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劃導向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2022-02-18 23:18劉慧
科海故事博覽·中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遙感技術

劉慧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我國土地利用規劃建設也在迅速開展。在經濟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我國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工業化產業、城市化建設等均加劇了環境污染問題?;诖?,本文就當下以規劃導向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進行探討,旨在促進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 土地利用規劃 環境評價 遙感技術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2)02-0076-03

在開展土地利用規劃建設的工作中,環境評價主要是對環境質量等問題進行評價,并針對評價結果制定出相應的法規政策以及環保政策,來幫助人們更加系統、全面地了解環境,從而解決環保問題。比如專業的工作人員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來改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解決包括水污染防治工程、大氣污染防治工程等相關工程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只有不斷地對土地利用規劃進行評價反饋,才能更好地解決土地利用規劃中出現的污染問題。

1 土地利用規劃中環境評價的必要性

環境評價的主要內容包含數據監測、評價標準、環境質量等級劃分等幾個方面,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搜集,能夠引導土地利用規劃人員更為科學合理地選擇實施方案,并確保方案在具體執行時能夠有據可依。

2 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也愈加關注,在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對環境評價工作也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環境評價工作主要是以人們的實際需求作為依據,通過評價的方式對環境變化進行總結。

在土地利用規劃中,進行環境評價是土地規劃中的一個環節,環境評價對于土地利用規劃的開展具有現實的意義,環境評價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土地利用規劃的導向,這種導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行為和價值兩方面,但和環境保護機制不互通,屬于兩種機制。對比于環境保護機制來說,其作用主要是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并對不良的變化進行措施補償,然而環境評價的機制更加偏向于預防和預測,主要是對某一種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活動做出分析和評價,并根據不同的環境保護方案進行技術對比從而得出環境評價,這種評價對土地利用規劃的全面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土地利用規劃的重要依據和參考,所以優先對土地利用規劃的環境評價做出判斷才能進一步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環保策略[1]。

總而言之,環境評價就是土地利用規劃中重要的一環,是進行環境保護工作的前提,也是土地利用規劃和市政環保建設總體宏觀發展之間的紐帶和橋梁,不可缺少。

3 土地利用規劃中的環境評價問題

在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的開展中,雖然作業人員對于環境評價方面沒有充分的認知,但是環境體系的形成對于土地利用規劃還是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實際的土地利用規劃中,由于大多數參與土地規劃編制人員缺乏強烈的環保意識,以及政府監管懲罰措施的不到位,導致在進行環境項目施工時,大大地降低了項目管理對于環境評價的關注。在違法成本的缺失以及我國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發展的不均衡的背景下,導致環境保護問題始終沒能得到重視。此外,當地政府在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的建設實施中,由于缺少相應質監部門以及媒體的關注,使得環境評價體系在實際情況中,缺少足夠的參與度。

同時,由于我國還處在土地利用規劃發展的前期,過分地注重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并在實際的工作中過度地使用自然資源,這些均嚴重地加劇了當地自然資源的枯竭。

4 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的具體措施

如今,人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對環境保護工作已開始給予不斷地重視。其中,環境評價對于土地利用規劃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導向價值,相關工作人員應通過對不同的土地利用規劃方案的規劃與技術進行對比思考,為土地利用規劃的展開提供重要參考,并制定科學合理的環保措施[2]。

5 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的原則

5.1 實事求是原則

在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階段,相關工作人員需針對土地布局以及結構的真實情況與相關數據信息資源進行充分的比對分析后,對土地的整體性進行綜合考慮,注重在發展過程中生態、經濟、社會方面的綜合效益,對土地利用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動態跟蹤的方法進行研究,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出健全完善的環境評價方案,確保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符合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的實際需求,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問題,從而保證社會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質量的進一步優化與提升。

5.2 綜合調查原則

基于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的特殊性,相關工作人員需在土地的資源利用與開發過程中,對周邊的各類外界環境因素與其他不可控因素進行全面詳細的勘察調研工作,采集當地環境的各方面數據信息資源,以此為根據開展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的分析研究工作,并對周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綜合性評定,以便得出的結果更具有真實性與準確性、可靠性,促進土地的可持續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城鎮土地利用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5.3 標準化管理原則

在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一套規范化、標準化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體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使土地利用規劃的具體目標與總體目標保持一致,避免沖突現象的產生,促進城鎮土地規劃的整體性與全面性。同時,也需注意土地資源整體的合理配置,注重對其生態問題的全局把握,將生態因素列為工作重點,把城鎮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規劃格局放在優選位置,從而切實保障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的有序進行,實現社會市場經濟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6 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的方法

6.1 明確開展環境評價的城市規劃類型

由于我國城市數量眾多,在進行細化的城市規劃工作時,由于體系的復雜多樣性,在工作中常會出現遺漏評價或重復評價,故相關人員調研前期應明確思路、制定初步體系,然后根據編制要求及城市體系的呼應關系展開后續細化工作。

例如,通過設計詳細的環境評價系統可以很好地解決我國城市總體規劃環境評價以及環境建設項目環境評價之間的對接問題,從而更好地在土地利用規劃建設開發以及產業結構或布局等方面進行環境的合理性分析和科學調整?;诖?,針對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可以明確地提出詳細的環境評價標準。

6.2 創建土地利用規劃中的環境評價方法

土地利用規劃的開展工作中涉及到的環境評價方法較多,包括但不限于環境質量現狀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這些方法都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拿環境評價法為例子,其主要包括環境影響識別法、相關預測方法以及綜合評價等。環境評價應在科學專業的方法下進行,通過方法的應用積累基礎經驗,然后進行方法的不斷探索與改進,從而更好地推進土地利用規劃的建設發展。

例如,由于大數據技術的普及應用,專業的技術人員可以利用該技術將與土地利用規劃建設的一切相關數據信息進行錄入,并通過創建完善的電子檔案來設置數據集市。在實際的工作中,專業人員可以通過對搜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科學加工、處理等,充分挖掘出可行的技術方案來推導出土地利用規劃中存在的客觀發展規律。通過指出土地利用規劃建設中的問題,及時發現該項目工程中需要注意的工作要點,從而保障工程施工管理張弛有度、全面系統地進行。同時,借助大數據資源及時地對土地利用規劃政策進行改進,進而加強環境的監督力度。

此外,需要將土地利用規劃與環境評價、BIM技術聯系起來。將BIM技術和土地規劃的環境評價工作相結合后能夠促使環境評價工作更為順利地開展。BIM技術主要是針對土地利用規劃的生命周期進行展開的,集模擬性、協調性等特點于一體,是關于建筑信息的模型建造技術,能夠為環境評價提供關于建筑工程項目信息的三維視圖。另外,BIM技術還能夠對土地利用規劃進行直觀展示,借助土地利用規劃信息庫來為環境評價提供依據[3]。

6.3 善用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擁有強大的數據信息處理和存儲工程,并且其信息管理功能能夠使得數據分析結果直觀地顯示出來,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環境評價影響的工作進度,使得土地利用規劃的環境評價效率更高。利用GIS技術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能夠對環境評價提供強力的技術支持,使得傳統的信息整理以及評價分析過程變得更為快捷,同時由于GIS系統固有的數據信息存儲功能,能夠將以往的環境評價信息進行存儲,這樣就方便了土地利用規劃中類似規劃的數據調用。

遙感技術在當下已經成為土地資源調查以及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工具,這種技術為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大范圍數據采集提供便利,同時也能夠用于較大規模的土地資源現狀以及利用率調查,其數據收集功能更是為土地資源規劃工作提供了諸多便利條件。在壓力不斷累積的自然環境資源中,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和遙感技術能夠使得這種壓力得到緩解,最為直接的做法是通過這些技術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工作,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土地政策和土地管制措施,緩解土地利用規劃對于自然環境的不良影響。在具體的操作中,一般需要先運用PRS框架設置指標體系,然后將指標體系代入到土地規劃、相關決策制定、土地綜合管理的全過程中,以此來做出以規劃為導向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6.4 充實環境評價的報告內容

對于一份完整詳實的環境評估資料來說,相關工作人員需確保資料記錄數據的價值與真實性,只有通過深入透徹的科學分析才能在報告中及時地發現問題隱患。如果在環境評估的資料中不能從整體角度進行評價和思考,后期進行資料查詢時就會出現諸多問題。此外,進行環境評估工作應嚴格地按照和土地利用規劃密切關聯的法律法規以及標準評定[4]。環境評價報告是決定評估工作能否順利展開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要具備相當的社會適應性,否則就會影響整個環境評價工作的健康開展。

6.5 獲取土地資源的真實數據

我國國土資源分布并不均勻,在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過程中,其資源往往會因區域的不同而產生一定的差異性,相關工作人員不僅要定期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水平,還要根據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問題,了解詳細的社會環境、生態環境與經濟條件等情況,選擇最符合區域性特征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體系,通過向專業人士征求意見的方式用來進行問題的判斷,分析研究其重要性,從而確定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的情況,根據環境評價問題的實際需求與評價對象的性質選取科學合理的解決辦法,從而有效保障規劃導向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有序開展[5]。

6.6 提高人員的專業能力

在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過程中,對其相關工作人員個人能力水平的管理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部分企業單位為達到經濟收益最大化,往往會聘請一些個人能力水平不足的從事人員,故無法為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的準確性、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且因相關從事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不足,極容易導致一系列的環境與社會問題,影響土地的利用效益,不僅無法保證企業單位獲得相應的經濟收益與社會收益,也極大地阻礙了土地利用規劃的持續發展。

相關從事人員應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水平,不能濫竽充數,同時企業單位也要負好責任,應定期進行專業能力的學習培訓課程,盡可能的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重視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積極分析探討科學合理的環境影響體系,從而有效減少土地利用規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6]。

7 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評價是土地利用規劃中實踐性較強的評價項目。從目前的形勢看來,我國的環境評價工作依然處于動態發展,只有通過對土地利用規劃的不斷深入學習、運用,在實踐中進行經驗的總結與提升,提出適應實際項目情況變化的方法,才能促使土地利用規劃工作不斷地穩步向前發展。從環境評價的角度出發,對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全方位的探索、研究,不僅可以促使我國在規劃導向的土地利用規劃領域更進一步,還可以幫助我國環保事業形成更加良性的發展態勢。

參考文獻:

[1] 郁金國,王蕾.規劃導向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J].能源與環境,2017(02):27-28.

[2] 孫小峰,楊朝現,李迎迎.應用景觀格局指標辨析土地利用規劃之導向——以重慶市榮昌縣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4,31(02):96-101.

[3] 劉峰,楊順.基于土地利用規劃導向的皖江城市帶產業集聚水平研究[J].國土資源情報,2014(09):47-51.

[4] 楊小艷.基于本底變化的沿海地區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8.

[5] 李艷峰,雷國平.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方法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以大慶市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05):305-310.

[6] 許田.生態服務價值在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及方法研究[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0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0:6.

猜你喜歡
土地利用規劃遙感技術
利用遙感技術解析地理試題的研究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地質環境災害監測中的應用探討
如何縮小征地范圍和規模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環境影響評價研究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
遙感技術在城市交通規劃與監測中的應用
淺論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互協調
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相關分析
測繪工作中測繪遙感的應用
大都市邊緣區土地利用規劃對景觀格局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