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蘭科石豆蘭屬植物分布新記錄

2022-02-25 05:28李孟凱龐深深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萼片林芝西藏自治區

李孟凱, 龐深深, 王 偉, 羅 艷, 邢 震,①

(1. 西藏農牧學院, 西藏 林芝 860000; 2.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園林園藝部, 云南 勐臘 666303)

石豆蘭屬(BulbophyllumThouars)有2 200~2 500種,是蘭科(Orchidaceae)的大屬之一,同時也是蘭科植物中最具多樣性的類群。石豆蘭屬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熱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1],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石豆蘭屬的多數種類是微型附生植物,因具有株型相似和花朵極小等特點,在野外考察中很容易被忽略[2]。據記載,國產石豆蘭屬植物有158種和6變種[3],[4]164-173,[5]404-440,其中西藏分布有19種[6,7]。近年來,隨著野外調查的深入,在西藏陸續發現了數種石豆蘭屬種類,僅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就發表了石豆蘭屬的4個新種[8-10]和7個新記錄種[11-15]。這些新種和新記錄種豐富了西藏的蘭科植物多樣性。

為深入了解西藏蘭科植物的分布特征,作者于2019年至2020年對西藏南部和東南部進行了野外考察,采集到7種石豆蘭屬種類,經過文獻查詢和標本比對,確定這7種均為西藏石豆蘭屬分布新記錄。憑證標本保存于西藏農牧學院植物標本館和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標本館(HITBC),各種類的形態特征見圖1。

1)赤唇石豆蘭BulbophyllumaffineLindl.(圖1-A,B)

產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附生于林中樹干上;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南、臺灣和云南[4]173-174。本種具圓柱形直立的假鱗莖;花淡黃色帶紫色條紋,萼片及唇瓣披針形,唇瓣紅色。赤唇石豆蘭在西藏的花期為10月至11月,晚于本種在國內其他省(區)的花期(5月至7月),可能與本種在西藏的分布地海拔較高、氣溫較低有關。

憑證標本:李孟凱,等 20115(西藏農牧學院植物標本館),2020-10-22;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德爾貢村,東經95°08′、北緯29°11′,海拔1 570 m。

2)短齒石豆蘭Bulbophyllumgriffithii(Lindl.) Rchb. f.(圖1-C,D)

產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結縣,附生于林中樹干上;分布于云南和臺灣[4]182-184。本種的植株形態和花近似于長足石豆蘭(B.pectinatumFinet),但本種唇瓣紅色,邊緣無鋸齒,蕊柱足短;而長足石豆蘭唇瓣綠色,邊緣鋸齒狀,蕊柱足長。二者易于區別。

憑證標本:李孟凱,龐深深 20050(西藏農牧學院植物標本館),2020-08-15;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結縣陳塘鎮中尼口岸后山,東經87°24′、北緯27°48′,海拔2 300 m。

3)角萼卷瓣蘭Bulbophyllumhelenae(Kuntze) J. J. Smith(圖1-E,F)

產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附生于林中樹干上;分布于云南[4]237。本種的植株形態與高莖卷瓣蘭〔B.elatum(Hook. f.) J. J. Smith〕極為相似,但本種花帶紅色斑點,花瓣具紫色條紋,側萼片合生,先端鈍;而高莖卷瓣蘭的花不具紅色斑點,花瓣無條紋,側萼片離生,先端銳尖。二者在花期較易區分。

憑證標本:李孟凱,王偉 19195(西藏農牧學院植物標本館),2019-12-19;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墨脫村,東經95°22′、北緯29°18′,海拔1 400 m。

4)卷苞石豆蘭BulbophyllumkhasyanumGriff.(圖1-G,H)

產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附生于濕潤巖壁上;分布于云南中部[4]245。本種的植株形態與大苞石豆蘭(B.cylindraceumLindl.)相近,但本種花葶基部具數枚總苞片,花中萼片卷曲;而大苞石豆蘭花葶基部具1枚大的總苞片,花中萼片不卷曲。二者易于區分。

憑證標本:邢震,李孟凱 19013(西藏農牧學院植物標本館),2019-05-30;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排龍鄉排龍村吊橋附近,東經95°02′、北緯30°01′,海拔1 800 m。

5)齒瓣石豆蘭BulbophyllumlevineiSchltr.(圖1-I,J)

產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附生于林中樹干上;分布于長江以南諸省(區),包括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香港和廣西等[4]191-193。本種的植株形態與2020年發表的新種格當石豆蘭(B.gedangenseY. Luo, J. P. Deng et Jian W. Li)[2]近似,但本種花瓣邊緣鋸齒狀,先端尖,側萼片離生;而格當石豆蘭花瓣邊緣無鋸齒,先端鈍,側萼片合生。二者在花期較易區分。

另外,作者在國家標本資源共享平臺(NSII)上查閱到1份定名為齒瓣石豆蘭的標本(采集號18CS17288),產地為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達木鄉至格當鄉。經多次比較,發現此標本的形態與格當石豆蘭極度吻合。在實地考察中,作者也發現在墨脫縣達木鄉至格當鄉之間分布的石豆蘭屬優勢種群為格當石豆蘭,且經過3次野外考察均未發現達木鄉和格當鄉分布有齒瓣石豆蘭。因此,作者認為18CS17288號標本應該鑒定為格當石豆蘭。

A,B. 赤唇石豆蘭Bulbophyllum affine Lindl.: A. 生境Habitat; B. 花Flowers. C,D. 短齒石豆蘭B. griffithii (Lindl.) Rchb.f.: C. 花Flower; D. 生境Habitat. E,F. 角萼卷瓣蘭B. helenae (Kuntze) J. J. Smith: E. 植株Plant; F. 花Flowers. G,H. 卷苞石豆蘭B. khasyanum Griff.: G. 花序Inflorescence; H. 生境Habitat. I,J. 齒瓣石豆蘭B. levinei Schltr.: I. 植株Plant; J. 花Flowers. K,L. 怒江石豆蘭B. nujiangense X. H. Jin et W. T. Jin: K. 花Flowers; L. 生境Habitat. M,N. 若氏卷瓣蘭B. rolfei (Kuntze) Seidenf.: M. 花Flowers; N. 植株Plant.

憑證標本:李孟凱,王偉19210(西藏農牧學院植物標本館),2019-12-22;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背崩鄉德爾貢村,東經95°04′、北緯29°02′,海拔1 500 m。

6)怒江石豆蘭BulbophyllumnujiangenseX. H. Jin et W. T. Jin(圖1-K,L)

產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附生于林中樹干上;分布于云南[16]。本種為2014年發表的新種[16],其植株形態與大苞石豆蘭相近,區別在于本種花疏生,花瓣先端鈍;而大苞石豆蘭花密生,花瓣先端漸尖。

憑證標本:羅艷,李孟凱 20323(HITBC),2020-12-10;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背崩鄉天海集團公路,東經95°14′、北緯29°14′,海拔950 m。

7)若氏卷瓣蘭Bulbophyllumrolfei(Kuntze) Seidenf.(圖1-M,N)

產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和日喀則市定結縣,附生于常綠闊葉林的樹干上;分布于云南[5]426。本種的植株形態與分布于西藏波密縣的波密卷瓣蘭(B.bomienseZ. H. Tsi)極為相似,區別在于本種花序與葉片等長或長于葉片,側萼片離生,先端銳尖;而波密卷瓣蘭花序短,側萼片合生,先端鈍。

憑證標本:李孟凱,王偉 19187(西藏農牧學院植物標本館),2019-12-18;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達木鄉80K附近,東經95°28′、北緯29°37′,海拔2 400 m;李孟凱 20045(西藏農牧學院植物標本館),2020-08-02;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結縣陳塘鎮后山,東經87°25′、北緯27°52′,海拔2 700 m。

通過作者的考察和收集,共記錄到西藏蘭科石豆蘭屬植物37種,占中國石豆蘭屬種類總數的23.4%。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巴宜區、波密縣和墨脫縣一帶為西藏石豆蘭屬植物的主要分布區,也是僅次于云南省的中國第2大石豆蘭屬植物分布地。

上述7種石豆蘭屬種類在西藏自治區的發現,不僅豐富了西藏石豆蘭屬植物的分布資料,也印證了西藏南部和東南部與云南西北部同屬東喜馬拉雅植物區系,蘭科植物在此區域內連續分布,對研究喜馬拉雅東麓以及相鄰區域植物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萼片林芝西藏自治區
采后1-甲基環丙烯與自發氣調處理對冰溫貯藏火柿軟化及相關生理變化的影響
西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廳向廣西地方志辦公室致感謝信
國航北京—林芝直飛復航
鯨魚在發芽
探索西藏自治區圖書館志愿服務工作點滴思考
淺談西藏地區閱讀推廣工作——以西藏自治區圖書館“阿佳講故事”為例
系1. 征鎰翠雀花系 Ser. Flavidilimba
亞組3. 高翠雀花亞組 Subsect. Elata
組2. 密花翠雀花組 Sect. Elatopsis
西藏自治區歌舞團送文藝下基層演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