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探究

2022-02-09 02:16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附屬第二幼兒園
亞太教育 2022年24期
關鍵詞:適應能力家長幼兒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附屬第二幼兒園 張 潔

幼兒社會適應能力指的是幼兒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對陌生人的適應能力和對同伴交往的適應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中包括很多要素,如情感、性格、心理等,對于幼兒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技能等的培養都會起到重要作用。在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盡量貼近幼兒生活,多給予幼兒一些自主鍛煉的機會。教師和家長要學會放手,逐漸幫助幼兒擺脫對外界因素的依賴感,鼓勵幼兒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激發幼兒內心真實情感,為其提供實際鍛煉的機會。教師和家長要真正融入幼兒生活,了解幼兒心理,站在平等的位置與幼兒對話,獲得幼兒的尊重和信任,通過此方式激發幼兒潛在能力,啟迪幼兒智慧和思維,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發展與成長。發展和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需要長期堅持,逐步滲透,一定要把握好態度和方法,保證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質量。

一、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實質

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與其自我意識發展、社會認知能力發展密切相關。幼兒的年齡較小,自我認知能力有限,自主意識比較強烈,比較注重自我感受與體會。當幼兒自我意識停留在生理自我水準上時,就是發展社會適應能力的關鍵階段,只有度過這一階段才能真正開始適應社會。一般來說,3歲之前的幼兒自我認知比較片面和狹隘,在3歲之后會逐漸走向一個深層領域,開始能夠對外界環境和他人情緒做出敏感反應,這些反應包括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如開心幸福、緊張恐懼等,是幼兒所能表現出來的最直接的反應。但此時大多數幼兒自發性行為仍未出現,一直到幼兒成長到3—6歲期間,才會開始以自發形式出現一些社會性行為,如合作、分享等。從個體自我意識來說,當幼兒開始自發出現社會性行為時,其社會適應能力會逐步得到提升和進步。對于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幼兒園和家庭要承擔最為重要的職責與使命,教師和家長要明確自身任務,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在積極配合、互相促進中助力幼兒成長,發展和培養其社會適應能力,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幼兒成長提供保障。

二、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路徑

發展和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助力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有力保障。教師要從國內外文獻和成功案例中汲取成功經驗、總結方法、反思不足,積極探索助力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思路和方法,實現理想育人效果,達成既定目標。

(一)營造良好氛圍,引導幼兒感知集體生活

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和氛圍的影響,因此在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過程中要提高對環境和氛圍的重視程度,通過靈活多樣的手段營造良好環境,逐步帶領幼兒走進集體生活,感知集體趣味和魅力,引導幼兒初步樹立集體意識和團結觀念,為發展其社會適應能力奠定堅實基礎。幼兒園集體生活好比一個小型社會,周圍的人、事、物等都會給幼兒留下深刻印象,影響幼兒的思想和行為,教師更是幼兒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因此教師要發揮積極引導作用,給幼兒成長提供助力和保障,不要給幼兒造成負面影響。

1.加強禮儀教育,創設寬松人文環境

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德行是立身之本,每個人想要在集體和社會中生存都要具備良好的禮儀習慣。在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時,教師要提高對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為幼兒創設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在日常教學管理中,教師要嚴格規范自身言語和行為,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引導幼兒感知一些美好、高尚的行為,學會謙讓、合作、分享等優秀品質,讓幼兒時刻成長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之中。例如在一些區域游戲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自主遵守游戲規則,要求幼兒自主排隊、遵守紀律,同時要通過反復強調加深幼兒印象。比如在角色扮演區域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去各個場景體驗不同交流方式,如在“肯德基”場景下,幼兒分別扮演顧客和店員,“店員”要仔細詢問“顧客”需要什么,當“顧客”之間發生碰撞時要懂得禮讓他人,以此在區域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鍛煉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為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提供保障。還要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入園、離園等一日生活中,如在幼兒入園時,教師要跟幼兒打招呼,引導幼兒互相說一句“早上好!”跟家長說一句“爸爸(媽媽)再見!”跟教師說一句“早上好,老師!”以此培養幼兒禮儀語言和禮儀習慣。在幼兒離開幼兒園時,教師要主動與幼兒說“再見!”將這一禮儀習慣滲透給幼兒,讓幼兒在離園時能夠學習教師的方式與其他人說一句“再見!”“明天見!”通過一些細節滲透禮儀教育,幫助幼兒盡快適應集體生活,發展社會適應能力。

2.注重教育引導,展示環境教育功能

外部環境對幼兒思想和行為會帶來重要影響,為了進一步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教師要注重環境布置,充分發揮環境教育功能和育人價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如教師可在幼兒園中各個區域內采取標記、張貼符號等方式強化幼兒規則意識,提醒幼兒按照規章制度參與集體活動,時刻提醒幼兒要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助力幼兒成長和發展。幼兒在日?;顒又斜厝粫l生矛盾和沖突,此時教師要注意引導方式和態度,以第三者的身份調和矛盾,幫助其找到一些解決方法和優化策略,不要站在某一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強化幼兒社會適應能力,讓幼兒在面對問題時能夠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解決,培養幼兒人際交往和口語交際水平。

(二)提升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是提升幼兒生活自理水平,引導幼兒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和家長都要學會放手,不要讓幼兒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對于幼兒生活自理水平的提升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教師要將其滲透于幼兒園教學管理中的各個方面?!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對于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體現在一日生活之中,要保持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確保其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社會能力的發展與培養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養成教育,因此教師更要關注幼兒成長動態,在日常教學管理中注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進步。

教師要多賦予幼兒自主權,強調“做中學”的實踐價值。對于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教師要多給予幼兒自主參與和親身實踐的機會,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在一日生活和各項區域活動和游戲中,教師都要發揮自身引導和點撥的作用,給予幼兒自主選擇的權利,不要所有事情都幫助幼兒完成,這會嚴重加劇幼兒的依賴感,影響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和生活自理水平的提升。以一日生活為例,在中午用餐時間,教師要引導幼兒自行拿餐具取食物,讓幼兒自行用餐,不要將其當成嬰兒照顧;還要在用餐時滲透“珍惜糧食”的理念,引導幼兒從小樹立“光盤”意識。在午睡時間,當幼兒睡醒之后,教師可要求幼兒自行穿衣、穿鞋、整理被褥,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幼兒生活自理意識和能力,使其自覺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幫助幼兒盡快適應新環境、融入集體之中,在過程中增強幼兒學習主動性,激發其自主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為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另外,教師還要在各式各樣的區域活動中提升對實踐的重視程度,給予幼兒自主參與的機會和權利。在活動材料、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幼兒都應該具備自主選擇權。以角色扮演活動為例,教師可帶領幼兒進入“超市”這一活動區域內,提前投放好游戲材料,搭建好游戲場景。在活動開始之后,幼兒可通過商議自行選擇角色,分別扮演超市收銀員、服務員和顧客,進而正式開始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每個幼兒都需要深刻融入角色,以角色視角進行溝通交流和人際交往,以此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能會產生矛盾,此時教師可作為“超市經理”融入其中,充當調解員的角色,幫助幼兒解決矛盾,引導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繼續完成接下來的活動內容,同步發展幼兒語言運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其今后的成長保駕護航。又比如在美工區域活動中,教師可投放多元化的活動材料,幼兒可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在選擇之后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確定制作思路之后開始手工制作。在制作中出現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幼兒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在頭腦風暴中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在小組討論和交流溝通中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引導幼兒積極發現他人身上的長處和優點,彌補自身不足之處。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幼兒園自主游戲的優勢和作用。在自主游戲中幼兒自主權的體現最為深刻,在自主游戲中幼兒的能力和個性可以得到充分體現。為了保證自主游戲實施效果,幼兒必然要展開溝通交流與合作討論,這是發展幼兒社會發展能力的重要契機。如在“好玩的梯子”這一自主游戲中,教師可將幼兒科學分組,給幼兒講解最基本的游戲規則,介紹游戲材料,之后鼓勵幼兒在小組合作中暢所欲言,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游戲玩法。幼兒通過合作討論確定了“獨木橋”“滾小球”“跳房子”等游戲,進一步促進了自身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同時鍛煉了身體協調能力,增強了體質。

(三)多元文化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

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這一教學理念,其貫穿于各個教育階段之中,為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理論支持。為了更好地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助力幼兒成長與發展,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引導幼兒走進自然和生活中,培養其積極健康的思想態度、行為習慣和社會情感,促使幼兒對社會產生積極情緒,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起到“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元文化趨勢,借助多元文化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給幼兒提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成長和進步,助力幼兒身心健康成長。還是以“超市”區域活動為例,教師可在活動中增加“購物環節”,投放各式各樣的玩具作為活動材料。幼兒手中的“資金”有限,需要通過合理搭配買到自己喜歡的玩具。通過這樣的游戲安排讓幼兒初步走進社會,適應社會環境,為其今后真正進入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幼兒的數學計算能力,引導其學會取舍和計劃,懂得付出才能有所收獲,促使其樹立正確“三觀”,為其今后走進社會、適應社會提供保障。

在豐富多樣的社區活動中,更是有很多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資源,教師要與社會人員進行溝通、達成合作關系,通過發揮社會資源優勢實現理想教育效果,達成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如教師可在家長和社區的支持下,利用特殊節日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幼兒從校園走進生活,從課堂走進社會,讓幼兒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如在勞動節時可組織幼兒成為“一日志愿者”,協助社區人員打造區域衛生,共同創造美好整潔的生活家園,讓幼兒感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和愉悅感,激發幼兒勞動意識,引導其樹立正確積極的勞動觀念。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幼兒必然要與伙伴、教師、社區人員等進行溝通交流,對于發展其社會適應能力,激發其社會情感也具有積極價值和重要作用。又比如在植樹節時,教師可組織幼兒參與社區組織的“植樹活動”,在植樹過程中滲透保護自然環境的理念,引導幼兒樹立積極正確的“三觀”。在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步升華幼兒社會性情感,保持其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發展其社會適應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四)正確評價幼兒行為舉止

在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正確評價幼兒行為舉止,給予幼兒肯定和表揚的同時也要及時糾正幼兒的錯誤之處,防止幼兒養成不良行為習慣進而對其一生成長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幼兒情緒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教師態度對幼兒影響比較重要,教師要以教育引導為主,盡量避免使用批評、責備的語氣,要站在平等位置上耐心與幼兒講道理,即使剛開始效果甚微教師也不要輕易放棄。幼兒思想認知能力有限,需要教師賦予其更多的耐心、愛心和關心,幼兒只要能夠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愛護,就會逐漸信任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育和指導,這對于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在具體的教學管理中,教師對于幼兒錯誤的行為舉止要及時糾正。如當幼兒之間發生矛盾沖突時,教師要及時了解事情真相,分析根本原因,站在客觀角度幫助幼兒調解矛盾,讓幼兒自覺認識到錯誤,鼓勵其互相道歉、發現他人身上的長處和優勢,在此過程中鍛煉幼兒的人際交往技能,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

(五)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

對于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與培養,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其中幼兒園和家庭教育最為重要,教師和家長在孩子一生成長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了保證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質量,要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合作力量。家庭是孩子啟蒙成長的港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必須要以正確思想和行為指引孩子茁壯成長,為促進孩子社會適應能力發展提供積極助力,讓其今后能夠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為了發揮家園共育的重要作用,共同助力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幼兒園領導和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做好統籌管理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活動方案,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幼兒園一要通過組織家長活動、家長會、家訪等深入走進幼兒的家庭中,了解幼兒的家庭成長環境,及時發現家長在教育和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指導家長一些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技巧,促使家長能在正確方法的指導下積極配合教師完成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目標。二要通過線上渠道與家長及時溝通,還可以在幼兒園官方網站、公眾平臺、班級群中定期投放一些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成功案例,與家長共同探討有利于發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思路和方法,遇到問題及時分析和解決,防止問題擴大造成不良影響。三要向家長滲透“放手”意識,要求家長不要事事幫助孩子完成,在家中可給孩子安排一些其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水平,讓其走進社會之中,不要使其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社會意識,因為這對于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會造成不良后果。

如幼兒園可定期組織親子運動會、文藝匯演、畢業典禮、入學儀式、家長課堂等活動,要求家長積極參與,在多樣化活動中增進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情感,幫助家長深度了解幼兒、走進幼兒內心,讓家長在理解幼兒的基礎上促進其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為其提供發展社會適應能力的機會。家長還要多給孩子提供社會交往的機會,經常帶領孩子去戶外參加各項活動,不要讓電子產品占據孩子的思想和生活。如家長可在周末時帶領孩子去郊游踏青,鼓勵孩子親近自然,在戶外活動中與他人溝通交流,結識新的伙伴,培養孩子人際交往和交流溝通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在戶外活動中還有助于消除孩子某些負面心理和不良情緒,如緊張、膽怯、焦慮等,激發其內心積極情感,培養其樂觀心態。

綜上所述,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與培養是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也是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價值,提高對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通過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為其成長加分、為其未來發展保駕護航。為了實現理想效果,達成育人目標,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教師和家長更要發揮重要作用,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方法,積極探索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思路和途徑。

猜你喜歡
適應能力家長幼兒
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探索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家長請吃藥Ⅱ
初中生拖延行為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相關研究
高職生社會適應能力調查
天候地理與適應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