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年前他開啟人類第一次徒步環球之旅

2022-02-07 10:46建而健體育方志江蘇
北方人 2022年1期
關鍵詞:步行

建而健體育 方志江蘇

1930年6月29日的《申報》上刊載了這樣一則新聞,為了鍛煉自己,順帶調查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同時振奮衰微的民族精神,7位青年男女組成了亞細亞步行團。他們打算從上海出發一路向南,步行到新加坡,然后再向西去亞歐大陸交匯城市伊斯坦布爾。

大量市民聽到消息后,趕到當時的上海北火車站,歡送即將出發的亞細亞步行團。

不過潘德明并不在歡送的行列里,當時的他還在南京的一家名叫“快活林”的西餐廳里干活,但看到新聞后,潘德明立刻沖出餐廳,搭上了前往上海的快車。潘德明從小就向往環游世界,一直默默做著準備,看遍了有關各個國家的書籍,之所以在西餐廳工作,也是為了獲得學習英語的機會。步行團出發的消息,讓他終于看到夢想成真的希望。

可惜事情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美好,還沒走出國門,因為旅途過于艱辛,團里由原來的8個人只剩下3個人;而走到越南之后,才發現原來當初步行團設立的目標,更像是一個1930年的“財富密碼”。

團里僅存的另外兩名成員,只想在華僑眾多的南洋轉悠,因為那里的華人愛國熱情強烈,步行團所到之處可以獲得大量捐贈,那筆錢甚至可以讓人一生衣食無憂,所以他們不愿去華人稀少的西亞。

“那時我難受極了”,這是潘德明在日記中的原話。同伴們的退縮并非難以理解,1930年代的中國沒辦法為遙遠的旅行家提供庇護,沿途的國家要么正經歷巨變,要么土匪強盜橫行。

但是他依舊選擇孤身一人繼續上路!在離開西貢時,他從分到的旅行費里買了一輛英國自行車,又在新加坡制作了一本巨大的名人留墨集,用來記錄沿途的風土人情。

他在留墨集的扉頁上,寫下“自敘”:以世界為我之大學校,以天然與人事為我之教科書,以耳聞目見直接接觸為我之讀書方法,以風雪雨霜、炎慌烈日、辰星夜月,為我之獎勵金。德明堅決地一往無前,表現我中國國民性于世界,使知我中國是向前的,以謀世界上之榮光。

告別東南亞熱情的華僑之后,潘德明很快就領教了身處他鄉的滋味。途經一個印度小村莊時,因為搞錯了對方信仰的宗教,他被當地村民拒之門外。想在村口喝點井水解渴,沒想到暗中監視他的當地婦女立刻就喊來了十幾個手持棍棒的大漢,他見勢不妙,只好跳上自行車,溜之大吉。

遙遠的旅途總是有喜有憂,他在當地童子軍的幫助下,如愿見到了著名的大詩人泰戈爾。后來又得到了圣雄甘地和尼赫魯的接見,當時他們正忙著從英國人手里謀求國家的解放。潘德明的環球旅行在無意中見證了很多國家的歷史進程。

繼續說回他的旅程,此時潘德明已經騎著自行車穿越巴基斯坦,爬上了伊朗高原。高原反應讓他胸悶、氣喘、頭暈目眩,偏不巧又迎來了一場暴風雪,但這并不能阻止這個年輕人踏著自行車昂首向前,這一年他才22歲。

在行程的第二年,他抵達了伊朗的首都德黑蘭。從伊朗出來后,在科威特,潘德明打算橫穿當地的小內夫得沙漠,直奔默罕默德的故鄉——利雅得,當地人勸他不要一個人穿行沙海,那樣太危險了。而對潘德明來說,在人跡罕至的荒野中前行,正是磨練意志的方式,于是準備好足夠的食物和水后,他一個人就騎進了茫茫沙海之中,然后迅速被殘酷的現實打臉。

夜晚的沙漠凍得他只能靠打拳取暖,白天烈日又迅速耗干他的最后一滴水,在穿越沙漠的第五天,他一頭栽到路邊的沙丘上,再也站不起來。萬幸的是,剛好一支阿拉伯商隊路過此地,才將他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輾轉之后,潘德明來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那時的巴格達還沒變成今天新聞中的樣子。從當地華人口中,潘德明才得知日本兵攻占了上海閘北的消息。從“九一八”到“一二八”,國家危亡的消息不斷從他的沿途傳來,而他能做的只能是繼續前進。

他剛到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就碰見一個自稱來自英國蘭鈴公司的推銷員,潘德明此時已在國外的報紙上聲名遠揚,所以,當推銷員發現他騎的那輛車就是自己公司產品的時候,為了幫公司擴大宣傳,他硬是給潘德明換了一輛新車。

不過好景不長,在去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新車就被人偷了,接下來的旅程只能徒步前行。

他穿過漫天黃沙的西奈半島,然后在埃及一口氣爬上了胡夫金字塔。從金字塔下來之后,他坐船渡過地中海,去往了傳說中的希臘。然而剛上岸不久,就傳來了因為財源枯竭,中國無力派運動員參加第十屆奧運會的消息。他很生氣,為此特意趕到奧運會發源地奧林匹亞,用他學會的各種語言寫下了“中國人潘德明步行到此”。

從希臘出來后,下一個目的地就是亞細亞步行團當初設立的最終目標: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而接下來,他還要走得更遠。

告別土耳其之后,潘德明從保加利亞正式進入歐洲。此時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從東方遠道而來的傳奇旅行家,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引來大量人群圍觀。

不過,當時的歐洲已是大戰在即,雖然暫時風平浪靜,但也早已陰云密布。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巴黎得到了張學良和顧維鈞的接見,前者還在他的留墨集里留下了“壯游”兩個字。

潘德明的紀念冊里留下了很多王公貴族的筆墨,從印度圣雄甘地,土耳其國父凱末爾,英國首相麥克唐納,挪威國王哈康七世,荷蘭女王,法國總統萊伯朗,一直到美國總統羅斯福。但他的旅程中,見到更多的還是世界各地的普通人,還有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

在伊朗高原,他和當地的土著在簡陋的帳篷里一起吃椰棗、駝肉和自制的棗酒;在澳大利亞,他常常在窮苦的牧民家里過夜。在挪威,他跟著水手們坐上一艘前往北冰洋的漁船。北極圈的風浪讓他臉色蒼白,嘔吐不止;巨大的冰川又讓他如夢似幻,他和水手們在嚴寒的冰面上圍獵海豹。在紐約,他登上了帝國大廈,體驗了時代廣場的繁華……

看過世界各地的繁華和衰敗后,潘德明開始了返程之旅。在環游世界的最后幾站里,他途經了太平洋中間的幾個小島,意外的是,他竟在那里遇見一個來自東北大學的女生,“九一八”事變后,因為在東北宣傳抗日,被日寇追捕,因此流亡此地。為了給潘德明籌集路費,她直接捐出了隨身佩戴的金項鏈;而在澳大利亞,一位華僑用攢了很久的積蓄直接給他買了一輛自行車。

時隔4年,潘德明再次回到新加坡,當地華人用春節才會舉行的龍燈舞會慶祝他的歸來。得知他回國后打算繼續探索祖國的青藏高原后,海外僑胞當場就籌集了10萬美元幫他完成夢想,這筆錢在當時無異于天文數字。

1936年6月10日,經過6年多的環球旅行,旅行家終于回到了祖國。

他在1937年7月6日回到上海,第二天盧溝橋事變爆發,國難當頭,潘德明放棄夢想,將那10萬美元全部捐給抗日前線,然后改名為潘子明,將前半生的榮譽和聲望全部壓在箱底,一個曾經令整個世界歡呼的名字就這樣湮沒在歷史之中。

平凡的日子里,潘德明結了婚,有了孩子。1941年,他就職于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但時間比較短暫。新中國成立后,他繼承父親的衣缽,干起了裁縫活,加上他有繪畫技能,業余時間還會替人畫宮燈,補貼家用。

60年代時,泰國華僑王明道來尋訪潘德明,希望收集到更多的故事。此時改名潘子明的他,托弟弟與對方會面,謊稱潘德明已經過世,來人只好失望離開。王明道回到泰國后,與擔任華僑商會會長的哥哥一起,為潘德明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儀式。

1976年10月18日,在上海永康路的一處陋室里,潘德明突發心肌梗塞,溘然長逝,時年68歲。一位旅行家的精彩人生,就這樣戛然而止。

1979年,上海少兒出版社編輯季一德在參加一次體育工作會議時,發現了潘德明這個人物線索。他經過多方調查走訪,找到了上海永嘉路派出所,所里有一批正待銷毀的廢棄資料,在堆積如山的廢紙里努力尋找,刨出了潘德明的個人物品,那里有他的護照、票據和書信。

接著,季一德看到了那本留言冊,即重達4公斤的《名人留墨集》。翻開厚厚的留言冊,上面赫然簽著1200多個團體和名人的題詞,其中包括20多個國家元首的手跡。此外,還加蓋有571枚郵戳和印章。

激動不已的季一德開始四處收集有關潘德明的資料,最后總結出了一部報告文學,叫《異域萬里行——潘德明只身環游世界聞見記》,在報紙上分篇章連載,又發行了單行本。被時代封存的潘德明,英雄事跡得以重見天日,被世人所知曉。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為中國贏得了第一塊奧運金牌。不久之后,一部反映該事件的紀錄片《零的突破》拍攝出來,并在國慶期間隆重上映。片中,出現了潘德明的畫面,時長接近3分半鐘,解說部分介紹到:這是“中外體育史上罕見的一大壯舉”。

毫無疑問,潘德明成為自行車騎行的代表人物,中國自行車旅游者協會的最高榮譽也被命名為“潘德明騎游獎”。

踏遍各大洲,途徑40多個國家,行程數萬公里,成為第一個徒步完成環球旅行的人,潘德明用堅定的腳步證明了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赤子的旅途雖已結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仍在繼續。今日之中國,盛世如先輩們所愿。

(摘自微信公眾號“群學書院”)

猜你喜歡
步行
魔方小區
有在陸地上行走的魚嗎?
堅持就有進步
生姜防暈車
不行與步行
步行健康
步行健身益處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