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輪電動車,十年龍虎斗

2022-03-01 08:32熊宇翔
東方企業家 2022年3期
關鍵詞:飛鴿愛瑪電動車

熊宇翔

2009年11月,奧巴馬上臺后首次訪華,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送了兩輛飛鴿牌電動自行車,一輛給奧巴馬,一輛給隨訪的能源部部長朱棣文。二十年前,老布什在任時最后一次訪華,獲贈的國禮也是飛鴿,不過是自行車。

生產了中國第一輛國產自行車的飛鴿,見證了政治權力的更迭,也見證了大國關系的冷暖,只不過在中國從自行車王國到電動自行車大國的歷史大潮中,飛鴿成了失意者,只落得一個“中華老字號”的稱呼。

2010年,在中國輕工業協會評選的電動自行車行業TOP10的榜單中,飛鴿不見蹤影,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雅迪、比德文和綠源,但在飛鴿誕生的天津,愛瑪作為獨苗入選。

此后十幾年,愛瑪和雅迪成了電動車市場的中心,然而他們的比拼卻與科技沒有太大的關聯??偨Y來說,這場龍虎斗的聲勢之所以浩大,一方面得益于兩家公司十年如一日的廣告轟炸,另一方面源于他們對渠道無休止的爭奪。

十多年前,電動車行業正處于“戰國時代”,品牌多如牛毛,質量良莠不齊。這段混戰時期,企業之間PK的關鍵不是設計、續航和質量,而是誰請的代言人更大牌。

2006年,新日請來了成龍,一句“有陽光的地方就有新日電動車”,締造了第一個國民品牌。成功之后,其他公司立刻跟上,雅迪請了SHE,比德文請了劉德華,愛真杰請了林志穎,天爵請了周迅,連“濟公”的扮演者游本昌都被請去代言。

請大牌代言人是電動車行業的核心“科技”

最肯花錢的莫過于愛瑪。2009年,愛瑪以三千萬元的價格簽下如日中天的周杰倫,時任愛瑪總經理余林后來回憶道:“簽下周董雖然花了三千萬(元),但效果至少值二十個億?!?/p>

2005年,中國電動自行車銷量突破1200萬輛,同比翻番,行情十分火爆。然而此時國內的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門檻低到一個純外行也能簡單組裝和銷售。這導致市場一盤散沙:2009年中國電動自行車品牌超過2000個,絕大部分外觀、功能和價格都相差無幾,沒有誰敢自稱擁有行業的獨門絕技。

當產品同質化極為嚴重時,廠家只能寄希望于品牌——換而言之是廣告效果——來做出差異化,請的腕兒越大,能撬動的潛在需求也就越多。

無論是在衛視刷臉,還是在農村刷墻,這種流量打法并不僅僅為了給消費者洗腦,同樣也是在給經銷商做思想工作。

電動車不是快消品,人們看車、買車、修車,都需要依托線下門店。在行業爆炸式增長時,企業為了搶市場,往往會通過經銷商跑馬圈地,而經銷商則會選擇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周董那句傳遍大江南北的“愛,就馬上行動”代言廣告詞,不僅讓群眾掏出錢包,也讓眾多經銷商馬上行動起來。

當然,周杰倫也不是萬能的,愛瑪在渠道和產品策略上也摸索出了一套打法:集中火力進攻2000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場,然后將專賣店開到縣鄉,為了搶客戶,愛瑪的經銷商甚至會把車拉到田間地頭邀請村民試駕。

2010年,憑借“周杰倫+渠道下沉+性價比”的三板斧策略,愛瑪的銷量從2006年的15萬輛增長到當年的220萬輛,喜提行業總銷量第一。

周杰倫那句“愛,就馬上行動”的代言廣告詞傳遍大江南北

然而,正當愛瑪以為自己能穩坐釣魚臺時,狗血的一幕發生了。

2012年,愛瑪年銷突破300萬輛,準備敲開A股的大門,然而在緊張籌備IPO的過程中,前高管顧新劍以向稅務機關舉報愛瑪偷漏稅為要挾,多次向愛瑪創始人張劍索要錢財,一開口就是2個小目標,恩怨細節略微復雜,但最終結果是雙方對簿公堂。

2016年愛瑪被認定偷漏稅2000萬元,需要補交稅款與罰款3000萬元;顧新劍則因敲詐勒索、職務侵占罪被判刑期20年,兩敗俱傷。

這場內斗雖然沒有給愛瑪致命一擊,但卻攔住了愛瑪的上市之路,“電動車第一股”的名號最后花落雅迪。

在營銷和渠道打法上,雅迪與愛瑪差別不大,最關鍵的區別在于產品基因。電動車誕生不久后即分成了南北兩脈:

北方以天津為中心,依托完善的自行車產業鏈發展出電動自行車,產品簡易、價格便宜,代表企業有愛瑪、小刀等。

南方則以無錫、臺州為中心,借助當地的摩托車產業鏈,生產更像摩托的電動踏板車,性能更強,價格更貴,代表企業是雅迪、新日、立馬等。

這種“南豪華,北簡易”的特征,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在2014年之前,簡約派代表愛瑪稍占上風,主攻豪華的雅迪對其虎視眈眈。但從2015年之后,兩輪電動車市場增長陷入停滯,而國內又掀起了一股消費升級之風,雅迪伺機而動,從產品特點出發,喊出了一個新的口號:雅迪,更高端的電動車。

第一步仍然是找代言人,這次找的是第一位登上央視春晚的韓國藝人李敏鎬,并且投入上億元用于廣告轟炸;渠道也沒有落下,雅迪又投入上億元對5300多個專賣店升級;而在產品上,雅迪推出了一系列4000塊以上的車型,尤其是2016年的Z3,售價高達8588元,創下品牌紀錄。

雅迪找韓星代言來走高端路線

然而,品牌升級只是給雅迪臉上貼金,投資者和消費者并沒有照單全收。

2016年,雅迪赴港上市,但股價萎靡不振,當年雅迪營收只增長了3.6%,而且銷量反而有所下降。于是2017年,雅迪決定不再固守高端路線,開始向走簡約路線的“北派”看齊。

從那之后,雅迪開始注意“踏板車”和“自行車”之間的平衡,有意增加電動自行車的比例,并且加入友商挑起的價格戰中,開始打折促銷。特價車型和低價換購活動此起彼伏,一年時間平均單車收入從上年的1508元降低到了1440元(未帶電池價格)。

這種以價換量的做法立竿見影,2017年雅迪銷量超過愛瑪成為行業第一,并在次年突破500萬輛,收入逼近100億元,利潤也增加了3個億。但這樣的代價是不斷萎縮的單車利潤:2016年,雅迪一輛車能凈賺五杯喜茶(130元),但到了2018年只能賺五杯茶顏悅色(86元) 。

本質上,兩輪電動車是一個絕對的紅海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切割出多個價格帶,市場競爭呈犬牙交錯之勢,更無法通過代言人構建競爭壁壘,比拼的只有渠道和成本。因此成本控制能力更強,毛利率更高的品牌往往擁有更大的騰挪空間。

雅迪因為踏板車基因,毛利率一直處于行業一流水平,2016年一度超過20%,即便在價格廝殺最激烈的2017年也保持在15%左右,相比之下,做自行車出身的愛瑪,2017年~2019年毛利率一直只有13%左右,所以當雅迪也開始降價時,其他品牌就顯得比較被動。

換句話說,雅迪是利用更大的降價空間,以及率先上市籌集到的資金,用愛瑪最擅長的價格戰將其拉下了王座。

雅迪雖然從資本和市場的角度贏了愛瑪,但從市占率來看,雅迪的市場份額也未突破20%,這是因為,電動車生產和銷售有較強的地域性。

盡管電動車品牌經過市場淘汰逐年減少,但仍有不少地方品牌憑借地域優勢存活下來,比如上海的依萊達,成都的玫瑰之約,臺州的立馬,等等,地方割據的現象十分突出,基于這種特性,再加上不到5%的銷售凈利率,資本市場從來沒有把兩輪電動車視作一門好生意。

在低價驅動的市場,部分企業為了經營不惜降低原材料標準,尤其是占成本大頭的電池。恰逢行業逐步用鋰電池替換鉛酸電池,安全事故開始頻發,2013年~2017年,全國僅上報的電動車火災即萬余起,致死233人。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當一個產業的負外部性逐漸顯現之時,監管的鐵拳就近在咫尺了。

2018年5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業內稱之“新國標”)正式發布,次年3月生效。新國標對電動自行車的車速、重量、電機功率、電池電壓都進行了規定,凡是超標,皆列為摩托車管理,各地根據情況設置過渡期予以施行。同時,車輛3C認證、“一車一票”等準入、溯源監管措施先后上線。

本身著力點在安全的新國標,帶來了兩個直接影響:

需求暴增——因不符新國標要求,大量超標電動車需在過渡期前替換,每年新增需求1000萬至2000萬輛。

門檻拉高——嚴格準入與溯源管理使一些中小企業生產成本大增,競爭力減弱,面臨倒閉。

翻譯一下就是,“小散出清,利好龍頭”。

面對政策創造的紅海變藍海,雅迪和愛瑪不約而同地再次掀起價格戰,搶占份額,逼迫小企業加速退出市場。

2020年,雅迪電動自行車平均售價從1228元降至1118元(不包括電池)。愛瑪產品中1099元以下的產品,則從20萬輛漲到了164萬輛,導致兩家公司的毛利率都下降了兩個點左右。

不過,兩家企業擴張激進程度的不同,為之后的格局變化埋下了伏筆。

在渠道擴張上,2019年,雅迪專賣店數量增加30%至1.2萬個,隔年又增加至1.7萬個,經銷商數量逼近3000家;與之相比,愛瑪在2020年經銷商為2160家。

在產能擴張方面, 2018年,雅迪在新國標公布后即開始擴產,在安徽新建500萬輛年產能電動車基地,2020年該基地投產后雅迪年產能達到1300萬輛。而愛瑪在這三年產能擴張速度較慢,從480萬輛增長到761萬輛,事實證明這成為了愛瑪的短板。

2020年,在新國標帶動的換車潮下,這場持續多年的角逐終于有了較為明顯的差距。當年雅迪售出電動車1080萬輛,愛瑪銷量則為757萬輛,雙方差距進一步拉大。

從全行業來看,雅迪與愛瑪的市場份額雙雙上升,兩家企業合計市占率達到39%。雅迪的股價在2020年一度飆漲10倍,愛瑪則在2021年最終完成了已延誤多年的上市計劃。

中小企業落寞的身影,成為了他們爭霸的背景板——國內的電動車廠商,從曾經的2000多家銳減至170家,并且還在進一步減少。

過去二十年,電動車行業的混戰印證了消費領域長期存在的一個認知誤區:性價比等于更便宜。不少企業把價格視作競爭的唯一武器,當對手降一百時,自降兩百來搶市場,這種策略雖能殺敵一千,但也自損八百,不僅損害了品牌,同時也誤導了消費者。

實際上,“性價比”從來不是什么競爭策略,而是一種體系化競爭力形成之后的必然結果,總想著成功,而不去努力,顯然是因果倒置。

1 爆發式增長:互聯網時代企業從優秀到偉大的必經之路,人民郵電出版社

2 企業品牌戰略案例:愛瑪電動車領導者的經典防御戰,里斯咨詢

3 愛瑪電動車十年上市坎坷路:邀周杰倫代言、曾被敲詐2.35億,AI財經社

4 電動兩輪車的重新認知:披著制造業外衣的消費品,中信證券

5 讓電動自行車不再“任性”,人民日報海外版

6 電動兩輪車又要洗牌了,鈦媒體

7 電動兩輪車先行者,多輪驅動鞏固護城河,中信證券

編輯/周一澤

猜你喜歡
飛鴿愛瑪電動車
電動車有可能沒有高檔和豪華車
Rough Ride
愛瑪20周年:是跨越,更是起點
電動車新貴
保險起見
時光不老 風華正茂
時光不老 風華正茂
自我反省與救贖成長
《包法利夫人》故事梗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