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經濟時代人才培養視域下省屬本科院校學風建設探索

2022-02-24 00:04洪亞玲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2期
關鍵詞:學風建設高等教育人才

洪亞玲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人民對高等教育的認可度逐年上升,國家對高級人才的需求也比任何一個時代都顯得迫切。因此,高等教育在我國以空前的速度發展,迅速進入普及化階段。然而,伴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學生數量的增多,學風問題成為困擾高校教學的首要問題。進入省屬本科院校的學生,其綜合素質遠不及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的學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下降、學習目標缺失、學習動力不足等成為省屬本科院校大學生的普遍性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影響省屬本科院校學風建設的相關因素,結合時代特點,對加強省屬本科院校的學風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人才;學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3.019

學風是學生求學之風與教師治學之風所形成的學習氛圍,具有相對穩定性。學風是高校教學的靈魂,學風的好壞直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良好的學風,能夠幫助學生高效的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有效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而不好的學風,會使學生學習目標缺失,學習動力下降,直接影響學生的前途命運,制約學校的良性發展。學風的養成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僅受到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外界因素的影響,也受到求學態度、治學態度等內在因素的影響。加強高校學風建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大且深遠的意義。

1 影響省屬本科院校學風建設的因素

1.1 社會因素

經濟發展進入全球化,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但是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幸福感、安全感卻在下降。影響高校學風建設的社會因素主要分為以下三點:第一,市場主導的經濟體制下,利益追逐與物質至上的理念動搖了教師與學生的價值觀,使其自我認同感缺失,“讀書無用論”慢慢侵蝕教師與學生的思想認知。第二,高校青年教師與國家基層科研人員的工資待遇較企業形成巨大薪資差異,造成心理落差,使其職業認同感降低。第三,網絡輿論渲染的消費主義、實用主義,使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學生迷失方向,否定自己的奮斗路徑,對高校學風建設產生不利影響。

1.2 家庭因素

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升。新時代學生群體大部分都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一直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無須承擔生活壓力,吃苦耐勞的品行沒有得到鍛煉,學生的抗壓能力差,遇事逃避、缺乏奮斗精神。進入大學前,學生的成長道路幾乎等同于求學道路,在父母規劃的求學道路上,目標單一,為了考大學而學習。進入大學后,學生脫離父母的管束,獨自生活。而這個時期的學生,缺少自我規劃能力,他們已經習慣父母安排的一切,不會主動思考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規劃屬于自己的人生。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出現學習動力缺失、學習目標不明、學習態度浮躁等問題。

1.3 高校因素

高校的教育運行體制是影響高校學風建設的最主要因素。一方面,省屬本科院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導向,在教師職稱評定中,科研成果占主導地位。促使教師將科研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忽視了對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省屬本科院校對于學術型與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沒有明確的區分,培養方式無法支撐培養目標的實現。大多數省屬本科院校的科研條件有限,教學依然停留在知識性傳授,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較少,在啟發學生創新性思維上存在難度。

1.4 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沖擊

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沖擊是影響高校學風建設的關鍵因素之一。進入大學之前,學生在父母的嚴格監督下被動學習,接觸互聯網的機會較少。進入大學后,學生成為使用網絡的主要群體,電腦和手機幾乎成為當代大學生入學必備的兩件資產。而網絡是把雙刃劍,學生可以利用電腦來拓寬學習知識面,提高學習效率。但是,省屬本科院校里的部分學生,由于其自制力不強,電腦和手機成為其荒廢學業的助推手,打游戲、看電影、刷抖音等占據大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使其沉醉其中,無法自拔。甚至有個別學生,整天沉溺網絡虛擬世界,以至于正常上課時間都無法保證,在學生群體中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這種惡劣影響以點帶面,在學生群體內迅速傳播,從宿舍內部向宿舍外部蔓延,對學校培育優良學風形成阻力。

2 學風建設路徑探索

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但是高等教育的培養質量相比于發達國家,還存在諸多不足,加強學風建設是高校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通過分析影響學風建設的因素,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學風問題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應積極采取相關措施,加強學風建設,為國家培養高質量人才而不懈努力。

2.1 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夠有效促進學風建設,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省屬本科院校應極力傳承優秀校園文化,大力發揚人文精神。著力打造特色校園學習角落,給學生提供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將樂善好學的思想內化到行動當中。順應時代主題,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活動促學風,引導學生親身實踐,動手參與,在活動中感受校園文化的內涵與魅力。重視學生學術精神培養,定期召開教授座談會、杰出校友經驗交流會等會議,激發學生的求學欲望。發揮榜樣的力量,以榜樣樹學風,利用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公告欄等平臺宣傳校園優秀人物,報道其先進事跡,引導學生在思想上主動靠攏,激勵上進。

2.2 突出教師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引導作用

學風建設不能忽視教風建設,以教風領學風。省屬本科院校應充分發揮專任教師的主體引導作用,加強專任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力度,將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放在首位?!案咝R晟平處熃虒W評價機制,建立嚴格的獎懲機制,用制度約束教師的教學行為?!痹诼毞Q評定與績效考核中加大教學效果指標比重,對教學效果顯著的教師,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在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應全面考察應聘教師的思想道德品行與教學能力,堅決杜絕重科研輕教學的招聘模式。大力培養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增強職業責任感,引導教師熱心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群體、關注教學效果。高校應貫徹落實學生自主選課制度,真正做到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師,給教師以職業危機感,強化課堂教學意識。良好的教風能夠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高校應加強教師教風建設培養,引導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

2.3 以管理服務樹學風

省屬本科院校的學風建設,離不開基層學院書記、院長的導向作用,學風建設應充分發揮學院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將抓好學院師德師風與學風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學院應建設高端教研平臺,為學生學習創造科研環境。學院應加強校企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有效應用于實踐當中。學院應以培育復合實用人才為目標,不斷完善學生培養方案,加速推進理論教學與科技創新雙螺旋耦合管理模式。學院應充分發揮輔導員的引領作用,為學生量身定制成長“路線圖”,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嚴格落實輔導員查課制度,協助專業教師做好學生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保障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高效開展。

2.4 扣好新生入學的第一??圩?/p>

新生入學教育是學風建設的關鍵起點,這個階段的學生還保持著對于大學“象牙塔”的美好憧憬和高中刻苦自律的學習習慣,他們既希望得到指導,又渴望在大學獲得宏圖前程,在思想和行動上很容易受到引導和暗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高校應充分挖掘新生特點,在學生踏入校門的時候,抓好學風,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充分發揮新生見面會的作用,由學院院長介紹學科發展方向以及本科培養方案,讓學生清晰的了解四年的學習目標。新生從高中緊張壓抑的學習環境進入高校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時,高校應謹慎把握過渡時期的平穩性,對新生的自由時間應予以控制,堅持早晚自習制度,堅持輔導員查課制度,使學生平穩有序過渡,培養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風氣。

2.5 建立淘汰機制

高校部分青年學生表現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缺失。也從側面反映了高校教學管理的完善度還有待提高。高校對學生“嚴進寬出”的教學管理方式,使得部分學生危機意識缺失,平時學習懈怠,期末考試全靠突擊過關,學生考場舞弊現象也屢見不鮮。嚴格考試紀律、把好考核大關是樹立優良學風的必要條件。高校應嚴格把好考核關卡,對考試不合格的學生,補考試題難度應控制在初試試題難度以上,不應降低要求,使學生得過且過。加大考試監考巡考力度,發現考試舞弊的學生,嚴格執行通報處分,將規矩意識牢牢樹立??刂飘厴I率,建立淘汰機制,對于考核未達到標準的學生,予以淘汰,打破傳統安逸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危機意識。淘汰機制是高校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2.6 發揮優秀學生模范帶頭作用

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不容忽視,高校應充分發揮“朋輩教育”的帶動作用,激發學生求學內生驅動力。通過朋輩教育,使學生感受身邊的榜樣,樹立學生求學的自信心。發揮學生干部的帶頭模范作用,在學生群體內部形成帶動紐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點帶面,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風建設中。優良學風首要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打造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進示范作用,培育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增強學生的時代責任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正面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目標,養成樂善好學的求學態度。

2.7 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成為當代大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的普及,對部分思想意志不堅定的學生價值觀、人生觀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成為省屬本科院校學風建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高校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的兩面性,從思想上轉變觀念,對消極的網絡亞文化予以抵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高校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豐富課堂教學,拓寬學生網絡學習渠道,使學生充分認識,網絡不僅是聊天、打游戲、娛樂的工具,也是拓寬學習知識面、豐富課余生活的有效途徑。對于網絡成癮的個別學生,輔導員與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教師應及時做好行為干預與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學習戒除網癮,引導學生走出宿舍,參與到學生群體中來,鼓勵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培養健康學習心態,消除網癮學生給整個大學生群體帶來的負面影響。

3 總結

高校學風的形成受社會、家庭、高校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學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情況,抓好學風建設,關乎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是新時代高校長期探索的重要課題。抓好學風建設不應只集中在教學問題上,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樂善好學的求學精神,弘揚“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治學之風,對于高校學風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應充分發揮教師、優秀學生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教師、學生的考評機制,加強制度建設。高校應充分重視網絡對學生的影響,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平臺,保持主流思想不動搖。

參考文獻

[1]王濤.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學風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5).

[2]徐源廷,魏艷紅,錢祉祺,等.關于大學一年級學風建設工作的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7).

[3]趙保全,丁三青.習近平關于高校學風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論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

猜你喜歡
學風建設高等教育人才
人才云
論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途徑
淺議武夷學院“無手機課堂”學風建設活動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