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

2022-01-15 22:43陳明湖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關鍵詞:創設問題情境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陳明湖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以及素質教育的落實對現階段的教育工作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重新的定義,指出了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有效地傳遞知識和概念,更需要在實踐教學展開過程中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其中尤以能力基礎和情感基礎為首要。而在小學數學教學展開過程中,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因此,本文對小學數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展開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設問題情境;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教師為幫助學生強化學習效率,可以在講解知識時,重視對有效問題情境的設計,將數學知識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引導其在獨立思考中解決數學問題。這樣既是對學生創新意識的鍛煉,也能使學生在思維能力的應用中產生解決問題的自豪感,進而凸顯數學學科的實用性與價值性。

一、尊重個性規律,解析授課目標

數學學科的實用性、層次性以及抽象性,往往對學生探究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情境,只有真正與學生個性規律相協調,并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因此,為了設計有效的課堂問題,需要用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通過學習任務的完成把握知識重點,從而取得更好的情境創設效果。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千米和噸”時,需要幫助其了解長度單位與重量單位含義的同時,進行相應的單位換算,并在思維視野的開拓中解決實際問題。由于本節課的知識點更加重視對學生解題能力的鍛煉,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情境,應該更加貼合其個性規律,才能使學生在熟悉的問題情境中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碼頭裝卸貨物與火車運行路線的動畫短片,提問學生“千米和噸分別是什么計量單位?”“根據過去學過的長度單位與重量單位,同學們對千米和噸有沒有什么具體的概念?”等問題,幫助學生在溫故知新中對新知識進行學習。這樣既能使學生更好地在授課目標的幫助下明確學習方向,也能通過對問題的解答積累學習經驗,在教師的幫助下舉一反三掌握新知識。

二、結合學習方向,體現生活化內涵

班級學生的學習方向、認知規律以及知識接受情況不同,會對教師的整體教學效果產生較大影響。只有教師緊緊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更好地發揮問題情境的教學價值。數學知識的實用性,使其與現實生活間存在十分緊密的關聯。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情境,若想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則需要體現生活化內涵,幫助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將知識在學以致用中發揮到實處,從而真正感受數學學科魅力的同時,使教學工作高質量開展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比如,教師講解“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學重點則是要求學生對小數現實意義進行了解,并學會用小數對數字進行表示的同時,可以增強知識遷移能力與應用能力。為更好地凸顯生活化內涵,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情境應該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設計帶領學生去市場購物的情境,將事先準備好的蘋果、格尺、羽毛球拍以及乒乓球等物品,用不同的小數進行表示,提問學生“這些以小數為單位的價格怎么讀?”“小數點前后的數字分別代表什么單位?”“你能以小數的形式正確購買需要的物品嗎?” 等問題,模擬商品售賣流程,使學生在購買物品的過程中加深對小數點的理解與認識,更好地保證問題情境的有效性。

三、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連貫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另一個學習難題在于,小學生的眼中數學知識是零碎的,相互之間并沒有聯系,也正因為如此,學生需要逐項地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因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常常會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情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一樣,忘一樣”。事實上,小學數學知識內在相互之間是有聯系的,如果能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將會從很大程度上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幫助學生重拾學習信心。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問題情境創設的連貫性,盡可能地引入更多的教學內容,在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的同時適當地延伸,讓學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識。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時,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的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先帶領學生分析一些整數乘法和分數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聯系,然后讓學生分析分數和小數之間的關系,在分析了分數和小數的關系之后引入課堂授課。一個小小的問題情境創設,既強化了學生聯系、探索、思考的能力,又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緩慢過渡,更順暢地接受、理解和學習新知識,何樂而不為?

四、有效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從本質上講在小學數學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引入問題情境創設就是為了將抽象、平面化的文字具象化,使知識和概念更加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然后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消化和理解知識。從這一點上分析教師不僅需要考量問題情境創設的內容,也就是上文中所述的生活化和連貫化,教師還需要考量問題情境創設的形式,思考如何讓情境的創設變得更生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就應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讓現階段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可操作空間更大,可供借鑒和使用的方法也變得更多,教師可以在問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引入相應的視頻、音頻與圖片資源,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實現感官聯動,進而有效地體現問題情境創設的效益。

五、引導學生思維意識獨立解決數學問題

有效的課堂提問往往需要重視對學生思維意識的引導,使其在獨立意識中完成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才能發揮數學實用性內涵。教師在建立問題情境時,需要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其解決問題時發揮自主學習能力,避免在以往被動學習模式的影響下喪失學習熱情,保證學習活動在思辨意識的快速激活下更好地開展。

結語: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解決學習問題,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合乎小學教學的實踐教學需求。教師需要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幫助下,重視有效問題的設計,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并自主掌握學習節奏,擺脫依賴他人學習知識的錯誤習慣。這樣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數學問題的引導性,也可以在有效的思考與不斷的探究中方便學生提高學習效果,發揮教學活動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娜.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56-57.

[2]王予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166-167.

猜你喜歡
創設問題情境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研究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