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2022-02-25 00:59孫熙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2年8期
關鍵詞:金融風險管理供應鏈大數據

摘要:互聯網環境下,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至關重要。雖然互聯網促進金融行業繁榮,但是也隱藏著較大的風險和危機。為了實現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管控,將大數據技術合理引入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模式中。本文從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分析進行切入,分析大數據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大數據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是新時期下互聯網和傳統供應鏈金融深入融合而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需進行優化和調整,依靠大數據技術來降低數據獲取成本,做好隱私數據保證,并構建統一的供應鏈金融行業標準,實現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有效管控。

一、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互聯網+”戰略的不斷深入,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呈現一片繁榮。且不同時期所表現出的發展態勢不同。具體而言,分為三個主要時期:首先,線下“N+1”發展時期。這段發展時期中傳統商業不再是唯一的金融服務主體,而是直接對接金融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為其提供多樣化服務[1]。同時,核心企業與供應鏈處于互相合作的關系,掌握各個企業的信用信息和發展實際情況。這種發展模式優勢是商業銀行可以直接對供應鏈上各個企業進行信用判斷,從而決定是否進行資金支持。且資金投放更為精準和高效。而劣勢在于金融風險的控制程度較低,其核心掌握權不再商業銀行中,因而很容易出現金融風險問題,導致發展受到局限。再加上該發展模式只作用于線下交易,使得交易市場過于狹小,導致交易率不高,發展內在動力不足。

其次,“N+1”升級發展時期。該時期的發展模式是當時首個實現互聯網技術和供應鏈融合的模式。主要利用網絡技術將多元信息進行采集、分析和傳遞,從而提升金融市場運行效率。然而,由于技術限制,該發展模式不能完全實現金融信息的公開透明,進而存在應用隱患。其中,一些核心數據緊緊攥在部分企業手中,導致金融風險無法完全預測,進而金融風險管理質量不高。

最后,“N+1+N”發展時期。該時期的發展模式中“N”代表著供應鏈的上端,“1”代表供應鏈的服務平臺。也就意味著不同主體可以利用供應鏈服務平臺構建資源共享網絡,并結合互聯網技術等科學技術提高信息技術的利用率,進而形成高效的數據集群,為各種金融活動提供支持和參考[2]。該發展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大大提高金融運轉率,擴大金融供應鏈上的業務,實現更高的收益。

二、大數據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金融信息管理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給金融行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巨大的挑戰?;ヂ摼W復雜的網絡環境中,產生各種各樣的供應鏈金融風險。很多風險表現出難管理和不容易辨別的特征,給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造成較大的麻煩。同時,在金融交易時,若是供應鏈中的企業主體出現問題,如業務失誤或者違規等,會直接引起傳導性問題,造成整個供應鏈各個主體的損失。和傳統交易模式相比,新型金融活動產生在互聯網環境中,互聯網供應鏈的各項活動開展的前提是大數據技術。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金融市場內的風險分析和篩選,并借助信息整合的形式進行科學控制和管理。這一過程中,大數據技術作為核心技術,具有數據采集、分析、整合、應用等方面的優勢,有效優化金融風險管控模式,使其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3]。同時,在大數據輔助下,金融風險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完成供應鏈的統一管理,無論是不同周期還是相同周期,從而有效簡化風險審查流程,提升風險管理效率和信息治理質量。

(二)降低金融借貸風險

在傳統金融業務中,為了保證交易風險不超出自身承受范圍,一些金融機構會提前要求企業進行擔保和抵押,并出具相關征信證明。不同于金融信貸業務,互聯網下的風險管理模式具有較大的包容性和較低的門檻,其在很大程度上放寬了企業擔保的要求,為很多中小型企業提供信貸機會。同時,這種模式下,對于企業信息,金融機構一般通過網絡上顯示的數據信息進行了解,并掌握供應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資質,在此基礎上作出評估。通過對供應鏈企業業務的控制來實現風險把控。在這一過程中,大數據可以收集有關企業的各項信息,并進行分類呈現,從而為金融機構提供數據信息參考,以便金融機構根據數據信息作出合理評估。同時,大數據可以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科學整合,轉變成立體化數表,為機構提供全方位立體式的圖像,直觀展示企業的各項業務以及交易狀況。使機構更好地作出決策,決定放貸與否。這樣大大降低了金融借貸的風險,促進金融風險控制有效性的提升。

三、大數據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一)確定供應鏈金融行業標準,完善信用風險管理

現階段,我國互聯網供應鏈發展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諸多管理問題。尤其是對供應鏈風險管理和控制上,不僅缺少相應的法律政策,而且缺少豐富的經驗。因此,大數據應用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的前提是要盡快確定供應鏈金融管理標準,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規劃化、科學化和標準化,為金融風險管控奠定制度基礎。這樣既可以有效提升金融風險管控水平,而且有利于促進互聯網供應鏈的高效健康運行。

具體來說:首先,建立健全行業市場準入標準。加強對互聯網供應鏈上各個主體的考察和審核,掌握它們的網絡運行狀況。同時,根據不同企業的規模和實際發展情況,構建差異化標準,使其更加符合企業未來發展。這樣充分降低金融交易的風險。對于互聯網中的電商金融,可以通過了解企業業務信息,收集企業交易數據,分析其整體銷售情況,從而得出該企業的現金流量與金融行業的市場匹配度,判斷其是否滿足金融行業要求。其次,管理部門應建立信用考核標準。該項標準針對的是金融市場企業的各個業務能力,通過對其進行考核,得到數字化信用結果,直觀具體地掌握企業交易內容,從而實現金融交易的自動化、數字化和全程化。信用考核標準及考核細則可以和信用考核機構合作,共同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經營狀況、信用情況以及資質等方面進行考核,并將所得結果上傳至管控平臺中,完成對供應鏈企業的全面監管。

(二)降低數據獲取成本,保證金融數據安全

互聯網環境中開展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最主要的就是做好供應鏈各個主體信息和數據的采集、分析和處理工作。鑒于網絡環境的復雜,精準獲取企業數據信息較為困難。再加上企業信息的冗雜,使得數據獲取成本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管理部門要采用有效手段,盡可能地降低數據信息獲取成本,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浪費,提升處理效率。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管控能力,而且有助于保證金融數據安全。在互聯網環境中,金融數據安全至關重要,是金融風險管控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降低數據獲取成本來更有力地管控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企業,從而保證金融數據安全。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推動供應鏈網絡和社交網絡的融合,借助互聯網的社交功能、交流功能等,實時動態追蹤金融主體的交易行為,了解金融主體的經營情況。同時,還可以有效促進主體間的有機合作,提升金融主體的融合力度。另一方面進一步提升數據信息的服務能力,在降低獲取成本的同時增強獲取效率,充分提升數據信息的應用質量。

此外,由于互聯網環境的復雜性,其所包含的金融數據來源較多,無法進行準確辨別。再加上缺乏統一的標準進行管理和約束,進而網絡數據庫中金融數據內容雜亂無章,數據繁雜。而金融行業中不斷產生新的數據和信息,采集行為也會不斷更新。要想保證數據信息的有效利用,必須加強外界更新信息和數據庫信息的融合,做好數據傳輸和配合工作。而這就需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利用自身的處理工具和分析技術進行內外部數據的有效整理。在此基礎上,將有價值的數據信息進行二次加工,使其轉化為金融知識資產。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考察和檢驗企業的資質、經營狀況等,從而降低互聯網供應鏈上金融風險,實現金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三)加強隱私數據保護,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在互聯網環境下,金融市場經常容易受到黑客或病毒攻擊,導致信息數據泄露,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此,服務者在采集和處理信息時要注重保護隱私信息,避免泄露信息。這樣才能有效保障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正常運行秩序,促進金融信息數據的最大化利用。從技術角度來說,需要做好隱私數據的變形技術處理或者加密處理,從而保證在大數據下進行采集和提取數據信息時不會出現泄漏問題,實現數據保護效果。比如,在金融市場中,企業信息和用戶個人信息可以通過專業的技術或軟件進行隱私數據的保護和處理,從而提升金融市場交易的私密性和嚴密性。這樣有利于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受到不法分子篡改或者盜取。從制度角度來說,數據采集、分析和處理等方面都必須嚴格按照行業要求,根據協議或者主體用戶同意后,才能向目標對象展示數據內容。同時,對獲取數據的使用范圍和使用權限進行明確規定。并在使用過程中嚴格監督和管理,保證其始終在規定范圍內,從而維護用戶的權益,完成協議要求。若是在應用過程中,出現數據信息使用范圍變化,則需再一次向主體用戶進行授權申請,得到主體用戶的認可后才可變更使用范圍。

(四)提高數據真實性,增強金融交易效果

互聯網環境中供應鏈金融深入發展,有效拓寬數據來源渠道。但是,采集到海量供應鏈金融企業主體數據后,需要進行科學的篩選、分析和整合,最終得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數據,將其作為后續決策的參考和依據?;蛘邔⑵浒l送給接收方,體現數據價值。在這個過程中,要明確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一旦存在數據失真情況,則在該數據基礎上加工得出的知識資產也必然沒有價值和意義,這樣會使得主體作出錯誤的決策。因此,要充分保證得出數據的有效性和真實性。其次,加工后的專業知識資產必須具備一定的價值。其可以對信息使用者產生本身應有的作用,幫助使用者或服務者進行金融風險管理,了解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而做出科學決策。最后,需要提升數據的質量,如果金融數據質量較低,就無法進行準確預測金融風險,更無法制定出相應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因此,在數據采集、加工和傳遞中,要針對性地使用高質量數據,增強金融交易效果,促進金融風險的高效管理和控制。

對于數據真實性判斷,需要使用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同時,還需要依靠大數據管理人員進行相應的考察和查驗。這樣才能有效確保金融交易的高效運作,實現金融風險管控。對于數據使用者和服務者來說,數據的真實性直接影響金融機構對自身企業的判斷,以及融資企業的交易真實性等。因此,要通過對相應交易單據和憑證的查驗,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并對物流網絡、運營、管理、貨物等方面進行查驗,從而全面管控供應鏈上的資金風險,促進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交易的進一步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環境下,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迅猛,需要做好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管控,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保駕護航。利用大數據可以有效提升金融運行效率,促進金融行業和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對此,管理人員要合理利用大數據把控金融數據信息,監管資金流動,保證隱私數據安全,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創設一個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促進金融行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塔懷申. 大數據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0(18):2.

[2]柴文博, 申祥鑫. 基于大數據環境的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探究[J]. 商訊, 2020, No.202(12):91-91.

[3]王竹青. 大數據背景下新型供應鏈金融主要模式的應用[J]. 商業2.0(經濟管理), 2020(5):1.

作者簡介:孫熙(2002.05.08),男,漢族,湖南邵陽人,本科學歷,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學CFA&FRM方向。

猜你喜歡
金融風險管理供應鏈大數據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改變集裝箱供應鏈商業模式
淺析金融創新條件下的金融風險管理
《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本科教學改革探討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VaR在我國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產品可靠性與供應鏈集成優化設計研究
基于顧客滿意度的供應鏈績效測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