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視域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2022-02-09 03:40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22年48期
關鍵詞:中西文化跨文化意識

馮 斌

(江蘇省高郵市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江蘇高郵 225600)

在英語的學習中,英語文化知識也包含其中,需要學生在充分了解英語文化的基礎上,更為準確地進行英語表達與交際。與此同時,也需要學生對中國文化深入了解,能夠明確中西文化存在的差異,并認同中國文化。如此,才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在此基礎上科學地展開英語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既能夠具備良好的文化自信,亦能夠有效接受外來文化。因而小學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則需立足文化自信的角度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科學開展,使學生能夠堅定文化自信,以正確的態度學習英語,提高跨文化意識及素養能力。

一、文化自信理論內涵及其培養意義

(一)理論內涵

文化自信的培養旨在提升學生對國家文化的深刻認識與認同,能夠堅定國家文化、學習并具備良好的民族精神及優秀品質,在面對外來文化時,能夠以客觀、正確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避免過于崇洋外來文化而摒棄國家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自信的培養亦可視作跨文化意識培養的一個分支,需要學生能夠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充分了解與認識,并能夠辨別中西文化差異,在學習英語知識及文化時,能夠堅定本民族文化自信,正確把握中西文化。[1]近年來,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備受關注,在小學英語學科教育中亦是如此,要求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文化意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文化自信的培養,以文化自信為基點展開教學,促使學生能夠更為健康、有效地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促進英語素養能力的良好發展。

(二)培養意義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自信教育,其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使學生的文化品格能夠實現良好發展。其中,文化品格主要指人日常生活中的態度、行為及責任感等方面的素養品質。小學生處于認知發展的初期,并未形成健全的文化品格,因而在此期間展開文化自信教育,則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的文化意識、文化自信得以良好發展。

二是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辨識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跨文化意識。英語是西方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通過語言文化的學習,也能夠使學生更為深入、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在豐富的世界文化背景下,通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則能夠逐步增強學生的文化辨識力,使學生能夠對中西文化及其差異更加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2]如此一來,則有利于學生英語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實現英語學習質量的有效提高。

三是能夠促進文化傳承,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既體現了民族文化及精神所在,亦闡明了文化發展史。通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將中華文化滲透在英語教學當中,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明確中西文化的不同,從而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不僅如此,學生在英語學習時,亦能夠在跨文化意識的支持下,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從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對中華文化更加熱愛。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結合當前小學英語文化自信的教學情況來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對英語教學的重視更加側重對學生知識識記、練習題的應答等方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文化部分的教育。不僅未能對文化自信實現有效培養,還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使學生難以運用辯證思維、跨文化意識展開學習,從而影響整體學習效果。

其二,在新課程背景下,盡管教材中已逐步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但相較于英語語境而言,其占比仍相對較少,且在實際教學中,還需教師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文化元素。但就目前教學情況而言,部分教師并未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導致文化層面的教育相對不足,從而難以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認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其三,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且師生角色地位仍以教師為主導,導致學生的主體性并未充分體現。在學習文化內容方面,學生也未能對其內涵進行深入探究,從而影響了文化教學效果。[3]

三、文化自信視域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路徑

(一)關注單元主題,適當拓展延伸

教材內容本身具備一定的局限性,提煉了關鍵性知識,還需教師進行深入挖掘、研讀教材,以更好地發揮教材的教育價值,促進學生文化自信、文化意識的良好形成。對此,教師可結合單元主題方向,適時進行拓展延伸,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增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實現文化素養的有效提升。例如,在三年級上冊學習“Unit8 Happy New Year!”時,教師則可在授受本單元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單元主題內容,進行文化層面的拓展與延伸,借此滲透中華文化,增強學生對中西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具體而言,教師可借助話題討論的方式作為切入點,如“關于新年快樂,你能想到什么節日呢?元旦、春節分別代表著怎樣的含義?在春節時,大家都會做些什么呢?有什么風俗嗎?”。鑒于三年級階段的小學生剛接觸英語,教師可用中文輔助教學,允許學生運用中文回答。其間,教師可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提煉,并呈現在多媒體屏幕上。之后,再引入西方國家對應的文化風俗,如圣誕節等。在對比的同時,教師還可進一步對節日的起源、意義等進行延伸,以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增強文化自信。

(二)立足核心內涵,做好引導教學

在教學期間,教師既要將文化內容適時滲透課堂教學當中,亦要做好教育引導工作,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文化內容,使其能夠通過自主學習與探究,增強對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建立文化自信。[4]對此,教師則需立足核心內涵,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及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展開引導教學。例如,在五年級下冊“Unit7 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學中,從教材內容的編排可知,文中簡述了中國幾種傳統文化節日,如“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等。但從學習深度上來講,如若不加以引導,學生則僅能夠了解表面知識及課本中體現的知識。因此,教師則可采取趣味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使其真正參與到英語及文化的學習當中。比如,讓學生選擇自己某個感興趣的節日,通過查閱資料,將其以手抄報、PPT、短視頻介紹等方式體現出來,要求內容盡可能全面,包括如節日的由來、時間、風俗等。之后,再展開分享交流活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紹傳統文化。這樣,學生通過自主查閱資料、整合資料總結內容,則能夠更為深刻地對文化內容形成了解,同時,對學生的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培養亦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使學生能夠深入內涵,實現跨文化意識及文化自信的有效提升。

(三)采取多種方式,滲透傳統文化

1.借助信息技術

為提高文化教育的滲透效果,教師在融入傳統文化知識時,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優化處理,促使學生能夠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對文化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認識,在直觀感悟中增強對傳統文化的思考,使其能夠更好地實現跨文化意識的提升。在此期間,教師可活用網絡信息技術,以趣味化的方式融入文化教育,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例如,在五年級上冊學習“Unit3 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學中,教師則可借助短視頻、微課等現代技術手段,為學生呈現“動物世界”,并據此引申出中西方國家的動物特點、動物種類及生存方式等。其間,則可重點介紹“國寶”熊貓及其在奧運會所代表的寓意、在其他國家生活的狀態等。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展開文化學習,還能夠在對“國寶”的全方位了解中,逐漸增強文化自信。不僅如此,在“動物世界”中,學生的知識面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對各國的保護動物、稀有動物及其在語言文化中所代表的含義等內容亦能夠實現初步了解,因而還有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另外,教師也可利用信息技術對中西文化進行對比分析。通過文化對比,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在對比中逐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以五年級下冊“Unit4 Seeing the doctor”的教學為例,教師可結合這一單元話題特點,聯系當前社會生活中的新冠疫情,進而利用多媒體直觀圖片、視頻等功能,將中國及時加強疫情管控工作、疫苗的研究等方面的內容,與西方國家的管控現狀、疫苗研究和使用情況等進行對比。這樣,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以及直觀感受中,學生能夠對中國的發展現狀、醫學進步以及民族力量等形成充分認識,從而逐步提升民族自豪感,有效增強文化自信。

2.創設情境課堂

除信息技術之外,教師還可借助創設情境課堂的方式,開展文化自信教育,促進學生跨文化意識的良好發展。以五年級下冊“Unit6 In the kitchen”的教學為例,教師則可結合本單元主題內容,引入飲食文化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打造趣味情境課堂,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教師可采取“話題討論+多媒體直觀展示”的方式,帶領學生初步了解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幫助學生對中國飲食形成更深層次的認識與了解。具體而言,教師可將中西方飲食差異分別呈現給學生,包括如主要食物、進餐方式、用餐禮儀等方面。特別是在介紹和展示中國美食時,多種多樣的美食遠超于西方國家,這就對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奠定了良好基礎。之后,則可開展趣味情境活動,如設計情境游戲“我說你答”活動,讓學生分別以形容者、猜測者的角色,對中西飲食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如由學生A隨機描述一種食物,讓學生B進行猜測;或是由學生A描述一種飲食習慣,讓學生B猜一猜是中西哪種文化。這樣,在趣味游戲活動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對中國飲食文化形成深入的了解,還能夠在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基礎上,增強民族自豪感,從而實現文化自信的有效提升。其間,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來中國旅游的“外國人”對中國美食評價的相關視頻,借此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3.開展課堂測試

課堂測試活動是對學生當堂所學內容的及時檢測,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夠使學生對自己的所學情況有所了解,并達到知識及時掌握與鞏固的效果。在文化自信的培養過程當中,教師亦可借助這一教學環節,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測試中逐步對中國優秀文化形成進一步認識與了解,從而使學生的文化自信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比如,教師在開展閱讀訓練活動時,則可將中國傳統文化引入其中,讓學生在測試習題中,通過閱讀材料,從而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再如,教師可在寫作部分設計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內容,如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古詩詞的認識與感想等,以此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了解,使學生既能夠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亦能夠在文化的熏陶下實現文化自信的有效增強。以五年級上冊“Unit6 My e-friend”的教學為例,教師則可據此設計寫作訓練活動,讓學生給自己的“異國網友”回信,為其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或是講述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等,以吸引“異國網友”來中國旅游。這樣,在讓學生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當中,既能夠加深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亦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及民族自豪感,還能夠實現英語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鍛煉。因而在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時,也能夠通過課堂測試展開滲透培養。

4.強化人文情懷

在文化自信的培養中,僅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能夠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使其能夠從根本上了解和感知文化,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诖?,教師在教學時則需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走進中國傳統文化深處,使其能夠更為深入地認識和感知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以六年級上冊“Unit8 Chinese New Year”為例,教師則可從“春節”角度出發,引申出中國春節的起源、內涵以及意義等內容,使學生能夠增強對中國節日的認知。為進一步彰顯傳統節日的人文情懷,教師還可引導學生發表各自對傳統節日的想法,使學生能夠在了解與獨立思考中,逐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中的人文因素,感受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所在。其間,教師則需做好引導者工作,在學生分享各自想法的基礎上,則可引導學生明白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的志向、強調和諧社會的構建等。這樣,學生的人文情懷則能夠得到有效積累,從而逐步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實現文化自信的有效強化。

結語

文化自信作為國家進步與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具有重要的培養意義,使學生能夠堅定文化自信,具備較強的民族精神。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更需做好文化自信培養,可結合當前教學現狀,進而立足文化自信視域,對課堂教學活動做出相應調整,如立足教材適當延伸、做好引導教育、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有效滲透等,使學生能夠正確面對中西文化,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能夠將英語學習與民族文化精神有機協調。文化自信的培養貴在堅持,還需教師把握好教學策略,將其踐行于日常教學當中,促使學生逐步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養。

猜你喜歡
中西文化跨文化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基于新媒體專業能力培養的“中西文化比較”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書介:《中西文化關系通史》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中西文化視閾下的《藝術概論》課程教學改革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從電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