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氟啶胺在馬鈴薯和土壤中的殘留及安全使用評價

2022-02-15 11:51李如美王英華李瑞娟劉同金于建壘
現代農藥 2022年1期
關鍵詞:半衰期粒劑殘留量

李如美,王英華,李瑞娟,劉同金,梁 慧,于建壘*

(1.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山東省植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濟南 250100;2.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服務中心,濟南 250100)

馬鈴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糧食作物[1],中國作為馬鈴薯生產消費第一大國,2015年我國正式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2]。目前馬鈴薯晚疫病作為全球第一大病害,每年都會給全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3]。氟啶胺是一種低毒、廣譜、高效的吡啶胺類殺菌劑,同時也是一種線粒體氧化磷酸化解偶聯劑,可通過影響氧化磷酸化過程達到殺滅病菌的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氟啶胺對馬鈴薯晚疫病、鐵皮石斛灰霉病、鱷梨白根腐病、大白菜根腫病等均具有良好的防效[4-9]。

農藥殘留聯合專家會議(JMPR)在2018年的報告中指出將植物源中氟啶胺殘留定義為氟啶胺,報道其檢測方法有液相色譜法、大氣壓電離源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及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等[10-13]。目前關于氟啶胺在馬鈴薯上的最大殘留限量(MRL)美國規定為0.02 mg/kg,歐盟規定為0.02 mg/kg,韓國規定為0.05 mg/kg,澳大利亞規定為0.02 mg/kg,日本規定為0.1 mg/kg,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尚未規定MRL值。在中國,氟啶胺已在大白菜、馬鈴薯、黃瓜和蘋果等作物上登記,并制定其MRL值為0.5 mg/kg[14]。但是,氟啶胺在馬鈴薯上的殘留行為報道較少。本研究進行了氟啶胺在馬鈴薯上和土壤中的消解和最終殘留試驗,旨在為該藥劑在馬鈴薯上的安全使用提供合理建議。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與試劑

Waters 2695-2489高效液相色譜儀配紫外吸收檢測器,沃特世科技有限公司;高速勻漿機、旋轉蒸發儀,德國IKA公司;Z326K高速冷凍離心機,德國赫姆勒公司;SQP百分之一電子天平、BSA224S-CW萬分之一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甲醇、乙腈為色譜純,美國TEDIA公司;氯化鈉、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有限公司;弗羅里硅土小柱,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驗材料

供試馬鈴薯品種分別為‘魯育803’‘雙豐5號’。

供試藥劑:氟啶胺標樣(純度96.0%),江陰蘇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50%氟啶胺水分散粒劑、50%氟啶胺水分散粒劑,江陰蘇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1.3 田間試驗方法

參照NY/T 788—2018《農作物中農藥殘留試驗準則》[15]要求,試驗于2019和2020年在山東和安徽省進行。試驗包括最終殘留試驗和消解動態試驗2部分。樣本采集、樣品制備、儲存等按照《農藥登記殘留田間試驗標準操作規程》[16]執行。

1.3.1 消解動態試驗

馬鈴薯植株消解動態試驗。于馬鈴薯生長期,施藥時應保證用于動態試驗的馬鈴薯植株均勻著藥。施藥劑量為375 g a.i./hm2,每個處理重復3次,處理間設保護隔離區,另設清水空白對照,施藥后2 h,1、3、7、14、21、28、35 d采樣。

土壤消解動態試驗。在試驗基地中選一塊50 m2的地塊,單獨施藥,施藥劑量為375 g a.i./hm2,施藥后2 h,1、3、7、14、21、28、35、50 d采樣,另設清水空白對照。

馬鈴薯植株樣本的采集。在試驗小區內按棋盤式分布采集10~15株上的莖葉,每株分別按上、中、下采集3~6片有代表性的葉片,每小區采樣量不少于500 g,將采集的葉片疊放整齊,裝入樣本容器中,貼好標簽,帶回實驗室處理。

1.3.2 最終殘留試驗

設2個施藥劑量:低劑量和高劑量。低劑量按250 g a.i./hm2,高劑量按375 g a.i./hm2施藥。每個劑量均施藥3、4次,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50 m2,在馬鈴薯生長后期噴藥。另設清水空白對照,處理間設保護帶。

馬鈴薯塊莖樣本的采集。采樣時間為馬鈴薯收獲期,在試驗小區內按棋盤式分布采樣,在距離馬鈴薯秧約5 cm處用鐵鍬將下部塊莖翻出,拔下,抖掉塊莖上的泥土。每小區采9點,采集莖塊不小于2 kg,裝入樣本容器中,貼好標簽,帶回實驗室處理。

1.4 分析方法

1.4.1 提取與凈化

馬鈴薯植株及塊莖:稱取處理好的馬鈴薯10.0 g于50 mL離心管中,加入5 mL水,混勻,再加入10 mL乙腈,勻漿2 min,再加入7 g氯化鈉,渦旋1 min,12 000 r/min離心5 min,取4 mL上清液轉移至50 mL離心瓶中,在60℃下濃縮至近干,加入2 mL正己烷-二氯甲烷(95∶5,V/V)溶解,待凈化。

用5 mL正己烷-二氯甲烷(95∶5,V/V)預淋弗羅里硅土小柱,當溶液到達吸附層表面時,立即倒入待凈化液,用1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95∶5,V/V)洗脫,棄去,再用2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80∶20,V/V)洗脫收集。在40℃下濃縮至近干,用甲醇定容至4 mL,過0.22μm濾膜,待測。

土壤:稱取土壤樣品10.0 g,加入乙酸乙酯30 mL,超聲提取15 min,以上操作重復3次后,過濾于平底燒瓶中,濃縮至干,用甲醇溶液定容至10 mL,過0.22 μm微濾膜,待測。

1.4.2 檢測條件

Waters 2695-2489高效液相色譜儀,紫外吸收檢測器;色譜柱:ODS-C18液相色譜柱(150 mm×4.6 mm,5μm);吸收波長:239 nm;柱溫:30℃;進樣量:20μL;流速:1 mL/min;流動相:A相為甲醇,B相為蒸餾水;流動相采用梯度洗脫程序見表1。

表1 流動相梯度洗脫程序

2 結果與分析

2.1 標準曲線繪制

配置0.05、0.10、0.50、1.00、5.00 mg/kg 5個不同質量濃度的氟啶胺標準品,采用外標法峰面積定量,在1.4.2色譜條件下做標準曲線。試驗結果表明,氟啶胺進樣質量濃度為0.05~5.00 mg/kg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直線回歸式為y=57 935x-759.07,相關系數為R2=1.00。

2.2 方法靈敏度、準確度及精密度

在1.4.2色譜條件下,氟啶胺最小檢出量為0.1 ng;氟啶胺在馬鈴薯植株、塊莖和土壤中的最低檢測濃度均為0.05 mg/kg。

馬鈴薯植株、塊莖和土壤樣品的添加水平均為0.05、0.5、5 mg/kg。氟啶胺在馬鈴薯植株、塊莖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別為88.7%~95.8%、83.6%~101.9%和88.4%~107.3%,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0.091%~1.3%、0.052%~2.2%和0.093%~1.2%。本方法有較好的準確度及精密度,符合農藥殘留檢測要求[15]。

2.3 氟啶胺在馬鈴薯植株和土壤中殘留消解動態

2019年試驗,氟啶胺在山東地區馬鈴薯植株中的半衰期為3.4 d,藥后21 d消解達99.0%,氟啶胺在安徽地區馬鈴薯植株中的半衰期為3.8 d,藥后21 d消解達98.4%;2020年試驗,氟啶胺在山東地區馬鈴薯植株中的半衰期為3.7 d,藥后21 d消解達98.6%,氟啶胺在安徽地區馬鈴薯植株中的半衰期為5.8 d,藥后21 d消解達93.5%(表2)??傏厔莼疽恢?,消解動態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消解速度較快。

表2 2019、2020年氟啶胺在馬鈴薯植株中的殘留消解動態

2019年試驗,氟啶胺在山東地區土壤中的半衰期為6.7 d,藥后28 d殘留量未檢出(<0.05 mg/kg),氟啶胺在安徽地區土壤中的半衰期為11.6 d,藥后28 d消解達85.7%;2020年試驗,氟啶胺在山東地區土壤中的半衰期為6.5 d,藥后28 d殘留量未檢出,氟啶胺在安徽地區土壤中的半衰期為10.0 d,藥后28 d殘留量未檢出(表3)??傏厔莼疽恢?,消解動態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消解速度較快。

表3 2019、2020年氟啶胺在土壤中的殘留消解動態

2.4 氟啶胺在馬鈴薯塊莖及土壤中的最終殘留量

2.4.1 馬鈴薯塊莖中最終殘留量

50%氟啶胺水分散粒劑施藥劑量為250 g a.i./hm2時,3、4次藥后7、14、21d馬鈴薯塊莖中氟啶胺殘留量均未檢出(<0.05 mg/kg);50%氟啶胺水分散粒劑施藥劑量為375 g a.i./hm2時,3、4次藥后7、14、21 d馬鈴薯塊莖中氟啶胺殘留量均未檢出。對照區樣品中殘留量均未檢出。

2.4.2 土壤中最終殘留量

50%氟啶胺水分散粒劑施藥劑量為250 g a.i./hm2時,3、4次藥后7、14、21 d土壤中氟啶胺殘留量為0.052~0.209 mg/kg;50%氟啶胺水分散粒劑施藥劑量為375 g a.i./hm2時,3、4次藥后7、14、21 d土壤中氟啶胺殘留量為0.124~0.431 mg/kg。對照區樣品中殘留量均未檢出(<0.05 mg/kg)。

3 結論與討論

氟啶胺進樣量在0.05~5.00 mg/kg之間線性關系良好,氟啶胺的最小檢出量為0.1 ng,本方法有較好的靈敏度,符合農藥殘留檢測要求。

50%氟啶胺水分散粒劑用于防除馬鈴薯晚疫病時,在馬鈴薯植株中的半衰期為3.4~5.8 d,藥后21 d消解93.5%以上,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為6.5~11.6 d,藥后28 d消解85.7%以上,消解動態均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傮w來說,氟啶胺在馬鈴薯和土壤中消解速度較快。

根據GB 2763—2019,氟啶胺在馬鈴薯上最大殘留限量為0.5 mg/kg,據2019—2020年山東、安徽殘留試驗結果,50%氟啶胺水分散粒劑用藥量為250~375 g a.i./hm2,于馬鈴薯生長后期連續噴藥3~4次,最后1次施藥后7、14、21 d收獲的馬鈴薯塊莖中氟啶胺的殘留量均未檢出(<0.05 mg/kg)。推薦50%氟啶胺水分散粒劑用于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最高用藥量為250 g a.i./hm2,于馬鈴薯晚疫病發生初期,噴藥3次,安全間隔期為14 d較為合適。

猜你喜歡
半衰期粒劑殘留量
氣相色譜法測定蘋果中聯苯菊酯殘留量的不確定度評定
榆中縣農田地膜殘留現狀調查
25%苯甲·吡唑酯水分散粒劑防治葡萄白粉病試驗
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法快速測定對苯二甲酰氯中氯化亞砜殘留量
60%吡蚜·呋蟲胺水分散粒劑對防治水稻稻飛虱田間藥效效果研究
基于CNKI數據的歷史學學科半衰期探究*
高中化學試題中的半衰期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我國化學學科半衰期分析
深圳朗鈦研發出吡蚜酮水分散粒劑配方和助劑晁
5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防治芋頭疫病藥效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