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獲獎項目分析

2022-02-12 11:48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22年33期
關鍵詞:成果獎河北省成果

龐 錚

(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一、問題提出

基礎教育教學成果是指體現基礎教育特點,反映中小學生、幼兒和殘疾兒童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經實踐檢驗對提高基礎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產生顯著成效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成果和教學實踐研究成果。河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是根據國務院《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和《河北省教學成果獎勵辦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1998〕1 號)、《河北省教學成果獎勵實施細則(試行)》(冀教人〔1998〕63 號)有關規定,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省級教學成果獎,每2 年組織評審一次。

近兩屆河北省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第七屆、第八屆)分別于2017 年、2019 年評審產生,獲獎項目展示了省內基礎教育研究近年的發展狀況。對兩屆獲獎項目情況進行分析,不僅可以探析獲獎項目在市域、學段、單位、內容方面的分布情況,還可以歸納基礎教育教學領域研究的熱點難點,明確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前進的方向。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

選取近兩屆河北省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作為研究樣本,共計294 項。其中,第七屆獲獎項目來自河北省教育廳網站2017 年6 月12 日公布的《河北省教育廳關于公布河北省第七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結果的通知》(冀教基〔2017〕18 號),一等獎12 項,二等獎42 項,三等獎142 項,合計196 項。第八屆獲獎項目來自河北省教育廳網站2019 年12 月31 日公布的《河北省第八屆基礎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結果公示》,一等獎7 項,二等獎21項,三等獎70 項,合計98 項。

(二)研究方法

使用的內容分析法、比較研究法和高頻詞匯分析法。內容分析法是指綜合運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來對教育文本進行客觀系統地描述,獲得教育事實并結合文本和解讀者的背景來推斷教育價值意圖的研究方法。比較研究法是根據一定標準,把彼此有聯系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考察,找出其異同點,以把握研究對象所持有的度的規定性研究方法,同時使用高頻詞匯分析法對獲獎項目的主題進行分析。結合這幾種方法不但可以探索兩屆獲獎成果的分布特征、變動情況,而且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三)數據處理與統計

使用Excel 軟件歸納項目分布特征,使用NVivo11.0 軟件進行高頻詞匯分析。

三、成果完成者及獲獎單位的分布情況

(一)獲獎項目的區域分布

表1 河北省兩屆省級獲獎項目區域分布表

數據表明,獲獎項目區域分布較為不均。唐山市、秦皇島市、石家莊市在兩次評選中獲獎數量較多,包攬了兩次評審的前三名。衡水、滄州、定州、辛集兩次排名均比較靠后。定州、辛集因地域較小,不屬于設區市。從獲獎質量來看,省直、保定、石家莊獲得一等獎的比例較高,連續兩屆獲得一等獎的也是以上這三個地區。唐山市雖然獲獎總數名列前茅,但多集中于二等獎和三等獎。同時,有7 個地區,在兩次評審中均未獲得過一等獎。

(二)獲獎項目的單位類型

從表2 可以看出,獲獎比例最高的單位類型是中小學,兩次獲獎數量都達到一半以上。其次是科研院所,主要是各級教研室。然后依次是幼兒園、教育行政部門、特殊教育和高校,反映出河北省高校對基礎教育研究參與程度較低。

表2 河北省兩屆省級獲獎項目單位類型分布表

(三)獲獎項目單位合作完成比例情況

不同類型單位間掌握的優勢資源不同,不同單位的合作有利于優勢互補,產生高水平的教學成果。從表3 可以看出,河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中單位合作完成的比例較低。第七屆僅有3.05%由單位合作完成,第八屆沒有單位合作完成的成果。

表3 河北省兩屆省級獲獎項目單位合作完成比例情況

四、獲獎成果的內容類別分布情況

(一)內容分布

表4 兩屆獲獎項目的內容分布

獲獎項目內容的分類來自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資源展示平臺。由獲獎項目的研究內容對獲獎項目進行討論,在兩屆項目中,獲獎最多的是對“學科教學”“教學方式形式等改革”“綜合改革”的研究。值得關注的是,對“體育”“藝術”“德育”的研究,呈現出明顯的增加,體現出“五育”并舉提出以來,一線教師和教育研究人員對相關領域的關注度明顯提升。

(二)詞頻分布

表5 兩屆獲獎項目的詞頻分布

使用NVivo11.0 軟件,對兩屆獲獎項目名單進行詞頻分布分析,發現兩屆獲獎項目題目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匯是“研究”“教學”和“實踐”。兩屆相比較,第八屆獲獎項目對“課堂”“課程”的關注度下降,對“策略”“模式”的關注度上升,說明研究趨勢由微觀向宏觀轉變。

五、關于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生成和培育的思考

綜合來看,河北省現有的優秀教學成果貼近教學工作實際,緊跟政策步伐,圍繞當前教育工作的熱點、難點展開,做了大批量研究且成效顯著,反映出河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的較高水平。與此同時,在以下幾個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一)適當的政策傾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布至今已有20 余年,省內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明顯提升,但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仍然存在,反應在地域上則為資源的分布不均。本研究使用省級成果獎的真實數據,將優質教育資源這一概念進行了具體的量化,同時也是一個地區基礎教育質量的反映。鑒于河北省的獲獎項目地市分布不均衡的情況,可以參照此前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做法,向西部地區進行政策傾斜。在評選省級基礎教育成果獎獲獎項目時,有意識地向薄弱地區傾斜,可以調動這些地區進行教育研究的積極性,激發教師和學校的教育活力,促進教育薄弱地區的教育質量提升,推動全省基礎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二)加強單位間協作

社會現代化發展至今,不同類型的單位間存在資源配置差異,各單位有不同優勢。高等學校的專家學者理論水平精深,教研部門的教研人員了解一線中小學幼兒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中小學幼兒園具有教育教學實踐的土壤和資源,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具有教育行政權力的資源。如果這些不同類型的單位采取多方協作的方式,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引領下,在高等學校專家學者的理論指導下,在教研部門教研人員的具體監督下,在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具體實踐下,將實踐的成效向其他幾方反饋,多方協同,共同積極推動教學成果的生成、轉化和提煉,將形成高水平的教學成果。

(三)關注前瞻性問題

從對河北省獲獎項目的內容分析來看,大部分研究主題仍集中在傳統的教學內容上,對近年來教育領域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概念研究不夠豐富,例如STEM 教育、人工智能的教學等。各類型單位要在指導教學實際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嘗試申報內容具有創新性、競爭力、影響力的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形成在省域甚至全國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先進的基礎教育教學成果。

(四)重視成果培育工作

目前,山東、江蘇、廣東、重慶、浙江、海南、江西、陜西、天津等省份先后啟動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培育工程。早在2014 年,江蘇、山東等地即啟動了培育工程,2018 年實施培育工程的省域大幅增加。從2018 年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結果來看,江蘇、山東兩省培育工程效果顯著。建議學習借鑒發達省份的經驗,在分析河北省教學改革現狀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尋找差距,將教學成果的培育工作和日常教學、教師專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作為新課標實施中的一項核心任務來進行。在實踐中提煉,在研究中繼續實踐,形成科學性和實踐性兼具的優秀教學成果。

猜你喜歡
成果獎河北省成果
我校獲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校榮獲3項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吉林省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介紹
2020年河北省對外經濟
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驗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