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權要義

2022-02-28 08:22
法治現代化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保障人權人權依法治國

李 林

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概念、判斷、范疇、理論研究,加強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應當重視加強對當代中國人權、民主和法治等重大法理基本問題的創新性研究,從以下方面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權要義。

一、 人權在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

人權(Human Rights)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和標志,是人依其自然屬性和社會本質所享有和應當享有的權利。在我國,從改革開放初期曾認為“人權是資產階級的口號”,到1991年發表第一個《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和2004年人權入憲,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更高舉起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旗幟,人權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人權法治化保障水平空前提高,人權事業得到全面發展。

人權的內涵是全面的、豐富的。從學理范疇看,人權是一個綜合性、多樣性、復雜性和不斷發展變化的概念。在當代中國意識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中,人權具有內容上的綜合性、學科上的交叉性、認知上的敏感性、制度上的復合性和領域上的相對獨立性等特征,不僅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體系的重要范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度重視尊重和保障人權,把人權納入其科學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的《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圍繞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尊重和保障人權”“走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堅持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薄鞍讶嗣袢罕娚踩蜕眢w健康放在第一位”“協調增進全體人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權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保障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權益”“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為豐富人類文明多樣性、推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等九個專題,全面總結了我國人權建設事業的基本經驗和時代特征,系統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權觀,確立了當代中國人權理論和實踐的政治哲學基礎?!读暯疥P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與《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現為《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論“三農”工作》等其他四十多個專題在邏輯結構和體系安排上是有著內在聯系的并列關系,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中一個獨立存在的重要專題,與包括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內的其他幾十個專題之間,內容上雖有交叉,但體系上互不隸屬。

2022年2月25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中國人權發展道路進行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中央政治局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主題舉辦集體學習,這是我們黨自1985年開始舉辦法制講座(后來改為“集體學習”)以來的首次,在我國人權發展和法治建設史上具有標志性的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集體學習和其他場合所作的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的一系列重要講話論述,把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闡明了順應時代潮流、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總結了我國人權發展的重大成就、寶貴經驗和時代特征,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人權觀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發展,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權理論內涵,為堅定不移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更加重視尊重和保障人權,更好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根本要求。

尊重和保障人權在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其法治思想科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理念、價值目標、基本原則和重要內容。從政治文明的理論淵源和實踐發展來看,人權與法權、人權理論與法治理論、人權學與法學、人權學院與法學院、人權保障與法治實踐之間始終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人權與法治水乳交融、相生相伴,確認和保障人權是法治與生俱來的天職。在我國,1997年黨的十五大首次以執政黨政治報告形式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尊重和保障人權”,并把它們同時載入黨的十五大報告,表明了我們黨對法治與人權內在關系的深刻把握,對依法治國與保障人權同等重要的充分認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加強人權保障,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人權法治保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國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民主權利,中國人民的人權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中國的人權保障事業邁出歷史性步伐、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獻中,盡管直接使用“人權”一詞并不頻繁,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的文章——《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中,通篇沒有出現“人權”二字;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其他重要講話論述中,“人權”一詞出現或者使用的頻率總體上也是偏低的,如在7萬多文字的“習近平論全面依法治國電子版”文獻材料中,“人權”僅使用過9次。但是毋庸置疑,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多年來一直為人民利益而奮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尊重和保障人權,堅定不移用憲法和法治確認人權、維護人權、保障人權和實現人權,把人權理念、人權價值、人權原則和人權保障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各方面。2015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動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1)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237頁。我們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初心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權,實現人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了法治維護人權的精義所在,即“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2)習近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載《求是》2021年第5期。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權要義博大精深,關于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權益、人民福祉、人民安居樂業、人民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過程人民民主、社會公平正義、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安全和發展、全人類共同價值、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命題,都蘊含著十分深厚豐富的人文關懷、人本價值和人權要素,把這些價值和要素轉化為憲法化和法律化的權利形態,確立為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權利規范,實質上就是要用憲法和法治尊重保障人權,促進人民幸福和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用憲法和法治尊重保障人權,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性質,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顯著優勢,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崇高追求,是貫穿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體系的一條主線。我們黨領導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法治道路和人權發展道路,在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體系的進程中,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中,努力增強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權利意識,完善人權憲法保障的體制機制,加強人權立法、執法、司法保障,不斷提高人權法治化保障水平,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以人為本的人民情懷和人權要義。

二、 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是創造人類歷史和文明的主體,是國家和社會的真正主人。國家和社會的一切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本質上都是以人民為主體和目的進行的活動。在人權領域,人權主體不僅是公民和個人,也是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全體人民;人權的客體不僅包括公民的政治權利,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也包括生存權、健康權、發展權、環境權、和平權等權利。因為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實現自己的徹底解放;人民只有獲得以充分享有政治權利為基礎的政治解放,以充分享有經濟權利為條件的經濟解放,以充分享有社會權利為內容的社會解放,以充分享有博愛權利為標志的人類解放,才能最終實現自己徹底而全面的解放,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在我國人權話語中,“人”(human)、“公民”(citizen)、“人民”(the people)都可成為“人權”概念的權利主體,但由于國家本位和集體主義權利觀的文化傳統和現實需要,“人民”作為人權主體受到更多青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我們黨來自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法治理論來看,作為主體的人民與作為客體的權利,總是如影隨形、高度一體、形影不離的。權利是人民的社會和法律存在形式,而人民則是權利賴以附著的主體和本根。在國家憲法體制和法律關系中,沒有無權利的人民,也沒有無人民的權利。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就是要充分享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人權,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實現當家作主。

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人民主權和人民至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

人權作為國家權利體系的核心概念和法治體系的價值追求,不僅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概念和政治標識,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法治概念和法治保障。人權作為現代政治哲學的核心價值理念,可以把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自由平等、和平發展、環境安全等人類基本價值整合起來,賦予這些價值以更加豐富的主體性、人民性內涵,充分彰顯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權(法定人權)作為一種憲法化、法律化的制度安排,可以更有效地把意識形態的政治承諾予以法治化,把抽象的人民概念予以公民化,(3)李德順教授專門討論過“‘人民’是誰”的問題,他說:“在人民話語日益顯著的今天,人民概念的含義并不是十分清晰明確。在日常生活和政治表達中,人民話語使用廣泛。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警察、人民醫院、人民教師、人民公園、人民飯店、人民文學、人民軍隊、人民報刊等都離不開人民,然而‘人民’含義卻趨向模糊?!嗣瘛@個詞語似乎無處不在,但‘人民到底是誰’似乎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崩畹马槪骸斗ㄖ挝幕摗獎撛炖硇晕拿鞯纳罘绞健?,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第129頁。把籠統的人民幸福予以權利化,把應然的社會公平正義予以法定化,從而在法治秩序中有效保障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充分實現。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提高尊重和保障中國人民各項基本權利的水平?!?4)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6-7頁。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在發展中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我們把增進人民福祉、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效保障了人民發展權益,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

堅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有效保障人民權利。人民性是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最顯著的特征。我們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充分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成為人權事業發展的主要參與者、促進者、受益者,切實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堅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2022年5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以視頻方式會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時說:“要把人民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這才是最大的人權?!?5)《習近平會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載《人民日報》2022年5月26日。這一論述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中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人權本質和真諦,科學闡明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實現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為目的的人權理念。

三、 走適合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在推進我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把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總結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成功經驗,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6)參見習近平:《堅定不移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 更好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載《求是》2022年第12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科學闡釋了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和當代中國人權觀,深刻總結了推進我國人權事業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明確指出我國人權發展道路具有以下六個顯著特征。

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權事業的社會主義性質,保證人民在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等各方面當家作主,保證人民普遍、平等、真實、廣泛地享有各項人權和基本自由,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堅持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強調“人民性是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最顯著的特征”。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拓展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切實保障人民民主權利,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讓人民成為人權事業發展的主要參與者、促進者、受益者,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三是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把人權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從我國國情和人民要求出發推動人權事業發展,確保人民依法享有廣泛充分、真實具體、有效管用的人權。

四是堅持以生存權、發展權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堅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發展促人權,不斷提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權利保障水平,協調推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保障,努力在發展人權事業的具體實踐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是堅持依法保障人權,健全人權保障的法律/法治體系,建設人權保障的法治政府,完善人權保障的司法制度,推進人權保障的法治實施,不斷提升人權法治化保障的整體水平。

六是堅持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踐行真正多邊主義,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走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我國政治社會革命和民主法治人權演進的必然選擇,是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人權領域的具體體現。從比較視野深入觀察我國的人權發展道路可以看到,它與我國法治道路在諸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從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但在某些提法上卻略有不同。例如,為什么不采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道路”而用“適合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的提法,為什么強調“把人權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堅持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等等。我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主要是一個面向國內的政治概念和法治問題,其話語表達具有較強的政治導向性和意識形態特征;人權發展道路主要是一個面向世界的普遍概念和人權問題,其話語表達要更多顧及國際人權文化和人權共同標準。

我國人權發展道路的提法為什么會呈現上述特點?一種歷史比較視角的解釋是:與“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是我們黨和國家自我革命”的內生性需求不同,改革開放后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在某個階段和一定程度上主要是由外部壓力推動的。1991年初江澤民同志說,人權問題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由此啟動了全面研究、闡釋和宣傳中國人權的戰略行動。(7)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老所長劉海年研究員在回憶文章《無法忘卻的情誼——兼記韓延龍先生對中國法律史學研究的貢獻》中提及:“為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需要,1991年初江澤民同志提出,人權問題回避不了,要進行研究,并將理論研究任務交給了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胡繩同志??赡芸紤]人權保障重點屬法律問題,胡繩院長將此項研究任務交給了時任法學所領導的王家福和我?!?991年6月初法學所舉辦了一次全國性的人權理論研討會。會后,韓延龍和李林一起撰寫了要報《我國應高舉社會主義人權旗幟》。他們在要報中指出:高舉人權旗幟有利于我國參與國際人權活動,同西方國家利用人權干涉我國內政進行斗爭;有利于維護我國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共同利益,挫敗美國等西方國家“和平演變”的陰謀;有利于加強我國人權研究和保障各項權利充分實現。要報同時指出,共產黨人的目標是全人類的解放,中國共產黨幾十年來就是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自己的人權而奮斗。這篇要報與李林撰寫的《關于人權的概念》,劉楠來、朱曉青撰寫的《劃清對人權國際保護和以人權為借口干涉別國內政的界結》,上報中央后受到領導重視,成為中央調整政策、國家完善法治以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撰寫和發表《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的重要參考。1991年發布第一個《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推動了從“人權是資產階級的口號”向“社會主義要高舉人權旗幟”的歷史性轉變。1997年依法治國和人權同時被寫進十五大報告,但1999年修改后的憲法只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04年憲法修改時,我國才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但沒有寫在憲法總綱部分,而是放在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33條第3款。我國政府于1997年10月27日簽署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于1998年10月5日簽署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全國人大常委會2001年2月28日批準了《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審批程序至今尚未啟動。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正式向有關方面提交廢除勞動教養制度的報告,直到2013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才通過廢止勞教制度的決定。中國法學界在20世紀90年代曾建議中央政治局法制講座應當安排講一次人權和法治的問題,直到30多年后才如愿以償……列舉這些點滴花絮,意在說明我國的人權發展道路和人權建設成就來之不易,我們要不忘初心、倍加珍惜,始終堅持并不斷深化和拓展這條人權道路,義無反顧地堅定我們的人權道路自信。

四、 提高人權法治化保障水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不斷提高人權法治化保障水平,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體系的深刻內涵和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尊重和保障人權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保障公民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基本政治權利,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各方面權利,不斷提升人權法治化保障水平”。(8)前引⑥,習近平文?,F代人權理論認為,人權的存在可以分為應有人權(應然人權)、法定人權和實有人權(實然人權)三種基本形態。應有人權主要是一種道德權利,是人作為人所應當享有的權利,必須通過立法程序轉化成表現為國家意志的法定人權,得到國家制度化、規范化、法律化確認和保證,才能夠真正享有和有效實現。因此,落實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價值原則,必須推進人權的憲法化、法律化和法治化,努力把人權愿望轉變為憲法權利,把政策福利轉化為法定權利,把政治關懷固化為法治保障,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法治有效保障和實現人權。

根據現代人權和法治的一般原理,在憲法充分肯定人權保障原則和制度的基礎上,立法是對人權的確認和配置,應當通過民主立法構建更加豐富、完善、合理的法定人權體系;執法是對人權的支持和兌現,應當通過嚴格執法使法定人權得到快捷、充分、有效的實現;司法是對人權的維護和救濟,應當通過高效司法使受損人權得到及時、公正、權威的修復。

在我國,憲法是人權的根基,是人民權利的保證書。我國憲法不僅確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而且“有力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有力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有力促進了人權事業發展”。(9)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3頁。推進人權的憲法化,應當把更多的重要權利,如隱私權、共同富裕權、環境權、和平權、發展權等載入憲法,使之得到憲法確認,成為憲法的基本權利。人權保障法治化的基本要求是推進我國憲法權利可享有、可救濟的前提條件。以憲法為根本依據,我國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保障人權的法律制度,為人權保障提供了法治基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重點領域立法首先要“依法保障公民權利,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健全公民權利救濟渠道和方式”。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次用法典形式體現了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對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司法是保障和救濟人權的關鍵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三個方面,著力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破解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10)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60-61頁。要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嚴肅懲治司法腐敗,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進一步規范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申請權、申訴權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完善對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偵查手段的司法監督,健全冤假錯案有效防范、及時糾正機制。

深化法治領域改革,不斷提高人權法治化保障的能力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人權法治保障還存在不少短板。要深化法治領域改革,健全人權法治保障機制,實現尊重和保障人權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覆蓋,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11)前引⑥,習近平文。無數事實證明,司法腐敗、司法不公會對人民權益造成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對執法亂作為、不作為以及司法不公的意見比較集中,這要成為我們厲行法治的聚焦點和發力點?!八痉ú还纳顚哟卧蛟谟谒痉w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12)前引④,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書,第143頁。要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堅決杜絕因司法不公而造成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的事情發生。對一切侵犯群眾合法權利的行為,對一切在侵犯群眾權益問題上漠然置之、不聞不問的現象,都必須依紀依法嚴肅查處、堅決追責。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系,維權是維穩的基礎,維穩的實質是維權。對涉及維權的維穩問題,首先要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單純維穩,不解決利益問題,那是本末倒置,最后也難以穩定下來?!鞍汛驌舴缸锿U先藱?、追求效率同實現公正、執法目的同執法形式有機統一起來,努力實現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13)前引⑩,習近平書,第260頁。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以最堅決的意志、最堅決的行動掃除政法領域的腐敗現象,加強對執法司法權的監督制約,最大限度減少權力出軌、個人尋租的機會?!吧罨痉w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加快構建系統完備、規范高效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加強對立法權、執法權、監察權、司法權的監督,健全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在有效制約監督下進行?!?14)習近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載《求是》2022年第4期。法治領域的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強,必須把握原則、堅守底線,決不能把改革變成“對標”西方法治體系、“追捧”西方法治實踐。

猜你喜歡
保障人權人權依法治國
人權不應成為西方話語霸權工具
數字時代的人權何以重要:論作為價值系統的數字人權
殘疾人體育權——一項國際人權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淺論我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技術偵查措施運用利弊及對策分析
論我國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完善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法律地位
——以《警察法》的修改為視野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