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植物群落及種類資源研究

2022-02-26 02:13仵翠翠仵文娟
陜西林業科技 2022年6期
關鍵詞:沼澤熱帶自然保護區

趙 洋,仵翠翠,仵文娟,李 杰

(陜西格瑞生態發展有限公司,西安 710043)

陜西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黃河流域中游,從韓城禹門口到潼關渭河入黃口區域是黃河河道進入陜西后最寬的河段,也是自然保護區的主體區域和黃河向東進入小浪底水庫淹沒區的結合處。開闊的河道,大面積的灘涂,孕育了豐富的植物資源,營造了類型多樣的生境,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環境。系統研究自然保護區植物群落類型及物種多樣性,依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年)[1]、《陜西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2年)[2]等最新標準規范,系統整理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資源,并提出相應的保護管理對策和要求,可為自然保護區規范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撐,也可為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提供示范。

1 自然保護區概況

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關中盆地東端,東界晉陜峽谷,為陜西省和山西省省界,禹門口以南為黃河治導控制線中部的陜西省和山西省省界,北界韓城宜川界,南界沿渭河中心線,西界北段大致以黃河老岸為界,南段以第二道防洪堤為界,在韓城芝川澽河口區域,西界為南北老崖連線的黃河老河道。包括韓城、合陽、大荔和潼關的黃河河道、河漫灘、泛洪平原和黃河、渭河、洛河的交匯區域,地理坐標北緯34°36′25″~35°51′59″、東經110°08′13″~110°36′45″,總面積45 986.00 hm2[3]。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5 ℃,極端最高、最低氣溫分別是42.8 ℃和-16.5 ℃,年≥10 ℃年積溫4 436.7 ℃,年均無霜期210 d,年均降水量529~574 mm。年均徑流量2 630億立方米,年均泥沙總量163.4億噸,河水中礦化度,水質為Ⅳ類。土壤有鹽土、新積土和沼澤土。

2 研究方法

依據《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4]和陜西省第三次國土資源調查成果[5],在收集相關監測資料和實地踏查的基礎上,針對自然保護區范圍內不同土地類型、植物群落類型,在水域、灘涂、林地、草地布設調查樣方。從北向南依次布設植物調查樣方126個,其中喬木調查樣方19個、灌木樣方27個、草本樣方80個,樣方面積喬木樣方10 m×10 m、灌木樣方5 m×5 m、草本樣方1 m×1 m,調查保護區內植被類型和植物種類、平均高度、覆蓋度以及保護植物種類和分布情況等。參照《中國植物志》[6]《陜西濕地植物》[7]等鑒定保護區內植物的科、屬、種名并編制《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名錄》,根據吳征鎰[8-9]等種子植物分布區類型劃分標準和方法,分析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成分特征。

3 結果與分析

3.1 植物組成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高等植物91科282屬437種,其中,苔蘚植物有9科10屬13種,蕨類植物有7科7屬12種,種子植物有75科265屬412種。在這437種植物中,栽培植物有31種,野生植物有406種。

3.1.1 苔蘚植物 通過野外調查并參閱相關文獻資料,確定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內苔蘚植物共有9科10屬13種,均為蘚類植物,分別占陜西省苔蘚植物總科數(87科)、總屬數(244屬)、總種數(802種)的10.34%、4.10%、1.62%(表1)。

表1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苔蘚植物資源

3.1.2 蕨類植物 調查結果顯示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有蕨類植物7科7屬12種,依次占陜西省蕨類植物的總科數(26科)、總屬數(62屬)、總種數(266種)的26.92%、11.29%、4.51%(表2)。

表2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蕨類植物資源

3.1.3 種子植物

(1)種子植物種類

野外調查及標本查證、文獻整理的結果表明,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共有種子植物75科265屬412種。其中栽培植物31種(隸屬于22科30屬),野生植物381種。本次研究僅對70科240屬381種野生種子植物進行區系組成分析。

在自然保護區分布的野生種子植物中,有裸子植物2科2屬2種,被子植物68科238屬379種。各科內所含種數差別較大,僅含1種的科多達26個,含2~5種者有27個科,含6~10種者有7個科,種數超過10種的科有10個。表明保護區野生種子植物中,較少的科含有較多的種,而絕大多數科含有較少的種。保護區植物各屬種數情況是,僅極少數的屬含有較多的種,而絕大多數屬含有較少的種。含1種的屬有178個,含2種的屬有31個,含3種的屬有14個,含4種的屬有7個,含有5種的屬有2個,含5種以上的屬有6個。

圖1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野生種子植物科內物種較多的10個科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70科野生種子植物劃分為8種類型。其中,43個科為世界廣布類型,14個科為泛熱帶分布類型,7個科為北溫帶和南溫帶間斷分布類型,2個科為北溫帶分布類型,1個科為熱帶亞洲—熱帶非洲—熱帶美洲(南美洲)間斷分布類型,1個科為以南半球為主的泛熱帶分布類型,1個科為東亞(熱帶、亞熱帶)及熱帶南美洲間斷分布類型,1個科為舊世界溫帶分布類型。世界廣布類型的科在自然保護區中野生種子植物的科占有相當高的比例(61.43%),這些科內的物種共計323種,占自然保護區野生種子植物種數(381種)的84.78%。以上分析結果表明,自然保護區的種子植物區系是以世界廣布成分為主的植物區系。由于這些廣布科在自然保護區所含的屬基本都是溫帶屬,因而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的性質是溫帶性質。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共有中國特有植物3種,占野生植物總種數381種的0.79%,特有種占比例很低,符合濕地植物區系的一般規律。這些特有種是彎齒盾果草、鵝絨藤、文冠果等。

(2)地理分布區系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240屬野生種子植物劃分為14種分布區類型,包括54個世界分布型屬,36個泛熱帶分布型屬,3個舊世界熱帶分布型屬,4個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分布型屬,5個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分布型屬,5個熱帶亞洲分布型屬,65個北溫帶分布型屬,9個東亞和北美洲間斷分布型屬,33個舊世界溫帶分布型屬,3個溫帶亞洲分布型屬,7個地中海、西亞至中亞分布型屬,2個中亞分布型屬,13個東亞分布型屬,2個中國特有分布型屬。表明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具有鮮明溫帶性質和復雜性,不僅與其他地區有著廣泛的聯系,又具有獨特的區系成分。

根據以上14個屬的分布類型分析可以看出,溫帶分布類型(包括北溫帶分布,東亞和北美洲間斷分布,舊世界溫帶分布,溫帶亞洲分布,地中海、西亞至中亞分布,中亞分布,東亞分布等7種類型)共占自然保護區野生種子植物屬數的55%,表明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為溫帶性質;世界分布類型屬次之,占自然保護區野生種子植物總屬數22.50%,反映出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環境易受黃河水環境擾動的特點,繼而導致世界廣泛分布的眾多草本植物在保護區內生長、繁衍;熱帶分布類型屬(包括北泛熱帶分布,舊世界熱帶分布,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分布,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分布,熱帶亞洲分布等5種類型)共占自然保護區野生種子植物屬數21.67%,都是該類型中各屬向北延伸的成員;其他類型屬占比都很低,在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中作用微弱(表3)。

表3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系

3.1.4 保護植物 根據2021年9月7日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分布有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即豆科大豆屬的野大豆(Glycinesoja),另有2種陜西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別為蘭科綬草屬的綬草(Spiranthessinensis)、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屬的穗狀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

3.1.5 資源植物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資源植物豐富,有纖維植物(6種)、藥用植物(35種)、食用植物(7種)、芳香植物(7種)、飼料植物(31種)以及觀賞植物(13種)。

3.2 植被類型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植被類型較多,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濕地植被生態系統。主要有森林沼澤、灌叢沼澤、草叢沼澤、淺水濕地植物群落以及鹽沼等。

3.2.1 自然植被

(1)森林沼澤

在自然保護區內,本植被類型僅分布有1種群落,即旱柳—蘆葦—浮萍群落(Ass.Salixmatsudana-Phragmitesaustralis-Lemnaminor)

(2)灌叢沼澤

在自然保護區內,本植被類型僅有1種群落,即灌叢沼澤主要為杠柳—細葉艾群落(Ass.Periplocasepium-Artemisiaargyivar.gracilis)。

(3)草本沼澤

自然保護區主要有蘆葦沼澤(Ass.Phragmitesaustralis)、蘆葦—香蒲—浮萍沼澤(Ass.Phragmitesaustralis-Typhaorientalis-Lemnaminor)、蘆葦—荻—齒果酸模沼澤(Ass.Phragmitesaustralis-Miscanthussacchariflorus-Rumexdentatus)、低矮蘆葦沼澤(LowerAss.Phragmitesaustralis)、香蒲沼澤(Ass.Typhaorientalis)、香蒲—蘆葦沼澤(Ass.Typhaorientalis-Phragmitesaustralis)、荻沼澤(Ass.Miscanthussacchariflorus)、假葦拂子茅沼澤(Ass.Calamagrostispseudophragmites)、空心蓮子草沼澤(Ass.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碎米莎草沼澤(Ass.Cyperusiria)、節節草沼澤(Ass.Equisetumramosissimum)、浮萍群落(Ass.Lemnaminor)、荇菜群落(Ass.Nymphoidespeltatum)、龍須眼子菜群落(Ass.Potamogetonpectinatus)、茨藻群落(Ass.Najasmarina)、輪藻群落(Ass.Charanitella)、檉柳—堿蓬群落(Ass.Tamarixchinensis-Suaedaglauca)、檉柳—齒果酸模群落(Ass.Tamarixchinensis-Rumexdentatus)、堿蓬群落(Ass.Suaedaglauca)、鹽地堿蓬群落(Ass.Suaedasalsa)、白茅群落(Ass.Imperatacylindricalvar.major)、狗牙根群落(Ass.Cynodondactylon)、堿菀群落(Ass.Tripoliumvulgare)。

(4)淺水濕地植物群落

自然保護區主要有浮萍群落(Ass.Lemnaminor)、荇菜群落(Ass.Nymphoidespeltatum)、龍須眼子菜群落(Ass.Potamogetonpectinatus)、茨藻群落(Ass.Najasmarina)、輪藻群落(Ass.Charanitella)。

(5)鹽沼

自然保護區主要有檉柳—堿蓬群落(Ass.Tamarixchinensis-Suaedaglauca)、檉柳—齒果酸模群落(Ass.Tamarixchinensis-Rumexdentatus)、堿蓬群落(Ass.Suaedaglauca)、鹽地堿蓬群落(Ass.Suaedasalsa)、白茅群落(Ass.Imperatacylindricalvar.major)、狗牙根群落(Ass.Cynodondactylon)、堿菀群落(Ass.Tripoliumvulgare)。

3.2.2 人工植被 自然保護區人工植被主要有加拿大楊樹林(Ass.Populuscanadensis)、刺槐林(Ass.Robiniapseudoacacia)、蓮群落(Ass.Nelumbonucifera)、蘆筍群落(Ass.Asparagusofficinalis),另外,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區域還種植有大量其他農作物,如棉花、小麥、玉米、大豆以及多種蔬菜等,是當地群眾主要的經濟來源。

4 變化分析與保護對策

4.1 保護區植物資源變化分析

自然保護區原有種子植物75科241屬361種,其中栽培植物17種、野生植物344種。保護區植物區系既和其它地區有著廣泛的聯系,又具有自身獨特的區系成分。保護區有1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即豆科大豆屬野大豆(Glycinesoja)。

通過本次全面調查研究和自然保護區日常監測,對陜西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動植物名錄進行了訂正補遺,種子植物由75科241屬361種增加到75科265屬412種,種子植物增加了51種。

4.2 保護管理對策

(1)完善保護區管理機制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涉及3縣1市,具有分布地域廣、保護對象多樣、生態地位突出、社會關注度高等特點。全面解決保護區處、站隸屬于不同政府部門管理問題,是實現自然保護區有效管理和高質量保護的關鍵。

(2)規范保護區人為活動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存在一定數量的耕地、種植園用地、林地以及旅游設施,同時還有鐵路、公路、引水等基礎設施,生產經營和設施運營對保護區植物保護有一定干擾,規范保護區內人為活動,減緩和消除人為干擾是實現保護區良好自然生態環境的根本。

(3)全面提升保護區科研監測能力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保護及動態監測研究工作比較薄弱,外界干擾監測研究尚未開展,智慧化監測技術手段應用有待提升,全面提高保護區科研監測能力,是實現智慧化保護區建設的核心。

猜你喜歡
沼澤熱帶自然保護區
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熱帶風情
熱帶的鳥兒
T 臺熱帶風情秀
幫女兒走出“嫉妒沼澤”
保護自然保護區刻不容緩
沼澤時代
淺淡黃崗梁自然保護區的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
熱帶小鳥
Passage Seve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