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蟹池塘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探討

2022-02-24 21:54張燕彭剛王靜
水產養殖 2022年11期
關鍵詞:潛流尾水河蟹

張燕,彭剛,王靜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7)

江蘇省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整個區域內水網密布,具有豐富的水域灘涂資源[1],漁業蓬勃發展。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收入逐漸增加,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2],對于河蟹等優質水產品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江蘇河蟹產量占全省水產養殖總產量一半左右[3],是江蘇省水產養殖支柱產業。河蟹池塘養殖過程中,由于放養密度高,腐爛的水草、剩餌、糞便等得不到及時清理,導致水質惡化、病害頻發[4],需要建立完善的養殖尾水治理模式,以保證河蟹綠色生態健康養殖。

1 河蟹池塘養殖尾水污染物產生的原因

河蟹池塘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質:氨氮、亞硝酸鹽氮、總磷及其他有機污染物等。投喂的飼料沒有被河蟹吃完,殘余的飼料被池塘中的各種細菌通過分解等作用釋放出有機碳和氨氮等物質,并且消耗水體中的氧氣;河蟹排泄物也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產生對河蟹生長有害的氨氮等物質;高溫季節腐爛的水草未被及時撈出也會產生對河蟹生長有毒有害的物質;由于河蟹的擾動作用,池塘底泥中的硫化氫、氨氮等污染物進入水體中,引起水質惡化。隨著河蟹養殖池塘中的污染物的不斷增加,易誘使河蟹發病,對池塘的水質以及河蟹的生長都造成惡劣影響。因此,積極開展河蟹池塘養殖尾水處理,能夠有效地降低河蟹疾病發生率,保證河蟹養殖的綠色、生態、健康,提高河蟹養殖效益,避免了水體污染的擴散,能切實保護自然水體環境。

2 河蟹池塘養殖尾水治理模式

2.1 “三池兩壩”尾水治理模式

每個養殖池塘設置獨立的進排水管道,養殖尾水通過排水管道進入沉淀池塘;設置“之”字形、“非”字形等擋水設施,使尾水能夠均勻分布,尾水中的懸浮物沉淀池底。通過種植挺水植物和架設生態浮床等方式,保持沉淀池塘植物覆蓋面積不少于50%,并適量放養螺螄,以吸收水體中殘留的營養元素。沉淀后的尾水通過過濾壩,其中的顆粒物質得以過濾。經過濾的尾水進入曝氣池,通過底部增氧方式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同時加入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等微生物制劑,加速水體中有機質的分解。經曝氣處理后的尾水,再經過一道過濾壩,進一步濾去水體中的顆粒物質后,進入生物凈化池。種植的水生植物,可吸收利用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鹽,鰱、鳙、河蚌、螺螄等濾食性水生動物可去除水體中浮游動植物。

2.2 人工潛流濕地尾水治理模式

生態溝渠、沉淀池、過濾壩、潛流濕地等設施,可處理水產養殖尾水。池塘養殖尾水排放經過生態溝渠(尾水收集渠道、管道),匯集至沉淀池,經沉淀處理后,通過過濾壩過濾進入一級潛流濕地,經生物初步消解后,再通過一道攔水壩進入二級潛流濕地,經過水生動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使得養殖尾水最終達標排放或者再利用。潛流濕地是一個由砂礫、微生物、土壤、植物組成的濕地生態系統,通過物理過濾、分解作用、化學吸附等多種方式,對水中的雜質進行清除,以實現對水體的凈化目的。池塘養殖尾水從一級潛流濕地,通過一個具有一定斜度的攔水壩,進入二級潛流濕地,攔水壩的斜面能夠增加水體與空氣中氧氣的接觸,使得水體中的溶解氧增加,加速水體中有機質的有氧分解。

2.3 “稻蟹綜合種養”尾水治理模式

通過改造稻田,模擬河蟹生長所需的深處躲藏、淺處活動、蛻殼等環境,建立護坡防逃設施,改造成獨立的進排水系統以防止交叉感染,投放螺螄輔助改善環境,提高水稻與河蟹的質量。河蟹的爬行等行為能為水稻生長提供所需的松弛的土壤環境,水稻田中的雜草和害蟲等可以作為河蟹的餌料,既滿足了河蟹的食物需求,也使得稻田環境得到改善,河蟹的生物代謝產物可補充水稻生長所需的氮、氧等營養元素,河蟹的排泄物等經過腐殖質作用,增加了稻田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和土壤肥力[5],促進水稻生長,使水稻的品質得以提升。水稻通過吸收環境中對河蟹生長有毒害作用的氨氮、亞硝酸鹽氮等物質,以凈化河蟹生長環境,水稻通過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以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稻田為河蟹提供遮蔽場所以及豐富的天然餌料,便于河蟹隱蔽、蛻殼和生長,是河蟹良好的棲息地[6]。稻蟹共生種養,使養殖尾水達標且無須排放,內部循環使用,實現水稻田空間生態位的立體開發和河蟹綠色高效養殖。

2.4 原位凈化尾水治理模式

河蟹養殖過程中,對池塘的水草具有一定的需求,水草給原位凈化提供了一定的環境基礎。套養濾食性水生動物和碎屑食性魚類,以濾食水體中的有機物顆粒等,凈化水體,增加餌料利用率。但是夏季高溫時易出現水草腐爛、浮游動植物暴發等現象,引起水質惡化,因此可以配置一套水體自循環處理設備,以補充依靠水草凈化尾水的不足。在水體自循環處理設備內部設置生物膜過濾網或微生物膜過濾器,并輔助添加固體廢棄物過濾裝置,增加混凝、絮凝環節,以保證水體中的藻類、殘余飼料、腐爛水草等廢物和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氮等物質能夠及時從水體中移除,從而保證池塘養殖的河蟹能夠健康生長。養殖池塘中的水草、套養的濾食性水生動物和碎屑食性魚類能夠吸收處理水體中的污染物,從而達到凈化水環境的目的。日常的管理過程中無須過多使用水體自循環處理設備,可在高溫等特殊天氣,池塘中的水草不足以凈化水體時使用設備。此外,在秋冬季清塘需要將養殖水外排時使用設備,以保證排到外源河道的水符合池塘養殖尾水排放標準。

3 結語

養殖池塘尾水達標排放是當前水產業發展的趨勢,河蟹池塘養殖尾水經過處理,能夠有效地降低病害發生率,對于河蟹的品質提升具有顯著的效果,能夠有效地解決漁業增產增收問題,對于水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漁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潛流尾水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養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區湖泊河蟹養殖技術探討
工廠化循環水尾水治理系統技術
基于連通性恢復的潛流帶生態修復研究進展
岳陽縣某連片池塘養殖尾水冬季處理效果評價
智能精準投餌 河蟹吃飽吃好
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對水環境影響及對策
新疆沙灣縣金溝河滲管設計
社會流動視野下的農民分層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