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著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奮力前行

2022-01-28 18:59蔣宏賓
唯實 2022年9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小康社會發展

蔣宏賓

(一)

共同富裕,是人類社會的共有夢想和不懈追求。人類發展進步的歷史,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不斷追求財富創造、物質豐裕及其公平合理分配的歷史,是在探索、思考和實踐的基礎上接力探求共同富裕解決之道、解決之策的歷史。因而,也是向著共同富裕美好社會愿景奮力前行的艱辛旅程。

早在2000多年前,人類階級社會形成之初,中西方的眾多先哲圣賢,不約而同地懷揣夢想,站在善良的道德高點或法律辯駁立場,開始關注財產所有、財富公平、民生福祉等話題,就國強民富、公平正義、人類大同等提出過極具天才般的思想主張。

中國古代,諸多圣賢先哲,心憂百姓蒼生,致力于探尋財富天下、同富同樂的太平盛世之道,追求“小康”“大同”的理想社會之境。孫中山先生稱譽為中國經濟學之“濫觴”的《管子》一書,就有大量篇幅論述強國富民和重農之道。在《管子·治國》篇中,有一句至今仍閃耀光芒的經典之語:“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币钥鬃訛榇淼娜寮?,把“富民”作為經世治國之策,主張“富國富民”“先富后教”,講求“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生產力很不發達的年代,“患不均”背后透露的,或許更多的是緩解貧富差距、注重財富分配均衡之思,體現的是一種“共同”分配之愿。而在古代西方,對此問題的探尋,竟與我華夏先哲有很多相通相似之處。西方的財富及財富分配思想,起源于古希臘的城邦社會。雅典最著名的政治家梭倫,提出要改變“作惡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貧窮”的現狀,主張“我制定法律,無論貴賤,一視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柏拉圖則在《理想國》中宣稱,建立國家的目標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亞里士多德還首次提出“共同體”概念和“分配正義”思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可謂是人類進入第一個私有制社會即奴隸社會之后,先哲們關于財富,特別是財富分配問題的最早思考。

當人類進入私有制的極盛形態,即資本主義社會之后,更多的思想者投入對共同富裕問題的探求。自然,資本家階級是天生的財富崇拜者和最大利潤追逐者。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斯密用近十年之功寫就《國富論》,從資本家的立場出發深入探究“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顯然,他研究的重點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在資本主宰的國度里怎樣創造更多的財富;盡管他把財富定義為“國民財富”,但這顯然不是也不可能歸全體國民所有。幸運的是,時間上早于斯密許多的,是這樣一批有社會理想、更有平民立場的社會精英,他們就是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深深思想印記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是他們,開啟了資本主義時代共同富裕課題研究的新航程。

英國的托馬斯·莫爾,深受柏拉圖的影響和啟發,成為烏托邦的創始人、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位開拓者。他集中批判英國圈地運動中“羊吃人”的亂象,虛構了一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撰成《烏托邦》一書,提出全部財富公有、按需分配的思想。幾乎和莫爾同時代的德國人托馬斯·閔采爾和稍后的意大利人托馬斯·康帕內拉,均先后提出了人間天堂般的美好幻想??障肷鐣髁x的思想持續發展了300余年,一直到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等的出現,將這一思想發展至頂峰,并形成了較完整的學說體系。廢除私有制、消除勞資對立和階級差別、實行共同勞動和合理分配等,成為他們共同的理想和主張。這些,后來均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來源和思想養分。恩格斯曾對這三大思想先驅的突出貢獻給予高度評價:“他們天才地預示了我們現在已經科學地證明了其正確性的無數真理?!?/p>

歷史無法假設,也不可苛求??障肷鐣髁x確沒有能在中華大地上首先產生,主要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發展緩慢。鴉片戰爭后,中國一步步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此境遇下,農民領袖洪秀全繼承并發展了歷代農民戰爭“均貧富”的主張,試圖建立一個“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太平盛世,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社會理想。作為封建士子和近代維新派領袖的康有為,先推行戊戌變法告失敗,后閉門精研著成《大同書》,勾畫出一個“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這可謂是中國式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孫中山提出“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就是實現民有、民治、民享的“大同主義”,交織著來自資本主義的新主張和本土傳統的民本思維;他晚年傾向于社會主義,主張實行“國家資本主義”。尤其是,孫中山積畢生之思,構造《建國方略》,并突出強調實業救國的民生計劃,以強國富民、振興中華。正如毛澤東評價:“他全心全意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敝档梦覀冇肋h崇敬。相較于前人,孫中山的共同富裕構想中涌動著資產階級思想的新元素,并且烏托邦的成分少了許多,科學合理的成分強了許多,甚至少數設想開始付諸實踐,但從總體上看,仍更多止于愿望,流于構想,盡管如此,其中可資借鑒的合理成分和天才設想,仍不失為珍貴的思想財富。

上述這一系列的美好愿望與天才構想,揭示了人們在財富創造和財富分配中所不愿意承受、不愿意維持的社會陰暗不公一面,更昭示了人們特別向往、特別憧憬的社會光明理想一面。共同富裕社會盡管萬般美好,然而,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所謂共同富裕,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空想而已。即便如孫中山,因其并未真正理解和接受科學社會主義,故也難免空想窠臼。從根本上講,那些圣賢先哲、仁人志士,沒有也不可能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一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出發,歷史地、辯證地認清財富創造與財富分配的真相與實質,從而認清社會發展的真相與實質,進而認清社會發展的規律與未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第一次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實質和運動規律,論證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最終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及一切私有制社會的歷史邏輯和發展趨勢,從而指明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前提、社會制度前提、主體動力所在,以及現實可行的社會途徑等一系列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關鍵要件。也就是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內在而直接地指明并且充分體現了實現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學社會主義就是關于人類實現共同富裕、走向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正是共同富裕的終極形態和最高境界。

(二)

共同富裕的構想,雖非馬克思主義的首創,但共同富裕幾近可視作共產主義的代名詞。因為,共同富裕正是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未來社會的重要特征。更因為,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創立之后,才真正開始擁其科學內涵和實際價值。是馬克思主義,使得共同富裕思想真正成了科學。

馬克思主義有三大組成部分,科學社會主義則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問題和實質所在,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之核心,它系統深刻揭示了人類共同富裕理想境界的科學性、必然性和可行性。具體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世界觀、方法論,深刻揭示了共同富裕社會的建立符合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指明了共同富裕的主體受益基礎是廣大的無產階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尤其是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科學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及其運動規律,指明了實現共同富裕應當具備的物質基礎、所有制前提和現實道路;而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在批判吸收空想社會主義合理因素的基礎上,科學構想未來社會,指明了人類共同富裕社會的真正前景所向。換句話講,只有具備了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兩大思想武器,馬克思、恩格斯才能深刻批判資本主義腐朽制度之實質與要害,也才能科學汲取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與天才構想,進而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轉變為科學,由此,共同富裕的構想才第一次擁有了科學的基礎,成為科學構想。盡管馬克思、恩格斯沒有直接提出或使用過“共同富?!钡母拍?,但是,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無一不關涉共同富裕的內涵。他們科學闡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境界是共產主義,這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社會全面進步,并且每個人都能實現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形態。在未來社會中,“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社會的每一成員有可能參加社會財富的生產,而且有可能參加社會財富的分配和管理”,“生產發展到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規?!腥斯餐硎艽蠹覄撛斐鰜淼母@?。

可見,馬克思主義所科學預測的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就是共產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中,生產力高度發達,消滅了私有制,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在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物質和精神合理要求的基礎上,不斷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達成這樣的理想境界,應當是也必定是一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推進的自然歷史過程,還是一個不斷變革和調整生產關系的社會歷史演進過程。在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生產力還不是高度發達,一定程度的“資產階級權利”依然起著作用,個人自由和全面的發展更有諸多限制和不足。但是,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和按勞分配的實行,使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之間、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之間基本形成了一種協調和諧關系,人們注重自覺地改造和利用自然,這就為全面發展打開了廣闊通途,并且逐步積累起更加厚實的物質文化等發展基礎。在此基礎上,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終將到來,那時,“通過社會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生活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

馬克思主義視閾下的共同富裕理想境界,是真正具有科學性、必然性和可行性的共同富裕美好社會。馬克思主義不僅賦予共同富裕以科學的思想內涵與精神實質,而且揭示了共同富裕的實踐性、可行性特征與要求。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人階級政權,雖然僅存續了短暫的72天,但正如馬克思所言,它根本有別于烏托邦,“奇跡般地改變了巴黎的面貌!”它是一次真正科學社會主義意義上的實踐嘗試,并“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巴黎公社正是按照科學社會主義原則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先驅嘗試,也是初級形態社會主義性質政權對全體勞動人民共建共享富裕美好生活的一次探索試驗。公社先驅式的探索給了馬克思、恩格斯許多啟示,他們在深入總結巴黎公社的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勞動者共享富裕美好生活的思想與設想,其中包括:讓一切權力歸于人民,為實現全體勞動者平等享有權利和社會財富奠定政治基礎和制度條件;實現勞動的徹底解放,建立真正的“自由的、聯合的勞動”,為全社會共建共有共享創造重要經濟條件;實行正確的分配原則和民主監督制度,反對和防止特權,建立有利于促進公共財富共同分享的良好機制;等等。

如果說科學社會主義指明了人類走向共產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方向和目標,巴黎公社是初級形態社會主義性質政權對建設這一美好社會的最初試驗和先驅探索,那么,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革命、改造和建設的具體實踐中,則開始了對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整體性、創造性探索。這樣的探索,發端于俄國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勝利,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運動到制度的歷史性跨越,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了。列寧帶領黨和人民,對俄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鞏固、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全新探索。政權建立之初,為鞏固勝利果實,蘇維埃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其突出特點是全面國有化、勞動義務制和平均共產主義分配制度。但這一臨時性、過渡性的政策,顯然不適合常態條件,弊端隨即暴露,“新經濟政策”遂應運而生。這是蘇俄經濟政策的重大調整,更體現了布爾什維克黨對如何走向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有益探索。尤其在列寧晚年,他深刻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對沿著社會主義道路走向共同富裕美好未來進行了深入思考,留下了不朽財富。列寧認為,消除貧困和剝削,首先是要消除生產資料占有的不公平,建立社會主義新社會。然而,社會主義畢竟是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盡管消滅了私有制,但還不能實現完全的公平和平等,達到完全意義上的共同富裕。列寧同時認為,革命奪取政權后,必須轉變工作重心,即恢復和發展經濟;“勞動生產率,歸根到底是使新社會制度取得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社會主義應當采取更加科學的勞動組織形式,充分顯示優于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優勢;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大膽積極地利用資本主義文明成果;無論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或其他的政策轉變,目的都是為了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使之更好地造福人民,“使所有勞動者過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列寧去世后,斯大林繼承列寧的事業,為鞏固和建設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繼續探索,蘇聯也由此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強大的工業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蘇聯以加快實現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為目標,以非常措施優先發展重工業,以強制方法推行農業集體化和工業化,卻進一步固化為帶有嚴重弊病和缺陷的“蘇聯模式”。但不管怎么說,從人類歷史發展長河看,世界上首次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是從蘇聯開始,在斯大林時期進行的。斯大林在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過程中功過參半,過錯和失誤頗多,更累積起諸多深層體制弊端,但他致力于捍衛和發展社會主義、致力于為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奮斗的功績不可否認,他對列寧建設社會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思想發展也值得總結借鑒。斯大林認為,社會主義在和平條件下應當把經濟建設擺在首位,并把改善貧苦農民的生活作為發展生產力的突出重點;富裕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社會主義“只有在高度的勞動生產率基礎上……只有在社會全體成員都過著富裕而有文化的生活的基礎上,才能獲得勝利”;社會主義必須實行公有制,集體農莊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全體農民走向富裕而不會導致貧富分化。此外,斯大林認為社會主義是建立在誠實勞動基礎上的,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需要分步驟推進,平均主義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原則等,這都是對列寧主義的正確堅持。

(三)

共同富裕思想的發展和實踐推進,是馬克思主義的忠誠繼承者們接續奮斗的宏大事業。當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并催生了中國共產黨之后,共同富裕的思想和實踐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生命歷程、嶄新的發展境界。在此之前,“想發展工業,建設國防,福利人民,求得國家的富強,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但是一概幻滅了”。共產黨人不僅重新燃起了這個夢想的火苗,而且為其配備了全新的裝置與動能。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他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和整個國家的面貌。他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奮力探尋具有燦爛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徹底擺脫近代以來飽受欺凌屈辱的根本出路所在,開創并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帶領各族勞苦大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了人民當家作主人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開啟了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民族復興的歷史新紀元。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面對一個長期處于列強侵占掠奪和深重屈辱壓迫之下的民族境遇,毛澤東首先要解決的最基礎性課題,就是求得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這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最大最根本的前提條件。在實現國家、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漫漫革命征程中,無論在“工農武裝割據”的星火燎原時,還是在最艱苦的持久抗戰中,或是與國民黨反動勢力的終極較量中,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武器,始終對未來勝利抱有堅定的決心和信心。處于艱辛戰爭歲月,毛澤東同步思考著建設未來新中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吨袊锩椭袊伯a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第一次完整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毛澤東指出,我們要建立的“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為未來的中國發展描繪出一幅宏偉藍圖。在黨的七大開幕詞中,毛澤東進一步指出:“建設一個光明的新中國,建設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一的、富強的新中國?!彼虼髸峤坏臅嬲螆蟾妗墩撀摵险?,較《新民主主義論》有了重要發展,主張允許資本主義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得到比較大的發展,因為“拿資本主義的某種發展去代替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不但是一個進步,而且是不可避免的過程”。蔣介石發起全面內戰后,毛澤東在精心指揮作戰的同時,把加強統一戰線和土地制度改革作為重點,“五四指示”和《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實行,讓更多更廣泛地區的農民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祖輩夢想?!赌壳靶蝿莺臀覀兊娜蝿铡分厣晷旅裰髦髁x的政策,同時強調:“實現國家的統一和獨立,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秉h的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城市后,毛澤東充滿自信地說:“中國的興盛是可以計日程功的?!毙轮袊磳⒊闪⑶?,毛澤東又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并以慶祝黨的生日。他指出,一方面要“根據蘇聯的經驗”,“做到農業社會化”;另一方面,“必須有步驟地解決國家工業化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后,最重要的是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1949年11月,毛澤東首次提出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的總體設想。1951年初,又進一步提出“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濟建設”。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這一年開始編制的。1953年,這個五年計劃付諸實施。毛澤東又開始醞釀一個更具深遠影響的決定:向社會主義過渡,“一化三改造”方針由此出臺?!耙换备嗌婕暗氖巧a力發展,“三改造”主要涉及生產關系的變革。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宏偉目標,更是實現民富國強的重要內容?!耙晃濉庇媱?,很大程度上就是推進國家工業化的計劃。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要把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改造成為與國家工業化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集體農業經濟,并為農業現代化打基礎,是十分困難的。毛澤東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傾注了心力,他勇于突破農業集體化的蘇聯模式,探索一條新路,并形成了較系統的農業合作化思想。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審議通過由毛澤東定稿的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明確提出:“使農業能夠由落后的小規模生產的個體經濟變為先進的大規模生產的合作經濟……并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边@是黨的公開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共同富?!备拍?,也是毛澤東首次提出和使用這個概念。實際上,“共同富?!辈恢皇且粋€簡單的詞匯表述,而是一個內涵豐富的專有名詞概念和重大命題。后來的實踐也充分表明,在毛澤東思想體系中,這是一個具有深刻內涵和鮮明特色的理論范疇與實踐命題??梢哉f,“共同富?!笔前殡S著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而誕生的概念,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共同富裕的任何可能;共同富裕最初、最直接的指向是落后的農村和貧苦的農民,是為著億萬農民能夠真正過上好日子;共同富裕是與建設一個強大的新國家相聯系的,這必然是一個長期努力奮斗的目標和過程;實現共同富裕,需要高度重視生產力發展,又要不斷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實現共同富裕,必須體現民富與國強的統一,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重視收入分配問題。這一切,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共同富裕美好社會所開掘出的思想和實踐的活水源頭。

新中國的建立及其初步成長,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鋪就了最根本的制度基礎和基礎性建設底子。毛澤東“共同富?!钡闹卮竺},向鄧小平等后來的中國共產黨人交下了一項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更好地發揮制度優勢,使國家更快發展起來、人民更好富裕起來,依然是嶄新的時代課題。因為,從過往的實踐來看,由于對社會主義本質、階段劃分、基本矛盾、根本任務等問題的認識偏差與錯誤,導致階級斗爭擴大化,以至于發生“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錯誤?!爸袊鐣囊痪盼灏四甑揭痪牌甙四甓陼r間,實際上處于停滯和和徘徊的狀態,國家的經濟和人民的生活沒有得到多大的發展和提高……坦率地說,在沒有改革以前,大多數農民是處在非常貧困的狀況,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難”。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和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全面撥亂反正,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全新探索,也由此開啟了帶領中國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共同富裕的嶄新征程。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并系統闡發了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實現共同富裕的一系列思想,“共同富?!遍_始由概念命題逐漸成為思想體系,由思想主張進一步化為全社會的生動實踐。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報告中,鄧小平明確提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企業和個人“由于辛苦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起,生活先好起來”,由此“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全國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并視之為“這是一個大政策”。在鄧小平的構想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應當有一個目標設計:先解決溫飽,再達到小康,然后在經濟上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從而“使人民生活比較富?!?。他特別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边@一思想,后來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又得到進一步的總結提煉。理論上的認識升華,政策上的明晰與放開,共同富裕事業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如火如荼地展開??梢哉f,鄧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在總結歷史、反思過去基礎上孕育的,是基于中國只有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最大、最根本的前提而提出的,是圍繞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而系統闡發的,是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在解放思想、突破傳統束縛中不斷創新深化的。更主要的是,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主旨突出、指向鮮明、邏輯嚴密,它所包含的核心理念、目標任務、方法步驟、途徑策略等內容,構成了嚴密的科學思想體系,指引著當代中國的發展和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鄧小平深刻闡明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并且強調:“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边@深刻指明了共同富裕切實體現著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發展目的。在此前提下,鄧小平明確,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和首要任務是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必須深深植根并切實尊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判斷改革開放和各項工作的是非得失;共同富裕應當是物質豐裕和精神文明的完整統一,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不僅包括教育科技文化,更要重視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的建設。在鄧小平的構想中,共同富裕不僅是一套思想和說理,更是一整套方針政策和行動實踐?!跋雀粠雍蟾弧薄叭阶摺卑l展戰略、“兩個大局”戰略構想、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等,就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在晚年,鄧小平還極富有遠見地提醒:“中國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考慮分配問題?!?/p>

沿著鄧小平指引的共同富裕道路,以江澤民、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核心主題,持續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明確提出從實現總體小康邁向全面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之成為世紀之交新時期的發展主脈。圍繞實現共同富裕,江澤民指出:“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焙\濤明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迸c此相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開啟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共同富裕事業繼續穩步向前推進。這一歷史時期,黨中央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篇大文章”,并不斷續寫新篇章,植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唯一道路選擇,在新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四大前后,黨中央立足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共同富裕的應有時代內涵與實踐要求,特別是,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構架,確立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并不斷加以完善。黨的十六大之后,又進一步把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社會等作為重點。與此相應,先后把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納入現代化總體布局,拓展形成“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又正式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概念和任務,并把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擺在了重要地位。從“三步走”,到“新三步走”,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越來越清晰可及;從“總體小康”,到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共同富裕蘊含的要求更加全面真實可感。尤其是,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總牽引,促進生產力發展和共同富裕的路徑越來越寬廣;從實施西部大開發起步,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付諸實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邁入新階段;從正確把握效率與公平關系著手,調節收入分配關系、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隨著實踐發展,起先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發展到“兼顧效率與公平”,再發展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相關的政策要求也在不斷調整和優化。值得關注的還有,把建立社會保障作為促進社會公平的基礎性制度,是這一歷史階段的重要貢獻。這項制度肇始于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實踐起步于養老保險制度的推出,成就初顯于“九五”“十五”期間;黨的十六大之后,社會保障領域的工作明顯加強,并且逐步向農村地區拓展。黨的十七大報告則提出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制,并提出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標。顯然,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促進全面覆蓋城鄉,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轉折與進步,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則是更大的進步,這二者緊密關聯、相輔相成,對于促進社會公平、推動共同富裕具有基礎性、開拓性意義。

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標示了實現共同富裕步入新的歷史階段。2012年11月15日,新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帶領全體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就鄭重而堅定地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蔽迥旰蟮?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再次明確宣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毙聲r代最突出的特點是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轉變,這是涉及當代中國發展全局的基礎性變化;最重要的標志是我國發展進入“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主要任務是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很大程度上講,新時代是一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诎l展階段的新變化、新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經過艱苦努力,尤其是在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苯陙?,圍繞共同富裕這個宏大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述共同富裕的政治定位、價值定位、實踐定位,揭示共同富裕的基本內涵、目標構想、總體思路,闡明實現共同富裕的方針原則、根本途徑、任務重點,指明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安排、政策策略、實踐要求,形成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這是對毛澤東“共同富?!泵}的不懈探索和新時代解答,是對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忠實踐行和創新發展,更是對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好回應。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及其構想謀劃,科學回答了什么是共同富裕、新時代怎樣更好地推進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僅是對共同富裕問題的深入思考和系統提升,而且初步開拓了當代中國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嶄新思想和實踐境界,標志著對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論開拓和實踐探索躍上了一個新平臺、新高度。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續寫共同富裕歷史性篇章、創造歷史性輝煌的根本遵循。

從歷史的縱深再次回眸,是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得人類對共同富裕的追求從空想成為科學;在列寧的領導下,這一社會理想開始全面地從書本走向實踐。共同富裕理論和實踐的嶄新歷史篇章,則是由中國共產黨人忠實承繼、創新開拓、接力書寫的。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提出“共同富?!睂iT概念的第一人,他開啟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實現共同富裕的初步探索;鄧小平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揭示共同富裕本質要求和政策主張的第一人,他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轉變,成為系統勾畫新時代中國共同富裕宏偉藍圖、方針原則和政策體系的第一人,使站起來、富起來的中國進一步走向強起來。更具深層意蘊的是,與我們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邁進相呼應的,是我們對共同富裕的期待與追求,已經很大程度上開始從原本基礎意義上的共同富裕,轉化為對系統完整架構的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期待與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正是系統闡述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思想及其政策主張的第一人。

與此前歷史階段相比,新時代推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更加全面扎實,構架更為系統完整,目標也更為清晰高遠,同時,形勢更復雜、挑戰更多、要求更高,完成目標的難度也加大。這既有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攻克貧中之貧、難中之難的決勝決戰之不易,又有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開啟未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新征程可能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各種風險挑戰;既有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大量直接事關發展的問題,又有發展起來之后眾多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其他各種問題;有全球收入不平等問題突出,一些國家貧富分化、中產階層塌陷等的深刻教訓,更有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堅定執著,對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始終堅守,對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從而,事關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基礎定位、總體構架、本質特征、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實踐要求等方面,都不斷向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提出新課題,并要求給出獨到而深刻的時代探索與解答。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绷⒆惝斍?,著眼長遠,尤其當面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以及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有力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就業和收入分配帶來正負兩方面深刻影響之時,防止兩極分化、促進共同富裕,再一次成為何其艱難的時代課題,亦成為何其壯闊的新時代偉業。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勇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之精神和“越是艱險越向前”之勇氣,更以“堅持人民至上、不斷造福人民”的立場宗旨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初心本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地沿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朝著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的美好愿景穩中求進。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以“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是發展質量不高的集中表現;而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诖?,以“十個明確”為核心內涵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新時代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根本遵循;貫徹新發展理念,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取得持續健康良好進展的基本途徑;圍繞“十四五”末、2035年、本世紀中葉三大時間節點,分別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確保完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之時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是穩步推進新時代共同富裕的系統安排。實踐中,我們要更好地校準發展的目標導向,更加精準地聚焦共同富裕中的重點難題,科學制定共同富裕的政策體系,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中不斷彰顯我國現有所有制結構、分配方式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的顯著制度優勢,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建共享”發展要求及價值主基調中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并切實彰顯共同富裕的“真實可感”。既有力促進生產力發展不斷做大“蛋糕”,又正確把握效率與公平關系,以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基礎性的制度安排、合理的分配格局切實把“蛋糕”分好,并且“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這不僅體現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還體現在社會全面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相互統一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蔽镔|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貫通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五大領域的文明發展,是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標志性成果。因此,要把實現共同富裕同社會全面進步有機結合起來,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真實可感地寫在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旗幟上。

(四)

共同富裕,集中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深刻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水平。共同富裕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發展的問題,尤其是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大國。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這是馬克思主義教給我們的基本道理,也是古今中外歷史經驗特別是世界社會主義曲折發展的重要思想啟示。發展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初就突出地擺在了我們面前;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不斷探索和創新拓展,這一問題有了切實可行的基本答案;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面對“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達成、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全面開啟,中國的發展步入新的歷史方位,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前景愈加可望可及?!鞍l展才是社會主義,發展必須致力于共同富?!?。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就用跨世紀的戰略眼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登攀的雄心壯志,勾畫新中國的未來發展和我國現代化藍圖。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比較,有許多優越性,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會比資本主義國家快得多?!钡?,由于“中國的人口多、底子薄,經濟落后,要使生產力很大地發展起來,要趕上和超過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我看是不行的?!睘榇?,他提出:“中國準備用50年到100年來根本解決工業、農業生產問題……使很窮的一個國家變成一個比較富裕的國家?!痹缭?954年9月,周恩來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就指出:“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后和貧困?!?957年,毛澤東又提出:“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963年1月,周恩來完整提及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并指出:“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于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975年1月,在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再次提出:“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設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時間……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p>

第一代領導集體關于中國發展的遠景規劃和宏大設計,是實現國強民富的基本遵循,是我國共同富裕的出發地和基礎坐標。改革開放之初的1979年12月,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專門談道:“四個現代化這個目標是毛主席、周總理在世時確定的。所謂四個現代化,就是要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彼貏e強調,“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边@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睆拇?,“中國式現代化”的命題萌芽并不斷生長。

在鄧小平當時的構想中,中國式現代化就等于小康之家。之后,小康之家的發展愿景在實踐中逐漸被具體化為“翻兩番”目標、“三步走”戰略。先是黨的十二大根據鄧小平的設計,首次把國民生產總值人均“翻兩番”作為實現小康的戰略目標確定下來;十二大之后,鄧小平在第一代領導集體既定的20世紀末實現“四化”的目標基礎上進一步展望更長遠的未來,提出,“翻兩番”,“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是第一步,未來30至50年“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是第二步。黨的十三大前,鄧小平在會見西班牙客人時更系統地講了他的“三步走”構想,即把原先的“翻兩番”更加切實可行地分成兩步:先“解決溫飽問題”,然后是“達到小康水平”,再之后是“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傮w的時間安排,“如果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算起要用上百年時間”,恰與第一代領導集體的設想不謀而合。鄧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就是伴隨著上述“三步走”戰略的謀劃和實施而不斷付諸實踐、展現成效的?!叭阶摺睉鹇?,如果放在共同富裕的語境下考察,其中的第一、第二步,實際上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準備階段,是為共同富裕持續積累條件、準備前提;到了第三步,當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即我們在生產力整體發展水平上已實際顯示出優于資本主義之時,或許才有資格稱開始步入共同富裕的實際境界了。

鑒于實現“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時間跨度長達50年,1997年黨的十五大站在跨世紀的戰略高度,對即將到來的新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做出新安排,將長達50年的未來劃分為第一個10年、第二個10年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本世紀中葉即新中國成立100年時這樣三大節點,并提出相應的目標任務,這就是通常所講的“新三步走”戰略,也是第一次完整呈現“兩個一百年”的戰略勾畫,由此將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描繪得越加清晰具體。由于那些年國民經濟連續快速增長,原定的“翻兩番”目標提前完成,意味著溫飽問題解決,原定的生活達小康目標基本達成。為此,黨中央又提出新世紀第一個10年,要使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從而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2002年黨的十六大總結指出:“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憋@然,“總體達到小康水平”比最初提出的“小康”內涵要豐富些,但畢竟,我國總體上達到的小康,即使是后來講得更加寬裕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依據形勢任務的判斷,黨中央認為需要圍繞基本實現現代化重點謀劃中長遠發展。為此,黨的十六大又提出:“以本世紀頭二十年為期,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敝链?,便有了一個與此前“總體小康”相對應的“全面小康社會”目標概念,而“全面小康社會”更精準的表達是“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其衡量標準主要是“六個更加”,而不再是人均GDP?!叭嫘】瞪鐣?,當然包含了經濟發展的要求,但同時加入了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多個領域整體發展的要求。其中,既有量的指標設計和增長要求,更體現了結構的優化、效益的提升,特別是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高要求;既有經濟增長以及相應的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等生產力發展層面的考量,又有生產關系完善的要求。更深層地,“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重點不僅在于“全面”二字,而且要關注“社會”二字。黨的十七大提出:“要繼續努力,確保二○二○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同時又具體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大領域,分別提出目標要求。其中一項“新的更高要求”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兩番”。這是一個全新的“翻兩番”,既有更高量的要求,又有更高更多質的提升。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再通過五年的努力,“為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解決溫飽、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是共同富裕漫漫征途上的兩大重要節點。而要在總體小康基礎上,使小康生活更加寬裕,進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卻是越來越艱巨繁重的任務。改革開放以來的全部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的所有努力,都一步步地為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扎實基礎;況且,黨的十七大報告已經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命題埋下了伏筆,由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如期而至。從起初的小康、小康生活,到小康社會,從生活總體達小康,到小康生活更加寬裕,無疑都是明顯的歷史性進步;而從小康社會,到“全面小康社會”,顯然又是一大歷史性進步。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層地揭示了小康社會建設的全面性要求及其本質特征,尤其是深層觸及了以往奔小康進程中的諸多薄弱環節和難點、痛點。而要從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終跨越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性進步。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講:“自改革開放之初黨中央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以來,我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斗?!?012年,黨的十八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進程,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出發,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并且提出要“確保到二○二○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這是對共同富裕目標內涵的系統完善和提升。其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系統調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體現在立足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基礎,重點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應提出了五個方面的發展新要求以及相應的高水準。這其中,與共同富裕直接相關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數量指標設計、質量或目標達成要求,以及相關的條件支持或條件約束,使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真實水平可監測、可衡量、可感受、可對比、可展示。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鮮明指出:“今后五年黨和國家各項任務,歸結起來就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017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黨的十九大立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明確發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動員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彼€強調:“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p>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難題在農村,最大的困難在于脫貧,最具突破性、標志性決定意義的工作在于脫貧攻堅?!皼]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秉h的十八大之后,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要求。脫貧攻堅也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重點和亮點。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講:“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任命?!彼麖娬{:“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苯涍^8年的艱苦努力,平均每年有1000萬人脫貧。2021年新春伊始,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這主要體現在: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整族脫貧,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從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掃除了最大的障礙。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盛大場合,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币粋€多月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講話,結合十九大的總體部署和近些年來一系列發展要求,就“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目標,分階段促進共同富?!碧岢鋈缦聵嬒耄旱健笆奈濉蹦?,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這是一個新時代實現共同富裕的完整目標藍圖,是越來越清晰的設計、越來越可觸及的愿景。人民群眾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另一重大舉措,是這一年的較早時間,黨中央、國務院專門印發《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這是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定題、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之大者”,它以“共同富?!弊鳛橹黝},涵蓋一個省域,并且廣泛深刻涉及“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實際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部署交由地方先行先試、摸索經驗。浙江發展基礎良好,完全堪當此重任,但這一示范區絕不僅僅是浙江的,更是全國的,它的全局性、戰略性意義深遠,探索性、創造性要求很高,可推廣、可復制價值突出。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指示:“要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總結經驗,逐步推開?!彪S著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推進,新時代共同富裕的省域樣貌必將日益明晰,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現實圖景必將進一步全面呈現。

(五)

共同富裕,說到底,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輔相成的產物?!肮餐?,反映了社會成員對于財富的占有方式和狀態,是相對于私有制必然導致的兩極分化現象而言的,集中體現的是社會生產關系性質;“富?!?,則反映社會成員對于財富的占有程度和水平,是相對于貧窮而言的,集中體現的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

共同富裕的愿景盡管無比美好,但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際而完美地解決了共同富裕的問題,進入到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境界。資本主義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實現了社會富裕,但是巨大社會財富被少數人所掌握,資本的強勢制度安排使得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和越來越明顯的社會不平等。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共同富裕不只是經濟發展、收入分配問題,也不只是限于經濟領域,而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在其背后及深層,經濟、政治、文化的,社會治理的,以及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一切問題,都會也必然會反映出來?;诖?,我們說,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才最終開辟了人類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正道與坦途。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共同富裕才有現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及其成功實踐,使共同富裕美好社會正一步步化為現實。我們能夠實際地看到,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結構,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奠定了最堅實的所有制基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而不代表任何少數人、任何權貴勢力和特權階層,為保證共同富裕的真實性提供了最可靠、最堅實的政治支撐;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的政體,以及相應的制度安排,為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即便單從財富創造及其分配的角度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既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主體創造社會財富的效率和積極性,又能有力有效地遏制可能出現的貧富差距過大、社會公平正義遭到破壞等一系列現實難題。

人類的千年夢想不須贅述,收尾的筆墨不妨聚焦于社會主義有史以來的歷史,更聚焦于中國引入社會主義科學主張以來的歷程??梢钥吹?,社會主義迄今的500多年,就是不斷探尋人類社會擺脫剝削壓迫、實現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的500多年;中國共產黨的百余年征程,就是堅持以社會主義為方向,不斷探尋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100多年;新中國的70多年,就是把共同富裕理想付諸實踐,不斷探索在一窮二白基礎上擺脫貧窮落后、實現強國富民的70多年;改革開放的40多年,就是不斷探索實現共同富裕具體路徑,一步步實現現代化建設階段性任務、接續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40多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承繼此前所有的過往,以更高的定位、更加長遠的安排、更加系統科學的政策設計,并且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力度和深度,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不斷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諸方面的創新思路和行動,扎實穩健地推動共同富裕這一人間偉業,向著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的目標愿景豪邁前行。

盡管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很多,不公平不正義的難題也不斷,但是,走向共同富裕美好明天、實現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理想境界,是合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體現中國式現代化內在規律的必然。這當然是一個艱辛漫長的探索和實踐進程,但一定是一幅漸行漸近的美好圖景,更是同時需要接續奮斗的一個個現實行動、一項項具體工作。

共同富裕,我們正在為之奮斗著,也正在其中享受著階段性的成果,更為其最終目標的達成而積蓄著能量,準備著條件。

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目標在遠方,路就在眼前!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小康社會發展
論相對剝奪與共同富裕的關系*
共同富裕:繪就美好生活藍圖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確理解共同富裕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