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浦江:做好萬年稻文章

2022-01-19 08:37民生周刊羅芳菲
民生周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稻作浦江上山

□ 《民生周刊》記者 羅芳菲

一萬年前的錢塘江流域,生活著一群上山人。他們耕耘土地、播撒稻種,開始了一場關于作物生產的革命。經過漫長的等待,終于,這些谷子每年都能開出花、結成穗,于是,金黃色的稻田成為家園邊最美的風景。在這些人工培育的稻米中,有一些留存到了今天,其中的一顆現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一粒較為完整的炭化稻米于2005年秋被發現。這粒炭化稻米之于上山文化,大概就像兵馬俑之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它的重要性已經超越了一門語言,成為一種象征?!霸谶@粒炭化稻米中,我們看到的是綿延萬年的人類文化基因?!闭憬∥奈锟脊叛芯克芯繂T蔣樂平說。

穿越萬年

近日,記者帶著些“朝圣”心情來到中國國家博物館,直行穿越2000平方米的大廳,拾級而上一層,來到南1展廳,進入“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那一粒留存了萬年的炭化稻米就陳列在展廳正中央的獨立展柜。在放大鏡和燈光下,其表面呈現出斑駁的焦黃色。就是這??恐糯箸R才能勉強看清的小黑點讓稻作栽培歷史上溯至一萬年前,從而改寫了世界稻作文明的歷史。

在它的身后,4 個陳列著良渚遺址出土的炭化稻米的玻璃柜兩兩排開并將其環繞。在靜謐的燈光下,5個展柜形成了一片遠古的星空,保存在我們的文化記憶里。

放慢腳步。在“米酒的釀造與盛放”玻璃櫥窗前停下。一個身著紅衣的陶壺孤獨地立在那里,萬年歲月在它身上刻下了磨蝕的痕跡,整個儀態古老而滄桑。

此刻,僅僅靠知識與理性是不夠的,參觀者還需要一些古老的想象力,與先民連接起來,讓過去的世界“復活”。比如這個陶壺的主人是誰?喝酒時與誰在一起談過什么,彼時的生活境況和心情如何?稻米已經富足到可以拿來釀酒了嗎?或者這酒不是日常飲用,而是有其他用途?

帶著這些想象,記者來到“遠古中華第一村”。進入到一座土階茅屋,與屋主一起打制石器、收割水稻、加工稻米、蒸煮粥食,一起看裊裊炊煙。然后,在彩陶前聆聽,它們是如何被制作出來、用途是什么,又是出于什么理由同意先民在身上畫上條帶紋、太陽紋、“數卦”紋這些神秘的圖案?是日常審美,還是為了生活習慣的方便,或者說是某種信仰?在沒有文字的史前時代,先民的日常生活借助著一絲想象在腦中靜靜浮現。

最后我們在“萬年遺韻”前結束旅程。

回頭凝視玻璃柜子里“沉默無語”的文物,一萬年,仿佛剎那間,村落成了城,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悠長的歌聲于遠方混同,歸入幽暗而深沉的和諧里。整個展館,“廣大有如光明,浩漫有如黑夜”。

國家博物館,小朋友認真觀察展出的標本。圖/羅芳菲

挖掘出來 保護起來

2004年10月,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黃宅鎮渠南村一片寧靜,除卻農戶家的圍欄里傳出幾聲鴨叫,只有三四個人舉著洛陽鏟在地里探土時,偶爾出現細密的人語和落葉的破碎聲。村民對他們習以為常,那些是在此發掘遺址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員。

并非因為農閑,而是之前的4年里,這塊臺地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吧仙竭z址第二期發掘中發現打制石器?!笔Y樂平是考古隊的領隊,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東南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時代的社會生態被掀開了一角。

蔣樂平與此地結緣,必然中也有偶然。

199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擬建的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線進行前期文物調查,蔣樂平擔任領隊。調查歷時兩個多月,在260多公里的路程內多次往返,發現了古遺址、古墓葬信息數十處。其中,在諸暨市次塢鎮發現的樓家橋遺址,是此次調查中唯一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罢沁@處遺址的發現,拉開了浦陽江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址專題考古調查的序幕?!?/p>

2000年,考古調查隊一行來到浦陽江上游的浦江縣黃宅鎮渠南村,并在村北邊一個叫上山的臺地上,發掘到一種完全陌生的文化遺存,出土的遺物中有陌生的圓石球和夾炭陶片。蔣樂平意識到“這里有東西”。此時正值包括這個臺地在內的黃宅鎮土地整理計劃進行時。得知上山有遺址,浦江縣委、縣政府立即叫停土地整理項目,為文化遺產保護讓出空間。

一種混合應用模式的國土資源“一張圖”架構設計(吳旋等) ......................................................................7-50

2003年,蔣樂平委托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吳小紅博士為上山出土的夾炭陶片做的測年結果為距今11400至8600年。

2006年11月,“第四屆環境考古學大會暨上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浦江舉行,“上山文化”這支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最久遠的新石器文化被正式命名。

良渚—河姆渡—跨湖橋—上山,猶如一道階梯,讓人們拾級而上,尋找文明的源頭。21年間,上山文化的遺址在錢塘江上游流域及相鄰的靈江流域已經發現了20處??脊艑W家嚴文明將上山遺址稱為“遠古中華第一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其題詞“萬年上山,世界稻源”。

上山文化考古工作的推進,同樣促進了地區的遺址保護工作。如今,上山遺址發掘區的四周搭起了擋風遮雨的保護棚,種滿了金燦燦的稻谷,陳列館里皆是珍貴文物。

自上山遺址發現以來,對遺址的保護、研究及宣傳已成為浦江縣委、縣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2006年5月,上山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上山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上山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均已頒布。2013年,上山遺址被公布為第一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2016年,上山考古遺址保護和利用工程(一期)建成并向公眾免費開放。2020年,上山考古遺址保護和利用工程(二期)建成并投入使用。2021年7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推進上山文化申遺”。2021年10月,浦江上山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活起來 傳下去

在過去,博物館一直難以逃脫“傳統”“老套”“古板”這樣的形容詞。如果不是專業的參觀者,看到的僅僅是靜態的文物展覽,文物的旁邊標注著名稱、出土地點、器型和其他信息。干巴巴的文字無法讓人更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也很難產生興趣。但在“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上,卻看到年輕的媽媽在給年幼的兒子逐字逐句地讀《序言》:“稻米是人類最重要的糧食之一。據統計分析,水稻養活了現今世界近乎半數的人口。稻作農業起源,是人類文明史的重大事件?!笨吹秸箯d的實驗臺前,小男孩饒有興趣地操作器具,對比野生稻和馴化稻的“小穗軸”“植硅體”“顆粒長寬比”3個生物學特征。還有義烏橋頭遺址復原示意模型前,坐在嬰兒車里探頭探腦的小女孩。

“我們用近200件展品還原了人類稻作農業最初的樣子。我們降低展覽的難度、貼近生活,利用輔助背景知識板、場景復原、多媒體動畫等多種展示手段,增加展覽的互動性和體驗性,最大限度讓文物‘活起來’,讓非專業的參觀者看得明白,讓小朋友也能‘玩得開心’?!弊鳛椤暗尽ぴ础⒚鳌憬仙轿幕脊盘卣埂闭憬褂[工作團隊的一員,浦江上山遺址博物館館長張國萍說。

為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時有一個能讓民眾回顧、審視、了解自己民族和傳統文化的窗口?!拔覀儗脊磐诰颥F場進行了永久性保護,并且在挖掘現場外圍建設一圈廊道,廊道里設有上山文化展。遺址保護下來了,又兼具博物館功能?!?016年,浦江上山考古遺址公園建成。

出于同樣的目的,2021年伊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開始在各地巡回展出,巡展首站設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精品館。張國萍用“吸睛無數、轟動杭州城”來形容那次展覽。

建立考古遺址公園、開展巡回展覽的影響體現在縣上的居民生活中,他們仿佛從八卦和無聊中蘇醒,呼吸著文化遺跡帶來的新鮮空氣,開始爭論一些他們從前想都沒想過的話題?!耙云纸仙竭z址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為基礎的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我們要為之自豪?!?/p>

為了讓更多的人明白“這一粒稻米”承載文明意義,除了建立上山考古遺址公園、在各地舉辦巡回展覽外,浦江還建了一個“萬年上山稻作博物館”。

萬年上山稻作博物館是全國首個稻作博物館,位于浦江上山考古遺址公園北面,稻田占地面積僅兩畝,卻種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年代的60多個水稻品種?!白層慰妥叩教镩g地頭,近距離感受稻米的發展變化,有助于對萬年上山和稻作發展更深刻的理解?!?/p>

2021年10月,稻谷成熟的季節,這個博物館徹底“活”起來,所有游客都“跳下”田間與稻谷試比高,“這是最好的科普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

猜你喜歡
稻作浦江上山
上山走“之”字
浦江游覽
清代廣州外銷面中的稻作圖研究
即將上山的驅熊犬
稻作村落建設:鄉村振興的新視野
——以寧波市為例
連長幫我賣牛肉
一二三 去上山
流翔高鈣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農歡迎
上山的路
黔東南稻作農業文化景觀與糯稻品種的多樣性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