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森林文化研究進展

2022-01-27 01:59
福建林業科技 2021年4期
關鍵詞:森林建設研究

張 哲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北京 100010)

森林文化是人與森林、人與自然之間所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關系,以及由此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1]。森林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源頭與根基,為推動中國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我國的森林文化研究在經歷了30余a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繁榮發展的新階段[3]。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快速推進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森林文化的價值和作用凸顯,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關注。筆者在梳理20 a來森林文化研究的文獻資料基礎上,總結森林文化研究現狀,概述我國森林文化的研究進展,以期為森林文化的發展和建設提供參考。

1 近20年我國森林文化研究概述

以“森林文化”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檢索了1999—2020年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包括學位論文),共檢索到相關文獻590篇。

從時間年限來看,與森林文化內容相關的文章發表數量存在年際變化。由圖1可以看出,2005年以前文章數量寥寥無幾;2005—2010年間,文章數量逐年增加;2010年之后,文章數量大幅增加,森林文化研究快速發展,在2014年文章數量多達72篇,2015年、2016年均有59篇森林文化內容相關的文章發表;2016年之后,森林文化的研究熱度有所下降,隨著生態文明的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森林文化的研究愈深愈廣,2019年發表的文章數量達到45篇,森林文化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從研究內容來看,我國森林文化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森林文化內涵體系、森林文化建設、森林文化價值及森林文化應用研究等。通過分析與森林文化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發現,2009年以前,學者探討的內容集中在森林文化內涵、體系、特征等基礎性研究。2009年之后,森林文化研究的領域和視角日益拓展,多學科交叉融合逐漸深化,實現了森林文化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應用的跨越[4]??偟膩碚f,對民俗森林文化和城市森林文化的研究內容和研究體系的探討逐漸減少;對森林文化建設的研究相對較多,主要為市域、縣域及森林公園等不同尺度范圍的森林文化建設。在森林文化的應用方面,對森林文化的具象表現形式如樹木文化、竹文化等專類文化的研究仍較少,對森林文化的產業應用及發展還缺乏系統性研究。因此,在大力推進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森林文化的產業研究前景廣闊。

圖1 1999—2020年公開發表的森林文化相關學術論文數量年際變化圖

2 國內森林文化研究現狀

2.1 森林文化內涵體系研究

有關學者對于森林文化的概念、特點、屬性、結構體系等內容已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有諸多專著出版[1,5-7]。隨著森林文化研究的繁榮發展,森林文化的體系逐漸完善。

蔡登谷[8]探討了森林文化的起源和內涵,評價了森林文化的內容及表現形式。但新球[9]從5個層面總結了倫理、認知、行動,系統分析了現代森林文化的特性。李曉勇等[10]將森林文化劃分為森林物質文化、森林制度文化、森林行為文化和森林精神文化,并分別進行了闡述。蘇祖榮等[11]指出森林文化體系由森林物質文化、森林精神文化、森林制度文化3個層面構成。許瑤等[12]運用比較分析法對現有的森林文化體系進行對比分析,歸納出現有森林文化體系的缺陷,基于三維管理金字塔理論重構了面向生態文明的森林文化體系,形成森林文化“內涵層次——活動領域——文明過程”三維體系。

2.2 森林文化建設研究

森林文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森林文化建設及森林文化評價的研究逐年增多。一些學者以市、縣(區)為區域對象進行森林文化建設的研究。陳俊[13]指出加強中國森林文化建設可以從觀念、文學藝術、科技文化、制度文化等4個層面采取措施。趙琳[14]從城鎮綠化建設、森林公園建設、道路綠化建設、生態家園建設等方面總結了森林文化在“綠色寶雞”建設中的實踐應用,提出了寶雞森林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韓慧[15]研究了北京市森林文化的服務發展模式,指出北京森林文化的發展可結合各地的實際條件選擇不同的發展模式。郭彩萍[16]以湖南省郴州市的城市森林文化為對象,研究了郴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森林文化,得出郴州市森林文化的分值為81.9分。樊寶敏等[17]提出了北京市森林文化建設的空間布局,并對北京森林文化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建議和對策。譚碩[18]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總結黑龍江省森林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黑龍江省森林文化建設的路徑。郭巖[19]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總結黑龍江林區森林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提出了黑龍江林區森林文化建設的內容和路徑。

一些學者主要以森林公園、風景區等小尺度范圍為區域對象探討森林文化建設。陳軍等[20]在對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百望山森林公園及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游客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提出森林文化的建設要加強理念宣傳、增加體驗活動、完善配套設施等。崔海興等[21]利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分析了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游客對森林文化建設的認知程度,指出游客對狹義的森林文化和廣義的森林文化認知存在一定差異,但認知程度的趨勢保持一致。孟蕊等[22]以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為例,運用AHP法建立森林公園森林文化的評價指標體系,計算出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森林文化的發展水平指數為75.4084分。戴瑞[23]以森林文化建設為切入點,探討了北京市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規劃思路與發展方向。

2.3 森林文化價值研究

2010年之前,學者對森林文化的價值關注較少,還未有系統的研究和分析。甄學寧[24]初步探討了森林文化產品及價值構成,分析了影響森林文化產品價格的因素。在2010—2015年期間,學者對森林文化的價值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論述森林的文化價值及其發展路徑和方向。宋軍衛等[25]強調了森林的文化功能,指出森林的文化功能包括增添美景、拓展認知、承載歷史、頤養精神、寓意品格、提升游憩等。蘇祖榮等[26]指出要肯定森林文化是森林本身所固有的,同時也要承認森林的文化價值是人類在認識和利用森林實踐中的智慧結晶。樊寶敏[27]提出要著力提高森林的文化價值,將森林增長與社會進步有機結合起來,并指出利用森林文化價值的5個途徑。

隨著森林文化價值研究的深入,學者們開始注重森林文化價值的定量分析。朱霖等[28]采用條件價值評估法(CVM)評估了妙峰山森林文化的價值,得出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人均支付意愿為100元人民幣(參照2014年價格水平)。宋軍衛等[29]定性分析了森林文化價值發展動力系統的4個子系統,提出優化森林文化價值發展路徑的建議。同年,宋軍衛[30]提出以森林文化幣為價值尺度對森林文化價值進行評估,并以北京香山公園為例進行森林文化幣實證研究。樊寶敏等[31]提出以“人林共生時間”為核心的評估方法,指出森林公園的文化價值通過游人在森林公園中逗留的時間來反映。修新田等[32]構建了基于森林文化資源環境承載力容量約束下,以森林文化幣為衡量尺度的景區型森林文化價值評估模型,并得出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文化價值量為154.45萬森林文化幣。汪絢等[33]提出了“人與森林共生時間”的核心理論和森林文化價值評估方法,并針對自然保護地、園林區域、非森林類型游憩區域、行政區域等不同區域類型建立了森林文化價值量計算公式。

2.4 森林文化應用研究

在森林文化應用方面,研究內容大體可以劃分為2大類,一類是對森林文化產品及森林文化產業等相關內容、體系的研究,目前,國內對于森林文化產業的研究相對較少,還缺少系統性的研究;另一類是具象的森林文化的應用研究,如樹木文化、竹文化等,這類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34]。

蘇祖榮[35]分析了森林文化產品的產生和森林文化產品的分類,并將森林文化產品與其它文化產品進行了對比。蘇祖榮等[36]闡述了森林文化與森林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認為森林文化產業是指提供森林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物質生產及其經營體系。李明陽等[37]以南京梅文化、浙江安吉竹文化、福建武夷山茶文化為例,總結了森林物質產品轉化為森林文化產品的一般途徑??滤l等[38]在梳理森林文化、文化產業、森林文化產品等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明確了森林文化產業的界定,初步構建了森林文化體系。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生活的日益滿足,人們越來越重視人居環境的改善,生態旅游快速發展。陳白璧[39]分析了福建森林文化旅游資源,提出了福建發展森林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特色戰略、品牌戰略及創新戰略。張建鋒等[40]從人居生活方式、人居綠化環境、人居風俗禮儀等方面詳細地分析森林文化對人的影響,為森林文化的傳承和應用奠定了基礎。張喆等[41]立足深圳市居民的森林文化需求,結合居民對現有生態旅游資源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得到基于居民喜好的城市森林生態文化建設方向,提出對深圳市生態旅游地建設的3方面建議。

一些學者對樹木文化、竹文化等專類文化進行相關研究。莫曉勇等[42]闡述了桉樹文化的內涵、起源,對比了中國與澳大利亞桉樹文化在精神層面認知的差異。郭風平等[43]探討古代陵寢樹木的起源途徑,總結了陵寢樹木的制度文化和精神信仰文化。李濤等[34]整理了我國有關樹木文化的概念、文化屬性、樹木崇拜與宗教、樹木美學、古樹名木、栽培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文獻,提出了國內樹木文化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

3 森林文化研究的建議與展望

3.1 建立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

在森林文化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探討科學評價森林文化的適宜方法,從森林文化的物質層面(森林文化景觀、森林文化價值)、精神層面(森林文化傳播、森林文化認知)、行為層面(森林文化產品、森林文化設施)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森林文化評價指標體系,深化森林文化的定量研究,為森林文化的建設提供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指導,更好地實現森林文化的應用實踐,打造美麗、和諧的人居環境。

3.2 促進森林文化的創新發展

我國具有深厚的森林文化傳統和底蘊,要創新研究方法,加強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繼續推進森林文化的基礎性研究向縱深發展;梳理森林文化與中國古代自然觀、先進文化、生態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系統分析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森林文化及西方生態文化理論淵源;充實森林文化的體系研究,更好地傳承森林文化,持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文明進程。

3.3 推動森林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森林文化產業是普惠民生的朝陽產業,其發展要充分發掘森林文化的內涵和產業價值,延長產業鏈、價值鏈,提高森林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檔次,更好地發展森林物質文化產業(樹木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康養休閑等)、精神文化產業(民俗森林文化、鄉村森林文化、森林文化歌曲書畫等)和信息文化產業(森林文化論壇、網絡、傳媒等),形成森林文化特色品牌,推動森林文化與生態旅游、康養產業的融合發展,深入地探究森林文化及所處環境對人身心健康的效益,服務好社會和民生。

猜你喜歡
森林建設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黨的政治建設怎么抓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人大建設》建設人大的故事
哈Q森林
哈Q森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