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SAP評分聯合白蛋白可預測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

2022-02-11 01:50張東麗周燕焦晨陽孔宏芳趙治彬李昱江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22年9期
關鍵詞:分級入院病情

張東麗,周燕,焦晨陽,孔宏芳,趙治彬,李昱江

【提要】目的 探究入院時BISAP評分聯合白蛋白(albumin,Alb)預測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院內死亡的臨床價值。方法 回顧性納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泰州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238例SAP患者,根據住院期間是否死亡,將其分為死亡組62例(26.05%)、生存組176例(73.95%)。通過電子病歷系統收集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SAP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并采用ROC曲線法對BISAP評分及Alb預測SAP死亡的效能進行評定。結果 單因素分析顯示,與生存組比較,死亡組具有更高水平的入院時血淀粉酶、C反應蛋白、APACHE Ⅱ、Balthazar CT分級、BISAP評分及手術、腎臟替代治療比例,更低水平的Alb,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APACHE Ⅱ(OR=1.486, 95%CI: 1.042-2.119)、Balthazar CT分級(OR=1.452, 95%CI: 1.116-1.889)、BISAP(OR=1.520, 95%CI: 1.178-1.963)是SAP患者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Alb是保護因素(OR=0.833, 95%CI: 0.715-0.970)。ROC曲線分析顯示,BISAP聯合Alb預測SAP患者院內全因死亡的AUC為0.839(95%CI: 0.788-0.890),敏感性為77.42%,特異性為77.33%。結論:BISAP評分聯合Alb可預測SAP患者住院期間全因死亡風險,有助于輔助臨床決策。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臨床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主要表現為劇烈持續性上腹部疼痛,伴惡心、嘔吐癥狀,病情進展迅速,如缺乏有效的干預,約1/5~1/3可進展為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1-2]。SAP病情危重、變化快,并發癥多,短期死亡風險高[3-4]。通過有效的策略早期對SAP患者預后不良的風險進行評估,針對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療策略,實現分層管理、精準治療,是改善此類人群預后的有效方法。目前臨床常用的危重癥評估系統,如APACHE Ⅱ、Balthazar CT分級在SAP的評估中雖然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但受限于該評分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存在計算繁瑣、時效性差、敏感性不足以及預測價值不高等問題[5-6]。BISAP評分是針對AP提出的特異性評分系統,多項研究證實,其在SAP病情嚴重程度評估中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陰性預測值[7-8],但部分研究提示其預測SAP患者死亡的效能受限[9]。白蛋白(albumin, Alb)不僅是臨床常用的營養評估指標,且與感染、炎癥關系密切,SAP患者中Alb水平下降,并與患者預后關系密切[10]。本研究探究入院時BISAP評分聯合Alb在SAP患者院內死亡中的預測作用,旨在輔助臨床決策,為個體化干預提供參考意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納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泰州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238例SAP患者。納入標準:①SAP的診斷標準符合亞特蘭大修訂的共識(2012版)[11],且按照共識中的標準治療;②年齡≥40歲;③發病時間不足24 h;④患者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胰腺腫瘤、肝臟腫瘤等患者;②存在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膿毒癥、急性肺炎等;③合并血液系統疾??;④近期使用抗感染、免疫抑制劑等藥物;⑤入院不足24 h死亡的患者。本研究已通過了泰州市人民醫院倫理審核(批號:JS-0329)。

1.2 研究方法

1.2.1 資料收集

患者入院后收集其臨床資料,主要包括:(1)人口信息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BMI、糖尿病、高血壓、病因等;(2)入院時血液學指標,包括血常規(白細胞、Alb)、血脂[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 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淀粉酶、炎癥指標[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肝腎功能[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3)入院時各系統評分:APACHE Ⅱ、Balthazar CT分級、BISAP評分;(4)治療情況,如手術、機械通氣、腎臟替代治療等。其中BISAP評分主要涉及年齡(≥60歲/<60歲)、胸腔積液(有/無)、精神狀態(GCS評分<15分/≥15分)、尿素氮(>25 mg/dL/≤25 mg/dL)、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有/無)5個指標,滿足一項記1分,滿分5分,分數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12]。

1.2.2 研究結局與分組

研究結局為住院期間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根據住院期間是否死亡,238例SAP患者分為死亡組62例(26.05%)、生存組176例(73.95%)。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以及統計學處理。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滿足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的形式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SAP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并采用ROC曲線法對各評分及Alb預測SAP死亡的效能進行評定,其中AUC>0.8為預測效能高。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單因素分析

如表1所示,與生存組比較,死亡組具有更高水平的入院時血淀粉酶、CRP、APACHE Ⅱ、Balthazar CT分級、BISAP評分及手術、腎臟替代治療比例,更低水平的Alb,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性別、年齡、BMI等無顯著差異(P>0.05)。

2.2 多因素分析

以單因素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為自變量(連續變量以實測值的形式),SAP患者是否死亡為因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進一步篩選SAP院內死亡的危險因素,結果表明APACHE Ⅱ、Balthazar CT分級、BISAP是SAP患者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Alb是保護因素,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2.3 預測效能分析

ROC曲線分析顯示,Alb預測SAP患者院內死亡的AUC為0.666,APACHE Ⅱ、Balthazar CT分級、BISAP預測SAP患者院內死亡的AUC分別為0.731、0.728、0.760,表明BISAP的預測效能略高于APACHE Ⅱ、Balthazar CT分級。BISAP聯合Alb預測的效能最高,AUC為0.839,詳情見圖1,表3。

圖1 各指標預測SAP院內死亡的ROC曲線圖

表3 ROC曲線分析結果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的轉換,SAP發病率有了明顯升高。SAP病情兇險,可導致低血壓性休克、呼吸衰竭以及胰性腦病,若缺乏有效的干預或治療不及時,短期死亡風險較高[13]。本世紀以來,雖然我國重癥醫學得到了快速發展,危重癥患者就診能力不斷提高,SAP死亡率仍維持在一定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與生存組比較,死亡組患者具有更高比例的手術、腎臟替代治療,進一步驗證了SAP的危險性,雖然采取了更積極的治療措施,但由于病情危重,并未有效改善預后。關于SAP院內死亡率,不少研究已進行了報道。日本的一項多中心大樣本數據顯示,SAP患者住院期間死亡率分布于5%~42%[13]。國內研究中,高亞洲等[6]在147例SAP患者的研究中,院內死亡率為17.69%。黃文煉等[14]對310例SAP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院內死亡占比為47.74%。寧書蔚等[15]、郭振科等[16]開展的研究中此數據分別為33.3%、48.44%。本研究對我院連續3年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SAP患者院內全因死亡率為26.05%,符合上述報道范圍。不同研究之間SAP死亡率存在較大差異,筆者認為可能與種族、樣本量、觀察時間點不同有關。上述研究提示SAP的死亡風險仍較高,特別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流行下,可加重SAP病情,更應引起重視[17]。

早期預測SAP患者死亡風險,對死亡高風險個體提前進行更有效的治療,對減少此類人群死亡率至關重要。APACHE Ⅱ是臨床最常用的危重癥評估系統,在顱腦損傷、膿毒癥等危重癥的監護中發揮重要作用,在AP中,有研究顯示入院24 h內APACHEⅡ≥8分可有效預測病情進展為SAP的風險[18]。有研究者認為APACHEⅡ評分在AP病情分類和預后評估中的敏感性不足[19],而且其涉及指標較多,計算復雜,難以滿足臨床快速獲取評估結果的需求。Balthazar CT分級是基于胰腺CT影像特征進行病情評估的方法,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但常無法識別胰腺壞死,導致單獨應用時敏感性不足[14]。本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入院時APACHEⅡ、Balthazar CT分級評分均高于生存組,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校正后APACHEⅡ、Balthazar CT分級是SAP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符合上述報道。但ROC曲線顯示,入院時APACHEⅡ、Balthazar CT分級評分對SAP院內死亡的預測效能均較中等,提示二者在SAP短期死亡風險預測中應用受限。

BISAP評分是一種更簡便、快捷的胰腺病情評估體系,最早于2018年被提出,主要通過及年齡、胸腔積液、精神狀態、尿素氮、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5個方面對SAP病情進行評估[7],即可從患者基礎狀況、胰腺病情、神志變化、腎臟功能以及炎癥水平綜合評估SAP嚴重程度。有研究比較了不同病情AP患者入院時BISAP評分變化,結果顯示隨病情加重,BISAP評分依次升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20]。有研究者認為,BISAP評分對預測胰腺壞死、器官衰竭和轉入ICU均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9]。一項納入406例AP患者的研究評估了BISAP評分在SAP預測及死亡風險評估中的作用,結果顯示BISAP評分預測SAP的AUC為0.841,敏感性達92.9%,而APACHEⅡ評分預測的AUC為0.751,敏感性為53.6%;相似的是,在預測SAP 28 d死亡風險中,AUC為0.929,敏感性為92.9%,同樣優于APACHEⅡ評分(AUC:0.867,敏感性71.4%)[21]。Zheng等[7]研究顯示,BISAP評分在SAP的預測中效能高于CAB指數。類似的是,在不同評分預測SAP病情與死亡風險的比較中,BISAP評分預測患者死亡的性能不次于APACHEⅡ評分、Ranson評分,且具有更高的特異性[22]。綜上提示,BISAP評分在SAP死亡風險預測中具有很大的優勢,這得益于其可多方面評估患者狀況。但部分研究認為,雖然BISAP評分在預測SAP的預測中具有較高的效能,但敏感性稍有不足,這可能與其不涉及患者營養狀況及免疫功能的評估有關[2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生存組比較,死亡組患者入院時BISAP評分明顯升高,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校正混雜因素后發現BISAP評分是SAP院內全因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ROC曲線分析表明,BISAP評分預測SAP死亡的AUC稍高于APACHEⅡ、Balthazar CT分級,進一步驗證了BISAP評分的優勢,但AUC仍有待提高,提示BISAP評分單獨應用時亦受到一定限制。

Alb是肝臟合成的重要蛋白,可反映機體營養、免疫狀況,其水平降低可影響SAP患者黏膜功能受損[23]。除此之外,Alb參與酸堿平衡的調節和氧化損傷的修復以及膠體滲透壓的維持,其水平降低可加重氧化損傷和炎癥損傷,導致腎損傷和肺水腫[24]。劉軍等[25]研究顯示,SAP患者的Alb水平明顯較輕型AP降低,死亡組Alb水平明顯較生存組降低。李素青等[26]分析了Alb變化與SAP的關系,發現Alb水平與SAP病情嚴重程度具有負相關性,多因素Cox回歸分析校正混雜因素后發現高Alb水平是SAP患者死亡的保護因素。Zhang[27]等進一步提出,正?;蚋咚降腁lb可降低SAP患者死亡風險,監測Alb變化可預測SAP死亡率。但有研究者認為,由于SAP病情復雜,單一Alb在SAP死亡風險中的預測中雖然敏感性較高(88.5%),但特異性不足(74.0%)[26]。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Alb是SAP死亡的保護因素,進一步證實了上述結果。ROC曲線分析顯示,單獨Alb預測SAP死亡的AUC為0.666,提示預測效能中等,可能人體內環境復雜,單個因素在疾病進展中的作用受到限制有關。BISAP評分聯合Alb預測SAP死亡的AUC最高,較單一指標更有優勢。

綜上分析,BISAP評分升高是SAP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險因素,Alb是其保護因素。BISAP評分聯合Alb可預測SAP患者住院期間全因死亡風險,有助于輔助臨床決策,進行個體化干預,實現精準治療。但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1)樣本量小,可能存在混雜因素;(2)為回顧性研究,可能存在信息偏倚;(3)雖然BISAP評分、Alb在SAP患者死亡風險預測中發揮一定作用,但是否可應用于臨床并進行轉化,尚需進一步驗證。

猜你喜歡
分級入院病情
利用信息技術再造急診入院管理流程*
不戒煙糖友病情更難控制
低GI飲食模式或能顯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血清TSH對乳頭狀甲狀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響
分級診療路難行?
分級診療的“分”與“整”
分級診療的強、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級診療
不寐的病情觀察和護理
入院計劃概念框架系統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