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熱點和趨勢
——基于CiteSpace5.8.R3的可視化分析

2022-02-18 13:07王小紅
文山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民族幼兒園

王小紅,艾 蓮,宋 靜

(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盵1]2017年頒布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的始終。[2]中華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是漢族以外的其他55種少數民族人民在生產生活和勞動實踐中創造并積累下來的精神財富,是一個民族獨特而又重要的標志,蘊含豐富的教育價值。2001年教育部印發的《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應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3]將優秀少數民族文化以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方式融入本民族幼兒教育之中,利于幼兒園課程資源的豐富化、幼兒園的特色化發展,從小培養幼兒的民族認同感,促進少數民族文化自身的發展。因此,本文對CNKI中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希望為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后繼研究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以CNKI為文獻來源,選取2006年1月—2021年10月間的數據進行檢索。以“少數民族文化”并含“幼兒”或“幼兒園”“學前”作為主題詞進行檢索,檢索出中文文獻共404篇,再刪除重復文獻、會議記錄、新聞報道等不相關文獻,共采用116篇文獻。最后再以Refworks格式導出,便于使用CiteSpace進行數據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文獻計量法和科學知識圖譜作為研究方法。前者是指借助數學或統計學的方法對某一領域相關文獻的數量、年度分布及其變化規律進行分析,掌握該領域的研究現狀、預測未來發展趨勢;[4]后者是一種能夠用直觀的圖像、量化的方式呈現出某一學科領域的發展面貌和發展趨勢的研究方法。[5]再以CiteSpace為研究工具,繪制出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在幼兒教育研究中的科學知識圖譜,方便尋求該領域的熱點主題和發展趨勢,為后續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相關研究提供有益經驗。

二、全局概況: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一)研究作者共線特征:遍地開花,但缺乏核心作者群

對研究作者進行分析,得到研究作者分布圖(見圖1),以探尋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及作者間的合作程度。節點大小代表作者在該領域研究中的貢獻,連線代表作者間的合作情況。由圖1可知,石麗霞、方娟是發文量最多的作者,這可能與她們的職業和推進的課題相關,但發文量也只有3篇;其次就是佟新霞、吳昊東等學者,他們均有在少數民族地區生活或工作的經歷,都主張將當地少數民族文化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引進幼兒園,但發文量也僅有2篇。由圖1還可知,吳金英與張衛民等三位學者間存在著明顯的合作關系,這可能與他們在同一課題組有關,他們聚焦于湘西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藝術課程的開發;此外,李燚、劉芳與刑保華間也存在著合作關系,他們主張將少數民族文化貫穿于幼兒一日活動之中??偟膩砜?,各節點較分散,節點間連線也較少,說明該領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相關研究正處于獨自研究階段。

圖1 作者分布圖

(二)研究機構共線特征:百家爭鳴,但缺乏核心機構群

借助CiteSpace5.8.R3對研究機構進行分析,得到研究機構分布圖(見圖2),探尋該領域核心研究機構以及各機構間的合作程度。同理,甘肅省嘉峪關市第六幼兒園的貢獻最為突出、影響力最大;其次是阿克塞縣幼兒園、上饒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等,究其原因,這些機構擁有明顯的地理優勢,均位于少數民族聚集區,少民族文化資源較為豐富,但其發文量均只有2篇??偟膩碚f,甘肅省嘉峪關市第六幼兒園、阿克塞縣幼兒園等7個機構為該領域的核心研究機構,但該領域各機構間均分散分布,且無明顯連線,說明各機構間缺乏交流與合作,核心機構研究群也尚未形成。

圖2 機構分布圖

(三)關鍵詞共線特征:“一個中心,兩大主體,三大落腳點”

關鍵詞是對文獻主題的提煉和概括,是文獻的核心所在。[6]對所選文獻的關鍵詞進行共性分析,得出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見圖3)。

圖3 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節點的大小代表了關鍵詞出現的頻次,連線代表了關鍵詞間的共現關系。統計共得到133個關鍵詞,關鍵詞呈現出“一個中心,兩大主體,三大落腳點”的結構分布?!耙粋€中心”指的是“民族文化”,“兩大主體”指的是“少數民族”和“幼兒園”,“三大落腳點”指的是“幼兒教育”“文化傳承”和“園本課程”。即幼兒園利用自身獨特的地理優勢,充分挖掘當地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將其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融入幼兒園課程體系之中,最終實現師生共同成長,重塑教育生態。

三、內容透視:基于關鍵詞的多維解析

在圖3基礎上,通過聚類分析,得出圖4的聚類分析圖譜。該聚類Q值為0.6185,S值為0.8801,均大于對應的臨界值,說明該聚類是合理的。通過聚類共得到了幼兒園、民族文化、幼兒教育、文化傳承、課程資源、創設6個聚類標簽。結合圖3和圖4對文獻再次進行閱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內容進行解讀。

圖4 關鍵詞聚類分布圖

(一)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價值研究

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緊密相連,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比如傳承、審美經驗、價值認同等關鍵詞都是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中價值的體現,再從已有的研究出發,根據不同的主體,可以將其價值分為以下三類。

1.發揮文化教育價值,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幼兒是學習中的主體,挖掘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價值,利于幼兒從小接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促進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發展。因此,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幼兒園的實際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甄別和篩選,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袁鳳琴、胡美玲等人認為將民族文化與幼兒教育結合,既利于幼兒認識和了解本民族文化,也能促進其認知能力和社會性的發展。[7]242黃海燕認為少數民族文化中的一些體育活動和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發展,其工藝和服飾設計體現出的色彩搭配原理,能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一些童謠和故事蘊含勤勞、尊老等優良的品質,能促進幼兒認知和道德的發展。[8]總之,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認同的文化價值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讓幼兒接受本民族文化教育,利于幼兒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9]實現身心全面發展。[10]

2.豐富幼兒園課程資源,利于幼兒園特色辦園

課程是民族文化走進幼兒園的物質載體,幼兒園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少數民族文化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且內涵豐富,將其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引進幼兒園,利于促進幼兒園的特色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是少數民族地區幼兒民族教育豐富的資源,[11]37其中包含了物質文化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12]它們都可以作為課程資源引入到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之中去,實現特色辦園。吳昊東認為教師要具備多元文化的知識素養,能根據不同文化開展教學,將少數民族文化與幼兒園課程結合,[13]171豐富幼兒園課程資源、提升幼兒園辦學質量。

3.傳承民族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利于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教育作為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途徑,擔負著繼承和發展文化的使命。[14]張亞曼、潘仙堯認為幼兒期在個體一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讓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從小了解本民族文化,利于幼兒民族認同感的提升。[15]馬占山認為脫離本民族的文化,不利于文化間的交流和傳播。[16]

(二)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內容研究

通過對已有文獻進行梳理,發現已有不少研究者對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具體內容做出了一些探討,比如少數民族舞蹈、藝術、服飾文化、土家山歌等。他們主張篩選適合幼兒的、具有教育價值的文化資源作為教育的載體。目前,學者主要對少數民族的舞蹈、音樂、服飾等方面的資源做了相關研究。

1.對舞蹈元素和音樂元素的研究

舞蹈和音樂都是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載體。舞蹈和音樂是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特色的反映,與該民族的生活息息相關。杜玉主張將少數民族舞蹈元素引進幼兒舞蹈教學中,同時,要做到精選內容、優化環節,使整個教學向著科學化、民族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17]黃海燕認為引進獨具特色的大理少數民族音樂和舞蹈,利于幼兒在感受身邊文化時積極表現自己,培養幼兒的民族認同感。[18]嚴小明指出幼兒民族舞蹈教學要能調動感官,激發興趣;營造氛圍,激發表演欲;因勢利導,挖掘潛能。[19]

2.對民族服飾的研究

服飾被稱為“穿在身上的文化”。民族服飾反映了一個民族文明的發展歷程,是與其他民族區分的重要標志。張穎對傣族服飾文化做出了相關研究,她指出將其融入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中去,利于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逐步培養幼兒民族自豪感。[20]韓云潔指出羌族幼兒園要將其獨特的服飾文化元素融入幼兒教育之中,并且積極爭取家庭和社區(村寨)的支持,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民族情感,促進羌族優秀民間文化的傳播。[21]

(三)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策略研究

學者對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具體策略也做了相應的研究。通過梳理和總結,可以將其主要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1.以課程為載體,促進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

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和所擁有的文化資源,結合自身實際,構建出兼具民族性、時代性和地域性的園本課程體系。張衛民、陶紅莉等學者認為應以目標為導向,堅持內容組織生活化、游戲化,促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22]在園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李歡等學者認為應注重現代化色彩的融入,以回應性教學理論為指導,即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兒的需要;[7]242吳昊東認為應組建專門的開發委員會保障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建立專門的審議機制保障課程開發的質量和效果。[13]172

2.以環境為切入點,滲少數民族文化于幼兒園之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應注重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促進幼兒發展。環境被稱之為幼兒的 “第三位老師”。因此,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要積極引進本民族的文化資源,營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氛圍。[23]王曉春也提出教師要注意環境熏陶法的運用。[11]38如幼兒園的走廊、樓梯、天花板的布置中,均可體現少數民族文化元素。

3.以活動為中介,融少數民族文化于一日生活之中

活動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始終。朱存香認為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創設是進行有效幼兒教育的基礎,應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為載體,創設區域主題活動,以傳統節日為依托,實施開展區域活動。[24]羅競等學者認為應運用頭腦風暴法,以幼兒的年齡特征為基礎,構建主題網絡,開展本民族特色的主題活動。[25]

四、脈絡梳理:理清發展源頭和過程

發文量反映了某一領域研究的重點以及熱點變化。通過對各年份的發文量進行統計,得出少數民族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研究的時間分布(見圖5)。由圖5可知,少數民族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研究始于2006年,2006-2012年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此后,發文量急劇上升,且2020年達到峰值,共23篇,占發文總量的19.8%。因未將2021年的文獻全部收錄,所以發文量較少。由圖可知,2006年至今發文數量總體呈現出線性增長的趨勢。

圖5 少數民族文化在幼兒教育領域研究年度分析圖(2006-2021年9月)

以關鍵詞聚類分布圖為基礎,繪制出時區圖(見圖6),以清晰地反映研究熱點主題的交互關系和變化趨勢;同時,將相同的聚類文獻置于同一水平線上,便于觀察每個聚類的興起和衰落過程。再結合圖5,可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做出如下劃分:

圖6 關鍵詞時區圖

(一)萌芽階段(2006-2010年)

這一時期我國對于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涉及文化傳承、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等關鍵詞?!秶摇笆晃濉睍r期文化發展綱要》和《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都強調了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隨著這兩個文件的頒布也逐步引起了學者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關注,也使得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得到了更多的關注。馬慧認為回族幼兒園除了承擔著培養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任務外,也肩負著傳承回族文化的任務,幼兒應注重三方協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回族文化的傳承。[26]常娟娟指出西北民族地區幼兒園缺乏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和能力、缺乏外部支持環境,并針對性地提出應提升教師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能力,加強社會多方的交流等策略。[27]

(二)快速發展階段(2011-2016年)

在這一時期,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有了較明顯的發展。其研究涉及到了哈薩克族、回族、仫佬族、蒙古族、壯族和納西族等具體的少數民族,并主張將少數民族文化中服飾、音樂、舞蹈等方面的元素融入幼兒園的藝術活動之中。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了弘揚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之間的關系。[28]2014年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有序推進傳統文化教育。[2]丁桂蘇針對廣西壯族幼兒園課程缺乏特色、脫離幼兒生活、價值取向偏頗等問題提出幼兒園應將本地區民族文化寓于教學活動之中、整合社會和家庭等多方教育資源。[29]熊婭麗和張志慧指出納西族幼兒園可以豐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形式,在集教活動、主題活動、游戲活動和環境創設中體現民族文化特色。[30]

(三)創新發展階段(2017年至今)

國家意志重視民族共同意識和民族認同感的培養。[31]這無疑為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這一階段的研究也更深入、更具體,方向上呈現出實踐性的特點,視角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學者越來越重視民族文化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在研究對象上,新增了朝鮮族、藏族、羌族、怒族等具體的少數民族;在研究內容上,涉及了少數民族文化中的游戲、音樂舞蹈、裝飾圖案等方面的元素;在研究方法上,涉及了個案研究、行動研究。衡雪玲通過個案研究,指出了大理市喜洲幼兒園在傳承白族文化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結合民族文化傳承和民族教育的相關理論,提出應通過提升教師多元文化素質、積極創新幼兒教育傳承方式等手段促進白族文化傳承。[32]陳錦銳探討了土家山歌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面臨著活動類型單一、活動素材不合理等方面的困境,并指出應從音樂活動的環節和教師培訓兩個方面著手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33]羅麗萍對一幼兒園其苗族文化課程開發與實施現狀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針對性的建議。[34]

五、未來展望:研究不足與反思

借助Citespace對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作者、研究機構、關鍵詞和發文量進行可視化分析,不僅利于從全局把握近十幾年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融入概況,還為未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研究發現:近年來我國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數量較少,但整體態勢較好,這主要源于國家對傳統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視,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文本。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加強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利于幼兒民族情感的發展和民族精神的弘揚,增強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诖?,對該領域未來的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研究學術共同體的建立。隨著文化認同、文化自信理論的提出,學術界也逐漸關注到少數民族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并將其作為一個研究方向確立了下來。但目前的研究仍處于相對封閉的獨自研究階段,研究作者以及研究機構間缺乏交流與合作,且已有的研究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未來應推動作者以及機構間的合作,加強學術共同體的建立,形成以若干作者或是機構為核心的研究群體,以模范引領、推動研究,取得更多、更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第二,拓寬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以衣食住行為切入點,挖掘少數民族文化內涵及其具體內容。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包括服飾文化、飲食文化、民風民俗文化、節日文化、民族工藝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但就目前的研究來看,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文化中的舞蹈、音樂以及服飾文化資源上,但對少數民族文化中的自然風情、飲食、建筑等方面的內容涉及較少。這說明對于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缺乏全面性、整體性,未能充分發揮出少數民族文化應有的教育價值。

第三,追求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的多樣性。當前我國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成果多是以實踐探索的方式對其現狀和路徑進行研究,這種基于證據式的方法雖能較客觀、真實地反映問題,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使得已有研究缺乏理論深度,因此,未來還應追求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客觀性,協調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間的關系,以理論指導實踐,發揮理論研究指導性和基礎性的作用。從已有的研究來看,多數學者是以多元文化的視角為切入點,還有小部分學者是以哲學的視角為切入點,但總的來說,研究視角較為單一。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民族幼兒園
我們的民族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愛“上”幼兒園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