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主流電影

2022-02-21 06:04石力
科技信息 2022年5期
關鍵詞:主旋律電影攀登者

石力

摘要:主旋律電影作為特殊的一種電影類型,承擔了傳播主流文化、凝聚社會共識和引導社會價值觀的作用。但從實際宣傳效果來看,過去主旋律電影生硬的說教和意識形態灌輸并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近年來,隨著電影市場的變化與改革,涌現出了一批新型主旋律電影,即好萊塢大片式的主旋律電影。本文以電影《攀登者》和《奪冠》兩部體育類型的主旋律電影為例,展開對新主流電影的討論。

關鍵詞:主旋律電影;主旋律大片;《攀登者》;《奪冠》

“主旋律”的說法,最早是1984年5月賀敬之在《迎接我國城市雕塑事業的黃金時代——在全國城市雕塑第二次規劃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要處理好“多樣化”和“主旋律”的關系,并且指出“我們要的社會主義文藝,不能是多種思想傾向不分是非,多種藝術表現不分優劣和主次,一概兼收并蓄的大雜燴?!?1987年電影界也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的口號,“主旋律電影”首次被正式提出。近年來,隨著主旋律電影在敘述手法上的轉變,產生了許多頗受歡迎的主旋律大片,從“建國三部曲”到去年國慶檔的《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和《中國機長》,主旋律電影無論是從影片制作、演員選擇、視聽語言的表現手法,還是最終的票房收入來看,都呈現出新主流電影的趨勢。本文將以兩部體育類型的“主旋律電影”《攀登者》《奪冠》為例,展開對新主流電影的討論。

一、集體聯結之下的個人,中觀視角切入更自然

在早期的主旋律電影中,無論是在敘事手法,還是題材選擇上,都突出了一個“大”字。比如講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開天辟地》;聚焦于領袖人物傳記的《毛澤東的故事》《周恩來外交風云》;表現重大歷史事件、戰役的《大決戰》《大轉折》等。這些宏大的敘事手法和選材,一方面可以表現愛國精神、民族精神等主流意識形態,激發觀眾的民族自豪感;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因為脫離現實而和觀眾產生距離感,成了說教式的宣傳,甚至讓觀眾對主旋律電影產生抵觸情緒。

新世紀以來,主旋律電影不斷改進敘事手法,開始向小人物敘事轉變。比如《我和我的祖國》七個小故事的展開就是從一個個小人物開始的,有確保開國大典順利升旗的護旗手老方,上海弄堂里看女排奪冠比賽的居民,想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出租車司機等。這一系列以小人物為主角的主旋律敘事,拉近了主旋律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在“潤物細無聲”之中完成了主流價值觀的宣傳。然而,不可否認,一味限于個人主義視角內的敘事也有其先天缺陷。比如個人主義的敘事視角也就限定了藝術創作的選擇范圍,在表現大格局的主旋律文化上就顯得力道不足,同時也會讓宏觀層面的主旋律宣傳更顯得空洞、沒有支撐。

而《攀登者》和《奪冠》則為主旋律電影的切入視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攀登者》的表現對象是中國登山隊的幾位隊員,《奪冠》則選擇了女排國家隊運動員,兩者表現的依然都是小人物,但是這里的小人物又通過集體的聯結,有了代表國家的意義。這樣中觀的切入視角也就讓后續的敘事展開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小可以寫個人情感起伏、生活改變,大可以寫家國情懷、愛國之情。以《攀登者》中兩次登頂的鏡頭為例,第一次隊員們登頂之后,高呼祖國萬歲;第二次登頂成功,由吳京扮演的方五洲向總部報告時說:“報告大本營,報告祖國,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眱纱螑蹏閼训谋磉_,在國家登山隊員的身份之下,表現得非常自然,不會給人牽強之感。在電影《奪冠》中,女排運動員為了備戰日本世界杯,夜以繼日地勤奮練習,甚至春節也不回家,只為了“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些劇情設定與人物表現都在國家女排運動員的身份之下顯得合情合理。

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展開宏觀層面的主旋律敘事,固然可以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主旋律宣傳更加接地氣,更容易被觀眾接受。但是,如果把榜樣性的典型形象都放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生硬地塑造臉譜化的好人,可能會給觀眾帶來不真實之感,違背了小人物敘事的初衷。電影《攀登者》和《奪冠》將個人之于集體的背景之下,從個人到集體再到國家,個人對國家情感的表達就有了橋梁和紐帶,家國情懷的表達與抒發也就更顯自然。主旋律電影由于本身電影類型的不同,所以在題材選擇上,要格外注意表現對象的代表性和特殊性,既應當是身邊的普通人,也要有主旋律敘事展開的“由頭”。

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主旋律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作為推崇學習的榜樣,常常是被塑造成高大全的英雄。比如電影《焦裕祿》的主角焦裕祿,為了改變蘭考縣的貧窮狀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實地調研,不顧自身身體,堅持奮斗在一線,最終肝病惡化,倒在了工作第一線。焦裕祿既是為人民服務的好干部,同時也應當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是電影中焦裕祿形象的塑造過于單一、嚴肅,并沒有展現出一個全面、立體的人。英雄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但是如果過于拔高、脫離現實,可能反而會給觀眾留下假大空的印象,達不到主旋律宣傳的效果。

在電影《攀登者》中,除了講述方五洲作為國家登山隊隊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還穿插了他和徐纓之間的愛情故事,展現了不同于以往的英雄人物形象。同時,情感片段的增加也讓觀眾能夠從更多元的角度去體會人物角色的心情,對主旋律文化的宣傳與理解起到了促進作用。在方五洲第二次登頂珠穆朗瑪峰時,徐纓為了給登山隊報告氣象信息,不幸病逝于珠峰。臨終前對方五洲表白道:“我們之間的山消失了。謝謝你讓我真正談了一次戀愛?!贝颂幍纳?,既指現實中要翻越的珠峰,也指兩人心中的隔閡。家國情懷和兒女情懷融為一體,宏大敘事與個體微敘事融為一體,個人的感情因此不僅是抽象地和國家信仰結合了,個人和國家也融為一體。2

在電影《奪冠》中,這一點體現得更為明顯,比如,當年輕的女排隊伍出現問題時,郎平問女排運動員們為什么打排球?愛不愛排球?有一個女孩走出來說我不愛;郎平在接管中國女排成為教練之后,提出了幾大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了快樂排球和快樂體育,希望她們“不僅是優秀的運動員,還是優秀的人”。在訓練提前結束的時候,郎平讓各位姑娘“去談戀愛吧”,女排主攻手朱婷開始打排球的目的僅僅只是靠體育謀個出路等等。這一系列“反面”片段,都是過去主旋律電影不會表現的,而正是這些鏡頭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更立體的女排,一個也是由普通人組成的女排。這樣觀眾在理解女排精神時,不只是過去簡單地強調拼搏、團結、艱苦奮斗,而是從新時代的語境之中,從現實的環境之中去理解集體主義,觀眾的代入感也更強。

今天我們進入了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新時代,主流價值文化宣傳面對的也是“新觀眾”。所謂“新觀眾”指的是他們并不是像過去革命年代成長起來的老一輩,他們個性更強、見識更廣、要求更高。所以新時代之下的主流文化宣傳,要結合“新觀眾”特點,將主旋律文化與當下的時代結合,讓觀眾在觀影時更有代入感和共鳴。同時,敢于呈現出社會現實中的陰暗面,也是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體現,有問題并不可怕,不敢提出問題才更嚴重。例如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就指出了看病難、吃藥貴的現實問題,并且因為它直面現實,直擊問題,也讓觀眾有同感,收獲了一片好評。

三、商業化轉型下的主旋律大片

從最近幾年上映的主旋律電影來看,無論是資本投資組成、演員角色選定還是宣傳營銷,都體現出向商業化電影的轉型,即從主旋律電影到主旋律從大片。電影《建國大業》就是大成本、大制作、大陣容、大營銷的代表之一,該片一共選用187位明星主演或客串全片,陣容之豪華前所未有,如唐國強飾演毛澤東、張國立飾演蔣介石、許晴飾演宋慶齡、陳坤飾演蔣經國、劉沙飾演劉少奇、劉勁飾演周恩來等等。3 角色選取上明星策略的采用,能夠以視覺的審美呈現彌補政治宣教與觀眾之間的鴻溝,將影片的政治意志與觀眾進行縫合。4此外,在資本投資方面,主旋律電影的市場也逐漸開放,不再是過去國資為主的單一模式,比如《攀登者》和《奪冠》的聯合出品與發行公司都達到了幾十家之多,商業化資本的加入也為后續大片制作提供了資金保障與技術支持。

之所以將《攀登者》《奪冠》《中國機長》等一系列主旋律電影稱為主旋律大片,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新主流電影的拍攝技術、拍攝手法較之原來,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以《攀登者》為例,高難度的動作占了相當大的篇幅,攀冰、赤腳登梯、雪坡滑落、飛身營救等;視覺呈現上,影片的鏡頭語言、剪輯節奏、攝影機運動等綜合效果也屬上乘,構圖、光影與運動形態的組合搭配都讓觀眾目不暇接。5 《奪冠》的拍攝中涉及到很多比賽畫面的表現,運動項目的拍攝難度和清晰度等都對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秺Z冠》的拍攝采用的是大畫幅、48幀,是目前國內用高幀率真正實拍的一部電影。在主旋律電影中運用最新技術,不僅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也能讓傳播效果的發揮最大化。2019年10月,長春電影制片廠1999年出品、李前寬和肖桂云聯合執導的經典電影完成了4K修復工作,并在全國公映。該片用4K(4096*2160)分辨率,讓影片更清晰;使用HFR60格/秒高幀率,使畫面更加流暢;使用HDR高動態范圍,讓光影層次更加細致;使用4K DCI調色,讓鏡頭語言更加流暢;使用5.1環繞聲,讓聲音更立體。很多網友不由得感嘆“史詩級巨制,史詩級視聽效果?!?

最后在電影的營銷宣傳方式上,主旋律大片也做出了很大的改變。過去沒有任何壓力和目標的電影制作自然也很難獲得很好的效果。近年來,主旋律電影也開始了高密度宣傳和商業化宣傳。以《攀登者》為例,首先是2019年2月16日,演員章子怡在微博上宣布該片正是開拍,隨后,3月1日,公布演員陣容。影片殺青之后,更是邀請眾多明星和老登山隊員,在一系列電影活動上亮相宣傳。同時,在線上也通過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展開大力宣傳。電影《奪冠》在院線排片結束之后,還將片源放到了嗶哩嗶哩視頻網站上,最大程度地利用優質視聽資源。這樣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明星官方同努力的高密度宣傳在過去的主旋律電影宣傳上是不多見的。這也和電影角色選取時的明星策略相吻合,充分利用好明星的流量效應,將主流文化宣傳與大眾文化相結合,共同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主旋律電影向商業化轉型做出的一系列改變,并不是要改變主流價值宣傳的內核,而是以商業化轉型為手段,利用大片的形式,更好地實現主流價值文化宣傳的效果。面向市場、面向觀眾,是電影工業化生產的目的,因此,強化市場意識,將觀眾的觀影興趣與主流價值文化宣傳結合起來是主旋律電影的可行路徑。同時,無論在拍攝手段、技巧,角色、題材選擇上如何改變,如何向主旋律大片轉型,始終不變的是影片背后的社會主義主流價值的內核?!秺Z冠》從上個世紀80年代女排“五連冠”開始,講述了橫跨幾十年的崢嶸歷史,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畫面組織與表現,喚醒了人們共同經歷的中國故事和集體記憶。主旋律大片的重點依然是在“主旋律”,影片依然是以體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主流價值觀。在向商業化轉型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這個方針不改變,不能本末倒置。

四、結語

主旋律電影,作為電影生產中一類特殊的影片,既要承擔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宣傳功能,但同時也不能失去了作為電影本身的休閑娛樂屬性。主旋律大片的做法將主流文化與大眾文化結合起來宣傳,既是電影行業不斷改革,豐富中國電影文化多樣性,面向市場、面向受眾的體現,也是順應經濟社會政治等方面變化,贏得受眾認可、真正達到宣傳效果的要求。此外,我們也還要意識到,目前的主旋律大片和世界頂級電影水還有不少差距,而且類似主題的套路化敘述也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如何走出一條適合中國電影的發展道路,讓電影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注釋

[1] 何吉賢.主旋律文藝生產的變遷[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4(06):49-57.

[2] 宋暉.《攀登者》宏微觀情感敘事解碼[J].電影評介,2019(18):23-26.

[3] 戴金鳴,葉剛.從主旋律電影到主流大片的演進過程與生成邏輯[J].傳媒,2020(06):48-51.

[4] 閆梅. 中國新主流電影研究[D].河北大學,2018.

[5] 吳曉鐘.為國登頂的攀登精神——評新主流電影《攀登者》[J].藝苑,2019(06):22-24.

[6] 戴金鳴,葉剛.從主旋律電影到主流大片的演進過程與生成邏輯[J].傳媒,2020(06):48-51.

猜你喜歡
主旋律電影攀登者
The blind climber 盲人攀登者
張志
淺析近十年來中國電影意識形態發展態勢
主旋律電影中的精神內涵及當代啟示
主旋律電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
本·阿弗萊克主旋律電影的獨特呈現
主旋律電影在國民教育中對民族精神的傳揚
提醒有時
落地時間
難處易過 易處難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