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閑農業莊園中兒童游戲場景觀建設中的文化表達研究

2022-02-21 05:17沈丹徐永斌
科技信息 2022年5期

沈丹 徐永斌

摘要:隨著城市近郊休閑農業莊園景觀建設的推進,園區中兒童游戲場的景觀規劃與設計將成為建設重點。本研究結合兒童認知探索需求的關鍵要素,通過游戲項目的設置、設施設計及建設材料的選用體現總體規劃中區域文化特色及工農業融合的理念,從而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十九大號召。

關鍵詞:景觀建設;兒童游戲場;工農業融合

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使得城市近郊休閑農業莊園的建設成為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隨著我國二胎、三胎政策的開放,促使低齡化人群數量將出現增長,兒童勢必成為休閑農業莊園的主要受眾。因此,在莊園的規劃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兒童游戲場所的建設。

1 項目背景

昆明沙朗田地資源豐富,沙朗河流經田地間。全鄉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現在已經初步形成了旅游、游戲、休閑為一體的鄉村度假村。按照總體規劃要求,場地內需要建設兒童游戲場地以滿足園區功能需求。

2 理念及構思

兒童游樂區域的主題創意性、游戲藝術性、空間趣味性、自然互動性是滿足兒童認知探索需求的幾個關鍵要素[1]。依據工農業融合、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規劃理念,以及集成芯片的平面布局構思,沙朗鄉休閑農業園兒童游戲場整體功能區域主要運用直線及折線和不規則形塊的組合來劃分,區域中的游戲項目主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喜好、活動、認知自然的高度來設計的,保證兒童活動的安全性,根據游戲項目的差異可充分展現出兒童的聚眾性、主動性、聯系性、隨意性、移動性、探索性、專注性、親自然性。其次,在整個兒童游戲區內綠地面積為60%以上,所以在有限的范疇內應合理的利用場地空間,一部分游戲設施可以與綠地有效結合[2]。

3 總體布局

整體地塊是由東向西走勢的不規則塊狀,東臨居民住房區,南臨農業采摘區,西臨沙朗河,北臨私人溫泉會所,整體地塊較為平坦。

總平面布局由直線、折線及不規則塊面相互拼接而成,功能區域主要由不規則多邊形構成。該兒童游戲區有兩個入口,主入口由南向北入,次入口由東向西入。進入主入口正對的是旱噴游戲廣場,可供兒童戲水游戲活動,旱噴廣場左側布置的是兒童創意游戲活動,如涂鴉、繪畫、捏泥。旱噴廣場右側便是設施游戲活動,如兒童攀爬、滑梯、秋千、管道捉迷藏等。緊接著設施活動區就是兒童感知體驗區,游戲活動主要以兒童感知自然為主,如濕地捉魚、捉泥鰍、捉蟈蟈、逗螞蟻,與樹木的互動等。另外,親子交友主要體現為親子小型農事體驗、親子休息交友平臺等。

4 交通分析

整個兒童游戲區道路分為三級,一級道路寬為5m,,環繞整個旱噴游戲廣場,貫穿主次出入口及入河口,同時也是兒童游戲區內的主要干道。二級道路分布于游戲功能區域內,二級道路寬為2.5m,主要作用于不同功能游戲區之間的相互聯系,可供步行。三級道路為連接不同功能游戲區域內的空中棧道及小型木質過道。

5 功能分區

5.1 戲水游戲區

正對主入口的中心位置設置有以親水游戲為主的旱噴廣場。廣場四周設有座椅,便于游客休息。廣場形式主要為矩形構造,整個戲水區設置在廣場正中央下沉兩級臺階形成的矩形區域內,在此矩形區域的四個角的位置處設置了四處地表旱噴游戲形式,地表旱噴形式的水流自下而上的間接性噴出,兒童置身其中得以形成有趣的游戲效果。另外,在該場地正中間設計了一個用混凝土方柱相互組合構成的具有對稱性的戲水架構裝置,用于分離四個地表旱噴區,裝置正上方是空中蓄水池,蓄水池中間設有文化景觀噴泉雕塑。整個架構裝置設計為中空,人們可以走進內部玩耍。在整個架構裝置垂直的空隙之間還設計了間接性垂直下流的水簾裝置,為了就是讓水流自上而下形成水簾的游戲效果。

整個旱噴游戲廣場戲水形式主要分為自下而上的間接性旱噴形式和自上而下的間接性水簾形式,一上一下,里外呼應,得以形成獨特的親水游戲景觀。

5.2 設施游戲區

場地東南以游戲設施為主,在該區域中設置有多種攀爬、滑梯形式相互聯系的游戲裝置,兒童及大人可在其中互動游戲,兒童在攀爬的過程中還可以鍛煉身體。另外,設計了兒童可在管道內匍匐爬行捉迷藏的游戲設施,在該設施內部設置了一些兒童游戲小品,兒童可穿梭其中感受樂趣。再而,還設計了一組秋千裝置,可供兒童及大人蕩秋千游戲。

整個設施游戲區內的裝置都是相互聯系的,為了能跟裝置設施更好的呼應以加強趣味性,一些不同種類的喬木種植將分布其中,這樣兒童可以在不同的裝置設施內感受不一樣的樂趣,大人參與其中更能給兒童帶來互動性。

5.3 感知游戲區

兒童對自然環境總是充滿好奇的,置身于一片林地或一片濕地內,本著感知自然,總會呈現出來自于自然的多種樂趣。所以,將地塊偏東北的區域設計為兒童感知游戲區。在對自然形式設計的范疇內該區域主要呈現了兩種小型自然景觀:將該區域中心部分設計為小型帶狀林地,環繞林地的部分設計為小型環狀濕地。在小型帶狀林地的兩頭設計了可浮在濕地表面的木質景觀小道。

在整個感知游戲區內兒童置身于濕地內可進行捉魚、捉泥鰍等活動,另外兒童也可置身于林地內進行捉蟈蟈、逗螞蟻、與樹木互動等游戲。在該環境中可激發兒童對自然的探索精神。

5.4 親子交友活動區

將地塊偏西北的區域設計為親子交友活動區,該區域一部分設計為小型親子農事體驗區,另一部分設計為親子交友休閑區。

小型農事體驗區是用集裝箱廢片圍合且留有多個出入口的一塊場地,在該場地內相互穿梭的小道用木樁組合來鋪墊而成,小道交叉處設置了一些石磨之類的農家設施作為景觀休息節點。兒童和大人可以在小型農事體驗區內進行一些農作物蔬菜的栽種、鋤頭耕土除草等農事體驗活動。

5.5 創意游戲區

場地西南面為兒童創意游戲區,在該區域內游戲空間分為兩部分。在該區域的中間位置設計了一個集裝箱形式相互重疊組合而成的空間,該空間留有多個入口,兒童可來回穿梭并在內部進行墻面繪畫、涂鴉的游戲。另外在圍繞墻繪涂鴉設施的周圍設計了四處兒童捏泥游戲的長條狀桌椅設施,該四處桌椅都是用木板相互拼接組合而成。

兒童可以在此創意游戲區內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在繪畫涂鴉、捏泥的同時可以展現兒童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兒童的成長。

結語:

本項研究緊扣總體設計中工農業融合、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規劃理念,將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工業文化、地方傳統文化進行契合,建設具有地方產業文化特色的兒童游戲區景觀,避免現階段我國都市農莊兒童游戲區由于建設速度過快導致的景觀形態雷同、形式單一、缺乏互動性、創新性和趣味性的現象,增強了區域主題創意性、游戲藝術性、空間趣味性、自然互動性,從而使農莊景觀形式高度統一,并加強莊園景觀辨識度,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共建社會主義新時期美麗鄉村。

參考文獻:

[1]沈員萍.兒童公園設計發展新方向初探[J].陜西林業科技, 2011,(3):58-61.

[2]瑪麗琳·史密斯.美國布魯克林植物園——培養年輕園丁的搖籃[J].中國園林 ,2007,(10):19-21.

基金項目: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滇中都市農莊景觀建設中的文化表達研究”A2018QS25

作者簡介:沈丹(1982.11—),女,云南玉溪。碩士,講師,環境景觀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