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響色彩的聽覺審美感知
——以德彪西鋼琴作品為例

2022-02-11 07:59
輕音樂 2022年1期
關鍵詞:聯覺德彪西音程

常 青 宋 超

19世紀后期,法國畫家莫奈創作的一幅名為《日出·印象》的油畫,開啟了捕捉光與色之下世界萬物“瞬間印象”的印象畫派。與此同時,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注重提升自我修養成為新的社會風尚,藝術界不斷誕生出新的內容,印象派詩歌應運而生。

在音樂方面,浪漫主義音樂進入鼎盛時期,法國的民族樂派也開始興起。在印象畫派和印象派詩歌的影響下,“印象派”的內涵也融入到音樂中,催生出印象派音樂。畫派中捕捉“瞬間印象”的創作手法,在樂派中用豐富的音響色彩得以表現。在德彪西的鋼琴創作中,他保留了清晰明了又不失豐富表現力的法國民族音樂的精髓,同時也沿用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的曲式結構、作曲技法等。但在和聲方面,他進行了創新,成為其創作風格的獨特之處。同時,他還欣賞東方音樂和拉美音樂,并巧妙地運用融合于創作中,使音響形態更加豐富。

本文以德彪西鋼琴作品創作的三個階段為軸線,選取實際作品,通過對具體文本進行表現力方面的分析,以對音響色彩的審美感知為切入點,在帶來繽紛的聽覺感知的同時,結合“聯覺”心理,體現訴諸于聽覺的音響色彩的審美感知。

一、與空間相關的聽覺審美感知

德彪西鋼琴創作的第一階段為1884—1900年間,主要作品有《阿拉伯風格組曲》《貝加莫組曲》和《為鋼琴而作組曲》等。這一階段,作曲家還未形成自己獨立的創作風格。受印象畫派的啟發,怎樣用音樂表現色彩,便成為作曲家在創作上的追求。在創作的初級階段,德彪西更多是在汲取前人的經驗。在曲式結構及和聲寫作方面沒有過多地進行新的探索,依舊沿用了古典主義時期及浪漫主義時期的創作方式,但在聽覺上,仍可以感知到新的音響元素。

例如《阿拉伯風格組曲》第一首,該作品的曲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A段由引子與呈示部構成,第1—38小節,調性變化多次,由E大調—B大調—E大調—A大調—E大調。同時,多次使用了模進的旋律寫作手法,包括下行二度模進、下行三度模進等,豐富了旋律織體的表現形式。節奏方面,在三連音音型與二八音型的基礎上增添了切分音型及附點音型,使音樂富有張力。B段由中部構成,第39—70小節,調性變化表現為由A大調—C大調—E大調。本段加入了柱式和弦音型作為旋律織體,連續的三連音音組,在模進中將作品推向高潮。A1段為作品的再現段落,由第71—99小節構成,包含了對引子及呈示部的再現,依舊沿用了模進的創作手法。最后進入尾聲,由第99—107小節構成,調性回歸E大調,主題再次出現,且在低八度的音區再次重復,隨后在上行模進的琶音中結束。

這種三段體的曲式結構,沿用了古典主義時期的曲式成果,但在對旋律織體的表現方式上運用了新的創作手法。樂句中大量使用模進寫作手法,旋律模進的音響色彩營造出音階式的聽覺感受,這便是對印象風格的初探。而回歸作曲家在創作上的追求是用音樂捕捉瞬間之美,這種“美”便是新穎的音響色彩。如譜例1所示,三連音的音型構成蜿蜒上行的旋律線條,旋律由低至高,音域跨越近五個八度,全音符作為背景襯托旋律線條,通過進行快速演奏,蜿蜒上行的旋律線條呈現出高低起伏的音響效果,結合漸弱的表情記號,使音響色彩更加的清遠悠揚。要想將聽覺捕捉到的音響色彩提升為審美感知,這便需要“聯覺”的助力。

譜例1:

訴諸于聽覺的音響形態的運動直接關聯到的就是聯覺活動,“‘聯覺’即對一種感覺器官的刺激引起其它感覺器官感覺的心理活動”[1]。例1為作品再現部的結束句,三連音的音型緊扣主題,旋律進行起伏較大,音高跨越音區較廣。聽覺對此的感知為音高由低至高,且循環往復?!案摺薄暗汀边@兩個形容詞,同時也是對空間高度的形容。這便是聽覺對空間高度知覺產生刺激,形成聯覺,且“聽覺的音高越高,空間知覺的高度越高,聽覺的音高越低,空間知覺的高度越低”[2]。結合聯覺心理,例1便可以勾畫出由低至高的空間知覺。反觀作品的曲式結構,作曲家創作此結束句的意圖為連接尾聲,與尾聲的第一句下行主題做對比。

二、與時間相關的聽覺審美感知

進入20世紀,德彪西的鋼琴創作也進入了第二階段,自1901年至1913年間,經過了第一階段的創作探索后,作曲家對表現印象主義風格也探索出了屬于自己的創作手法。同時,對于描繪自然界中光影之間的景物及其意象,捕捉瞬間的印象成為創作的焦點,創作手法也在此階段趨于成熟。作品《歡樂島》便是在此階段創作完成的。

《歡樂島》作于1904年,靈感源自畫家華佗創作的名畫《乘船赴西德爾島》,傳說情人們都向往此島,因此整部作品充滿歡愉色彩。歡愉色彩的基調,還需運用別具一格的音響色彩渲染氣氛。改變固有的和聲寫作體系是德彪西對印象派創作風格的重大探索。

全曲都是在A大調主和弦的基礎上完成的,其中具有平行四度的和弦連接寫作,同時具有三全音的音階模進,如譜例2所示。和聲的改變直接決定著音響的變化,隨著織體的不斷發展,為豐富音響色彩,作曲家運用了純五與八度在縱向空間上疊置的和聲寫作手法,如譜例3所示,這使得作品的音響色彩產生不同的聽覺效應。為了更加突出自己對和聲寫作的實踐突破,作品中還增添了不協和和弦(見譜例4),凸顯別樣的聽覺感受。

譜例2:

譜例3:

譜例4:

正是德彪西在創作中對和聲寫作手法進行創新,使音響色彩變得與眾不同。隨之,作用在聽覺上,即對印象派音樂產生了新的審美感知。譜例3和聲色彩雖單一,但在作品中,卻可以通過演奏技法,使聽覺感知到堅定的力量。要想感知到以上情緒,聽覺對于發音狀態的第一感知至關重要,而“這種發音狀態在時間變化率上的特征被稱為‘起音’狀態”[3]。它從聽覺上體現為在特定的時間內音強變化的程度。這里的演奏技法標記出跳音,力度標記為“f”。說明在起音時,觸鍵速度要快,且力度要強,在短時間內,給予聽覺在音強上的沖擊。而這種起音效果,就與“堅決”“果斷”聯系在一起?!凹扔糜诿枋鋈说乃季S過程,也用于描述人的行為特征”[4],這兩個形容詞,便是起音與決策及行為特征之間產生了聯覺。

不僅僅是和聲寫作手法的改變,使音響色彩對聽覺產生新的審美感知,復雜而又充滿變化的節奏型也是增添審美感知的重要因素。譜例5為作品的第1小節,小字二組do的時值為2拍,且伴有顫音,在延留十六分音符時值后,進入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的琶音跑動,這一音組,同時包含了下行半音階。由顫音以及快速琶音跑動聯結而成的音響形態對于聽覺而言,此時的聲音音長是短促的。而“短促”正是對時間感的形容詞,這便產生了聽覺與時間感的聯覺。短促的聽覺感知作用到人們的情態活動中,便會產生“興奮”“激動”的情緒,與情態活動聯覺。結合作品文本,第1小節的旋律重復了五次,演奏力度標記在“p”—“f”中起伏進行,足以表現出作曲家創作時的熱情。

譜例5:

三、與視知覺相關的聽覺審美感知

1914—1917年間,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此時也進入了德彪西鋼琴創作的第三階段。在此階段,他主要創作的作品有為兩架鋼琴而作的《黑與白》、鋼琴《十二首練習曲》以及三部室內樂奏鳴曲。其中,于1915年出版的《十二首練習曲》是德彪西運用了畢生積累起來的音樂語言所創作出的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作品。作品中,“他對一系列值得重視的音響結構作了研究,正如他的實踐一樣,為一切和聲上的經驗以及鋼琴家過去曾經積累下來的智慧賦予了最后的意義”[5]。

第三首練習曲《為四度音程而作》,作品以四度音程的音響色彩為創作基礎,同時加入了五聲音階的旋律線條。二者的結合,使作品的音響色彩在具有西方縱向的和聲感同時也兼具了東方橫向的旋律感,使東、西方不同的音響色彩在此作品中得到融合。

第1小節由四度音程的音型,伴有五聲音階的旋律開始,第5小節三全音和弦出現,第6小節增四度與純四度共同出現,第7小節由雙手分擔四度進行的旋律,旋律線條仍屬于五聲音階,第8—9小節保持的四度音程猶如悠長的回聲,分散在三個不同的音區。第49小節開始進入展開部,四度音程充斥其中,音響形態變得更加豐富。第49小節為短促的跳音,第54小節為輕巧的連音,進行至第65小節,四度音程的疊置將音響還原為音程本身性質所帶來的平靜色彩。第77小節開始,練習曲進入結束句,由四度音程構成的短音在延留至長音后消失,第80小節進入尾聲,開始的三個音減慢為八分音符組成的三連音在下一小節呈現,全曲最終在純四度音程的色彩中結束。

譜例6:

譜例6以純四度音程為基礎音型,旋律動機采用五聲音階,構成了作品的第1小節。在對其進行聽覺色彩的感知上,有了縱、橫兩方面的層次:純四度音程為完全協和音程,音響色彩基于音程性質,作用到人的知覺中,表現為空泛感。五聲音階旋律則將知覺引向東方音樂,表現為旋律具有流動的張力。面對這種多層次的音響形態,聽覺感知到的內容與色彩也變得復雜起來,在聽覺上產生緊張感與復雜性。同時,人的知覺需要處理與分析來自聽覺的緊張、復雜的音響刺激,使知覺也具有了復雜性。聽覺緊張度與知覺復雜性之間也就具有了聯覺關系。帶著二者的聯覺關系再回到譜例6中,純四度音程的空泛感,可以使知覺聯覺到開闊、寬容的性格特征,視知覺對于純四度音程的空泛感可以聯覺到印象畫派中斑駁陸離的色調和模糊朦朧的色彩,這些色調與色彩將聽覺與視覺聯結起來,體現了色調與色彩在畫派與樂派中互相呼應,相互作用,五聲音階的旋律線條自身擁有流動性,也使視知覺聯覺到東方畫派中的山水之美與詩情畫意的東方韻味。

第十首練習曲《為對比音群而作》表現出音強與空間知覺距離之間的聯覺。整首作品在平靜的氛圍中進行,作品一開始在三個不同的音區奏出#G且都伴有時值的延留。例7為作品的第7—10小節,主題出現,且在不同的八度上齊奏,音響色彩變得豐富且立體。三拍子的節奏型,在音強上也有所表現,雖整體在較弱的音強范圍內,三拍子第一拍的重點突出,也使聽覺感知捕捉到了三拍子節奏韻律。這種“強、弱、弱”的對比與9/8拍的節奏結合,帶給聽覺一種忽遠忽近、模糊不清的距離感。這與印象派音樂追求朦朧的聽覺體驗相契合。

譜例7:

結 語

印象畫派和印象派詩歌催生出印象派音樂,德彪西作為印象派音樂的創始人及代表人物之一,為印象派音樂注入了“印象”的內涵。擁有豐富音響色彩和獨特聽覺感知的鋼琴作品成為其印象派創作風格的典型代表。

本文以印象派音樂的源起為起點,依據德彪西鋼琴作品創作的三個階段為軸線,基于鋼琴作品中音響色彩的表現力,以聽覺感知為切入點,用不同階段的實際作品為例,結合聯覺心理中與空間相關的聽覺審美感知、與時間相關的聽覺審美感知和與視知覺相關的聽覺審美感知相關聯,將作品傳遞出的音響色彩,訴諸于聽覺之時,在留于對色彩感知的審美表象之余,更注重挖掘和感知與心理的聯覺作用。同時,將音響色彩在聽覺審美的層面中具體化,為更好地感知與理解音響色彩提供了路徑。

注釋:

[1]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對音樂音響與其表現對象之間關系的心理學與美學研究[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39.

[2]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對音樂音響與其表現對象之間關系的心理學與美學研究[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57—58.

[3]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對音樂音響與其表現對象之間關系的心理學與美學研究[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86.

[4]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對音樂音響與其表現對象之間關系的心理學與美學研究[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89.

[5][美]弗蘭克·道斯.德彪西的鋼琴音樂[M].克 紋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80.

猜你喜歡
聯覺德彪西音程
視唱練耳教學中音程訓練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論鋼琴調律的“調律法”等幾個基本問題(上)
鋼琴家德彪西(上)
你是聯覺人嗎
美麗的邂逅
你我腦中所映,是否同一月色?
德彪西鋼琴前奏曲《霧》之音樂分析
音樂游戲玩起來
論大、小調體系中特性音程的調式特征
德彪西的情感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