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事皆有作為2021年手機行業簡結

2022-02-17 08:35
新潮電子 2022年1期
關鍵詞:紅魔機型小米

這兩年,因為各家產品定義的多樣化和競爭策略的差異化,我們媒體定義的傳統的“春季發布”和“秋季發布”概念被模糊化。2020年如是,2021年如是。甚至,各家的“拿手菜”(當家系列機型)的更迭發布時間點也在互相“半身位追逐”中被不斷提前,廝殺白熱化程度可見一斑。我們看到,在2021年,5G進一步成熟,繼續擔當市場強心針的作用,讓包括消費者在內的整個市場參與者都“疲憊地興奮著”。我們都知道,在經歷了2017年之前的高速發展后,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一直呈現下降趨勢,市場已經接近飽和,消費者對于智能手機的需求逐漸減弱,隨后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三年下滑。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43億臺,同比增長11.4%。全球、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出貨量仍保持較大規模,智能手機在智能終端領域仍具有較高的市場地位。IDC的全球手機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21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5.3%,達到13.5億部。但與此同時,由于第三季度的市場表現低于預期,以及持續的零部件短缺和物流挑戰可能要到2022年年中才能改善,IDC已將2021年和2022年的增長預測分別從7.4%和3.4%下調至5.3%和3.0%。下面就大致展開聊一聊2021年中國手機市場的幾個話題。

越來越貴的手機

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現在的手機越來越貴了,這個情況2020年已經表現出來,2021年則更加明顯?;叵胧嗄昵?,小米發布第一代智能手機的時候,國產功能手機均價不過700元,但當時智能手機平均則達到了3000元以上。小米手機用1999元的定價,成功的錨定了安卓智能手機旗艦機型的價位,此后紅米手機再一次用999元的價格將安卓入門手機的價位錨定在了千元價位。進入2019年以后,業界開始很明顯地感覺到智能手機的均價一直在不停地提升。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均價為2275元,預計到2025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均價將提升到2875元。這其中硬性的成本很明確,5G手機成本相比4G時代的智能機顯著增加,包括CPU、射頻模塊、散熱材料等成本大幅提升。另外,隨著手機性能的不斷提升,換機周期越來越長,對于品牌而言,利潤率的周期分攤因素也要考慮。而且,近幾年來智能手機市場增速趨緩,銷量下降的同時,各大品牌對于利潤率的要求逐漸提升,這也是行業進入成熟期的標志。有分析認為,5G設備在2021年大致可以實現117%的同比增長,而4G設備的出貨量同比下降22.5%。由于各家高端5G終端以及iPhone 12和iPhone 13的成功,機構預計2021年5G智能手機的均價將達到643美元,比2020年高出1.7%。而支持4G的設備平均售價為204美元,與2020年相比下降26.5%實際上,對于手機的其他成本,也不難分析。從立項開始的研發成本;手機外觀初步成型之后的開模成本;小批試產成本(一般三次以上或更多);實驗室量產前的測試成本;正式量產的生產成本;上市前的市場宣傳與推廣成本;上市后的營銷成本;售后成本;其他與之關聯的因素成本等等。品牌溢價能力高的企業(也就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幾家頭部品牌,如OPPO、vivo、小米、榮耀等),一般會推出市場定位更高端的產品;品牌溢價能力低的企業,則一般會推出更貼近成本的產品,等到品牌影響力逐漸上升,再逐步推出更高定位的產品。當然,品牌溢價能力越高,消費者越不關心產品的具體功能型號;品牌溢價能力越低,消費者則更多關心產品的具體功能型號,品牌忠誠度也越低。

從國內市場情況來看,至少在2020年之前,OPPO和vivo兩家廠商主要優勢價格區間集中在1000~3500元檔位,OPPO所屬歐加控股旗下另一品牌OnePlus補齊3000~4000元檔位,vivo反其道行之,iQOO的品牌地位愈加穩固,下探的區間也非常切實和牢靠。這種局面在2021年是一種非常明顯和有趣的現象。小米方面。2019年初小米分拆Redmi后,產品線和戰略定位更為清晰,Redmi多款入門機型使得其在千元檔位具有壓倒性優勢,直到realme入場。而分拆Redmi后的小米數字系列開始逐步擺脫“性價比”標簽,成為真正旗艦級機型的代表作之一。在2020年華為仍然是中國市場的市場領導者,占據了41%的份額。但是,2021年華為手機的聲音的確小了很多,大眾翹首以待的P系列機型直接以“4G旗艦”呈現,多多少少還是讓人有些失望,Mate系列在2021年干脆沒有消息。供應鏈遭受巨大打擊,讓華為被動讓出了大部分份額,加上新榮耀短期內穩定國內市場,無法出海競爭,這就給了國產友商搶占海外市場,同時沖擊高端市場的機會。對了,現在各家也把“Pro+”版本乃至“Ultra”版本玩得如入化境,這本身也和產品細分思路與受眾喜好有關,沒有什么好奇怪的。

小米的動作非常大

2017年,小米走出了2016年的低谷,重回全球市場TOP5。但是,根據IHSMarkit的數據顯示,2017年主打低端市場的紅米系列占到了小米整體出貨量的70%,在進一步加深消費者對小米“性價比”路線的印象同時,小米開始面臨另一個挑戰,小米能否做高端?從2020年的小米年報可以看到,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毛利率較低,但由于智能手機業務規模大,在2020全年合計為小米集團貢獻約35.9%毛利率。與之相對應的是2020年小米集團互聯網服務毛利率達61.7%。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到,小米的手機業務確實不怎么賺錢,盡管“低價”策略可以讓其保有較強的“流量效應”,但小米未來要進一步發展,占業務比重最大的手機業務的毛利率必須往上提升。2021年6月,小米品牌的代表機型為Xiaomi 11 Ultra,產品搭載驍龍888芯片以及新型相變導熱材料,同時擁有全8K電影相機以及全鏈路HDR10+。此外,小米已推出MIXFOLD折疊屏手機,最低售價為9999元人民幣,在折疊屏手機市場具有明顯價格優勢(華為HUAWEI Mate X2 5G最低售價差不多2萬元人民幣,僅對比機型價格,不考慮性能差別)。2020年之前的幾年,小米海外營收占比快速提升,由2015年的6.1%增長至2020年的49.8%。海外營收長期增幅的推力主要來自幾個方面。其一,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高速增長,目前已排名第一;小米在歐洲市場的品牌認可度快速提升,尤其在西歐市場高端智能手機銷量及銷售額穩定提升。隨著西歐等高變現能力市場的手機銷量增長,小米集團未來海外互聯網服務收入營收預計保持較高增速,或將推動小米集團海外營收份額繼續增長,按照之前的數據,2021年海外市場營收預計在小米集團總營收中占比超50%。另外,在2021年,小米首次正式位列東南亞地區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排名第一名,與其他品牌相比,小米是年增長率最高的智能手機廠商,其中三星、OPPO和vivo出貨量分別下降了4%、7%和18%。從全球化布局來看,小米目前的海外市場銷售比重已經超過70%,小米的國際化之路已經頗見成效。

華為的“隱忍和殺招”

經歷了2020年的一系列“保留實力的防守舉措”,華為在2021年動作其實不小,旗下三大系列“借殼重生”。首先華為麥芒系列與中國電信達成合作,由電信采購新規限制的5G芯片和射頻芯片,華為則負責設計、售后,上線華為智選商城銷售,雙方推出了新機麥芒10SE;華為暢享系列則和中國聯通合作,推出了5G新機優暢享30e;12月2日,華為nova系列也有消息,中郵推出了5G新機Hi nova9系列,采用高通驍龍778G處理器,操作方式與電信聯通一樣。另外,華為還推出了官方認證二手機的業務,與TCL達成合作,雙方共同推出了新機雷鳥ff1;與鼎橋通信達成一致,由鼎橋通信采購華為麒麟芯片,推出了一款5G新機N8pro。余承東還公開表態,2023年華為手機將王者歸來,也就是說新模式只需要給華為爭取一年多時間,華為手機業務就能夠重回市場,而且剩下的Mate系列和P系列則全部由華為親自操刀,即便沒有5G功能,但是新技術一樣不少?!皼]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這是現在華為最真實的寫照。面對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的不確定性,對于華為這樣的企業來說,面臨的挑戰是多重疊加、無比艱巨的。

成功,各有各的神通

在去年的年終回顧里我們就提到,華為和小米都成立了投資部門,開始大量的布局投資手機供應鏈廠商。有意思的是,2021年這兩家公司都開始進行生態競爭。小米的生態競爭戰略是“手機×AIoT”,手機是核心,AIoT業務是手機業務的催化劑、助燃劑,負責滲透更多場景、贏得更多的用戶,獲得海量的流量和數據,成為小米商業模式的護城河。通過自研、投資、孵化等方式,小米A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已經達到2.9億臺。對了,米家生態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的確非常好用。而華為則希望通過鴻蒙OS來切入IOT市場,根據測算,華為國內的在役存量智能手機數量約為4.6億臺(之前,年內計劃完成2億臺鴻蒙升級,目前看來是完成了),占國內市場智能手機存量30%左右。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存量約為6300萬個,市占率約為20%左右。OPPO和vivo這兩家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同時又非常低調的兩家廠商,在2021年也不那么低調。相對華為和小米通過投資方式扶持供應鏈,vivo通過更多的利潤分享深度綁定供應商,以彌補與華為等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差距,以及彌補與蘋果、三星等通過收購整合供應鏈方式的規模差距。OPPO在2021年起強化智能手機供應鏈領域布局,如2021年2月,OPPO入股中國領先MLCC制造商微容電子,這一舉措將有助于OPPO鎖定MLCC貨源,加強其供應鏈體系的穩固性,并配合OPPO將創新研發和專利布局上的技術成果應用于OPPO5G智能手機的研發。盡管小米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二,并且至少在市場份額上超越了蘋果。但無論是供應鏈話語權、品牌、還是生態系統,蘋果仍然是無可置疑的最強,“十三香”在2021年的確香。這里就不展開說了。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前不久召開的高通驍龍峰會上,一眾國產手機廠商抱上了高通的“大腿”,小米首先宣布小米12將首發搭載高通新款處理器。隨后,包括realme、聯想旗下摩托羅拉、中興、OPPO、一加、紅魔等多家手機品牌也紛紛宣布將首批搭載驍龍最新產品,甚至還出現小米和摩托羅拉爭搶首發的現象。擁抱高通,確實省去了自研芯片的力氣,但也讓國產手機缺乏個性化優勢,被“卡脖子”的風險不必言說。目前國內手機廠商的競爭點大多集中在影像系統、刷新率等性能上,缺乏硬實力的差異化競爭。與之相對,蘋果的自研芯片以及豐富且具備黏性的iOS生態系統是iPhone重要且獨特的護城河??傊?,高通暫時找不到對手了,但安卓手機處理器性能被蘋果壓制目前依舊是不爭的事實,國產高端機受制于人而丟掉銷量第一的危機也一直沒有解除。壟斷,是扼殺行業發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任何一個行業,主體有選擇權一定比沒有選擇權要更好。對于國產手機廠商而言,選擇多個供應商,也可以保證自己的供應鏈利益,在制造產品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更好地控制成本和售價——聯發科在2020年尤其是有2021年的表現,其實有很好的啟示。因此,“去高通化”,對國產高端機,甚至整個安卓手機行業都是利大于弊的選擇。凡事皆有作為,盡管前路艱難,但想要真正站穩高端市場,國產手機品牌在接下來的2022年還要更加努力。

年度電競手機

紅魔6S Pro

眾所周知,電競手機的市場相對來說并不大,但恰恰因為其極致性,所以不多的參與者之間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雖然各家品牌都有側重游戲的旗艦類機型,可“電競”這個詞就決定了它“不僅僅是處理器跑分高”。華碩的“敗家之眼”,小米體系的黑鯊,包括聯想的拯救者,在2021年里都把電競手機市場營造得熱火朝天??晌覀優槭裁催x擇紅魔呢,因為我們歷年來的年度電競手機基本上都被紅魔包攬,因為紅魔在國內電競手機別類真正發展的時期,是一個“最資深”的存在。資深,代表的不是過去,而是面對未來的不斷進取,以夯實自己過去的榮光,這也叫傳承。自2018年的初代紅魔開始算起,第八套紅魔機型紅魔6SPro的存在,的確是一種順應產業趨勢的產物。要知道,能讓驍龍888Plus在“最冷靜的狀態下發揮出超過100%的實力”,硬性加持與軟性調校的功力都是決定性因素,而這兩種因素,紅魔6S Pro正好都有,同時,紅魔6SPro依舊有產業大佬騰訊的加持,底蘊深厚超過以往。另外,紅魔6SPro依然是把各項側重于電競的指標提升到了極致,包括外觀上的“炫耀加成”,所以的確更適合“多金的前衛體驗者”入手。換句話說,如果僅僅只是打游戲,2021年上半年的紅魔6系列其實已經可以充分滿足各位了。說句題外話,紅魔6系列做得太過極致,讓紅魔6S Pro的提升實在有限,如果各位不是特別追求驍龍888 Plus的話,前者更值得入手。但恰恰是這句題外話,成為又一種對紅魔6S Pro的褒揚,弦外之音并不隱晦。

年度市場熱度手機

realme真我Q3系列

按照realme在2020年給自身的產品劃分定義,Q系列將保持以價格為核心競爭力,在每年618和雙11此類消費熱點推出。按realme的說法,經過重新定位之后的Q系列,專為驚喜越級而生,Q系列希望將行業內先進的技術、設計和產品帶給更廣大的年輕消費者,為用戶創造一個又一個的驚喜。所以,今日熟悉的感覺又來了,2020年的年度市場熱度手機,我們給了realme Q2系列,到了2021年的年終頒獎時刻,我們繼續把這個獎項頒給realmeQ3系列,因為它當之無愧。實際上,整個2021年realme的發展態勢驚人,各款機型不僅特色鮮明,市場的認可度也非常高。但無論是橫空出世的真我GT,還是“一年出兩代”的真我GT Neo系列機型,在出貨量上面都不如真我Q3系列那樣讓人印象深刻。市場可能會有熱度的曲線,但消費者的本性還是理智的,用錢包投票的結果足夠證明機型的成功。的確,realme的真我Q3系列機型走的就是親民定價的路線,但這不妨礙它實現自我價值的躍升,畢竟價格和價值很多時候不是一個維度的概念。整個2021年,真我Q3系列有多款機型充實realme的下沉矩陣,Q3 Pro、Q3 Pro狂歡版、Q3標準版、Q3s以及Q3i,高低各種平臺的全線延展(從天璣1100到天璣700,中間還橫貫了數款高通驍龍的7系平臺),充分詮釋了Quick、Quote、Quantity和Quality等方面的產品力價值??傊?,但從綜合素質的權衡來說,在千元級的價格區間2021年的優秀機型不少,但像真我Q3系列那樣用多款機型延展滿足更廣泛受眾需求的舉措,并盡可能保證充分的性能體驗,難得。

年度市場熱度手機

Apple iPhone 13

蘋果的iPhone作為整個手機終端產業里的奇葩(這可是褒義詞),任何客觀的獎項評定都不可能被忽略,除非“這些獎項只針對安卓手機”。所以,換句話說,每年iPhone都必然位列各家頒獎榜。2021年,傳說中的“十三香”終于面世,受眾話題熱度、配置細節升級、系統與體驗融合的更進一步,也都對得起蘋果這十幾年來所立下的口碑。不過,相對于去年我們給AppleiPhone 12 Pro Max“年度旗艦手機”的獎項,今年我們選擇的則是“老百姓們喜聞樂見”的iPhone 13,并給它“年度市場熱度手機”的獎項,這之間的變化其實是很積極的。一方面,歷年來iPhone的高配機型都配得上“年度旗艦”的標準,但恰恰因為如此,我們往往忽略了更廣泛的蘋果手機用戶喜歡的其實是“標準版”。只不過,往年“標準版”的機型在配置上的確或多或少有所保留(相對于高配機型),而今年的“十三香”的確香,標準版iPhone 13基本上滿足了大眾所有的設想。A15處理器在性能和功耗控制上都是天花板一般的存在,影像組件升級明顯,視頻創作的體驗更加友好。雖然iPhone 13并未配備高刷屏幕,但出色的IOS系統動畫以及頂級的屏幕,依舊讓人舒服。相比于iPhone12來說,iPhone 13更像是一個“進化修正”。但恰恰是這種短板上的補充配合價格的降低,精準地拿捏了用戶的消費心理??陀^來說,這些年安卓機型越來越成熟和穩定,也越來越舍得堆料,對蘋果造成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蘋果對此做出一系列舉措來鞏固自身的市場地位,配置的“舍得下放”和體驗的“務求平等”成為核心手段。舉個例子,2021年10月的國內銷售數據,蘋果拿下第一,實現78%的環比增長和155%的同比增長,靠得正是iPhone13系列手機,而其中標準版iPhone 13比重很大??傊?,iPhone 13是2021年度市場熱度手機,實至名歸。

年度創新概念手機

ZTE AXON 30 Ultra

誠然,中興手機這兩年動作不多,所以誰都沒想到中興會在2021年出一款讓人印象深刻的機型。這款ZTEAXON30Ultra雖然各方面配置都稱得上年內的旗艦,但我們看來,它最大的意義不是“配置的堆疊”,而是首次開創了“三主攝”思路并付諸實現,這更符合“年度創新”的定義。實際上,進入2021年之后,OPPO、小米、一加等等國內手機品牌,包括國外的三星,都一改主攝+多副攝的主流配置,打出了“多主攝”的全新影像系統。而多個主攝間的計算融合,也代表著移動影像架構發展的未來趨勢,意味著移動影像正式進入了更成熟的計算攝影時代,也為智能手機的影像升級,帶來持續迭代演進的可能。只不過,很少有人能想到,“三主攝系統”會由中興推出——Axon30Ultra這“三主攝”的官方提法叫“三主攝四陣列影像架構”。細想起來中興本來就喜歡制造“意外驚喜”,所謂“這是一個生生不息、可演進、可迭代的影像系統,為移動影像的未來提供無限可能”就是如此?!叭鲾z四陣列影像架構”的用途和玩法是與硬件堆料相匹配的,比如天機Axon30Ultra的“超級月亮Ultra模式”,就讓人印象深刻。當然,我們也要客觀來看待天機Axon 30 Ultra那套“三主攝”系統的意義和價值,“敢于嘗試”以及對“自身技術底蘊的自信”都是正向的表達,但整體的協同與系統的配合,這都不是目前中興的優勢領域,再接再厲吧。對了,“同根生”的努比亞Z30Pro也可以因為這套“三主攝”系統受評,我們取其一即可。

猜你喜歡
紅魔機型小米
傳遞
國內主流機型客艙聲品質表現分析
不可小覷的4K機型,著重亮麗的色彩還原 光峰A300
漸趨成熟的旗艦機型 艾洛維V10
杜小米的夏天
讀《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發脾氣》有感
可愛的小米
Scania公司的2款基本機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