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媒體關于新冠疫情報道的對比研究

2022-02-21 06:04谷思奇仲雨婷
科技信息 2022年5期
關鍵詞:批評話語分析國家形象新冠疫情

谷思奇 仲雨婷

摘要:自2020年以來,中西方媒體對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了廣泛報道。本文依據批評話語分析理論,收集《中國日報》《衛報》在新冠疫情的初階段的相關報道,分析報道構建的中國形象,以期探索未來中國對外宣傳以及形象構建的話語對策。

關鍵詞:新冠疫情;批評話語分析;國家形象

一、引言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許多國家對中國采取的抗疫措施表示欣賞,也有國家借機攻擊、妖魔化中國。媒體是體現國家態度的公開手段,研究西媒體涉華疫情報道,對中國對外形象的構建有著重大意義。本文分析疫情初期中西方媒體涉華報道的話語特點,提出我國在西方主流媒體中塑造和提升形象的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理論、樣本選取與研究步驟

Fairclough(1989)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批評性話語分析的三個層次,即描述文本的形式結構特征、闡釋文本與話語實踐過程的關系和解釋話語實踐過程與它的社會語境之間的關系。本研究運用 Fairclough 的三維分析模型,在描述新聞報道語言現象和特征的基礎上,從文本分析、話語實踐和社會實踐三個角度對中西方媒體中與中國疫情相關的報道進行分析,從而探究新聞報道體現的意識形態。本文選取《人民日報》和《衛報》2020年1月24日至2 月7日為期15天的新冠疫情報道,用“肺炎”作為搜索關鍵詞,并經過人工閱讀篩選,篩除與疫情報道相關性不大的新聞語篇,最終得到樣本各122、93篇。其次,本研究依據批評話語分析理論,對中西方媒體的話語實踐進行分析,揭示各大媒體在新冠肺炎傳播的前期階段塑造的中國形象及其背后的意識形態。

三、研究結果分析

中西媒體出現的情態動詞頻率大致相似,中量值情態詞較為溫和客觀,在新聞報道中廣泛應用。高量值情態詞的主觀性強,在報道中較少使用。例如:要戰勝疫情,中國人民和政府必須團結一致,也要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這個例子中的“必須”表達了我國抗擊疫情的決心,描繪出我國積極進取、為人民著想的國家形象,也展現出我國與他國患難與共的大國擔當。

《中國日報》的報道中,對“政府”的索引行進行分析時,發現其多與“人民”“群眾”等詞搭配,體現中國政府為了人民、共同抗議的形象。此外,除了對人民生命健康的關注,頻繁使用“全球”和“援助”等詞語也體現了我國對國際大環境的關切,塑造了我國熱愛和平、崇尚全球合作的形象?!缎l報》中 ,“government(政府)”、 “officials(官員)”及“authorities(當局)”等正式的政治詞語出現的頻率較高,但與其相關的報道多描寫負面影響,體現出報道背后的意識形態的傾向。

四、結語

通過對比發現,《中國日報》從客觀的角度報道,語言積極,體現中國的大國形象?!缎l報》將中國形象塑造成“盲目自大、不作為”,體現出其明顯的意識形態和消極態度。我國需要構建強大的國際話語體系,從而應對外媒對中國新聞報道的失真性,及時報道疫情防控的中國舉措并回應國際社會不實信息,向全世界展現真正的中國形象。

參考文獻:

[1]托伊思·A梵·迪克.作為話語的新聞[M].曾慶香譯,北 京:華夏出版社,2003:2.

[2]諾曼·費爾克拉夫.話語與社會變遷[M].殷曉蓉譯,北 京:華夏出版社,2004:4.

[3]趙小晶,張斌.轉述言語與新聞話語動態分析框架建構[J].外語學刊,2019(5):37-42.

[4]曹曼, 吳虹. 評價理論視域下新聞話語的態度分析 ——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英語新聞報道為例[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33(6):6.

[5]孫少晶, 王帆, 劉志遠. 新冠肺炎疫情語境中多元媒介的微博話語表達[J]. 新聞大學, 2020(3):16.

作者簡介:谷思奇,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215600.

通訊作者:仲雨婷,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講師,215600。

猜你喜歡
批評話語分析國家形象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視閾下感悟“四個自信”國家共識
“心理成長任務包”助力學生安度疫情
關于疫情對地區經濟金融影響情況的調研
新冠疫情對縣域脫貧產業發展的影響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議
試論中國主流媒體重大事件報道的國家形象傳播策略
新形勢下國家形象塑造及對外傳播策略研究
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國家形象“加分”
英國執政黨網絡報對中式教育紀錄片評論的批評話語分析
新媒體時代我國對外傳播“搭車思維”的應用
批評性話語分析及其對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啟示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