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情緒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和培養策略探究

2022-02-09 02:52王曉霞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22年41期
關鍵詞:消極情緒積極情緒情緒

王曉霞

(甘肅省慶陽市實驗小學 甘肅慶陽 745000)

引言

語言能力培養和提升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目標,對學習生涯意義重大。而目前語言習得領域中認知過程的研究主要關注于學習結果的影響因素上。有研究指出,情感被認為是個體差異的核心組成部分,與語言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情緒開始于個體對一個前因事件的情境評價,從而以表達或行為的形式來觸發一系列反應傾向。因此發現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情感與學生所表現出的動機和價值觀聯系緊密。然而,相對于消極情緒,積極情緒相關方面的研究關注度較低,情緒研究者的研究大多是針對消極情緒,如恐懼、憤怒、焦慮和悲傷。語文教學作為語言學習的主要途徑,在當前的相關研究中,關注情緒的調查研究較少,積極情緒對語言習得的研究更是少見。目前許多學者已經承認,語言學習與情感驅動有顯著聯系。

根據Schumann的說法,由于情緒涉及評價,而評價又會引發認知加工。因此,情感體驗與學生所接觸到的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預測語文學習時的成功程度。在Bolitho等人中,語言意識發展的主要原則之一是,“大多數學習者在有效投入的情況下學習效果最好”。在語文課堂的背景下,情緒可以由許多因素觸發,如與同學和教師的互動,教學用具、教學方式以及學生自身的感受。Scherer認為情緒可以激發和引導學生的特定動機行為,使他們能夠參與和解決特定的學習任務,而消極情緒會阻止他們產生這種傾向。因此,學生接觸到的情感體驗和他們在課堂課外表現出的學習動機密切相關。也就是說,由教師教學中感受體驗到的積極情感,與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學習動機呈正相關。因此,本研究認為,語文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盡量減少情緒體驗對學習過程的負面影響,促進有利于學習的積極情緒,進而激發學生的動機。

綜上可知,積極情緒在語文教學研究的關注度不高,而消極情緒(主要語言焦慮相關的研究)集中在其對語言學習過程的負面影響上。因此,本文首先提出積極情緒在語文教學中的有益影響,然后概述拓展—構建理論在語文學習和教學中的作用,該理論通過描述積極情緒的形式和功能,提出積極情緒拓展認知和行為傾向以及語文教學的焦點。最后,討論了基于積極情緒的拓展—建構理論對語文學習的潛在貢獻。

一、語文教學中積極情緒的重要意義

1.構建積極的情感體驗

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心智構建階段,Scherer認為情緒可以作為一種激發源引導學生的特定動機行為,通過情緒體驗來構建起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使他們能夠參與和解決特定的學習任務。根據社會信息加工理論,積極的情緒有利于積極信息的處理。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當個體完成相關目標后,因此可能會把剩余的資源投入對原工作的深化,從而影響學習中的決策過程和問題解決。一項芬蘭的教育研究也指出,積極情緒有利于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對于成功教授數學等方面很重要,無須讓學生專注于自身的弱點和問題。通過體驗積極情緒,學生會逐漸改變自己,成為更有創造力、知識更豐富、適應力更強、社會融合更健康的個體。

但從目前語文教學的實效來看,還有部分教師未曾認識到上述體驗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意義,或是基于教學任務的壓力而未關注學生在情緒情感方面的體驗。積極的情感體驗不僅有助于學生成長,在應對消極情緒方面也有貢獻作用。積極心理的培養,可以使其對語文學習產生語言學習的困惑時顯示出更多的問題解決策略,并成功地處理焦慮和容忍挫折,這樣的情緒體驗正向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同時,學生如果在學習中多次體驗到愉悅的情緒,利于優化心理健康、主觀幸福感和心理韌性。良好感覺又會使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更愿意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1]。

2.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

興趣作為探知事物的驅動力,通常包含著人們與被學習事物之間的聯系,對學生學習至關重要。以積極情緒為驅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關心的事物能夠實現高主動性,當取得一定成績后會實現獲得和滿足,進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研究提出,人腦是一個耗散系統的觀點。當學習者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時,就可使人腦這個系統處于開放狀態,興趣會降低教學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受到的信道干擾。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通過提升內在動機,能夠激發自身的學習潛能,能使人的認識、理解、記憶處于最佳狀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興趣必然引起追求,這會帶來進步和認可進一步引發更深入的追求,而追求和研究就會導致對事物的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產生對學習的高度熱情。這種螺旋上升式循環使得學生會取得各個方面的進步。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才是最好的教師?!笨梢钥闯黾ぐl興趣的重要性,會讓智力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

語文作為義務教育中的重點課程,對學生發展意義重大。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品質構建的奠基期,在教學過程中,培養、關注并挖掘學生自身的“積極面”,有利于學生塑造積極心理品質和人格特質,從而帶動學生其他素質的發展。陶行知認為:“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睔v史、現實和理性都告訴我們,教育應該注重人格培養多于知識教育。通過這樣的培養方式教育出來的學生,其會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良好行為習慣和積極人格,從而從容應對自身的發展與變化,適應合作和競爭,并且更有效率地學習,更健康地成長。

4.突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和培養

為實現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教師應不斷完善自身教學方式方法,將汲取知識的流程轉化為核心素養培育健全的過程。從學科核心素養的定義解讀來看,其內涵要求與積極人格品質存在高度一致性。

二、積極情緒的拓展-建構理論

該理論關鍵在于積極的情緒有助于構建動機,進而拓寬個人的思想和行動。語文教師應通過教學設計,鼓勵學生開放思想和探索行動,如探索和享受,旨在提供最佳的動機、參與度和學習環境。Pekrun認為,“享受學習可以積極影響學生以創造性、探索性的方式參與學習的動機”。Pekrun在支持積極情緒的有益影響方面發現,學生體驗到學習中的快樂、信心和滿足感等積極情緒與他們的興趣、盡力程度以及學習的自我調節和學習成果呈正相關。

積極情緒可以改變個人的思維和行為,幫助他們抵制或調整消極情緒。由于焦慮等消極情緒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對學業的緊張和擔憂相關,因此語文教師通過培養積極情緒來緩沖這種消極情緒的影響則變得至關重要。此外,積極情緒的體驗可以促進心理彈性,促進在高壓環境下盡快恢復。通過體驗積極情緒,人們改變自己,成為更有創造力、知識更豐富、適應力更強、社會融合更健康的個體。因此,語文教師的主要責任是營造一種積極的學習環境,使這些優勢得到加強,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選擇活動,提升學生在面對挫折時的恢復能力。

綜上所述,根據“拓展與構建”理論的原則,語文教學領域的主要焦點之一是干預,無論是在教學材料開發層面,還是在教學設計和學習任務層面,目的不僅在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也在于減緩或降低消極情緒的影響。語文教師應利用適當的方式和學習任務,采用有益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們積極情緒的培養鋪平道路。

三、語文教學中學生積極情緒的激發培養策略

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情緒,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培養學生“積極”這一素養為核心導向,通過加強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來提升學習主觀能動性;培訓學生良好品質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注重良好的教學情境的構建;多樣化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最終實現語文學習的積極心理的激發與培養,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探索語文知識的樂趣和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1]。

1.給予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積極情緒的拓展-構建理論認為,積極情緒的體驗擴展了浮現在腦海中的想法和行動:當他們體驗快樂時,喜歡玩和創造;當他們感興趣時,他們喜歡探索;當他們體驗滿足時,他們喜歡整合和品味;當他們體驗愛的時候,他們喜歡創造、探索、融合和品味。這些伴隨積極情緒而擴大的思想-行動反過來在個體內部為他們的未來建立持久的智力、身體、社會和心理資源,從而促進個體資源獲得并且付諸行動。

2.巧設教學情境優化學生認知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結合拓展構建理論與情境教學理論,優化學生認知并鼓勵他們不斷形成自己的觀點,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具體而言,我們在教學時必須以學生主體與教學內容為依據來進行情境設計,讓學生能夠切實激發并體會積極的情感氛圍,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當教學情境與學生情緒相匹配時,可以促進期學習積極性提高,能夠以更加飽滿的姿態進行學習,不僅提升學生認知,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3.多樣化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課程和學生情況,教師應當設計多樣化的語文學科活動。如前往博物館、名勝參觀來豐富學生知識,還有猜燈謎、辯論賽、短劇編演等。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思考,進而激發學生深入參與到語文學習。通過創造一種積極的氛圍,學生可以在活動的體驗中進一步感受深刻內涵,從而促進其對于語文的求知欲和興趣。

4.運用典故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由積極情緒的體驗所引發的短暫的思想-行動可以建立和維持持久的個人資源,包括身體、智力和社會資源。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典故和杰出人物的故事是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石,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會給予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因而,在學生體驗典故中的趣味性和教育性的過程中,無論是通過玩耍、探索,還是感悟和分享,教師引導學生將典故中道理運用于實際生活,從而促進學生自身的成長,通過榜樣的力量帶來的積極情緒都能拓寬其個人體驗感悟,促進對自身發展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相聯系。這種正向想法和行動的出現,反過來又能拓展個人的能力資源,進而實現潛移默化的人格熏陶和激勵。

5.深挖教材內涵引領學生價值信念

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性學科,其蘊涵的積極心理學知識體現在方方面面,然而它并非直觀、外顯的心理學知識輸出,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吃透教材內容,通過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在積極情緒的體驗中構建并維持長期穩定的價值取向,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的價值觀的目的,進而提升對國家的認同,對民族的情感。Fredrickson指出通過品味和整理,積極情緒都能拓寬個人瞬間的思想-行動儲備,促進學生正向信念的提升,而這些價值信念的提升反過來又能拓展學生的個體資源,包括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因此,語文教師應優化教材內容,使其邏輯層次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將教材中的積極價值觀轉化為實踐內容,同時幫助學生重組生活經驗來理解教材知識,進而形成認同感。另外要縮短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學所得即是所思所想,進而產生真正對教學知識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認同。

6.打造積極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語文課堂

積極情緒通過擴大注意力和認知的范圍,有能力讓師生在未來實現更大的幸福感的上升螺旋。積極情緒和它們所產生的拓展思維也會相互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幸福感顯著增加。為了實現幸福感的螺旋上升,首先,教師應當懷揣熱情對學生一視同仁,融洽師生關系會激發積極情緒,可以引發向上的螺旋,進而增強和教師溝通、交流的欲望,才有可能信任教師。而隨著這個循環的繼續,積極情緒體驗所帶來的關注和認知范圍的擴大,學生可以建立他們的平等與尊重,就會更加自主地去學習、思考甚至創新。

結語

已有研究表明,積極情緒體驗對語言學習者的動機、學習過程和成果具有深刻作用。拓展和構建理論強調了積極情緒的影響,為學生積極情緒的產生和培養提供了新方向。因此,語文教師不應只關注減少消極情緒,如語言焦慮,而應關注增強學生的積極情緒,給予他們積極的情感體驗,引領其價值信念形成,幫助拓寬思維,塑造積極的人格特質,讓學生融入課本中、課程中、生活中,實現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教育目標。

猜你喜歡
消極情緒積極情緒情緒
靜心
測試
中小學生積極情緒現狀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積極情緒助力更好記憶
試論積極情緒對中學生的創新力的影響
幸福:消極情緒的積極作用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情緒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