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在“現場”

2022-02-21 03:26游宇明
做人與處世 2022年24期
關鍵詞:時文教育界李可染

游宇明

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

李可染在 1981年創作的繪畫作品《黃山煙霞》,在一次拍賣會上拍出了2357.5萬元的“天價”。李可染是在1989年去世的,時代不遠,存世的作品極多,此種“天價”令人驚訝。此外,李可染創作的《黃山云?!贰饵S山風光》《黃山煙云》《亂石叢中百丈泉》等其他黃山題材畫作也洛陽紙貴,動輒數百萬元一幅。李可染的黃山畫如此被看重,與他對黃山所下的那番功夫有很大的關系。他一生兩次登上黃山,每次一住就是兩三個月,兩次相加達到了百余日。在黃山采風期間,他不辭勞苦,走遍了黃山的每一座山峰,看盡了山間的每一條溪流,用心體會這里的山水樹草陰晴雨雪的各種姿態,他筆下的黃山神韻滿紙,美不勝收。細察李可染的創作經歷,我的腦子突然蹦出一句話:永遠在現場。

現場,自然不只是一個空間概念,它更多地指一種關注當下、接軌現實的精神狀態??臻g的“現場”我們要“在”,精神的“現場”我們同樣必須“在”。

有個寫作多年的朋友,經常為在紙媒發不出作品而苦惱。有一次,他向我傾訴發表的困境,我問他:“你經??船F在的純文學雜志和報紙副刊嗎?”他說:“沒看,我只留心有定評的文學經典?!蔽艺f:“閱讀文學經典當然很好,經典是思想、藝術兼佳的,多讀讀,可以受到許多啟發。但時文亦不可輕視,時文里有最新觀念、相對先鋒的寫法,反映著報刊與讀者的審美趣味,不去研究,你就等于‘自絕’于當今文壇?!甭犃宋业脑?,朋友若有所思。

教育界同樣有“現場”。如今的學生難管、老師難當,幾乎成為教育界的一種共識。不說別的,學生上課下課偷偷玩QQ、微信的情況就很普遍。一些老師上課之前,會將學生的手機暫時收到講臺上。我從教多年,卻不愿這樣做。在我看來,上課之前收繳手機,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老師不相信自己的印象。而在教育過程中,師生之間彼此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再說,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做老師的最忌諱像舞臺演員一樣事先背臺詞,然后照本宣科地講授。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進教室前確立一個思維框架,使大方向不出錯,細節的東西則臨場發揮,這樣可以保證自己的課常講常新、充滿激情。想達到這樣的境界,網絡必不可少。學校的無線網絡信號不是特別好,我的手提電腦常常連不上,有了需要補充的新知識點,我便發動學生一起用手機查找。師生共同在課堂上讀屏,比賽誰能更快速地找到,這樣做不知不覺中活躍了課堂氣氛。這也許是教育的魅力。

當然,“現場”確實是各種亂草般的麻煩集中的地方,它可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不走進去,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逃避種種不想面對的東西。然而,事情總有另一面。人本質上都是向往舒適的,越不要花力氣、越不需面對壓力的地方,越是人滿為患,越難做成一項正兒巴經的功業。相反,如果某個方向壓力重重、阻礙不斷,前往的人必會大幅度減少,你用點兒心、使點兒勁,就可以綻放出自己非同尋常的光芒?!艾F場”最大的意義就在于此。

從終極意義說,付出與回報,常常是成正比的。找到自己的“現場”,就是找到自己的精神舞臺。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

猜你喜歡
時文教育界李可染
痛風的多組學研究進展
談時文閱讀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李可染:胸中丘壑,筆底煙霞
我的丈夫李可染先生
陶行知·新學制
科學研究
《世界日報》“教育界”專欄魯迅媒介形象建構研究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李可染《萬山紅遍》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