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玲瓏金礦區碲化物形成條件及其對金富集過程的約束 *

2022-02-14 02:35馮岳川邱昆峰王大釗沙五金李爽
巖石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黃鐵礦膠東花崗巖

馮岳川 邱昆峰 王大釗 沙五金 李爽

1.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 2. 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自然資源部金礦成礦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金屬礦產成礦地質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濟南 250013 3. 東華理工大學,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南昌 330013

膠東地區目前是中國最重要的黃金產區,擁有超過5000t的黃金資源(Dengetal., 2020b)。膠東金礦床賦存于前寒武紀變質基底中,主要分為浸染狀細脈-網脈型(“焦家型”)和石英-硫化物脈型(“玲瓏型”)礦床(Dengetal., 2020a)。焦家型金礦床產于區域性斷裂的蝕變帶中,玲瓏型金礦床分布在區域性斷裂的次級斷層中(Yangetal., 2016b)。經過幾十年的研究,關于膠東地區金的來源、超級富集機制以及礦床成因模式仍然存在激烈的爭論。膠東金礦因其礦床的線性構造分布、礦化類型、圍巖蝕變、流體成分和穩定同位素組成等(Goldfarb and Santosh, 2014)與造山型金礦特征(Goldfarbetal., 2019; Qiuetal., 2020a)相似,一般被歸類為造山型金礦。由于膠東金礦床的構造環境和變質背景相對于傳統造山型金礦成礦模式(Grovesetal., 1998)具有獨特性,故很難將其納入經典造山型金礦。膠東金礦應劃分為一類獨特的膠東型金礦(Zhai and Santosh, 2013),或一種獨特的造山型金礦(Goldfarb and Santosh, 2014),即膠東型造山型金礦(Dengetal., 2020b)。玲瓏金礦區位于膠東西北部,招遠-平度斷裂帶北部,以石英-硫化物脈為特征的玲瓏型金礦床而聞名于世,整個礦區預計超過1000t以上的黃金資源量(Qiuetal., 2020b)。玲瓏金礦區部分礦段產出高品位的明金礦石,大顆粒自然金的超級富集機制是備受矚目的科學問題。

在熱液金礦床中,鉍-硫族化合物(硫族主要為S和Te)常與金緊密共生。鉍、碲礦物在國內外金礦床中均有發現,例如羅馬尼亞Sacarimb(Cook and Ciobanu, 2004),美國Golden Sunlight(Spryetal., 1997),菲律賓Acupan(Cooke and McPhail, 2001)等,以及中國的河北東坪(Cooketal., 2009a)等。許多研究表明鉍-碲熔體在金的運移和沉淀機制中起著關鍵作用,可作為熱液中金的關鍵吸附劑(Cabri, 1965; Frostetal., 2002;T?rm?nen and Koski, 2005;Ciobanuetal., 2006; Plotinskayaetal., 2006;Tomkinsetal., 2007;Toothetal., 2008, 2011;Cooketal., 2009a, b; Voudourisetal., 2013)。并且由于碲化物對硫逸度、碲逸度、pH值、溫度等條件的高度敏感性,使其成為限制金沉淀時物理化學條件的重要指標。因此,對碲化物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金的成礦過程及成礦時的物理化學條件。

玲瓏金礦區明金礦石中存在大量與自然金共生的碲化物。本文通過顯微巖相學觀察、掃描電鏡及電子探針分析,對玲瓏金礦區碲化物的礦物組合特征及化學成分等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碲化物的種類及成分特征,探討共生礦物的成礦條件,并對成礦物質來源以及自然金的富集機制等問題進行了論述。本文是關于玲瓏金礦區自然金共生碲化物的首次詳細報道,在查明碲化物種類及特征的同時,闡明了碲化物產出的地質意義。

1 區域地質背景

膠東半島位于華北克拉通東南緣,西部以巖石圈尺度的郯廬斷裂帶為界(Dengetal., 2018)(圖1a),北臨渤海,東部和南部被黃海所包圍(圖1b)。膠東半島被認為是三疊紀揚子板塊和華北板塊碰撞拼合后形成的(Liuetal., 2006),被五蓮-煙臺斷裂分成東南部的蘇魯地體和西北部的膠北地體(魏瑜吉等,2020),膠北地體可進一步分為膠北地塊和膠萊盆地(何登洋等,2020;圖1b)。膠東金礦床大多位于膠萊盆地北部,受NNE-NE向斷裂控制(Zhangetal., 2020)。膠東地區廣泛分布著前寒武紀基底變質巖,主要包括膠北地塊的以TTG(奧長花崗巖-英云閃長巖-花崗閃長巖)片麻巖為主的新太古代膠東群,以變質沉積巖為主的元古宙景山群、粉子山群和蓬萊群(Tangetal., 2008)以及蘇魯地體的三疊紀超高壓變質巖(圖1b)。

圖1 膠東大地構造位置簡圖(a)和膠東金成礦省區域地質圖(b)(據Zhang et al., 2020修編)Fig.1 Simplified geologic map of the tectonic situation of Jiaodong (a) and geological map of Jiaodong gold province (b) (modified after Zhang et al., 2020)

膠東地區中生代侵入巖十分發育,主要包括玲瓏花崗巖、郭家嶺花崗閃長巖、艾山花崗巖以及廣泛分布的鎂鐵質巖脈。玲瓏花崗巖以玲瓏黑云母花崗巖和欒家河二長花崗巖為主,LA-ICP-MS測得鋯石U-Pb年齡主要在166~149Ma(Zhaoetal., 2019),玲瓏花崗巖來源于新太古代下地殼的部分熔融(Yangetal., 2018)。郭家嶺花崗巖主要由斑狀花崗閃長巖和石英二長巖組成,鋯石U-Pb年齡顯示其侵位時間為133~126Ma(Yangetal., 2014b),由下地殼前寒武紀變質基底部分熔融形成(Houetal., 2007),并在上升過程中受到上地殼的混染(Wangetal., 2014)。艾山花崗巖主要出露在膠東半島東部,由未變形的堿性花崗巖組成,鋯石U-Pb年齡顯示艾山花崗巖主要侵位于120~108Ma(Tangetal., 2014),具有殼?;旌铣梢蛱攸c(Charlesetal., 2013)。膠東半島的鎂鐵質巖脈分布廣泛,但體積通常較小,SHRIMP鋯石U-Pb年齡顯示基性巖脈侵位時間在130~110Ma(Dengetal., 2017),主要來源于巖石圈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Dengetal., 2017)。玲瓏花崗巖和郭家嶺花崗巖為膠東地區金礦床的主要賦礦圍巖(Yangetal., 2014a)。

膠東地區主要存在EW向和NNE-NE向兩組構造體系(圖1b)。EW向構造主要為古老基底褶皺(Saietal., 2020),其形成與中生代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陸陸碰撞造成的南北向擠壓作用有關(楊立強等,2014; Goldfarbetal., 2021)。NNE-NE向區域斷裂及其次級斷裂是膠東半島的主要控礦構造(Guoetal., 2013;圖1b)。其中郯廬斷裂和五蓮-煙臺斷裂是區域一級斷裂,NNE-NE向的二級和三級斷裂被認為是郯廬斷裂和五蓮-煙臺斷裂的次級斷裂(Goldfarbetal., 2001)。自西到東主要有五條斷裂帶,依次為三山島-倉上斷裂帶、焦家斷裂帶、招遠-平度斷裂帶、蓬萊-棲霞斷裂帶和牟平-乳山斷裂帶(賽盛勛和邱昆峰,2020),區域內金礦床的分布嚴格受這些斷裂控制(Dengetal., 2020c; 圖1b)。

2 玲瓏金礦區地質特征

玲瓏金礦區位于膠東半島西北部,招遠-平度斷裂帶北段,以石英-硫化物脈為特征的玲瓏型金礦而聞名。礦區由西山、東山、九曲、大開頭、臺上、羅山、阜山、東風等金礦床組成(圖2),金資源總量超過1000t,屬于世界級超大型金礦區。礦區出露的地層主要為新太古代膠東群變質巖和第四紀沉積物。新太古代膠東群變質巖主要出露于礦區以東,也有一些呈透鏡狀分布于中生代花崗巖中,主要由黑云斜長片麻巖和斜長角閃巖組成(孫華山等,2016)。礦區內中生代巖漿巖十分發育,主要為晚侏羅世玲瓏花崗巖和早白堊世郭家嶺花崗閃長巖。晚侏羅世玲瓏花崗巖可分為玲瓏黑云母花崗巖和欒家河二長花崗巖(Yangetal., 2012),在破頭青斷裂兩側分布廣泛(圖2)。早白堊世郭家嶺花崗巖通常產于礦區西北部。礦區內中基性巖脈十分發育,由煌斑巖、閃長玢巖、石英閃長玢巖組成(Wenetal., 2015),在空間上與金礦體有局部聯系。

圖2 玲瓏金礦區地質簡圖(據Guo et al., 2020修編)Fig.2 Sketch geologic map of Linglong gold district (modified after Guo et al., 2020)

圖3 玲瓏金礦區剖面圖(據Wen et al., 2015修編)Fig.3 Geological profile crossing Linglong gold district (modified after Wen et al., 2015)

礦區內主要發育三條斷裂構造,包括破頭青斷裂、玲瓏斷裂和九曲蔣家斷裂(圖2)。破頭青斷裂屬于招遠-平度斷裂的北段,位于礦區東南部,沿玲瓏花崗巖和灤家河花崗巖接觸帶分布。破頭青斷裂為成礦前或成礦期形成的主要控礦斷裂帶,走向為50°~80°,傾向SE,傾角30°~60°,控制著臺上、羅山、東風和水旺莊等超大型浸染狀細脈-網脈型金礦床。沿斷裂帶發育花崗質碎屑巖和斷層泥,斷裂帶周圍有寬闊的熱液蝕變帶(Guoetal., 2017)。九曲蔣家斷裂帶走向35°左右(申俊峰等,2013),傾向SE,傾角40°左右,由位于破頭青斷裂下盤的一系列次級斷裂組成。玲瓏斷裂走向20°~30°,傾向SE和NW,傾角65°~85°,為成礦后斷裂,切割玲瓏金礦區中部和破頭青斷裂。玲瓏斷裂沿斷裂發育花崗質碎屑巖、角礫巖、糜棱巖和少量的斷層泥,熱液蝕變作用相對較弱(Guoetal., 2017)。礦區內的二級斷裂長度一般為數百至數千米,寬度一般為數米至數十米,走向NNE-NEE,傾向NW和SE,傾角50°~75°,是礦區內控制中基性巖脈和含金石英-硫化物脈產狀的主要構造(Guoetal., 2020),產出有東山、西山、九曲、阜山、大開頭等玲瓏型石英-硫化物脈金礦床。

圖4 玲瓏金礦區含明金石英-硫化物脈樣品照片Au-自然金;Tel-碲化物;Qz-石英;Py-黃鐵礦Fig.4 Photographs of gold-bearing quartz-sulfide vein samples from Linglong gold districtAu-native gold; Tel-tellurides; Qz-quartz; Py-pyrite

玲瓏礦區內的礦體主要產于玲瓏花崗巖和灤家河花崗巖巖體中(張祖青等,2007;Lietal., 2008),玲瓏花崗巖中熱液蝕變較發育,主要有鉀長石化、絹英巖化、硅化、碳酸鹽化等,蝕變帶一般沿礦脈兩側呈對稱分布(申俊峰等,2013)。礦區內已探明金礦脈超過500條,具有經濟價值的礦脈約30條,主要為9、36、47、51、55、56、108和175號礦脈等(圖2、圖3),這些脈狀礦體一般走向30°~75°,傾向NW,延伸幾百米到幾千米,寬度從幾十厘米到幾米不等。其中108號礦脈是石英-硫化物脈型金礦的最具代表性礦體,礦脈長約5500m,走向45°~65°,傾向NW,傾角50°~70°,是玲瓏礦區已知的最大石英-硫化物脈礦體,由寬度0.3~3m不等的含金石英-硫化物脈組成,周圍發育鉀長石蝕變和局部絹英巖蝕變,蝕變寬度在1~8m之間(Guoetal., 2020)。含金石英-硫化物脈的品位通常從幾克/噸到十幾克/噸不等,最高可達數百克/噸。主要的礦石礦物為自然金、銀金礦和黃鐵礦,其次是黃銅礦、方鉛礦和閃鋅礦。主要的脈石礦物有石英、絹云母、長石、方解石和綠泥石等。

玲瓏金礦區成礦作用可分為4個成礦階段:黃鐵礦-石英階段、石英-黃鐵礦階段、石英-多金屬硫化物階段和石英-碳酸鹽巖階段(范宏瑞等,2005)。黃鐵礦-石英階段為成礦早階段,基本不含金。石英-黃鐵礦階段和石英-多金屬硫化物階段是金的主成礦階段。石英-碳酸鹽巖階段為成礦晚階段偶見少量的自然金產出。

3 樣品描述與分析方法

含明金的高品位石英-硫化物脈樣品采自玲瓏礦區大開頭礦段,為石英-黃鐵礦階段的樣品。礦石手標本可見自然金呈浸染狀或不規則樹枝狀集合體賦存于石英-硫化物脈中,自然金與暗色碲化物共生(圖4)。對12個代表性礦石樣品進行切面磨制標準探針片進行研究,礦石探針片在廊坊市地科勘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完成。

選取的探針片經表面噴碳處理,增強導電性后進行掃描電鏡和X射線能譜及電子探針分析。掃描電鏡-能譜分析(SEM-EDS)在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地質礦產研究所巖礦鑒定實驗室完成。使用的儀器為TESCAN VEGA3型掃描電子顯微鏡,元素面分布(EDS-Mapping)分析采用X射線能譜儀,工作電壓為15kV,工作距離為12mm。

電子探針測試工作在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自然資源部金礦成礦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完成,儀器型號為日本電子公司生產的(JEOL)JXA-8230,所用標準樣品均為加拿大Astimex系列金屬和礦物標樣,具體如下:金(Au)、銀(Ag)、黃鐵礦(S、Fe)、方鉛礦(Pb)、閃鋅礦(Zn)、赤銅礦(Cu)、毒砂(As)、辰砂(Hg)、硒化鉍(Bi、Se)、鎳黃鐵礦(Ni)、輝碲礦(Sb)、鈷(Co)等。波譜分析所用加速電壓為20kV,電流20nA,束斑直徑1μm。實驗室溫度22℃、濕度30%。相對誤差0.01%。

4 分析結果

4.1 自然金礦物學和地球化學

自然金呈金黃色,反射率明顯高于碲化物和黃鐵礦、方鉛礦,粒徑變化較大,從數微米到數毫米不等。自然金通常與碲化物共生,形成平滑的共結邊結構(圖5)。自然金主要有三種賦存狀態:(1)裂隙金:自然金呈不規則粒狀和脈狀,賦存于石英和黃鐵礦的裂隙中(圖5a-b,d);(2)包體金:自然金多呈不規則粒狀、渾圓狀賦存于黃鐵礦中(圖5c),少數賦存于石英中;(3)粒間金:多呈不規則狀賦存于礦物之間的空隙中,如黃鐵礦和石英的間隙(圖5d)。

電子探針成分分析顯示自然金中Au含量為88.93%~91.06%,Ag含量為9.38%~11.83%(表1)。對自然金電子探針數據進行統計,采用目前流行的Au/(Au+Ag)×1000的計算方法來確定金成色,玲瓏礦區自然金成色較高,平均成色為894。根據金銀系列礦物的分類,玲瓏金礦區自然金屬于含銀自然金。

4.2 碲化物礦物學和地球化學

根據顯微鑒定及電子探針成分分析(表2),共發現了五種碲化物,包括輝碲鉍礦、碲鉍礦、碲銀礦、碲鉍銀礦和碲鎳礦(圖5),為玲瓏金礦區首次較為詳細的碲化物報道。其中輝碲鉍礦含量最多,分布最廣泛。碲化物與自然金共生,為主成礦階段產物。

(1)輝碲鉍礦:反射色呈鉛灰色,與自然金共生,形成平滑共結邊結構。本研究測得輝碲鉍礦中鉍元素含量為58.69%~61.72%,碲元素含量為34.53%~35.79%,硫元素含量為3.83%~4.43%,含有微量的金、銀、鐵等元素。與標準輝碲鉍礦(Bi2Te2S: Bi 59.21%, Te 36.26%, S 4.53%)對比,相對貧碲、硫,富鉍。輝碲鉍礦為樣品中分布最為廣泛,含量最高的碲化物。

表1 自然金電子探針分析結果(wt%)

圖6 自然金共生碲化物元素掃面圖(a)自然金及碲化物BSE圖像;(b-f)Au、Ag、Te、Bi、S元素X射線能譜掃面圖Fig.6 X-ray mapping of telluride minerals associated with native gold(a) BSE image of native gold and tellurides; (b-f) X-ray mapping of Au, Ag, Te, Bi, S elements

(2)碲鉍礦:反射色呈淺灰白色,反射率略高于輝碲鉍礦,與輝碲鉍礦及自然金共生。本研究測得碲鉍礦中鉍元素含量為49.35%~53.88%,碲元素含量為45.52%~47.23%, 含微量的金、 銀等元素。與標準的碲鉍礦(Bi2Te3:Bi 52.20%,Te 47.80%)對比,相對貧碲。

表2 碲化物電子探針分析結果(wt%)

續表2

圖7 260℃條件下logfTe2-logfS2相圖(據Afifi et al., 1988)po-磁黃鐵礦;bn-斑銅礦;ccp-黃銅礦Fig.7 logfTe2 vs. logfS2 phase diagram at 260℃ (after Afifi et al., 1988)po-pyrrhotite; bn-bornite; ccp-chalcopyrite

(3)碲銀礦:反射色呈暗灰色,與自然金及其他碲化物共生。本研究測得碲銀礦中銀元素含量為59.52%~63.63%,碲元素含量為35.60%~40.80%,含有微量的金、鎘等元素。與標準碲銀礦(Ag2Te:Ag 62.86%,Te 37.14%)對比,除個別樣品外,輕微富銀。

(4)碲鉍銀礦:反射色呈淺暗灰色,反射色相較于輝碲鉍礦較暗,介于輝碲鉍礦和碲銀礦之間,常與碲銀礦共生(圖6)。本研究測得碲鉍銀礦中碲元素含量為43.86%~47.70%,鉍元素含量為37.78%~43.07%,銀元素含量為10.77%~19.14%。與標準碲鉍銀礦(AgBiTe2:Te 44.61%,Bi 36.53%,Ag 18.86%)對比,相對富鉍,個別樣品中貧銀。

(5)碲鎳礦:相對于其他碲化物含量較低,僅在個別樣品中發現,反射色呈淡玫瑰色。本研究測得碲鎳礦中碲元素含量為81.00%~82.06%,鎳元素含量為18.18%~18.29%。與標準碲鎳礦(NiTe2:Te 81.30%,Ni 18.70%)對比,輕微富碲貧鎳。

5 討論

5.1 碲化物形成條件

碲逸度、硫逸度和溫度對碲化物的形成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碲逸度條件下低溫有利于碲化物的形成,在相同的溫度下高碲逸度對碲化物形成有利(涂光熾,2000;劉家軍等,2013)。碲化物對成礦流體的硫逸度、碲逸度、pH值、溫度等條件的高度敏感性,可以作為限制金沉淀時物理化學條件的重要指標(Afifietal., 1988;McPhail, 1995;Cook and Ciobanu, 2004;Tombrosetal., 2010),有助于我們了解金成礦時的物理化學條件。

玲瓏金礦區明金礦石中的自然金和碲化物產出于石英-黃鐵礦階段,該階段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平均為260℃(李碧樂等,2009;Wenetal., 2015; Yangetal., 2016a; Guoetal., 2017)。結合礦物共生組合和成礦溫度,可對碲化物形成時的硫逸度和碲逸度條件進行計算。成礦流體的碲逸度和硫逸度范圍通過Afifietal.(1988)建立的logfTe2-logfS2圖解來約束。根據與自然金共生的碲銀礦、碲鉍礦、輝碲鉍礦、碲鎳礦、碲鉍銀礦、及少量黃鐵礦和方鉛礦等礦物,而沒有出現碲金礦、碲鉛礦和磁黃鐵礦等礦物,初步判定玲瓏金礦區碲化物形成時期的碲逸度的范圍為-12.6

通常在一定的碲逸度條件下,低溫有利于碲化物的形成。在相同的溫度下,高fTe2/fS2對碲化物形成有利。在玲瓏金礦區石英-硫化物脈礦體中,僅在石英-黃鐵礦階段發現碲化物大量產出。自然金及共生碲化物賦存于石英及黃鐵礦裂隙及間隙中(圖8),自然金及碲化物的形成晚于黃鐵礦。推測是由于黃鐵礦的形成,消耗了熱液體系中的硫,硫逸度下降,fTe2/fS2升高,導致碲化物形成。

5.2 成礦物質來源與金富集機制

鉍為親地核地幔元素,在地殼中豐度較低(0.16×10-6)(Rudnick and Gao, 2014)。玲瓏金礦區大量碲、鉍礦物的出現,指示成礦物質源區可能需要有較高的碲和鉍含量。研究表明玲瓏金礦區與礦體時空關系較為密切的基性巖脈及圍巖花崗巖中鉍含量也很低(胡寶群等,2014),與地殼中鉍的豐度相近。因此,玲瓏金礦區鉍礦物的大量富集可能指示成礦物質具有深成源區。碲同樣是親地核地幔元素,在地殼中豐度極低(5×10-9)(Wedepohl, 1995),與碲相關的熱液礦床多與地?;蛘呱畈繋r漿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Maoetal., 1995;毛景文和魏家秀,2000)。此外Heinetal.(2003)分析了大量洋底沉積物中的鐵錳結核發現其中碲的含量具有極高的異常值(0.06×10-6~205×10-6)。據估計洋底鐵錳結合中的碲資源量可達全球陸地的1.6倍(Heinetal., 2020)。結合其他穩定同位素等證據,本文認為洋殼俯沖過程中,富碲的洋底沉積物部分熔融可能是玲瓏金礦區富碲的重要原因(Cooketal., 2009b; Harrisetal., 2013)。這與Goldfarb and Santosh (2014) 提出的膠東地區金礦床成礦物質來源與古太平洋板塊俯沖作用有關的觀點一致。

玲瓏金礦區流體包裹體研究表明,其成礦期流體性質具有富CO2、中溫、低鹽度H2O-CO2-NaCl±CH4體系的特征(李碧樂等,2009;Wenetal., 2015; Yangetal., 2016a; Guoetal., 2017)。在這類性質流體中,金最有可能以金硫絡合物如Au(HS)2-的形式運移(Pokrovskietal., 2009;Williamsetal., 2009;Phillips and Powell, 2010)。由于物理化學條件變化,造成Au(HS)2-絡合物的失穩導致金沉淀。但是Au(HS)2-在流體中的溶解度較低,流體中金絡合物賦金能力是有限的,要形成明金尺度的大顆粒金是極其困難的,難以解釋玲瓏金礦區明金礦石中大顆粒自然金的成因。玲瓏金礦區明金樣品中的自然金普遍與碲-鉍礦物緊密共生,自然金與碲-鉍礦物形成平滑共結邊或固溶體分離結構(圖8),Te、Bi等元素與金的成礦過程是密切相關的。金雖然有較高的熔點(1064℃),但在有低熔點親硫元素(LMCE)的參與下,他們所形成的多金屬熔體往往具有較低的熔點(Frostetal., 2002)。以Bi元素為例,自然鉍具有低熔點(271℃),并且Bi熔體對Au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在含約13% Au的金-鉍熔體中,其熔點可低至241℃(T?rm?nen and Koski, 2005)。在Au-Ag-Te體系中,當熔體中含有50% Au、15% Ag、和35% Te時,共晶熔體的熔點低至300℃左右(Cabri, 1965)。玲瓏金礦區石英-黃鐵礦階段成礦溫度或可滿足體系中多金屬熔點的要求。并且在較低氧逸度或富含CH4還原性熱液體系中,鉍熔體可與載金流體共存,而金可有效地從熱液流體分配進入到鉍熔體相中(Toothetal., 2008)。熱力學模擬實驗表明,含有約20×10-9的金熱液流體可與含42%金的金-鉍熔體共存。即使在含有0.2×10-9金的熱液中,也將與含有約5%金的熔體共存(Toothetal., 2011)。因此,即便金在流體中不飽和,在含有鉍等LMCE存在的情況下,也可以形成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床,可見LMCE熔體的賦金能力遠超過含金熱液流體的賦金能力(Ciobanuetal., 2009)。玲瓏金礦區的成礦物理化學條件均滿足低熔點多金屬熔體的要求,結合觀察到的與自然金共生的大量碲鉍礦物,意味著金-銀-碲-鉍熔體是導致大顆??梢娊鸶患年P鍵。

玲瓏金礦區明金礦石自然金成色較高,平均為894(表1),通過對比發現玲瓏金礦區自然金成色要略高于膠東其他金礦床自然金成色(表3)。研究中發現大量與自然金共生的碲銀礦、碲鉍銀礦,可能是由于含銀碲化物的形成消耗了體系中的銀含量(圖6),提高了自然金的成色。

綜上,玲瓏金礦區碲、鉍的來源與地幔具有較密切關系,與金共生的碲鉍礦物大量出現顯示了成礦物質深成、幔源的成因信息。碲、鉍等元素在金的超級富集機制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玲瓏金礦區的大顆粒自然金的富集可能與金及碲、鉍等元素形成低熔點多金屬熔體有關。含銀碲化物消耗了體系中Ag的含量,提高了自然金的成色。

6 結論

(1)玲瓏金礦區明金礦石中的金礦物為含銀自然金,主要以裂隙金、粒間金、包體金形式賦存,金成色整體較高,平均為894。共發現了五種與自然金共生的碲化物,分別是輝碲鉍礦、碲鉍礦、碲銀礦、碲鉍銀礦和碲鎳礦,其中輝碲鉍礦含量最多。

(2)碲、鉍元素的大量富集,揭示了成礦物質來源具有深成幔源的信息,膠東地區碲、鉍等物質來源與古太平洋板塊俯沖相關。碲化物形成時成礦流體中碲逸度的范圍為-12.6

(3)玲瓏礦區大顆粒自然金的富集,與碲、鉍等元素結合形成低熔點金屬熔體有關,含銀碲化物的形成提高了自然金的成色。

致謝論文的完成得益于鄧軍院士的指導。感謝俞良軍老師對本文細心的審閱;感謝兩位匿名審稿人對本文提出了詳細的建設性意見。野外工作得到了山東黃金礦業(玲瓏)有限公司的幫助和支持;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邱林飛高級工程師、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李增勝高級工程師和舒磊高級工程師在樣品分析測試方面提供了幫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謝。

猜你喜歡
黃鐵礦膠東花崗巖
強風化花崗巖地層中雙護盾TBM掘進參數和控制要點分析
(NH4)2S2 O8 氧化載金黃鐵礦規律及E?pH 研究①
酸預處理對六方晶系磁黃鐵礦浮選行為的影響及作用機理①
東昆侖石頭坑德銅鎳硫化物礦床磁黃鐵礦和鎳黃鐵礦特征及硫飽和機制研究
新時期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學的路徑研究
——以膠東文化為例
草店-小林地區中生代花崗巖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
古韻悠長,“大漢膠東”
新疆花崗巖地貌地質遺跡分布及其特征概述
漫談“愚人金”
誕生于抗戰時期的膠東育兒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