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化轉型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探索

2022-02-20 01:00李金瑩
活力 2022年24期
關鍵詞:智化會計專業應用型

李金瑩

(廣東培正學院,廣州 510830)

近年來,數智化轉型速度加快,企業的財會工作模式也隨之發生變化,應用型本科的會計專業教育也開始面臨極大的挑戰。2018年,《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穩定并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出臺,指出要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工、商學科的交叉融合,逐步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數字人才培養體系。2021年底,《“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發布,提出高校財會學科專業知識要融入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高校要結合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制定跨學科的財務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財務人才。高校在本科階段采取何種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了學術界關注的熱門話題。本文主要從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改革的必要性出發,分析當前改革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改革路徑,為未來會計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數智化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改革的必要性

(一)大數據技術的推動

大數據技術是眾多財務分析工具之一,其客觀性較強,提供的經濟數據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準確性與及時性,這些都與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相吻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企業的經營者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根據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會計信息調查中心“2021年影響中國會計人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圖1),近三年來,財務云技術與電子發票技術一直穩居第一,會計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躍居第三位,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也躍居第五位,同時新出現的智能流程自動化(IPA)在2021年成為十大影響技術之一。所以,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人才培養體系要緊跟技術進步,在傳統模式中尋求改革與創新。

圖1 2019—2021年影響中國會計人的十大信息技術

(二)企業財務運作模式的轉型

數智化技術的變革促使財務運行模式也隨之發生變化,未來企業會計的發展方向也將逐步向“財務數智化”靠近。在企業進行“數智化”轉型進程中,專業知識與數智技術交叉融合是企業會計人員的核心能力,這就要求企業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財務知識,還要會將一些看似呆板的數據進行數智化分析和整理,為企業管理者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可利用的建議。應用型本科高校如果“掩耳盜鈴”“不思進取”,沒有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的方式與方法,其培養的財會人才遲早會被社會淘汰。因此,數智化轉型促使企業尋求新時代的財會人才,同時又推動了高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

二、數智化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改革面臨的挑戰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明確

當前,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還不夠準確。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教育的首要任務,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直接影響后續人才培養的方法與手段。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主要還是核算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所以仍舊存在各種形式的問題,如不太關注學生的思政素養、不夠重視學生法人實訓實踐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等。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比較落后,這就使得會計專業學生在后續工作時面對變化的環境難以迅速適應,需要做出決斷時優柔寡斷。正是缺少這些核心競爭能力使這些會計本科人才在面對數智化時代的挑戰時無法與時代迅速接軌,從而導致其缺少可持續的職業發展空間。

新形勢下,會計的職能更多體現在分析、預測與決策上,會計人員不僅要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還要為企業提供創造更多利潤的建議。在數智化背景下,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可以表達為:本專業培養愛國、愛黨、理想信念堅定、守法、有良好品德修養的合格公民,主要培養面向某地區企業生產、管理、服務的需要,具備管理、會計、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適應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能在企業、事業單位等從事大數據時代的會計核算與管理,并且具備“精通業務、能讓數據說話、擅長數據分析”的崗位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課程體系設置有缺陷

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會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一定的缺陷。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點:第一,多數院校開設了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稅法等傳統會計專業課程,但缺乏與其他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同時也缺少數智化轉型背景下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導致學生對關聯學科及新技術不熟悉,偏離了培養高質量綜合型新商科人才的目標。第二,多數院校雖然引入了如大數據挖掘與分析、計算機應用、RPA機器人等課程,但沒有將這些課程與會計的相關實務課程進行無縫隙融合,這樣不利于學生把握其中的關聯并整合不同課程的理論知識。第三,在財務智能背景下,財務造假更加隱蔽,手段更加復雜,而從部分高校的課程設置來看,目前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因此高校加強對會計人才的道德培養刻不容緩。

(三)校企合作不深入、產業對接不明確

“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能充分發揮校企優勢,準確把握會計人才的需求,做到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的完美匹配。一方面,加強校企合作可以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數智化會計人才提供重要的實現途徑;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也促使企業加速進行數智化轉型,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校企優勢互補、資源互用的美好局面。然而在當前,一些高校的校企合作并不深入,只是浮于表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校企合作開展并不是很順暢,既因為合作企業對人才比較挑剔,需求較少,又因為校方與行業產業對接較少或對接不明確,導致即使院校把數智化知識傳授給了學生,學生也缺少足夠的實習和就業機會,所學專業知識難以在市場上進行應用;其次,在校企合作中出現一些“僵尸企業”,根本沒有實習生進入,或者連續幾年沒有實習生進入,高校應及時清理“僵尸企業”。

(四)“雙師型”教師所占比重不高

優質雄厚的師資力量是培育優秀會計人才的必要條件。在數智時代背景下,社會與市場對適應數智化轉型的會計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應用型本科高校想要培育出這樣的高質量人才自然離不開雄厚的師資力量。但當前,絕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只有單學科教育背景,缺少會計實戰的“雙師型”教師,很多教師一畢業就進入高校工作,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雖然也有部分教師考取了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證書,但還是缺少在企業的實踐經歷,難以向學生展示真實的會計實務狀況。也有部分教師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由于脫離企業時間較長,對智能財務共享、云會計平臺等新技術不是特別了解,即使后續有機會進入企業,企業也不會讓其加入財務數智化轉型的一線工作中。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數智化轉型的師資力量在實踐經驗方面還有待加強。

三、數智化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改革路徑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傳統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與監督,但在技術的加持下,數智化轉型使會計的職能逐漸向分析、決策等其他衍生職能傾斜。目前來看,傳統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已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需求,所以如何明確人才培養方案成為加快應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財務人才培養改革步伐的關鍵。在明確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應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找準人才培養方向。比如,可以根據數智化背景下社會和市場需要的人才的特征來設立人才培養目標,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前瞻性與可實現性,能為推動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提供指導性意義,有效推動數智化財務人才培養進程。

其次,明確應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培養的人才所具備的特征。比如,通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來培養產學兼修、理論與實踐同行的高質量數智化會計人才,同時明確數智化人才在創新精神與文化素養等方面的培養目標,清楚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等智能平臺業務處理的相關專業知識和數智化技術,將學生培養成為能夠應對企業數智化轉型、面向社會服務并促進新時代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高素質數智化人才。

最后,應用型本科高校既要考慮專業技術水平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又要考慮職業崗位的需求,需要進行多方交流和論證,更好地設定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為現代市場的發展提供具有一定技術的會計專業人才。同時,數智化時代所展示出來的特征對企業現代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應用型本科高校要以“實現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的目標為導向,結合現代企業對財務人員的需求,不斷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調整和完善。

(二)緊跟數智時代的步伐,不斷優化課程體系。

應用型本科高校應緊跟數智時代的步伐,結合高校自身專業特色,不斷調整和優化課程體系,匹配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在優化課程體系方面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首先,在設置課程體系時需要考慮數智化時代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和對人才能力的衡量標準,以及未來會計行業的發展方向。人才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所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設置課程體系時應充分考慮專業知識與數智技術的充分融合。例如:在通識理論課程模塊中加入一些與數智化轉型背景有關的課程,如Python基礎理論、計算機C語言、數據可視化等;在專業核心課與專業選修課模塊中增加與數智化技術相關的實踐性課程,如財務RPA機器人、財務大數據分析與決策、集團公司管理會計模擬實訓等,強化學生在數智化方面的知識與能力。

其次,應用型本科高校在進行數智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將當地經濟發展和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自身的特色課程體系充分融合,大膽取消一些落后的課程,同時增加一些能夠提高學生決策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的課程,如高級管理會計與實務、經營決策分析、信息檢索、業財一體化、跨專業綜合模擬實訓等,通過體系再造實現對課程體系的不斷優化,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發展平臺。

最后,數智化時代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及時整合優秀的網絡資源供學生使用,同時要大力打造數據智能平臺,實現數智化教育平臺與學校線上與線下課程的順利對接,使學生可以充分了解會計行業的前沿技術與理論,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三)校企合作繼續深入,加強行業產業對接

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專業要進行數智化轉型就必須開展校企合作,與專業的智能軟件公司開展大量合作,與企業一起進行教學改革與研究、專業課程開發、合作開班、智能實驗室建設等。一方面,這可以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見識更多場面,有更多的就業出路。通過數智化的實踐平臺,師生也更加了解真實的業務操作場面,更有利于向數智化轉型企業輸送高度適配的會計人才,避免人才供與求脫節。

(四)提升高校教師數智化融合的能力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師應積極響應數智化轉型的時代號召,了解與專業相關的前沿理論知識的發展趨勢,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同時還要注重自身理論知識的增長,不斷磨礪并提高學術水平。一方面,教師要強化對數智財務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和傳授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掌握新的授課方法和技術,并將其熟練應用到日常教學、實踐活動和科學研究中,實現新方法、新技術和新內容的深度融合。應用型本科高校也應根據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科研能力、接受能力等制定適配的師資培訓制度,如統計并增加中青年教師的數量,為其提供更多實踐機會,鼓勵中青年教師深入數智化程度高的企業或數智化平臺合作企業考察,做好學習交流。同時,高校也可以出臺一定的獎勵政策,獎勵那些充分利用已有教學資源和校友資源,為其他教師創造較多的實踐機會的教師,從而發動一切力量提高全體會計教師的綜合素質。

結 語

在數智集成時代,應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正視數字經濟時代的變革,匹配企業會計崗位的能力要求,設定適用數智化時代的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按部就班地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持續不斷地優化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除舊立新,重塑會計教育教學過程,助力企業的財務工作順利啟用新技術,平穩過渡到新時代,不斷實現新的突破,充分做好智能財務人才培養相關工作,促進高校財務專業教育教學的創新與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智能財務人才保障機制,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智能化財務人才而不斷探索。

猜你喜歡
智化會計專業應用型
電子證照重構山西道路數智化體系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沙冒智化的詩
沙冒智化的詩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1+X證書”制度的思考
高職會計專業英語教學中ESP理論的應用研究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會計專業稅法課程教學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閃閃發光的少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