;2020年,學校教師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所獲得獎牌數位居全國第一,學校學生在全國學生技能競賽中所獲得獎牌數位居全國962 所參賽中職學校第三位。

過去兩年,福建省實施了“職教高考”,在學校學生參加的11 個類別招考中,共拿到10 個全省第一名。學校畢業生參加高職分類招考,100%達到??凭€,兩年共計782 人達到本科線,占比全省本科計劃的39%。學校學生不僅上線人數第一,高分段人數和本科上線率均為全省第一。因此,學校優異的成績吸引了眾多優質生源。2021年學校的招生平均分數超出普高線,并且所有中職學生均達到普高線,總平均分數超出廈門普高線83 分,如圖1 所示。

圖1 近三年普通中專班招生分數超普高線統計

抓住“職教高地”建設契機,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從分析廈門中等職業教育當前的基本情況入手,基于對未來中職教育發展趨勢的研判,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發展、助力兩岸融合為目標,提出弘揚“嘉庚精神”和“人人出彩”為抓手,構建具有濃厚區域特色的廈門中職人才培養創新模式。一是深入學習黨中央發展職業教育的大政方針,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尤其是對發展職業教育所作出的重要指示,堅定思想認識;二是全面準確理解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基礎教育的內涵意義,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多方面功能;三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堅持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勞動者與接班人的正確辦學方向;四是加強改進政府對職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模式,形成正確導向。

3.2 工作亮點

近年來,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為己任,以“創一流名校、建溫馨家園”為目標,以“擴容、提質、升位、融合”為抓手——擴大招生規模,夯實職業教育基礎(擴容);深化內涵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質);做好產教融合,提升中職的比較優勢(升位);凸顯廈門區位優勢,助力兩岸融合(融合),不斷探索,奮發有為,為廈門中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了貢獻,獲得了國內同行的認同,被譽為“工商案例”,也為人才培養“廈門模式”做出了貢獻。

(1) 擴容:豐富辦學層次,提升比較優勢

2008年,在廈門“跨島發展”的戰略背景下,學校從市區搬遷到集美文教區,在“嘉庚精神”的發祥地上,沐浴著陽光雨露,以“做最好的自己”為校訓,圍繞“創一流名校、建溫馨家園”的辦學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學?,F開設了五年制高職(三二分段制)汽車電子技術、汽車營銷與服務與空中乘務等11 個專業;三年制航空服務、汽車運用與維修、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與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等15 個專業,其中包括“金龍班”“特房班”“盈眾班”“泰成班”“金蘭灣班”等十余個校企合作班級。2015年,學校成為全國首批27 所現代學徒制試點中職學校之一。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三雙兩段”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就業工作,試點成果得到了教育部的認可。目前所合作的企業中,有3 家重點國有企業和3 家知名民營企業,合作企業規模大、效益好、技術力量雄厚,對學生和家長具有較強吸引力,為促進學生實現優質就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人才培養中,學校注重突出中等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以“升學有出路、就業有技能、創業有信心”為目標,積極探索職普融通新模式,以特色發展吸引學生,做“大”中職教育,鞏固中等職業教育基礎作用。近年來,學生報考踴躍,學校規模一年一個臺階,在校生人數達到8 000 多人。

(2) 提質:一體兩翼六大舉措,成長導航彰顯特色

筆者認為,人才培養體現在中職學生成長的三個階段:他律、自律、自主。近年來,學校探索實施“成長導航”模式,簡稱為“126”模式,具體如圖2 所示。不僅改變了學生人才培養的生態,也改變了教師成長的生態,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從而引導更多教師、學生實現自主成長?!?26”模式可以簡要概述如下:

圖2 “成長導航”模式(“126”模式)

“一體”——瞄準一個目標“立德樹人”;“兩翼”——聚焦教育(德育為先,職業教育要促使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教學(聚焦課堂,互聯網+教育,提升教師能力,促進教學工作) ;“六大舉措”——融入學校的血液,形成文化,成為師生共同遵循的生態。

① 推行班主任職級制,實現“最優化”班主任隊伍

制定《班主任職級細則》,給班主任評“職稱”。班主任工作情況不僅作為評選優秀班主任、職級晉升的依據,還要作為教師自我提升、專業發展的重要依據。以職級制撬動績效分配,使班主任從“要我當”變成“我要當”,從而成為探索從管理走向治理的抓手。

② 校園酒店式管理模式,構建“最職業”育人環境

將勞動教育納入全面人才培養體系,在全國首創“校園酒店式管理”情境育人模式。學生在校三年需參加三周實訓活動,在濃烈的職業氛圍中培養職業精神,“上課如上班”,實現了“做人與做事”“德育與智育”的完美結合。

③ 深入開展禮儀教育,打造“最優雅”學生素質

學校倡導“禮儀滋養,人文滲透”的育人理念,在全國首創禮儀操,形成早訓制度,通過行為提升素養,通過學習反哺實踐。目前,已有69 名學生服務于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核心區域,每年有30余名學生服務于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現場,培養了校園足球國家隊選手、全國健美操冠軍、全國超級模特選拔賽冠軍等優秀人才,為每個孩子創造人生出彩的機會。

④ 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實現“最快樂”課程學習

通過一個社團、兩個平臺,實現同伴引領、老師領航、活動拓展。近年來,在全國“挑戰杯”職業院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中奪得2 金2 銀3 銅,在全國黃炎培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1 金1 銀,金牌數和獎牌數均列全國前茅。學生盡情發揮自我,成就創業夢想,在各行各業涌現了許多的杰出代表。

⑤ 以校企合作為抓手,實現“最有效”教學覆蓋

學校是全國首批27 所現代學徒制試點中職校之一,并與廈門公交集團、廈門夏商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合作,探索實施“三雙兩段制”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了學生職業素質與實踐技能。在全市中職學生技能大賽獲得21 金24 銀30 銅,參加全省中職學生技能大賽獲得6 金12 銀11 銅,在全國首次技能試點賽中獲得2 銀3 銅好成績。

⑥ 以“互聯網+”為先導,實現“最溫馨”多元出彩

《“知行合一、多元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踐》入選首批全國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劉欽濤老師專業發展案例入選首批中等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個人專業發展典型案例。2021年,教師技能大賽拿回“雙黃蛋”——兩個全國一等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金牌數及獎牌總數均位居全國第一;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能力比賽一等獎,均為福建省唯一。

(3) 升位:著眼全面發展,突破辦學層次

職業教育要堅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專業群與產業動態對接,緊盯產業鏈條、市場信號、技術前沿、民生需求,聚焦廈門互聯網經濟產業、新能源制造業、現代文旅業等需求,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此,學校具體做法如下。

① 中外合作,打開視野

職業教育發展離不開國際視野,學校在保持和德國大蓋勞職業技術學校友好合作的同時,2020年學校與尼斯蔚藍海岸職業培訓學校舉行線上簽約儀式,邀請法國尼斯米其林二星主廚到學校開展交流活動。

② 東西協作,示范輻射

廈門與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雖然遠隔千里,但是互聯網的存在卻讓兩地近在咫尺。莊敏琦名師工作室通過構建網上同步課堂,搭建遠程課堂教學系統和網絡教研平臺的方式,形成云端“定點幫扶,以一拖二”的精準對口教學幫扶圈,建立“造血”機制,實現前沿教研信息、優質教學資源的交流與共享,有效促進兩地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助力西吉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提升,為深化閩寧合作和高質量如期完成西吉縣教育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2020年6月5日,時任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到寧夏西吉縣調研指導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時,在西吉縣職業中學聽取了一堂遠程同步課《菜肴命名》,并對遠程同步課堂表示了肯定,而這堂課的授課人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廈門市莊敏琦教育信息化名師工作室成員謝怡瀠教師。

③ 產教融合,優勢互補

2018年,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21 家“現代學徒制”試點校,其核心內容“三雙兩段制”從學校試點到推廣到整個廈門市域的12 所學校,用了不到三年時間,被教育部專家譽為“廈門模式”。

基于“高地建設”的新視域,在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學校主動作為,與“產教融合型企業”企業共同建設集“產、學、研、轉、創、用”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學院,探索人才培養創新實體和人才培養創新平臺,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升級“三雙兩段制”現代學徒制,探索構建“六共四鏈一精準”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即:共商(協議、方案、計劃、模式)、共建(平臺、隊伍、標準、文化),共育(德、智、體、美、勞),共管(教學、師資、教研、經費),共享(理念、技術、資源、成果)、共贏(質量、發展、利益、效益);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四鏈(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生態鏈)銜接,實現了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精準對接,突破“校企兩張皮、產教相脫離”的困局,進而實現了“廈門樣板”的“現代學徒制”的2.0 升級。

④ 中本攜手,共創未來

學校著力探索聯合高職院校、本科院校實現“中職教育、五年專教育、中本貫通”。例如:每年學校都會通過職教高考為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輸送一批優質生源,為此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向學校授贈了“優質生源基地牌匾”。在合作方面,不僅有傳統意義上的“3+2”模式,還有基于現代二元制的“3+3”模式,目前更是對“5+0”合作辦學模式充滿期待,因此學校一直致力于爭取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交流。

日前,學校與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強強聯手,實現合作辦學。此舉是廈門市著眼落實部省共建廈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試點城市政策清單、推動廈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探索具有閩臺特色的“廈門職教”范式的生動實踐,也是加強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推進福建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為共同探索“3+4”中本貫通人才培養、教師素質提升、深化產教融合等新路徑,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充分發揮學科、人才、平臺等資源優勢,推動辦學體制和育人機制改革,指導和支持福建技術師范學院附屬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加快高質量發展。

(4) 融合:內涵建設,筑巢引鳳

省部“高地”文件指出,要充分考慮廈門特色的區位優勢和對臺優勢,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探索兩岸職教融合發展新路。學校積極參與兩岸職業院校、職業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合作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師資培訓,組建專業化培訓專家團隊,優化教師專業發展體系,并針對臺企發展需求,共建實訓基地、共設專業課程,培養高質量技能人才,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例如:為推動教育惠臺政策落地,促進廈臺教育交流融合,學校承辦2021年廈門市兩岸教師融合系列活動——“端午安康”傳統節慶活動。來自兩岸40 余位教師歡聚一堂,共同度過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端午節”,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動讓兩岸教師在融合中增進了解、彼此學習、相互促進,讓臺灣教師更好地融入廈門教育大家庭。

在福建技術師范學院附屬廈門工商旅游學校揭牌儀式活動中,臺灣南部最大紙媒《民眾日報》《臺灣導報》等媒體紛紛報道“福建職業教育,啟動廈門范式”,詳細介紹了廈門職業教育發展。

4 結語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從“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廈門有著得天獨厚的職業教育優勢。目前,廈門市職業教育在“著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中,實現縱向貫穿,橫向融通的職教成才態勢?!吧龑W有通道、就業有技能、創業有信心”的職教發展立交橋已經形成。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圍繞“擴容、提質、升位、融合”探索與實踐,獲得職教界同行的認可。

然而,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廈門職業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職業教育與廈門產業發展匹配還不夠緊密,引領產業發展還需加強,科技創新服務能力還有待增強,人才培養通道還不夠暢通,滿足老百姓“上好學”的愿望還有差距,這些問題都亟需學校對標對表、抓緊補短板、強弱項,持之以恒加以解決。未來學校將省部“高地”文件轉化為實際行動,全力打好攻堅戰,打造具有閩臺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廈門范式”,為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猜你喜歡
職教廈門技能
廈門正新
女生總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關于構建鐵路職教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
江蘇職教助力國家扶貧攻堅
“偶”遇廈門
勞動技能up up!
中英越洋握手 職教領跑未來
廈門貓街
拼技能,享豐收
食在廈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