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下的初中歷史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探索

2022-01-15 20:19余嵐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關鍵詞:單元教學初中歷史

余嵐

摘要:在新課程教育發展背景下,對于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強調學科素養的培育,還重視教學方式的優化改進,為把握知識整體性與連貫性,在單元課程教學中更加重視整體的銜接。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模式則隨之出現,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歷史知識的整體架構,為學生歷史知識理解與掌握提供堅實助力,易于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诖?,本文對新課程下的初中歷史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單元教學;整體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是將一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教學,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層分析把握其中的內在聯系,再構建單元知識網絡,指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綜合學習。歷史學科知識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按照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實踐,能夠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綜合認識,掌握結構化的歷史知識并形成自我知識體系,還可以促使學生實現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提升歷史教學效率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與能力。

一、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的優勢

把歷史單元教學內容視作一個整體開展教學就是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經過教師的認真分析與整合,讓單元課程內容相互串聯,接著通過預習課、展示課和反饋課的過程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對單元歷史知識的全面掌握。與傳統單一課程講授式教學方式相比,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的優勢更加明顯。一方面,采用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模式可以提升歷史課程教學效率,整合一個單元的歷史知識內容與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是相一致的,從整體性角度為學生梳理知識之間的脈絡聯系,讓學生隨著教師的逐步引導完成相應知識架構的構建,通過系統性認知與理解簡化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過程,自然也就促使教學效率獲得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采用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模式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更高效的實現歷史教學目標,一改之前講授式、灌輸式教學方式,不再以滿堂灌的方法引導學生,而是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均進行了過程性的優化,把分隔開的歷史串聯起來,學生由此形成綜合性認識,并且在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中還更加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性的發揮,進一步完善了歷史課堂,進而有效培養歷史素養與綜合能力,并助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改革發展。

二、新課程下初中歷史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策略

部編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材第五單元的主題為“步入近代”,以此單元教學為例,采用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方式開展教學。該單元共包括4課內容,即“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藝復興運動”、“探尋新航路”以及“早期殖民掠奪”,均是世界市場形成之前的基礎,對世界一體化發展起到關鍵的推動作用。

(一)預習課教學

預習課是歷史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理解掌握歷史知識點的前提,教師在預習課環節為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景,并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以此完成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有效學習。在“步入近代”單元教學中教師根據知識內容設計好教學過程,明確教學目標即能夠清晰梳理課程知識脈絡,夯實基礎知識結構認知,能夠理解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開辟以及殖民掠奪行為對資本主義發展所起到的作用,能夠充分認識歷史人物在世界發展中所發揮的價值,并且還要學會運用多種歷史思維方法思考問題、探究問題,全方位認識資本主義發展過程對世界和人類所產生的影響。另外,教師針對單元知識內容設置問題,“為什么文藝復興從意大利而興起?其運動本質是什么?”“文藝復興中出現哪些代表性的人物或作品?分別具有怎樣的影響?”“新航路開辟路線是怎樣的?其對世界、對人類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殖民掠奪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由學生自由結合小組進行知識探究與問題討論,初步掌握單元整體內容。

(二)展示課教學

展示課是對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的進一步深化,不僅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也深化學生歷史思維的形成以及歷史綜合能力提升。根據預習課授課效果,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所學并結合課程教學目標進行對比評估是否達到教學目標需求,然后對問題討論結果進行整合以小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教師對各組學生反饋情況進行總結,針對其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進行統一指導和補充,引領學生從整體性角度延伸歷史思維,橫縱相接的構建更加完整的歷史知識脈絡。此外,教師也要對各組學生的問題解答思維過程中所運用的各種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掌握更多元的思路,幫助其積累歷史學習經驗,鞏固對單元知識的深度掌握。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拓展,豐富學生歷史知識認知,如在新航路開辟相關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其與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讓學生對二者的異同進行歸納分析,以此能夠增進學生對我國歷史的認識,強化其知識能力。

(三)反饋課教學

反饋課是對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的補充,教學重點在于檢測學生對單元知識內容的掌握效果,除了進行單獨的課程檢測之外,一般會在預習課和展示課的結尾環節進行對應的學習成果檢測,通過設計與單元歷史知識相關的學習問題,檢驗學生是否真正完成了單元知識的整體架構。根據檢測結果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表現,教師開展綜合性的教學評價,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學習中的不足,并針對性的進行查漏補缺式的教學指導,再次鞏固學生知識體系,切實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模式對于歷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改變傳統單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圍繞學生為主體,立足單元知識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完整且清晰的歷史知識脈絡,在很大程度上實現教學效果的改善,優化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歷史探究興趣,并促使其形成歷史綜合素養。在新課程下歷史教師更應該把握好單元整體推進式教學方式的實踐運用,做好預習課、展示課和反饋課的教學,推動歷史課程教學的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偉.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歷史單元整體教學[J].江蘇教育,2021(63):47-49.

[2]戴軍.初中歷史單元整體教學探索[J].文理導航(上旬),2021(06):44-45.

[3]劉培杰.試論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單元整體設計[J].科幻畫報,2020(01):131.

猜你喜歡
單元教學初中歷史
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化學平衡的移動”單元教學創新設計
運用分析、比較策略設計單元語言實踐活動
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現狀與對策初探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歷史探究能力, 促進課堂自主學習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學講方式”在語文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數學整體感知策略在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