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傳統村落“非遺”承載空間整合策略

2022-01-18 08:55肖建虎聶曉康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2年3期
關鍵詞:南村非遺村落

□文/肖建虎 連 華 聶曉康

(蘭州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甘肅·蘭州)

[提要]以甘肅省文縣哈南村為例,通過開展實地調研和考察,總結分析哈南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整合策略,以期提高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的整合效果。

傳統村落作為組成中國社會的基本單元組織,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習俗。傳統村落所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獨特的民族特色,同時映射出地域文化特色,寄托著當地外出游子的鄉愁。哈南村作為首批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傳統村落,極具保護研究價值。哈南村地理位置獨特,村容村貌古樸。夜春觀、擔擔燈、琵琶彈唱等作為哈南村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表演形式新穎獨特,而且內容形式多樣,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也正是哈南村自身特色所在。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為村落注入新的活力,對于村落的保護研究有著積極意義。

一、甘肅文縣哈南村傳統村落現狀

唐朝時,哈南寨曾設防屯兵,修筑過城墻,挖鑿過城壕,村內高3米、寬2米多的古城墻,至今遺跡尚存,雖然已是“斷垣殘壁”,但依舊可見當年雄風。哈南村不僅有始建于元代的道觀寺廟,還有始建于唐宋年間的王爺廟、紫云宮、文昌宮、龍王廟等文物古跡。古村寨布局較為規整,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200米,村落中有3條街、9條巷、12座門樓,加之1,000多米長的城墻,展現了山寨的“原生態”以及恢宏的氣勢。(圖1)

圖1 哈南村鳥瞰圖

隨著歷史的變遷,哈南村逐步形成以藏族、漢族為主的特色村寨,這類村寨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空間聚落形態,其中的傳統文化具有當地特色風格。哈南村所傳承的傳統文化,見證了村落的發展及變遷,也是一種具有傳承的文化形態。

二、哈南村物質文化資源

哈南村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現有明代以前的建筑2處、清代建筑30處、20世紀80年代建設的民居建筑470處,圖2為哈南村古建筑示意圖。哈南村四面環山,山、水、田園融于一體,提供給村民一個接近自然的生態居住場所。哈南村的古建筑以明清建筑為主,西京觀、南佛寺等為元代以前的建筑;古樓群坐落于哈南村內,布局嚴謹,建筑結構特色鮮明,氣勢恢弘;廟宇依勢而建,妙趣天成,匠心獨運,是哈南先民智慧的結晶。(圖2)

圖2 哈南村古建筑示意圖

三、哈南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空間分析

哈南村傳統村落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村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不僅僅是村民日常交往活動的主要場所,更是村落精神文明的載體。同時,如“夜春觀”、擔擔燈、琵琶彈唱等特色傳統文化活動也在此舉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載空間所具有的形態特征與歷史文化要素,給參與者帶來了心理上的意識認同和情感的歸屬。

村落在形成期間產生了具有功能和形式等屬性的承載空間,村民的思想意識、風俗習慣都會在承載空間中展現出來,而當地的文化和社會關系也將通過承載空間反映。承載空間的形態和分布特征有效地映射出整體空間的文化風貌與場所精神??臻g的分類有很多,屬性不同分類不同,分類依據也不同。本文研究的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根據研究的內容,將承載空間分為宗教活動空間和生活活動空間兩類,如表1所示。(表1)

表1 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空間分類一覽表

在上述兩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空間分類中,生活活動空間分布最為廣泛,面積占比大。分析原因:首先,生活活動作為村民日常生活的核心,占村民生活比例大;其次,村民生活活動種類豐富,所使用的空間大。生活活動空間作為村落中公共空間的基本,把私人領域的院落和公共空間、空間外部環境緊密聯系起來。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哈南村民俗文化豐富,“夜春觀”、擔擔燈、琵琶彈唱等展演活動,不僅縣內獨特,在省內也是“獨一味”。哈南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介、表演時間以及表演形式見表2。(表2)

表2 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及簡介一覽表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空間分析。文縣哈南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村中文化內涵豐富。村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是村民們日?;顒拥闹饕獔鏊?。本次調研發現,哈南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主要代表有“夜春觀”、擔擔燈、琵琶彈唱等,其活動空間分析見表3。(表3)

表3 哈南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一覽表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存在的問題

1、原有空間不能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其一,隨著村落的發展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的與時俱進,村落中原有的空間不能夠滿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其二,哈南村原有的空間主要是以公共空間為主,如西京觀、南佛寺、村民活動廣場以及部分開闊地(門前、院落、樹下等),部分半私密空間為輔,如院落、房前、屋后等。其三,在外部因素的介入下,村落原有空間不斷減少,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2、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功能較為單一。文縣哈南村生活基礎設施簡陋,由于當地自然資源條件的限制、年久失修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村落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功能單一?!耙勾河^”展示空間主要是村內活動廣場、街巷以及西京觀等,多以公共空間為主;擔擔燈展示空間主要是村內活動廣場、房前、院落;琵琶彈唱展示空間主要是樹下、房前、院落、開闊地、街巷等。在村落以往的發展中,多以街巷、道觀、寺廟、院落等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為主,一些空間不能夠兼顧展示、表演、使用等多種功能,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逐漸減少。

3、非物質文化遺產缺少展示空間。哈南村周邊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古樹名木保護較好,村寨“三街九巷,十二座古城樓,八座廟宇”的空間格局豐富,但是村落古建筑缺乏維護?,F在哈南村已圍繞古城擴建了幾倍,要使傳統村落原有風貌保持不變,需要對村內環境、道路、古建筑、民居等進行仿古修繕整治。隨著村莊的快速發展,外出打工者不斷增多,再加之城鎮化的影響,村莊特色的民俗文化受到了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耙勾河^”、擔擔燈、琵琶彈唱等民間文藝形式,受到自然、人為等因素的影響,展示空間將面臨減少、荒廢等問題。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整合策略

(一)空間重塑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傳統村落對于農村系統來說,是一個繁雜的綜合系統,只有在保證使用者的需求并順應村落良好發展的情況下,這個系統才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不“為保護而保護”,而忽略使用者對于高品質生活的訴求,也不能“為保護而發展”,做出一些不切合實際、虛無縹緲的規劃設計。不管是使用者還是設計者都應該意識到,村民是鄉村的主體,也是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揚的關鍵,滿足村民的使用訴求,才能更好地保證傳統村落的原真性與完整性。

哈南村可以依托現有資源,對現有資源的功能進行適度的完善和改造,以達到重塑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的目的。例如,可將西京觀已改成學校的部分,改造成茶館、手工藝作坊(重點是制作土琵琶)、畫廊、民間藝人創作基地、民俗美術創作寫生基地等;可以適當地改造一部分空間,打造為民俗博物館。另外,創作基地、寫生基地、民俗博物館等的設立,可以讓村民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進而帶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展示。

(二)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的功能。對于傳統村落而言,它的形態與文脈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村落的形態主要包括街巷肌理、空間形態、風貌特征、建筑物單體以及單體周邊環境;村落文脈主要包括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哈南村,物質文化遺產以村落中的古建筑、古樓群、寺廟道觀等形式為主,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當地民俗文化為主,例如“夜春觀”、擔擔燈、琵琶彈唱。針對村落中基礎設施落后、承載空間功能單一等問題,要結合當地的非物質形態和物質形態,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的功能。

(三)增加展示空間,將邊緣空間梳理和細化。哈南村是一個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傳統村落,村落文化在其居民生活中形成、保持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通過承載空間進行展示和傳承。一方面要留住“鄉愁”,留住村落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在村落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留下足夠的空間。對于夜春觀來說,展示的空間是街巷、廣場等大型的公共空間;擔擔燈展示的空間是街巷、院落;琵琶彈唱承載的空間是院落、樹下、房前等私密半私密性的空間。另一方面將村落中年久失修、無人照管的建筑,以及部分空曠地進行梳理整合,形成村落中僅次于廣場的節點空間,使村落中的公共空間布局科學合理、規模適當,整合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載空間,豐富其空間的功能。

結語

哈南村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隴南地域性文化的代表之一。當前,哈南村的保護與發展已經進入到轉型變革的關鍵時期,其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也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承載空間重塑。立足于對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的保護,合理利用村落的民族、歷史、文化、經濟等資源才是發展的正確道路。此外,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涉及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單體,而是涉及多領域、多方面的復雜工程,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空間的整合,實現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在此期間,需要統籌兼顧,綜合考量村落的經濟、生產、文化、生活、村落的原真性等要素,珍惜村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對應的承載空間,避免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傳,防止村落空間遭到破壞,杜絕“為保護而保護”等問題的出現。

猜你喜歡
南村非遺村落
南村談藝錄(視頻)
綠水青山間捧出“金飯碗”——探訪蘆南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蓮花縣南村水山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分析
《南村輟耕錄》借詞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