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健康背景下醫學院校課程體系建設與課堂評價標準探析

2022-03-01 02:28王喜梅李曉陽嚴玉梅蒲艷春黃剛
高教學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大健康課堂評價

王喜梅 李曉陽 嚴玉梅 蒲艷春 黃剛

摘? 要:圍繞醫學院校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制定進行探討,以大健康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為前提,明確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新要求,論述醫學院?!跋到y整合式”課程體系的合理構建思路和“綜合評價式”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科學制定方法,并提出相應的建設建議。

關鍵詞:大健康;課程體系;課堂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4-0060-04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larified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n the premise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eneral health, and it also discussed the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atic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the scientific formul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teaching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Keywords: Great health; curriculum system; classroom evaluation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首次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健康領域的中長期發展規劃。2017年10月,“健康中國建設”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作為國家健康戰略規劃,形成以健康為中心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引領我國醫學教育邁入大健康時代。醫學院校教育理念快速從“為患者解除病痛”更新為“關注人的全面健康”,主動將預防、診療和健康促進作為學校專業發展和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把“大健康”理念確立為醫學人才培養新目標[1]。

一、大健康背景下醫學教育改革新要求

隨著現代醫學相繼出現從治病醫學向預防醫學、保健醫學轉變,從關注人的病痛向關注人的全面健康轉變,從重視臨床技能向同步重視臨床技能與人文關懷轉變,生動表明醫學是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有機融合,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

作為一門科學,醫學需要正確認知患病機體的生物學過程和相關變化,準確判斷和合理診療,實現治病救人目標。作為一種藝術,醫學注重強調尊重生命價值,自覺給患者更多、更好的人文關懷,以求切實履行“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的醫學職能,妥善解決健康難題,促進社會穩定、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大健康背景下醫療觀念的轉變,對醫學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積極更新醫學教育理念

果斷把“大健康”理念融入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著力推進以“崗位勝任力”和“健康服務力”培養為主要目標的醫學教育改革,不斷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化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全球意識和人際溝通本領,刻苦磨煉他們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優質健康服務的綜合素質,正確引導他們成為具有“大健康”理念、良好綜合素質、過硬健康服務本領、強勁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合格“明日醫生”。巧抓醫學教育理念改革契機,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取向、養成甘于奉獻的職業精神、確立醫術精修的行業追求、真正實現“德醫兼修”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扎實推進一流專業課程建設

推行“健康中國”戰略,應同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堅持以“雙一流”建設為載體,努力將臨床醫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康復治療學等醫學門類專業建設成一流專業,將醫學專業課程、醫學專業基礎課程和醫學人文課程建設成一流課程。

醫學院校要始終將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深化醫學教育改革,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首要目標??茖W制定、規范應用和適時完善醫學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緊扣一流專業課程建設這一重點,始終以學生全面發展和職業能力培養為育人核心,全面改革傳統醫學專業課程體系和課堂教育教學評價標準,科學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巧妙更新課程教學方法,優化設計課程成績評定方式,合理改進課堂教育教學評價標準,持續壯大醫學教育“小學科,大教育”學科專業特點,努力體現其在推行“健康中國”戰略中的創新育人價值[2]。

(三)大力加強學生“崗位勝任力”培養

大健康背景下,醫學人才需要以“崗位勝任力”為標準來進行衡量,醫學院校要適時選用能對臨床醫師崗位產生影響的綜合知識、實踐技能及其崗位應用能力等作為評價指標內涵。

大健康時代,未來醫生崗位勝任力主要由疾病診療、疾病預防、健康促進、信息管理、人際溝通、團隊協作、科研創新和終身學習等能力組成。醫學院校應以上述八項主要崗位勝任力作為“明日醫生”培養標準,從知識層面、能力層面、素質層面對復合型醫學人才提出具體要求。一是知識層面:要依托醫學教育改革動力,促成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深度融合、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科學滲透、人文科學與醫學科學全面交融。二是能力層面:既要加強學生崗位基本能力培養,又要注重培養他們為適應“未來醫學職業發展”所需的健康促進、信息管理和終身學習能力,同時強化學生團隊精神、創新意識和人際溝通本領。三是素質層面:要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強化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培養學生醫術精湛、醫德高尚、醫風嚴謹的行業追求[3]。

二、大健康背景下醫學院?!跋到y整合式”課程體系建設

著眼于醫學人才未來職業發展能力培養,圍繞大健康背景下復合型醫學人才知識結構整體需求,合理構建醫學人文與職業素養、醫學專業與醫學基礎、臨床技能與臨床實踐、創新與科研、預防與保健等五大課程模塊,努力構建“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臨床診療-疾病預防-健康促進”相互融合的全程化、合理化的醫學課程體系,不斷提高課程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真正實現一流課程的建設目標。

(一)臨床課程與基礎課程深度融合

傳統醫學課程體系多注重學科知識系統、全面,欠關注學科之間的相互關聯,以致基礎與臨床聯系不夠緊密,不能很好地滿足大健康時代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需求。為此,醫學院校應突出大健康醫療體系集診療、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特點,系統整合臨床課程和基礎課程,深度融合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知識,將人體結構與功能知識整合于醫學基礎課程中,并貫穿于專業臨床課程內,逐步建立涵蓋人體結構與功能、生理與生化、病理與生理、疾病診療與防治之間的整合知識系統,使學生通過認真學習和深刻理解,能正確認知、合理應用和按需轉化這些整合知識,達到科學育人的目的。

(二)臨床知識與預防知識科學滲透

重視大健康背景下臨床知識與預防知識要相互滲透,將預防知識貫穿于臨床教育教學各個階段。一是從課程教學入手,在原有開設流行病學、預防醫學、醫學統計學等課程基礎上,按需在早期接觸臨床的系列課程中增設社會醫學、全科醫學、醫療保健等相關內容。二是從社區實踐入手,合理增大社會實踐在臨床實踐中的比重,在社區實踐過程中,適當增加社區人群健康調查和社區衛生防治內容,構建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三是從選修課入手,建立預防保健選修課程群,按需開設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亞健康學基礎、公共衛生、營養與疾病、中醫食療等課程,幫助學生豐富預防醫學相關知識,形成以預防為主的健康觀,增強“大醫學”“大衛生”服務理念。

(三)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全面交融

大健康背景下的醫療服務絕不是單純的“治療”,而是需要依靠多個相關學科知識與技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方法、判斷技巧和診療思路。因此,要滿足大健康時代醫療服務需求,務必幫助學生新建未來醫學崗位必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探索構建“課堂思政-情境模擬-校園文化-臨床實踐-社區服務”五位一體的醫學人文教育模式,將人文教育全面融入醫學教育過程中。精心組織課堂思政素材,巧妙融入課堂思政教育,用心開展醫患情境模擬訓練,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換位體驗,使學生自覺將人文素養、人文關懷植入職業生涯之中;創新開展以“生命教育”“醫學生之歌”“天使夢想”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濃厚的醫學人文氛圍中受到良好教育;周密組織學生參加臨床實踐和社區服務活動,力求從中產生醫學職業神圣感和使命感,養成良好的醫學職業道德,牢固樹立大健康醫療服務意識,出色履行促進健康、防治疾病、關愛病人的醫師職責[4]。

三、大健康背景下醫學院?!熬C合評價式”課堂標準制定

在大健康背景下合理構建、應用課堂評價標準,是加強醫藥院校內涵建設,完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有效提高臨床教育教學質量,規范有序推行健康中國戰略,著力維護、保障醫藥衛生事業人力資源優質同步增長的重要舉措。

(一)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目的

課堂教育教學評價是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按照學校制定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分別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等結果作出客觀、公正評價。通過中肯分析評價結果,及時找出存在的問題,制定對應改進策略,為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為培養“德醫兼修”的醫衛人才輸送協同攻堅動力。

(二)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主體

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主體由“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督導評價、教師自評”組成。學生評價在學期中和學期末利用教務管理系統、超星學習通線上完成,平臺匯成評價結果和反饋意見給任課教師;同行評價和督導評價在教學過程采用隨堂聽課方式完成,專家給出督評結果和反饋意見并對教師進行面對面指導;教師自評是教師在每次課后書寫課堂教學反思,促進自我提高。

(三)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結果

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結果通常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種結果。其中定性評價按“優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進行分類定等,讓教師、專家和管理者定性了解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等級層次;定量評價通過對每項指標的具體評分,使教師、專家和管理者清晰看到每項指標的達標程度和需要加強改進的具體內容[5]。

(四)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依據大健康時代對醫學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堅持“必需適用、測評客觀、有利導向”的原則,采取以評價指標為單位的方式,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知識培養、能力培養、職業素質培養、教學效果評價等6個方面制定評價指標,每個評價指標分別有2~4項具體評價標準及其賦分(見表1)。測評者應依據被評對象每項指標的達成度,客觀、公正評分[6]。

大健康背景下醫學院校課程體系的合理構建和課堂教育教學評價標準的科學制定,是一項適應大健康時代發展需求,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有力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成功打造一流本科課程的關鍵所在。醫學院校只有做好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才能做強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才能培養一流醫學人才,才能促進學校持續發展,才能體現其在推行“健康中國”戰略中的創新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倪庚,秦宇彤,羅長坤.健康中國戰略對醫學本科人才培養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9,41(24):3230-3232.

[2]李雁,施秉銀,劉昌.健康中國時代背景下卓越醫生培養的探索[J]. 中國大學教學,2018(2):59-62.

[3]李霞,仲志宏.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教學實踐研究,2017(14):187-188.

[4]朱雪波,呂帆,劉燕楠.健康中國目標與醫學教育改革[J].醫學教育探索,2019,40(13):64-67.

[5]蔣靜嫻,柳亮.醫學院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反思與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12):46-47.

[6]馬雷蕾.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8(21):93-95.

[7]陳琳.高校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改革與嘗試[J].教育現代化,2019(79):106-107.

猜你喜歡
大健康課堂評價
大健康背景下貴州苗醫藥傳承和創新途徑的探索
全民共建共享“大健康”
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三重”齊發,教育無瑕
試論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
“大健康”時代到來了
巧用課堂評價 提高教學效率
中職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首屆貴州綠博會關注“大健康”
評價機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