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TPB-TSP的老舊小區改造居民參與意愿研究
——以蘭州市為例*

2022-02-02 13:47李強年王景莉周巖
項目管理技術 2022年12期
關鍵詞:意愿態度變量

李強年 王景莉 周巖

(1.蘭州理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30;2.甘肅建投科技研發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30)

0 引言

老舊小區整治工作應探索建立政府帶頭組織、社區負責執行、社區內住戶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1],但在現實的改造工程中,居民參與流于表面,缺乏管理主體,參與意識不強,各參與方溝通薄弱,居民沒有意愿參與、沒有精力和時間參與以及沒有途徑參與等問題凸顯[2],嚴重阻礙了老舊小區改造的發展,導致改造目標難以實現。許多學者對老舊小區改造中居民參與不足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李德智等[3]基于計劃行為理論(TPB),以南京市居民為研究對象,探究了影響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治理的影響因素;樊舒舒[4]基于社會實踐理論(TSP)對老舊小區改造中居民參與度的影響因素及影響機理進行了分析,提出場域、慣習和資本對居民參與度有顯著影響;鄧祺等[5]基于TSP從社會資本以及慣習出發,對失地農民融入社會過程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失地農民社會融入程度的建議。

綜上所述,現有學者主要運用TPB或TSP對居民參與進行分析,TPB主要用于分析主觀因素的影響,缺乏對慣習和社會資本等客觀變量的考慮,而TSP主要從場域、慣習以及社會資本的角度解釋個體實踐產生的過程[4],很少考慮態度以及控制力等主觀變量的影響。因此,TSP可以補充TPB在客觀變量方面的不足,而TPB可以彌補TSP在主觀因素方面的缺陷。鑒于此,本文結合TPB與TSP理論,充分考慮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資本和慣習等主客觀因素對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影響并構建理論模型。

1 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1.1 計劃行為理論

1.1.1 理論基礎

TPB是用來分析多種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來影響一個人對執行某行為的意愿,從而對人的實際行為產生影響的理論,這些因素包括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等[6]。態度指基于自身價值觀對于周圍的人或者事物所持有的想法、看法或行為傾向[7];主觀規范指他人及社會壓力對于個人是否采取某一行為所發揮的作用;知覺行為控制包括自我效能感與外在控制力[8]。

1.1.2 研究假設

TPB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會受到自身意愿的直接影響,而自身意愿會受到社會壓力等主觀規范及自我效能感和控制力的影響[9]。王麗麗等[10]在研究居民參與環境治理影響因素時,實證分析了居民參與環境治理的意愿受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趙新民等[11]在運用雙變量共線性模型對農村居民參與環境治理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時,提出重要性認知、態度以及主觀規范對農村居民進行環境治理的意愿有正向影響;李德智等[3]在探究南京市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治理的影響因素時,提出態度等主觀變量可以正向作用于治理意愿?;谏鲜隼碚撆c文獻整理,提出以下假設:

H1:居民的參與意愿會正向影響其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行為。

H2:居民的參與態度會正向影響其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意愿。

H3:居民的態度會正向作用于其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行為。

H4:在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中居民的參與意愿會受到周圍親戚朋友的看法等主觀規范的正向作用。

H5:親戚朋友的看法等主觀規范會對居民的態度產生正向作用。

H6:對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自信和了解程度等知覺行為控制會對居民的參與意愿產生正向作用。

H7:對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自信和了解程度等知覺行為控制會對居民的參與態度產生正向作用。

1.2 社會實踐理論

1.2.1 理論基礎

TSP是利用場域、資本和慣習分析個體行為的理論,主要闡述人的實踐行為會受到各種變量的影響,如環境、周圍人群以及對相關認識的理解等[4]。

1.2.2 研究假設

社會實踐理論指出,場域、慣習和社會資本共同作用進而影響行為的產生。李德智等[7]在分析老舊小區居民參與海綿化改造的影響因素時,指出慣習及資本對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有顯著影響;岳經綸等[12]在研究公眾參與的實踐差異性時指出,慣習對公眾參與有正向顯著影響;黃少華[13]在分析社會資本對網絡政治參與行為的影響因素時,發現社會資本對人的參與行為有正向顯著影響?;谏鲜隼碚撆c文獻整理,提出以下假設:

H8:日常生活的環境等慣習會對居民參與老舊小區的行為產生正向作用。

H9:個體所擁有的資本會對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行為產生正向作用。

1.2.3 理論模型構建

在以上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的基礎上,建立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影響因素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2 實證分析

2.1 問卷設計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現場采訪的方式進行數據收集,并對數據進行分析,進而對構建的模型進行實證。問卷包括以下內容:①問卷說明和答題指引;②控制變量;③觀測變量。問卷共設計潛變量7個、觀測變量23個。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打分法對題項打分。變量因子及信度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變量因子及信度分析結果表

2.2 數據收集及樣本特征

調查對象為蘭州市老舊小區居民。抽取蘭州市三個老舊小區發放調查問卷,包括七里河區的蘭木家屬院、城關區的伏龍坪街道281~286號、安寧區的十里店街道南街小區。發出問卷351份,收回有效問卷281份,有效率達80%,有效樣本基本特征見表2。根據數據樣本特征分析結果可以發現,樣本的各個控制變量均符合實際情況,可以進行下一步分析。

表2 有效樣本基本特征表

(續)

2.3 量表分析與假設檢驗

2.3.1 量表信度與效度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和社會實踐理論,同時參考已有的相關研究文獻編制量表,問卷的內容效度良好。運用SPSS 23.0軟件進行信度檢驗,結果顯示Cranach’sα都大于0.7,說明樣本數據可靠;運用SPSS 23.0對研究數據進行結構效度分析,得到KMO值為0.814大于標準值0.7,觀測變量標準因子荷載值全部大于標準值0.5,Bartlett’s球狀檢驗值小于0.05,均符合標準,表明問卷結構效度非常好。

2.3.2 模型擬合與假設檢驗

利用AMOS 22.0軟件擬合所建立的理論模型,結果見表3。運用結構方程模型(SEM)對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影響因素理論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見表4和圖2。

表3 模型適配度分析結果表

表4 SEM假設檢驗結果分析表

圖2 結構方程模型擬合結果圖

2.4 結果與分析

2.4.1 研究結果分析

(1)“參與意愿→參與行為”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825,并且在0.01的水平上顯著,假設H1得到驗證。參與意愿和參與行為的各測量變量荷載系數都非常高,說明測量題項對變量有較明顯的解釋作用,但是所有測量題項的平均值在均分(3分)上下徘徊,說明居民參與老舊小區的積極性并不高。

(2)“參與態度→參與意愿”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268,并且在0.01的水平上顯著,假設H2得到驗證。各觀測變量對參與態度的解釋程度較高,系數分別為0.848、0.855、0.829和0.853,各觀測變量平均值分別為3.14、2.94、2.89和3.15,表明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的認知對其參與態度的影響最顯著,但是在提升自我價值、學習新技能以及說服周圍親戚朋友參與改造項目等方面的積極性并不高。老舊小區改造中居民參與態度對其參與行為的影響路徑系數只有0.045,并且在0.1的水平上都不顯著,假設H3不成立。

(3)“主觀規范→參與意愿”的路徑系數為0.500,并且在0.01的水平上顯著,假設H4得到驗證。SN2、SN3這兩個題項的系數分別為0.891和0.878,說明與政府、居委會的影響相比,親戚朋友等對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影響更顯著。

(4)“主觀規范→參與態度”的路徑系數僅有0.081,并且在0.1的水平上不顯著,假設H5不成立。這說明在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其態度不受政府、家人、朋友的影響,而是更注重自我內心的看法。

(5)“知覺行為控制→參與意愿”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193,并且在0.01的水平上顯著,假設H6得到驗證。關于知覺行為控制的4個測量題項荷載系數較高,說明知覺行為控制受時間、精力以及控制力的影響。此外,4個測量變量的均值分別為2.88、2.95、2.99和2.91,表明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知覺行為控制程度不高。

(6)“知覺行為控制→參與態度”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301,并且在0.01的水平上顯著,假設H7得到驗證。這說明自我效能和控制力強的人擁有更積極的參與態度。

(7)“慣習→參與行為”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220,并且在0.01的水平上顯著,假設H8成立。慣習的測量變量中,HE1、HE2和HE3的荷載系數分別為0.786、0.814和0.782,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居民關于老舊小區改造的認知越高越容易形成良好的參與慣習,居民積極地與鄰居交流老舊小區改造的意見與建議也會促進良好參與慣習的形成。但HE1、HE2和HE3的均值只有2.91、3.01和3.02,說明居民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參與慣習。

(8)“慣習→參與行為”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132,并且在0.01的水平上顯著,假設H9成立。資本的觀測變量SC1和SC3對資本的解釋顯著,說明居民對政府越信任、對當前的參與網絡越滿意,其參與改造的積極性就越高。SC1、SC2和SC3的平均值分別為2.94、2.98和2.96,說明現階段小區住戶對當地政府部門不信任,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法律法規和參與網絡也不滿意。

綜上可知: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態度不積極,知覺行為控制程度不高,對政府的信任程度不高,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和參與網絡也不滿意。

2.4.2 具體建議

為了促進居民積極參加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提出以下應對措施和建議:

(1)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宣傳,促使居民形成正確的參與態度。通過輿論宣傳讓居民充分了解老舊小區改造知識,強化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認識,轉變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態度。

(2)將老舊小區改造的相關內容及信息透明化,降低居民參與難度。從老舊小區改造的實際控制感出發,通過給居民宣傳成功的老舊小區改造案例,讓居民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獲得自信和滿足,切實感受到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好處,從而提高參與效能感,培養居民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的權利意識,以此提高居民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3)營造較好的生活環境,使居民養成好的慣習。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社區活動,維系居民之間的親密關系,增強居民之間的交流,營造良好的參與氛圍,培養居民較好的參與慣習,進而提高居民的參與積極性。

(4)建立較為完善的反饋機制,提高社會資本參與度。建立健全居民參與制度,建立有效的多方溝通體系,提升居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對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和參與網絡的滿意程度,激發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積極性。

3 結語

本文以計劃行為理論與社會實踐理論為基礎,全面考慮影響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主客觀因素,構建理論模型,通過SEM對理論模型進行擬合檢驗,并基于蘭州市三個老舊小區的調查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①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意愿會對其行為產生影響,而主觀規范、態度和知覺行為控制會顯著影響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意愿,但在實際改造過程中居民的參與態度并不積極,知覺行為控制水平也不高;②與他人交往的密切程度、自我認知的程度、對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對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網絡滿意程度都會對居民的參與行為產生顯著影響,但是當前老舊小區居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并不高,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和參與網絡也不滿意。針對研究結果,提出提高老舊小區改造居民參與積極性的措施與建議,以期推動老舊小區改造進程,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成效。

猜你喜歡
意愿態度變量
健全機制增強農產品合格證開證意愿
抓住不變量解題
也談分離變量
態度
別人對你的態度,都是你允許的
夏天好煩 懶也能穿出態度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新創造
態度決定一切
分離變量法:常見的通性通法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