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給學生減負

2022-02-09 03:40朱林杰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22年48期
關鍵詞:雙減小學生語文

朱林杰

(宣城市郎溪經濟開發區中心小學 安徽宣城 242100)

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落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行減負,其主要目標在于使學生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課業負擔。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要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減負是小學教學育中必須要進行的教學改革之路,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在減負方面,不僅要減少學生作業,還要注意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成就感。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一)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

在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學生科學素養、獨立思考、創新、自主學習等方面的要求。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不能有絕對的話語權,要讓學生自由地學習語文。教師可以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了解小學生的心理變化,了解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真實需要,從而建立起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教師由于受自身的教育經歷所限,往往無法在實際實施中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上設置了大量的情境問題,但許多問題缺乏啟發性和針對性,致使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

(二)僵化的語文教學模式缺少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語文知識在某種程度上也發生了變化,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然而,很多小學語文老師由于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或是覺得自己的教學方式不需要發生變化,仍舊采用以前的教學方式,沒有進行教學上的改革,致使學生無法快速地接受新事物的變化,進而無法掌握新的語文知識。因此,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老師不能一味地照搬舊的教學方式,要在教學上有所創新,在新舊知識更替和技術革新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法,進而提高自身語文教學水平。[1]

(三)注重教科書而忽視課外拓展

小學生在智力發育過程中,自身的學習能力還不夠強,因此就需要小學老師、父母的指導,進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成果。但在以往的小學教育中,很多小學老師過分強調學校對小學生的測試,注意力集中在學校的考試上,只注重教材,對小學生課外語文知識缺乏指導。課外的語文知識對學生的語文教學同樣重要,可以讓小學生學到很多以前從未接觸的知識,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減負”活動的意義

(一)保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不但十分注重學生學習情況,而且也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往往會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和訓練活動,導致學生的課上課下的時間就會被大量的作業給占用,在這種壓力下不但無法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反而會讓小學生產生一種畏懼,從而影響到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而在課堂上應用“減負”的理念,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玩耍,把學和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而為提高小學生學習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小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語文這一實踐性的課程。[2]但是,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里,由于學生的學業負擔過重,很少有機會參加到實際活動中去,從而影響了小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在課堂上應用“減負”的理念進行教學,可以使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轉變,在教學中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實現學生減負的對策

(一)在教學內容中設計“生活”

1.營造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種多樣,教師要善于營造生活情境,挖掘日常生活中有關語文的素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思維平臺。生動的教學環境能拓展小學生的視野,提高小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實現對生活“語文化”的認識,使小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有心人。[3]

例如,在講授《祖父的園子》時,作者用生動的文字描寫在童年時“我”在祖父的園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以及跟著祖父在園子里栽花種草、種白菜等,進而激發學生對園子的想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視頻,并用優美的音樂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并向學生提問:有沒有去過類似的園子?園子里都有什么?語文教師要及時改變觀念,創新講課方式,將抽象的語言轉成生活中的畫面,使學生深入語文課堂之中,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2.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養成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描寫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而小學生對此卻常常熟視無睹,或者知之甚少?;诖?,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語文教師要創新觀念,強化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講授《牧場之國》時,因為小學生不熟悉荷蘭的風景,理解這篇文章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為了拉近小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假期出去旅游時會遇到導游講解知識,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導游隊伍,分別是“荷蘭草原”和“荷蘭水景”,看看哪組導游隊伍介紹荷蘭風景更能吸引游客的興趣。對于這樣的教學方式,小學生都會踴躍參加,有的講解荷蘭風景的照片,有的大聲朗誦荷蘭風景的特色,課堂氛圍比較活躍,讓小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樂趣。

(二)營造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積極營造教學情境,給學生營造豐富有趣的學習空間,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持續地體會到語文的迷人之處,并能使其自覺地學習語文知識。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有效地改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減負的效果。

比如,小學語文老師在講授《落花生》的時候,就可以把情境教學方法運用到課堂上。在備課時,可以將重要的知識和材料有效地結合起來,做成PPT或者短片,比如“我”和家人過花生收獲節時“議花生”的情境。老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小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按照教學內容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耐心、認真地傾聽,并及時參加小組討論,提出探究意見,但不能采取消極的態度。然后,老師根據各個小組在討論中發現的錯誤和遺漏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在靈活的課堂氣氛中打破時空的局限,真正地進入到課本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更好地吸取知識,從而達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科學性的目的。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減負活動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多媒體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和改進教學質量。在實施減負活動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以達到減輕學生負擔的目的。例如,在學習《松鼠》的時候,要想讓小學生更好地了解松鼠的形態、外貌等,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松鼠的圖片,并根據圖片的內容進行課外知識的講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單純地講解語文課文,學生對于這篇課文內容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耗時,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教師通過播放與文本內容相符的多個場景,使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四)創新作業方式

在以往的教學背景下,小學語文測驗主要是以筆試為主,老師往往會安排大量的作業,并采用“大撒網”的策略來避免科目考試內容的疏漏。然而,這種方法與教學實踐背道而馳,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倦感,從而影響其個性發展?;诖?,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創新語文作業形式,布置開放式作業,設計學生特長、提高學生能力的作業,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4]

(五)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的“減負”教學策略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實施減負教學的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要積極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用多元的評價方法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讓老師成為真正的教學的引導者,關注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在課堂上,有效的提問也可幫助學生把握住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進而把消極的學習轉變成積極的學習。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設置巧妙的問題,設計特定的情境。在參與過程中,學生既可以確保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又可以獨立思考,這就是“增效”的一個重要環節。

(六)把握教學節奏,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為了使小學語文教學順利進行,使其達到真正的減負效果,必須把握好教學的步調,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和心理壓力,提高其小學語文水平。而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系統地進行教學,把握好“激進”和“緩和”的比率,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既不會對學生的身體和生理造成壓力,也能使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得到優化,使教學的節奏和方法更能適應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同時,在小學階段,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特征和學習方式,合理地調整教學的內容和節奏,使學生不至于覺得枯燥無味,也不會使學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優化學生的心理狀態,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總體效果。

例如,在“將相和”教學中,在明確的教學目的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差異性,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在課文結束后及時提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5]例如,老師在學生閱讀完課文后,提出一些問題:在這篇課文中,分別講述了藺相如和誰的故事?廉頗為什么向藺相如請罪?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給予科學的評價,以提高小學生參加小學語文課堂活動的自信心,并能起到指導和激勵作用,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這種問法既不會給學生帶來任何的心理負擔,又能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關鍵,真正地提升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整體效果,從而使教師能夠順利地完成“減負”的教學目標。

(七)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實現自由學習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推行有助“減負增效”的模式,清楚界定他們在課堂上的主導角色。教師應改變教學態度,為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學習提供廣闊的平臺和空間,從而充分展示小學課堂語文教學減負增效協同效應的好處。參與學科學習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分配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課堂上,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機械式教學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生身上,讓他們在閱讀和思考上更加靈活,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比如,在課堂上,老師在向學生教授《趕路》的內容時,要從作者那里了解浪費時間的遺憾,澄清作者對未來的疑慮和困難,讓學生認識到生命是短暫的,要珍惜和把握時間。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從這個起點開始,加深對有關知識的理解。課堂上,老師要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讓學生試著計算8000多天的年數。為什么時間很短?在隨后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結合他們的生活經歷來熟悉本文的內容。為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內加深對文章內容的了解,教師應為學生安排這樣的教學作業,讓他們閱讀:比如描述本文中的平行、模仿和比喻方法,感受時間的流逝。然后結合人生經歷,告訴我為什么時間這么匆忙。最后在研究了這篇文章之后,你發現了什么?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向學生提問與文章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加深對主要內容的理解,有效地拓展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升。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草稿中寫答案。在跟進教學中,教師應認真聽取其他學生的回應,并與他們的回應做出比較,使學生及時發現一些思維偏差,糾正錯誤。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加深對本文重點的理解,還可以幫助他們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足。與以往的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明顯,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認知。在這節小學語文課中,教師讓學生充分表達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有效地分析和學習課文,為提高學習成績和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減負”又“增效”環境下,學生在快樂地學習,不斷地成長,強化自身綜合素養。

結語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實現學生的“減負”,就是要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及負擔,把閑暇時光還給學生,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經驗,從而達到以生為本的目的?;诖?,小學語文教師要發揮教學藝術,不斷地優化、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猜你喜歡
雙減小學生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我是小學生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