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班級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分析

2022-02-09 02:52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22年41期
關鍵詞:榜樣班級班主任

葉 欣

(膠州市李哥莊鎮李哥莊小學 山東青島 266300)

小學生自制力較差,缺乏學習自主性。教師通過合理的班級管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提升管理效果,班主任要將優秀的教學理念融入到班級管理中,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擾,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校生活中。

一、小學班級管理理念

1.以法治班

新時期的教師要學會在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的情況下進行教育教學。為此,班主任要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師職業道德》《班主任工作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班級規則制定中。在制定班規時,要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因為只有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便于以后實施。教師要在實際操作中提供明確的指引,確保實施的順暢度和有效性。在執行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做到公平公正,堅決落實,堅持到底,把班級規章制度變成潛在的“法官”。教師在執行中要堅持以基本原理為依據,靈活運用,體現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積極引導。

2.將學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班級是進行教育和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而班主任是班級的主要負責人,必須確保班級的安全。所以,班主任要定期檢查教室的安全情況,同時促使學生建立對周圍環境的安全意識,特別是在不熟悉的地方,要學會觀察、了解、判斷,確保學生自身安全。所以,每位老師都需要向學生、家長和學校通報有關安全問題,包括:及時將班級、校園及周邊的安全隱患及安全事故告知學校;及時向學生通報學校及其周邊環境、設施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在活動開始前,務必向同學們說明有關安全方面的事項;應將學生的有關情況及時通知家長。此外,學校和老師也要提高家長的安全意識,確保孩子的周邊安全,讓他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和生活。在假期里,班主任要經常用各種形式來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精神安全、交通安全等。

3.互助合作

“歸屬”是兒童最基本、最本質的需求,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身心發展還未穩定,他們迫切地需要班級集體歸屬感和安全感。教育的基本目標與使命是培養身心健全的公民,因而教師應運用互助協作的理念促使學生養成分享、奉獻的性格,學會用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一切。此外,教師還要培養同學們的互助合作意識,讓他們學會感激、珍惜,以及學會傾聽、相處、溝通等能力,并能更好地激發同學們對集體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從而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4.引導學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當學生有不良情緒時,教師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耐心勸說、角色轉換等方式,使其逐漸從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然后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總結、控制情緒。此外,班主任要善于運用偶然性事件,組織同學仔細地剖析事件的前因后果、情感的優劣,使同學在探討中領悟到真理,了解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班主任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班規,使學生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有條不紊地參與學習和勞動,教會他們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錯誤,從而糾正自己的錯誤,同時去包容別人的錯誤。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老師應在情緒管理上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加強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

1.塑造學生正確觀念

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而現代化的教育環境也與過去大不相同。這聽上去可能是件好事,但科技和互聯網卻是一把雙刃劍,如今互聯網上流行的小視頻讓許多小學生都沉迷于網絡。在很多家庭中,一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業表現,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忽略了他們內心的想法,于是,學生們就會在網上看一些短視頻來緩解自己的煩惱,這使得他們更容易被網絡上的不良風氣所感染,進而產生價值觀扭曲的問題。如果他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那么在小學里,班級管理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不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班級管理,不糾正其價值觀念,放任自流,就會對他們的成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教師應與家長多交流,及時掌握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以便更好地解決兒童的心理問題。只有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重視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樹立良好的榜樣,與家長共同努力,才能幫助學生抵制不良的社會風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1]。

2.打造和諧班級氛圍

班主任要對學生的心理需求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與其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只有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獲得他們的信賴,才能使他們樂于向老師傾訴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問題。此外,由于生活環境、教育條件、成長經驗的差異,學生的性格心理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比如,班主任要對每個同學的優缺點進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在進行課外活動時挑選適當的人選,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和機會,從而促進其人格發展,同時也能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其次,教師要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使他們擺脫成績、升學的束縛。另外,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不僅要向學生灌輸知識,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和自覺性。教師在管理的時候,不要太多的情緒化,也不要以個人的利益為考量,要堅持將公平公正的原則充分融入學習氛圍。同時,要重視對學生的管理方法、管理方式,不能過于嚴厲,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也不能過于縱容他們的任性妄為,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做到寬嚴相濟,以理服人[2]。

3.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重視他們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評價學生時,教師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不能摻雜個人感情。教師只有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公平和公正的對待,才能獲得他們的信任。在班干部的培養上,要由班主任來指導班干部制訂班級的各種規章制度,以達到針對性強的目的。比如,在班級里舉辦主題班會、課外郊游、知識競賽等,可以由班干部來安排,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橋梁,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班主任還要對計劃中遺漏的問題進行指導,以使活動計劃更加完善,從而加強班級干部的管理和組織能力。因此,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教師應采取有效的分層管理策略,并與同學進行溝通,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發揮班級管理的優勢。

4.開展家校共育管理模式

首先,班主任應確保交流渠道的多樣化。除了每學期固定的家長會外,班主任還可以通過與家長的溝通,讓家校共育模式發揮更大的作用[3]。

其次,班主任應該加大與家長溝通的頻率,以減輕他們的疏離感。同時,在與家長交流過程中,要多聽取家長的意見,了解他們在教育過程中所遭遇的困惑,并就此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建立起一種信任。有些家長會比較寵溺自己的孩子,在與這樣的家長交流時,很難馬上讓他們接受學生的錯誤。班主任此時要做的就是安撫,讓他們明白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同心協力來糾正學生的錯誤。無論在何種情形下,通過有效的交流都可以讓家長對班主任產生更多的信任,并與班主任形成統一戰線,為孩子們的前途作出貢獻。

最后,班主任可以制訂一份家校共育的合作計劃表。就家校共育而言,家長與老師之間的合作并非“一次性”,而是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所以,在每一學期開始時,班主任都應該事先將合作的內容制定成一個計劃表,以便更好地組織和思考接下來的活動。當然,這些計劃要根據每個人的特點來制定,涉及的因素很多,可以說是一個“大工程”。例如,班主任可以自己制作一張教育日記表,在日記表中設置兩個部分,分別是班主任和家長。并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在兩個部分中添入相關的內容,這樣可以讓老師在活動中更清楚地了解所需交流的時間,從而提高教育效果。

5.開展激勵管理

日常激勵教育是一種運用于學校日常生活、班級管理的有效教育方式,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溫暖、有愛的學習氛圍。

首先,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克服負面心理,采取表揚、鼓勵等教育手段,使學生建立自信心,增長才干。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到被欣賞,滿足他們的內心需求,這對學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班主任要認識到表揚和激勵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績提高的重要作用,并通過表揚和激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4]。

其次,班主任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在小學,尤其是從幼兒園到小學,可以說是一種跨越。幼兒園放任自流的管理模式導致了孩子們的行為松散和不守紀律。學生在步入小學教育后要接受教育者的系統管理,要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和學習習慣,這些光靠一個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夠的,所以要充分利用其他老師的教育作用和學生間的模仿效應。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以激發性教育為手段,持續地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與生活方式;運用榜樣激勵機制來進行小學的班級管理。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榜樣激勵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要做好班級管理,教師就要以身作則,為同學們做出一個可供模仿的榜樣。同時,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樹立一個學生榜樣,讓同學們近距離地接觸榜樣的行為模式和生活習慣。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老師可以讓同學們自由地挑選自己的榜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老師應引導學生從別人身上學到一些好的品德,并通過不斷地自我激勵,讓自己變得更好。

最后,班主任可以采取獎勵和懲罰措施來激勵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清楚自己所學的長處和短處,激發他們的內心變化。與此同時,班主任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獎勵和懲罰措施,以免影響到他們的自尊。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認識,并采取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措施,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6.從人文理念出發,建設有人文關懷的班級

班主任要清楚地認識到,班級管理的一切目標都是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在班集體的建設和開展班級工作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過去“高高在上”的態度,改變過去“一言堂”的管理方式,對每一個學生都要做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關愛,從小事做起,讓每一個學生的心田都得到滋潤。要對每個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形成人文關懷。在平時的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言行,掌握他們的興趣愛好,并及時進行整理和總結,為學生建立單獨的個性檔案。一對一的交流也是一種了解學生的很好的方法,老師會定期和全班同學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聽取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讓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更加緊密。通過和家長的交流,老師可以了解他們的性格,了解他們在家里的表現,從而對學生有一個更好的認識。在了解到每個同學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之后,要建立具有人性化的班集體,就要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比如,有些孩子天生就很敏感,所以老師不能明目張膽地指責他們,以免給他們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應該通過私下的交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有的同學非常外向,活潑,調皮,對待這樣的同學,班主任必須要有耐心,在長期的呵護下,讓他們改正自己的缺點。

7.從科學視角切入,建設合理地班級管理制度

一套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班級管理制度應該對所有的學生,包括班主任,都有一定的約束力。針對小學學生而言,導向激勵制度是最適合其心理特點的班級管理制度。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機會去賞識學生,使他們感到老師的關心,從而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班主任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要使他們在內在心理和外在刺激的雙重作用下,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在開展班級內部激勵導向制度時,班主任應當靈活運用多種激勵制度,包括情感激勵、物質激勵、榜樣激勵等多種激勵手段。情感激勵是最有價值的激勵手段,而真正有效的情感激勵必須要充分認識每個學生的不同心理,而非簡單的一句“加油,你會成功的”。在實施物質激勵時,要注意思想導向,不能讓學生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物質獎賞上。榜樣激勵要從每個學生的優秀品質入手,在班級中樹立多種不同的榜樣,讓同學們從榜樣中感受到力量,并學習榜樣的良好習慣和品質[5]。

結語

開展合理的小學班級管理工作,能夠改善學生學習環境,高效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班主任不僅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更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從管理工作中總結班主任工作開展經驗,不斷完善管理方法。

猜你喜歡
榜樣班級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個班主任
班級“四小怪”
班級英雄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夸夸我的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長
班級被扣分后
榜樣
榜樣
榜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