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務模式新形態:智慧警務

2022-03-02 09:24王銘戩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2022年9期
關鍵詞:警務公安機關公安

◆王銘戩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北京 100038)

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的迅猛發展,以數據挖掘和信息爆炸為標志的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滲透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工作方式,創新了社會治理模式,引發新一輪變革。這種變革在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犯罪分子創新犯罪方式提供了新的媒介。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網絡販毒等新型犯罪層出不窮,犯罪手段趨向于智能化、技術化、非接觸化,傳統警務模式在應對新型犯罪時顯得力不從心。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傳統警務模式應插上大數據的翅膀,不斷順應新的犯罪形勢,朝著更加“智慧”的方向發展?!爸腔劬瘎铡苯ㄔO為警務模式新一輪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時期公安工作不斷前進的必然選擇。

1 智慧警務的內涵及發展趨勢

1.1 智慧警務的內涵

作為一種新型警務模式,智慧警務是指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提高公安機關信息化戰斗力,以智能化、可視化、集成化的方式,促使公安機關各個模塊相互協調,通過高度整合、廣泛共享、深度應用警務資源以實現警務工作現代化[1]。從本質上看,實現智慧警務需要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深度挖掘整合公安信息資源,搭建互通互聯的公安信息平臺,以數據驅動警務,根據社會各方面的需求,提供安全、高效、快速、靈活的智能服務。其要義是通過技術手段將智能賦予物,同時與人的智慧聯系起來,進而實現人與物的雙向互補,彼此聯動。

據此,智慧警務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動態性。智慧警務根據實時變化的社會形勢,對社會綜合治理進行及時動態地調整,不斷滿足社會需求,有效地減少了公安工作的滯后性,提高公安工作效率。二是開放性。智慧警務依靠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了警務信息資源的大整合,搭建便捷、高效、開放的公安信息平臺,進而實現寬泛的收集機制、高效的整合機制、智能的分析機制、深度的處理機制、普遍的共享機制。三是高效性。智慧警務以人工智能、云計算、云平臺等信息技術為支撐,將智能賦予物,使物能夠高效、直接地完成簡單的基礎工作。將人的智慧與物的智能有機結合,實現超前的情報預警、快速的防范打擊、精準的指揮調度、高效的便民服務[2]。四是便捷性。智慧警務以滿足群眾訴求、服務百姓為出發點,依靠公安信息資源搭建網上服務大廳、自助服務站、警務服務中心等平臺,讓群眾在家就能辦理各項事務,實現警務工作線下向線上轉移,提高群眾滿意度。

1.2 智慧警務的發展趨勢

智慧警務著眼于未來公安工作發展方向,以實現公安信息化為基礎,以提升公安機關“打防管控”能力為核心,以有效應對新型犯罪為切入點,進一步提升公安機關整體效能,拓寬現代警務服務范圍,加大現代警務服務力度,優化公安機關管理職能,不斷提升公安機關管理水平,最終實現警務模式創新。

一是多警融合化、防控立體化[3]。智慧警務突破傳統警務單一警種活動的局限,更加注重整體作戰。公安機關各警種、各部門依托警務信息云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傳遞共享、智能分析、深度應用,有效消除“信息壁壘”、“信息孤島”。智慧警務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挖掘數據資源,將實體化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轉化為信息化的“社會流”,形成“人物、事件、物品、時間、地點、組織”的立體化活動軌跡。

二是研判客觀化、處置機動化。智慧警務依托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搜集、挖掘海量信息資源并進行深度研判,研判過程中避免偵查人員主觀因素的介入,使得研判結果更加客觀真實。警務工作人員依托智慧警務平臺隨時隨地掌握社會治安狀況,能夠及時應對突發事件,結合群防群治、社區警務打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后一公里”。

三是指揮扁平化、服務精簡化。智慧警務依托云平臺減少信息指令的傳遞層次,實現一級指揮員與基層辦案民警的無縫對接。溝通渠道更加通暢,信息指令更加真實可靠。公安機關將部分公安業務線上化,群眾可通過網上服務大廳、自助服務站、警務辦事通等平臺進行辦理,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財力,爭取讓群眾不跑路,實現線上與線下功能互聯。

智慧警務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解決新的警務問題,完善警務運行機制,創新警務運行模式,使得警務工作健康、規律運行,進而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

2 警務模式的變革與演進

回首過去幾十年的警務模式變革,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現代警務模式的開拓創新還是傳統警務模式的更新優化,都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進行的,與時代背景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警務工作作為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體現,應立足國情,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把握未來警務模式的發展方向。就我國警務模式而言,從工作特點的角度來看,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傳統警務模式。該警務模式具有事后性、被動性等特點。一方面傳統警務模式只能被動地等待案件的發生,案發前無法實現任何預警,對案件的處置主要是發現、逮捕犯罪嫌疑人,對于消除犯罪根源并沒有很好的辦法,這導致犯罪率無法得到有效降低;另一方面,受技術手段的限制,傳統警務模式只能依靠人力來開展警務工作,案件偵破主要依靠群眾走訪、現場勘查、調查訪問等方式,對于基礎信息的收集采納也是靠基層民警挨家挨戶的走訪記錄,人力資源消耗較大且效率低下。

第二個階段是信息化警務模式。該警務模式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等特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研發,公安機關開始利用網絡來開展警務工作,如網上查詢、網上摸排、網上比對等,大大節省了人力資源,提高了警務效率。此外,隨著金盾工程建設的深入推進,各地公安機關開始搭建各類警務信息平臺,基層民警依靠平臺便可進行信息的收集、錄入、整理、歸納,實現人工作業網絡化。當發生突發事件時,上級領導依靠平臺及時與基層民警進行溝通、調動警力資源,實現跨區域警務協作,讓有限的警力資源得到更好的分配利用。信息化警務模式使得警務工作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第三個階段是合成作戰警務模式。該警務模式具有整體性、聯動性等特點,其目的在于通過多部門的聯合行動解決單警作戰無法完成的問題。近年來,由于新型犯罪不斷涌現且具有智能化、專業化等特點,使得單警作戰難于應對,迫使警務模式急需轉變。合成作戰警務模式改變了傳統作戰思路,轉變為由刑偵、技偵、經偵、網安等各警種聯合作戰。在合成作戰思維的引導下,通過共享人力資源、情報信息、集成指揮、整體聯動最終實現警務效能的提升,是公安機關警務模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四個階段是智慧警務模式。該警務模式具有預測性、客觀性等特點。智慧警務建設立足于警務工作數據化。其本質就是通過收集海量數據,挖掘數據與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以數據驅動警務,提高警務工作智能化水平。在情報分析層面,智慧警務不再以偵查人員主觀經驗為依據,而是依靠大數據、云計算得出客觀分析以指導警務活動。在打擊犯罪層面,智慧警務轉變傳統的事后打擊犯罪的思路,而是以日常收集到的犯罪數據為依據,挖掘犯罪活動與時間、地點等因素的內在關聯,從而對大概率發生犯罪的區域進行提前布控,預防犯罪的發生??傊?,智慧警務代表未來警務活動的發展方向,是推動公安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經之路

3 警務模式變革的必然性及可行性

1.1 警務模式變革的必然性

第一,構建“智慧警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現實需要。

隨著我國各方面實力的不斷增強,公共安全面臨巨大挑戰。國內犯罪分子借助高科技實施新型犯罪,如電信詐騙、網絡販毒,網絡賭博隱蔽性強,社會危害性大;國外反華勢力借助輿論對我國進行滲透,依靠通訊工具指揮國內反動勢力實施犯罪。諸多壓力倒逼警務模式升級以更好地維護公共安全。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警務通過對海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挖掘,提高風險評估、預測警情、安全防范能力[4]??茖W統計相關數據進而形成有價值的情報信息,找出隱藏規律提前布控,實現對公共安全的智能化響應。

第二,構建“智慧警務”是公安機關拓寬警務戰斗力來源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我國人口數量增加、流動頻率增大,社會治安狀況呈現復雜化、網格化等特點?;鶎泳Σ蛔?、技術手段落后、信息溝通不暢導致公安機關難以實現對社會的有效治理。智慧警務則以大數據為核心驅動,對整合警務資源、調節警力配置、降低警務成本、優化警務流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智慧警務的實質就是將傳統的人工警務轉化為數據警務,將大數據優勢轉化為戰斗力優勢,以更好地維護社會秩序,排除社會隱患。

第三,構建“智慧警務”是完善民生服務、便捷百姓的客觀要求。

隨著“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理念的提出與推進,警務工作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也必將面臨轉型。智慧警務將警務工作由“管理”轉變為“管理+服務”[5]。在提供服務的方式上,由以往的“窗口服務”、“定點服務”向“數據服務、全時服務”轉變?!熬瘎沾髲d、數字警務、一網通”等移動警務APP 將線下業務轉變為線上業務,縮短了警民溝通渠道,大大方便群眾,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與數據信息技術的有機統一。

1.2 警務模式變革的可行性

(1)信息科技日益進步是實現智慧警務的首要前提。

一是感知技術趨于成熟。依靠攝像頭、圖像傳感器對社會成員個人信息、外在特征、動態行為等基礎數據進行大規模采集,為構建公安數據庫奠定堅實基礎。二是無線傳輸技術快速發展?;ヂ摼W技術的普及應用代替了依靠人力進行信息傳輸;5G 技術的研發大大提高了數據傳輸效率和線路承載能力。三是儲存能力大大加強。以往的紙質檔案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收集,而“警務云”將紙質檔案數據化,且儲存容量極大,能夠滿足日積月累的信息儲存需求。

(2)擁有海量數據資源是實現智慧警務的支撐條件。

隨著公安信息化深入推進,公安數據呈井噴式增長。截止到2020年,公安數據量以每年百分之五十的速度增加,超過萬億條,達到EB 級單位,其囊括公安業務數據、政府部門數據、企業數據、社會數據、互聯網數據、視頻圖像數據等,具有規模大、數量多、種類全的特點[6]。為此,公安機關應借助大數據資源轉變警務工作模式,在業務上用數據說話、用數據辦事,真正將大數據應用到公安工作當中。

(3)搭建警務信息平臺是實現智慧警務的直接體現。

警務信息平臺以信息中心為依托,以公安數據庫為基礎,按照各警種、各部門的職責劃分和社會需求,建立不同功能的警務模塊,以實現警務工作的高效運行,包括智能偵查平臺,智能防控平臺、智能分析平臺、智能管理平臺[7]。警務信息平臺旨在通過信息數據的有序流動,規范警務運作,縮短警務流程,以實現警務工作精細化、智能化、協作化,符合未來警務模式的發展趨向。

4 深入推進智慧警務建設的思考

智慧警務建設是一項公安機關順應時代發展的涉及諸多全新領域的復雜工程。因此必須緊密圍繞提高警務戰斗力的最終目標,從系統的角度不斷提高公安工作的科學化、現代化、智能化水平。各地公安機關要想實現智慧警務,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施。

4.1 更新警務理念、強化數據意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公安機關要想適應社會發展,就必須更新傳統警務理念,將警務工作與大數據理念緊密結合起來。

(1)樹立“數據為王”意識。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是警務工作的重要戰略資源。警務工作人員依靠大數據“警務云”平臺,打破警種壁壘、消除信息孤島,實現警務信息“一方入庫,多方應用”;警務工作人員依靠“e 警務、微警務、虛擬警務”等警務應用系統辦理群眾業務,不斷提高警務效率;基層民警應充分發揮群眾路線的優勢廣泛收集信息資源,通過對各類信息進行深加工,建立規范有序的數據倉庫,在日常工作中積極應用數據,發揮數據優勢、擴大數據效能;全國公安機關應積極豐富數據文化,在全警范圍內形成“用數據工作、用數據分析、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的數據理念。

(2)培育互聯網思維[8]。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依靠“互聯網”開展工作,警務工作作為社會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也必將與互聯網相結合。在交通管理領域,公安機關依靠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實現情指情一體化,更快更準地了解交通狀況,掌握車輛行駛軌跡,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在治安防控領域,通過布建門禁系統、視頻監控、電子圍欄、物聯網等智能防控設備,全面掌握轄區內人員的衣食住行等基本信息,實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全天候管理跟蹤;在情報研判領域,利用技術手段將公安數據庫中的數據與案件信息進行比對查詢,充分發揮大數據在尋找犯罪嫌疑人,串并案件等方面的作用。

(3)筑牢服務實戰理念。智慧警務建設應秉著“一切為了實戰、一切服務實戰”的理念不斷推進警務工作創新,切實提高警務戰斗力。要以基層實戰需求為根本,以一線民警的反饋意見為切入點,確定智慧警務建設的發展方向;政工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開展座談會、網上論壇、講座等活動深化警務工作人員的實戰理念;通過開展信息化實戰技能培訓,強化警員素質,補足隊伍短板,提高隊伍信息化綜合實戰能力。

4.2 健全管理制度、優化工作模式

智慧警務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應統籌協調推進,加強頂層設計,促使警務工作由粗放走向精簡,由封閉走向開放,以實現警務工作現代化。

(1)統一采集標準,提高數據質量。從宏觀層面來看,國家應進一步完善智慧警務建設的政策方針和未來規劃。針對現階段各地公安機關采集數據只注重“量”而不注重“質”、單一數據反復錄入的情況,應盡快制定出一套統一的數據采集標準和流程,必要時予以立法支持,以保證智慧警務建設依法進行[9]。從微觀角度來看,基層民警在數據采集過程中應對信息質量進行評估,拒絕以完成業務量為目的而盲目錄入,做到優質信息重點錄入,一般信息選擇錄入、劣質信息拒絕錄入。

(2)深化區域合作,整合數據資源。智慧警務建設不能僅靠公安機關,而是要依靠社會整體力量協同推進。在業務合作方面,擴大與電信部門、金融企業、互聯網企業的合作范圍,借助各單位的數據資源、技術優勢彌補公安短板;在數據庫搭建方面,按照“共享是原則、不共享是例外”的要求,加大內外部數據資源的整合力度,細化共享目錄,確保數據資源的全面性、準確性、時效性。在地域協作方面,明確規定區域間警務協作的內容和形式,依靠警用地理信息系統、情報中心指揮系統實現各區域聯管聯防、聯動聯勤的整體格局。

(3)變革警務機制,優化警務流程。在信息傳遞機制方面,依靠“警務云”平臺實現上級領導與基層民警的直接互動,最大限度縮短信息傳遞鏈,實現溝通渠道扁平化,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在組織管理機制方面,應摒棄落后的思想觀念,緊密圍繞服務實戰的理念,大膽進行警務機構改革,不斷探索適應現代警務發展的公安管理體制;在決策指揮機制方面,當警情發生時,警務指揮人員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將大數據得出的分析結論與自身長期積累的辦案經驗相結合,做出科學準確的警務指令。

4.3 吸收培養人才,提高隊伍質量

在大數據引領警務模式變革的今天,必須重視人才的根本性作用,為智慧警務建設提供活水源頭。

(1)引進信息化專業人才。數據人才是智慧警務建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公安機關必須把優秀人才的引進視作頭等大事。一方面,根據公安大數據的建設需求,與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合作,聘用精通專業技術的高端科技人才到公安機關工作,提升警務大數據的深度處理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公安院校、地方高校培養既懂信息技術又通公安業務的復合型人才,為智慧警務的可持續發展不斷輸送新鮮力量。

(2)打造數據化智慧警隊。各地公安機關根據智慧警務建設發展規劃,以實戰為導向及時調整培訓大綱,制定長期培養方案,確保隊伍建設的前瞻性;通過開展信息化培訓,不斷提高警隊的數據信息處理能力、情報分析研判能力、網上綜合作戰能力,實現數據信息向戰斗力的轉化;此外,還應進行人才分類管理,將優秀的數據人才從普通警務工作中分離出來,致力于數據信息的高精尖應用,做到人盡其才,因才適用[10]。

(3)構建人才激勵機制。為增強數據人才的歸屬感,應建立成熟的人才激勵機制。在物質激勵方面,報酬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勵方式,既滿足了民警的生活需要,又激發了民警的工作熱情;在精神激勵方面,對有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給予立功嘉獎,組織上予以支持肯定;在感情激勵方面,領導要多與下屬溝通,幫助下屬排除困難,對有優異表現的工作人員給予表揚鼓勵;在文化激勵方面,構建敢于創新、積極向上、按勞取酬、和諧有序的警營氛圍。

4.4 完善保障體系,持續健康發展

警務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是實現智慧警務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其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經費保障。經費保障是否充足關系到智慧警務建設的水平高低。公安機關應積極向黨委、政府匯報智慧警務的建設情況,把智慧警務建設發展規劃納入到地方政府發展規劃當中;公安機關內部應建立長效的資金保障機制,通過設立智慧警務專項經費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社會企業根據自己擅長的領域與公安機關進行項目合作,共同探索前沿科技的深度應用,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服好務。

(2)安全保障。大數據在給公安機關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對安全使用問題提出了更高標準。在硬件安全方面,堅決杜絕“一機兩用”,丟失設備瞞報、謊報等現象;在軟件安全方面,公安機關應堅持獨立自主原則,避免過于依賴社會企業開發警務系統,牢牢把握大數據的主動權;在傳輸安全方面,確保帶寬具備良好的信息傳輸承載能力,嚴防數據丟失;在隊伍安全方面,堅決抵制腐敗,杜絕成員為了獲取利益而販賣數據。

(3)群眾保障。智慧警務建設離不開群眾的理解、支持與幫助。一方面,拓寬警民溝通渠道,營造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依托微博、公眾號、貼吧等自媒體平臺及時公開警務信息,加強警民溝通合作,形成警民良性互動,構建和諧警民關系;另一方面,依托群眾監督,聽取群眾意見,提高群眾滿意度和工作透明度。智慧警務建設的好與壞群眾最具有發言權,對于群眾提出的問題與意見,公安機關應及時落實處理。

5 結語

當今時代,警務模式已經發展到了智慧警務階段,因此各地公安機關必須從戰略高度意識到警務模式變革的重要性,基層民警應順應警務模式發展的潮流,不斷提高數據應用意識和應用水平;在避免大量投入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的情況下,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對社會管理的精細化管控、對犯罪活動的降維式打擊,對危險苗頭的智能化預防、對人民群眾的一鍵式服務。在這種警務模式下,公安機關能夠更清楚地了解社會不穩定因素,使具有犯罪傾向的人消除犯罪意圖,將越來越多的違法犯罪活動遏制在萌芽狀態,使警務工作實現“打防管控”相結合,進而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

猜你喜歡
警務公安機關公安
博物館:上海公安史圖片展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衡陽市公安機關黨員風采剪影
邁向法治公安:基層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實證研究
公安機關將開展3個月行動 深化打擊食品藥品農資和環境犯罪
環球警務專訪
“10歲當公安”為何能暢通無阻
對已經移送公安機關案件的當事人做出罰款的行為是否涉嫌瀆職犯罪?
淺談港航公安網上警務公開的現狀和問題
警務訓練中腹痛的成因及預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