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思政融合的探索與實踐

2022-02-03 11:56項穎卿
江科學術研究 2022年3期
關鍵詞:護理學孕產婦婦產科

項穎卿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是護理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婦產科護理理念、護理內容、工作范疇和護理模式都發生了變化,更加關注人的健康和疾病預防。以人為核心、以家庭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是未來婦產科護理發展方向[1](P4-5)。婦產科護理實踐常涉及護理對象的隱私,護士應對其尊重,保護其隱私,加強人文關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課程思政元素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調整課程目標,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設立德育目標,開展本科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思政,探討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徑及效果,以期為護理學專業其他課的課程思政提供借鑒與思路。

一、調整課程目標

課程是落實教育質量的關鍵,課程目標的設置應體現對人才培養的支撐。傳統的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大綱中,課程目標主要由各章節內容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構成,具體包含了解、理解和掌握3 方面要求。課程目標制定時存在知識體系為框架,側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忽視當今社會更為重視的通用能力和個人素養的培[2]。大學階段是護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當今醫療環境對護理人員除專業素質要求外,還涉及到很多理念方面的要求,如職業道德、價值取向、文化信仰、社會環境和經濟利益等。因此,新大綱課程目標在制定過程前,教研組課程負責人認真解讀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教學目標,注重“術”與“道”結合,注重以德為先,以文化人[3],保證課程目標能支撐畢業要求指標點,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在課程總目標的指引下,在知識和技能基礎目標上,結合各章節教學內容的特點,在課程目標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設立章節的德育目標。

二、挖掘課程思政設計素材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在護理學本科生大三年級上學期開設,先修的主要課程有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原生物免疫學、健康評估、藥理學、護理學導論和基礎護理學。護生具備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知識,具備常見癥狀、體征和心理問題的評估能力,能對常見的輔助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判斷。課程思政的融入主要從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健康中國理念、醫學人文精神和科技創新精神5 個路徑著手。具體如下:

(一)融入愛國主義情懷

第一講從婦產科學發展簡史開篇敘述,列舉我國婦產科領域的相關成就,以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中的《素問》篇記載的對女子成長、發育、月經疾患、妊娠的診斷及相關疾病的認識和解釋,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其《千金翼方》中對養胎、妊娠、臨產和產后護理及崩漏癥患者均有詳細的分析和論述,其中蔥管導尿法是當時護理技術的一大突破。讓學生感受中醫文化的魅力,強調中醫在婦產科護理中的重要貢獻。在妊娠期護理章節講解產前篩查內容時,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相關內容,為孕產婦及新生兒提供免費相關檢查,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讓學生深刻理解我國對母嬰健康的高度關注,體現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妊娠期并發癥章節內容時,采用紀錄片《生門》鄉鎮衛生院某高危孕婦因血小板減少轉診的搶救片段,讓學生對妊娠期急危重癥有視覺上的感性認識,產生強烈的心理共鳴。通過講述我們國家為了保障母嬰健康,開展孕產婦“五色管理”,按照風險嚴重程度分別以“綠(低風險)、黃(一般風險)、橙(較高風險)、紅(高風險)、紫(傳染?。? 種顏色進行分級標識[4]。為每一位孕產婦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對于貧困地區危重孕產婦搶救開辟“綠色通道”,孕產婦不會因經濟原因延誤治療,減少危重孕產婦由于轉診不及時而引起的死亡,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我國的脫貧攻堅戰,使因病致貧群眾能治病、治好病,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二)融入社會責任感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民對健康、生育、疾病和保健的認知和需求都在發生變化。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修訂,婦產科診療技術的進步,國際婦產科護理的經驗等都對我國未來婦產科護理事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研究顯示[5],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存在缺失,主要體現為學醫目的的功利化、職業道德淡漠化、社會責任自利化、對待病人冷漠化和自我責任輕視化。高校通常側重醫學生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培養,社會責任感培養有待加強。護士每日與患者接觸,其社會責任感的有無和強弱是影響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因素。高等教育工作者,肩負“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因此,護理學專業教師應該在護生學習期間,利用各種途徑培養其社會責任感,擔當起社會主義婦產科護理事業的接班人,為廣大孕產婦和有健康需求的婦女群眾服務。例如在講述影響分娩的因素——產道章節內容時,通過中國古代文字“産道”,引申出骨盆為“生命之門”,不同形態的骨盆直接決定產科分娩能否順利進行,進而對學習好專業知識產生責任感,守護孕產婦健康產生使命感。在流產章節內容中,通過話題討論——“國家三孩政策開放將給婦產科護理工作帶來哪些挑戰?”引出三孩政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齡孕婦加入生育大軍,流產、異位妊娠等發生率也隨之增加。孕婦因個體因素、環境因素或社會因素等原因發生了胚胎停止發育或流產,無論是對孕婦、對家庭都是沉重的打擊。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社會責任感,為孕產婦和廣大婦女群眾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杜絕因個人責任因素導致的醫療事故發生,讓每一個生命安全誕生、健康誕生是每位醫護人員的崇高使命,它關乎到母嬰平安,關乎到家庭幸福、社會和諧。

(三)融入“健康中國”理念

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打造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防線,是習近平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目標。婦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6]。婦幼健康促進行動是“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群眾對婦幼健康的需求日趨多元化、多層次、多種類,因此迫切需要提供更多和更完善的優質婦幼保健服務。因此,教師應思考如何在婦產科護理學授課過程中,巧妙融入健康中國理念。例如在講述母乳喂養章節內容時,播放微視頻“健康中國”專題節目——“喂”愛堅持,守護37℃母愛片段,展示近幾年母乳喂養宣傳周的主題和版畫,母乳喂養有益孕產婦和嬰幼兒的身心健康,已經是科學界的共識。課堂上通過情景模擬、實操練習,案例討論等方式,使學生理解如何從權威的科學知識、實用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社會環境等幾個方面,給新父母多方面的幫助,促進母乳喂養,助力實現健康中國。在講述婦科腫瘤章節內容時,向學生介紹《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之癌癥防治行動,引出我國為35 歲以上婦女同志免費宮頸癌篩查,還融入了國家制定的“兩癌篩查”HPV 疫苗的相關熱點問題。隨著HPV疫苗的問世,對女性進行HPV 疫苗接種的一級預防成了消除宮頸癌目標的關鍵措施。WHO提出的消除宮頸癌戰略,第一步就是要使90%的9-14 歲的女孩接種HPV 疫苗,但目前我國距離這個目標差距還較大。所以必須提高小年齡段的女性疫苗接種率,盡早接種,盡早保護。

(四)融入醫學人文精神

婦產科護理服務對象絕大多數是女性,隨著醫學發展和科學進步,人民對健康、生育、疾病和保健的認知和需求都在發生改變,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尤其強調促進家庭成員間的凝聚力和維護身體安全的母嬰照護,對婦產科護士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為核心的整體護理不僅要求婦產科護士具備精湛的護理技術,更注重醫學人文關懷能力和心理護理能力。教師要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可在授課過程中將文學知識融入醫學課堂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講解女性生殖系統——子宮,子宮是孕育生命的土壤,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贊美歌頌母親,當子宮開始孕育生命,她就承擔了為人類繁衍生生不息的使命。談及子宮,我們會聯想到花、土地、果實、希望等美好的事物。推薦學生閱讀學生介紹《子宮——獻給女性的情書》,該書描述一個女人在經歷一場生死輪回的過程時獨特的生命體驗。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女性的偉大,對生命的敬畏及悠然而生的崇高使命。通過視頻播放新生兒復蘇搶救片段,在分秒必爭、驚心動魄的搶救中讓學生體會到養成沉著、冷靜、敏捷、慎獨的職業素養重要性,在團隊合作中養成團結、友愛、誠信品德的重要性。2021年國家開放三孩政策,“失獨家庭”再生育、不孕不育、高危妊娠等問題依舊需要被關注。從護理角度如何更好地去幫助這些女性,值得每一位護理人員思考。在臨床提倡優質護理的環境下,如何讓患者真正打開心扉“視患者如親人”?用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婦產科專家胡佩蘭前輩的光榮事跡為切入點,講述臨床胎盤早剝的故事,醫護人員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對患者的愛,用自己承受莫大的壓力去緩解患者的痛苦,讓學生感受到婦產科工作的刻不容緩和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前期研究顯示,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關懷品質有待提高[7]。例如,在指導護理學專業學生畢業綜合訓練撰寫過程中,比較典型的問題是病人出現焦慮心理狀態,其護理措施制定千篇一律是聽音樂、保持身心愉快。很少會想到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患者的痛苦。比如,侵蝕性葡萄胎、絨毛膜癌等患者,妊娠失敗又高齡的孕婦,且有可能切除子宮,沒有子宮就沒有生育希望,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么?她的焦慮是聽音樂能緩解的嗎?她如何保持心情愉快?教師可引導學生感知患者妊娠失敗的痛苦和再無生育可能的絕望,以及可能對以后家庭生活的影響。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就會注意言辭委婉,對患者給予同情和關愛。通過熱點話題討論、臨床實際案例等方法讓學生真實認識到職業的神圣,培養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職業情懷。

(五)融入科技創新精神

1978年Edward 和Steptoe 采用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術誕生了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標志著人類生殖技術的重大進展。隨著醫學的進步,產前檢查和產前遺傳學診斷的開展為預防出生缺陷及降低出生缺陷兒發生率發揮了重要作用,婦科腫瘤和內分泌的研究進入分子水平,微創理念和技術的引入,特別是內鏡技術和機器人技術在婦產科診療中帶來了突破性的進展;信息科學、電子通訊和臨床醫學及護理學的結合,使遠程醫療護理服務得以覆蓋偏遠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讓更多的病人享有高水平的醫療護理服務。婦產科護理實踐也由經驗護理轉向循證護理,以科學、客觀及經過論證的證據指導護理實踐,為病人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越來越多的醫院提供孕產婦家庭護理、遠程胎兒電子監護、“互聯網+”護理服務等。因此,護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教師在護理專業課程中融入科技創新精神,培養其評判性思辨能力。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創新訓練營、創青春、挑戰杯等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與專業知識契合,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例如在產褥期婦女的護理中,教師布置任務,產后身體虛弱或縫合傷口的疼痛使產褥期婦女在蹲著進行會陰部清洗時倍感痛苦,如何讓產婦能安全、舒適地完成會陰護理,同時達到治療和康復的需求。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與學生不斷的交流,啟發其從細節中體現對產婦無微不至的呵護,指導學生研制出LED 遠紅外會陰護理盆,獲得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營計劃立項和授權實用新型專利。

綜上所述,在護理學專業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有其必然性和重要性。隨著數智時代的到來,學習通、雨課堂、釘釘等線上教學平臺在醫學教育中廣泛應用,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正積極探索智能信息技術與新醫科的深度融合,利用學習通平臺建立《婦產科護理學》線上課程,從熱點話題、科創動態、教學空間、實踐平臺等方面延伸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的時空維度,形成交互、共享、開放、合作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從而使學生在交互式、沉浸式、虛擬化教學中學會專業理論知識、掌握護理實訓技能、增進思想政治素養。

猜你喜歡
護理學孕產婦婦產科
孕產婦分娩準備的研究進展
《護理學報》第六屆編輯委員會成員名單
《護理學報》舉辦“護理科研與論文寫作”高峰論壇的第二輪通知
《護理學報》舉辦“護理科研與論文寫作”高峰論壇的第二輪通知
孕產婦健康教育問題分析及建議
《護理學雜志》稿約
鄉鎮衛生院孕產婦保健的現狀觀察
超聲診斷婦產科急腹癥72例臨床分析
探討護理干預在妊高癥孕產婦中的應用效果
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治療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