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屏傳播視域下傳統主持人的后發優勢

2022-02-09 13:34崔競予
聲屏世界 2022年23期
關鍵詞:小屏視域主持人

□ 崔競予

“機不離身”是當代人生活的常態,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成熟應用,媒體傳遞的重要的落點已經由傳統意義上的廣播、電視轉到了互聯網,尤其在融媒體時代媒體之間的傳播場域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交互性已成為傳播的新要素,主要體現為更具社交化的網絡空間,如抖音、小紅書、微信視頻號等。在新的傳受模式中,互聯網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建立起了開放式的互動與傳播機制。

小屏傳播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但究其根源進行概念界定,“互聯網+”作為廣播、電視的延伸,是廣播、電視在時代浪潮中變革與發展的產物。傳統主持人應積極適應新趨勢,抓住小屏傳播的紅利,發揮自身優勢,在時代的浪潮中歷練成長,創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小屏傳播視域下傳統媒體的轉變

小屏傳播的新模式為各領域帶來了機遇,眾多傳統媒體嘗試著在小屏的傳播模式下進一步發掘受眾,積極適應小屏傳播視域下不同方面的形式轉變。

時間上,由長時間的播出形式改為短、平、快的視頻模式,著眼于迎合受眾的碎片化時間,適應了當代快生活的節奏需求,要求視頻創作者能夠在進行腳本設計時能快速切入主題,表現有價值的內容??臻g上,盡可能地打破空間限制,多途徑傳播,擴大受眾的覆蓋面。在小屏傳播視域下,突破空間限制并不是指突破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的限制,而是強調通過融媒體的小屏互動,打造更具體驗感的擬態環境。在自媒體的網絡直播及短視頻中,多表現為以本土化、草根化的互動呈現。內容上,自媒體賬號同樣有發聲權,也進一步要求主流媒體發布的內容更具有真實性、權威性。形式上,從傳統的電視媒體向媒體融合發展,如央視推出的《主播說聯播》,以趣味性、互動感的形式向受眾講述新聞事件;河南衛視推出了《唐宮夜宴》節目,以更加新穎的形式激發傳統文化的新動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

小屏傳播視域為各領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首先,頻繁地閱讀短信息或將帶來紙質長篇閱讀的障礙。在小屏視域下,人們更易獲取內容、拓展空間、增強體驗,但也造成了被動式的淺閱讀,導致內容質量普遍下降、同質化嚴重,這對長閱讀和深度理解產生了嚴重干擾。其次,小屏傳播主要體現在抖音和快手兩大頭部平臺當中,資本家向頭部平臺集聚,馬太效應明顯。短視頻平臺發布內容門檻過低,自媒體試錯成本低,導致內容質量良莠不齊,且同質化、標題黨、廣告泛濫等不良現象頻發,網絡謠言泛濫,嚴重阻礙了受眾的深度思考。最后,彈幕的使用、人臉的替換修圖等功能在增強互動感、娛樂性的同時,也極有可能造成個人的信息泄露,形成“數字監獄”。

培育超復合型主持人,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平臺

麥克盧漢提出的“媒介即訊息”預設性地概括了當今數字中國背景下小屏時代的總體特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實施“臺網并重,先網后臺,移動優先”的創新驅動戰略,傳統電視節目正在不斷地嘗試突破原有框架,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打破時空局限,在將大屏模式做精做強的同時緊跟時代潮流,融入小屏模式,將傳統媒體與新型小屏傳播誰主沉浮的危機感,轉化為二者和諧共生、互相促進的思維格局。過去要求主持人在跨專業領域學科背景下擁有“播、編、采”一體化的發展能力,但隨著小屏傳播的背景與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平臺的需求,培育超復合型主持人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即在復合型主持人的基礎上,將前期策劃、節目包裝、視頻制作等環節融入其中,使傳播更有時代感和“網感”。

調整業務結構,終端平臺融合發展。著力調整業務結構,新媒體、紙媒等平臺內進行內容訊息的統一調度,增強資源整合的能力和效率。例如,《人民日報》推出了“中央廚房”的運作模式,打破了過去“板塊分割”的固有弊端,建立采編聯動平臺,實現“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傳播”的工作格局和全媒體運營指揮中樞,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智慧集中,為其它主流媒體平臺的業務調整提供了范例。

推動終端平臺融合發展,《主播說聯播》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推出的短視頻欄目,并入駐抖音短視頻、微信視頻號客戶端,以小屏傳播平臺為依托,推出更接地氣的高質量短視頻作品,跳出《新聞聯播》的固有框架,用新穎的形式向受眾傳遞主流媒體的新聞。不論是“中央廚房”的運作模式,還是更接地氣的《主播說聯播》,都要求傳統主持人的能力更具復合型,熟知“播、編、采”的全過程,以更具“網感”的形式與受眾見面。

發揮主流優勢,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平臺。新型的小屏傳播改變的是傳播形式,主流媒體平臺均具有自己的優勢,如何化核心優勢為核心競爭力,是打造新型傳播平臺的重要議題之一。

傳統媒體平臺在小屏傳播視域下打造新型主流平臺的優勢在于將權威信息與新型傳播方式相結合,擴大消息的覆蓋面。播音員、主持人的專業素養通常較自媒體平臺更具綜合性,具有面對重大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

目前,已有眾多主流媒體平臺著力打造自己的新型傳播陣地。例如,央視在借助其他平臺多渠道推送的同時,也打造了自己的新型傳播平臺“央視頻”,真正實現了由“借船”向“造船”的轉變。此外,眾多主流媒體紛紛入駐各類客戶端,打造新型的主流媒體平臺,并將人文精神、人文關懷放擺在重要位置。

堅持文化自信,讓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再是一本本塵封已久的史書,更不是固化的歷史人物和少為人熟知的傳統曲藝作品。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經典詠流傳》節目,讓傳統的詩詞、曲藝與現代化的舞臺完美融合,方錦龍演繹失傳的五弦琵琶等一幀幀經典畫面映入眼簾,讓人們近距離地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河南衛視播出的舞蹈《敦煌飛天》,讓壁畫中的畫面生動地展現在了觀眾面前,仿佛敦煌文化重現。央視2022年春晚節目《只此青綠》讓“青綠腰”迅速走紅,也能夠看出受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的欣賞與贊嘆。

主流媒體平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正引領著現在的“國潮熱”——小屏傳播視域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出現了眾多拍攝傳統曲藝、民族服飾變裝秀等獨具中華文化特色的作品。這些短視頻讓受眾尤其是青年一代明白,優秀的傳統文化永不落伍,是能夠經得起歷史考驗而經久不衰的,也呼吁著更多的人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并為他們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莫讓珍貴的精神財富失傳。

傳統主持人在小屏時代面臨的問題

在推動大屏小屏聯動發展的浪潮下,不論是節目的內容設置還是主持人的個人定位、形態語態上,都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在小屏傳播視域下,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非科班主持人,或是以更加創新的形式進行拍剪的主播、博主等,但他們在主持方面主要表現出吐字歸音不標準、有自己明顯的重音格式等最基本的語音面貌問題,但這部分主持人抓住了小屏傳播這一流量紅利,在自媒體社交平臺迅速走紅。這一部分主持人迅速走紅出圈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對受眾的精準定位,二是對個人IP的精細化打磨。

傳播形式的變革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每一次的創新與發展都離不開時代浪潮的推動。反觀過去電視時代的到來對廣播的沖擊,電視相較于廣播的優勢在于有一個全息的影像,但伴隨人類社會多年的廣播節目也有其不可替代性。廣播電視臺如何發揮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何在互聯網時代下適時調整發展策略,引發了節目策劃者與播音員新的思考。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對廣播的形式、如何打造廣播的垂直IP等方面的調整。如今的廣播電臺依舊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收聽的車載廣播、喜馬拉雅廣播和有聲書等,過去廣播電視的轉型升級也給如今傳統電視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傳統主持人如何在小屏傳播視域下保持自己在播音主持專業領域的優勢,又能以更具小屏“網感”的形式呈現出來,是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由康輝主持的《新聞聯播》《主播說聯播》以及《大國外交最前線》的Vlog,實現新聞聯播與交互式短視頻之間很好的一種聯動,滿足了小屏傳播視域下受眾的觀看需求。但并非所有媒體平臺都能夠實現較好的轉型升級,其重要卡點在于“兩張皮”的現象依然存在。研究小屏傳播視域下觀眾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確保內容真實性、完整性的基礎上,怎樣的傳播方式能夠讓受眾更加喜歡,真正達到媒體之間的深度融合,是節目策劃者和出鏡主持人面臨的主要考驗之一。

傳統主持人在小屏時代的積極調整

小屏傳播時代產生了眾多優秀的自媒體平臺和新型網絡主播,對傳統主持人發出了質疑和挑戰。同時,傳播路徑的改變并不等于媒體融合。只會做加法不會做減法,對媒體融合的認識存在偏差,只會使媒體融合流于形式,并未進行實質有效的深度融合。筆者認為,充分發揮傳統主持人的后發優勢,新型傳播理念融入主持的全流程,是實現自我能力的轉型升級、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平臺的必由之路。

加強內容建設,讓優質作品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優質的內容才是增加點擊量、擴大覆蓋面的硬性舉措。在小屏傳播時代,受眾更喜歡本土化、草根化的作品,而非高高在上、充滿距離感的作品。本土化、草根化并不等同于低俗和媚俗。相反,優質的內容與富有生活氣息的表達形式能夠真正讓優質作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不論是小屏播出的節目策劃者,還是播音員主持人,都應在內容為王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切忌僅將流量為王視作考核小屏傳播效果的唯一指標。只圖流量難免不顧質量,質量優先才是帶來穩定流量的源動力。在東方甄選的直播間,沒有夸大其詞的產品渲染,沒有廝殺般的大喊“上鏈接”,而是引導受眾在詩情畫意的暢談中聊人生、學英語,受眾也會經常調侃,“我們只是順便買了個農產品”。有溫度、更加治愈人心的直播間是新東方一次成功的轉型升級,也為直播全行業的轉型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新型主流媒體平臺學習借鑒。

轉變角色定位,用親切感為新型主流媒體賦能?!皥鼍啊本哂袕娏业摹翱臻g屬性”,在關系的構造中屬于空間的生產者,更加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因此需要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如何激發受眾的積極性這一議題。提供以受眾為中心的場景化服務,既符合西方接受美學的價值理念,又符合我國一切文藝作品為人民群眾的要求,更加接地氣,更有共情力。

新聞的及時性、實時性、新鮮感是一檔新聞節目的靈魂,融媒體時代人人皆可以當記者,人人都能夠開直播,如何突出主流媒體的公信力與影響力,節目策劃者、主持人在面對小屏視域下的角色定位就顯得尤為重要。過去人們總是將新聞主播與固定語態、固定格式的符號化傳播劃上等號,央視推出的《主播說聯播》就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例如,以獨具生活化的口吻說“今天中國航天人又辦成了一件大事”,向受眾分享問天實驗艙發射成功并進入預定軌道的喜訊。

更新語態樣式,拉近與受眾的距離。自媒體平臺制作的短視頻如備考經驗分享、旅行攻略等,高瀏覽量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字正腔圓的發聲技巧、精致的儀容儀表,而在于短視頻的制作更加落地,具有可實施性,表達方式更具生活氣息,像是朋友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傳統的播音員主持人應在專業的表達技巧上,將更加落地、生活化的語態樣式融入其中。以小屏視域下的實地采訪為例,在突發性事件當中受眾如何了解最新的進展,在現場的不可控因素下,如何迅速抓住新聞點,如何發掘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主要體現在專業的傳統主持人對于新聞事件的敏銳感和對于新聞事件表象背后新聞事實的深度挖掘。隨著小屏視域下媒體融合現象的顯著增加,主持人不僅要以更加專業的素養講好故事,更要用心與受眾交流,拉近與受眾的距離。

拓寬知識廣度,借跨領域學習提升能力。小屏視域下媒體所傳遞的信息親和度更高,覆蓋面更廣,不論是內容建設的加強還是角色定位和語態樣式的“網感化”轉變,均對主持人的綜合素質及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提出了考驗。一方面,鼓勵主持人學習廣播電視專業中如新聞傳播學、廣播電視編導等播音主持專業以外的知識技能,真正做到“播、編、采”不分家,熟悉小屏視域下作品制作的全流程;另一方面,培養“經濟學+主持人”“法學+主持人”“醫學+主持人”等跨學科門類的主持人,在主持專業性強的領域時更加游刃有余。

結語

從“小屏”到“大屏”的發展勢不可擋,小屏傳播所帶來的便攜性、交互式等特點已被越來越多的受眾所認可,但自媒體平臺發布門檻低、可信度低等固有問題也導致小屏傳播的內容質量良莠不齊。新型主流媒體應充分發揮官方媒體平臺在報道的權威性、事件分析的專業性等優勢,發揮傳統主持人在吐字歸音、形態語態、應對突發事件的專業素養等方面的優勢,并將小屏傳播下的便攜性、交互式、親切感等新要素融入其中,在內容為王、真實性為紅線的基礎上提高作品的可讀性,讓受眾跳出主流媒體完全等同于中規中矩的刻板印象。要不斷完善新型主流媒體平臺,培育緊跟時代潮流、具有超復合型專業知識的播音員主持人,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加強話語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國際話語權的軟實力??傊?,要運用新語態與新樣態促進主流媒體的宣傳引領作用,筑牢主流媒體平臺的輿論陣地。

猜你喜歡
小屏視域主持人
對戊戍維新派思想家心路歷程的思考——以“啟蒙自我循環”為視域
新媒體時代下地方臺“小屏”與“大屏”的求同存異
主持人語
“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冰球賽事提升與塑造
主持人語
基于養生視域論傳統武術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傳統媒體如何打好“小屏戰”
現代新聞傳播中如何讓“大屏”“小屏”深度融合服務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