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島整體性原則的國際法意涵及性質研究

2022-03-02 12:35黃影
武大國際法評論 2022年6期
關鍵詞:海洋法領海群島

黃影

引言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稱《公約》)第四部分確立了群島國制度,其中第46 條b 款規定了該制度的核心概念,即群島的概念。根據該款規定,群島是由一系列海洋地物(maritime features),包括島嶼、其他自然地形,與將這些海洋地物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水域,基于地理、經濟和政治以及歷史因素,而構成的一個實體(entity)。從定義上看,群島的整體性構成群島的核心特征,即應將群島作為一個整體對待,而不論其中包括何種海洋地物。①See Sophia Kopela, Dependent Archipelagos in the Law of the Sea 5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13).群島整體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群島各個有機組成部分之間基于地理、經濟、政治和歷史方面的密切聯系,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確定領土主權歸屬和海洋權利及其范圍時,必須遵循群島整體性原則,而不能拆分、割裂群島單獨確定。

盡管群島問題已引起不少學者的關注和研究,但國內外學界關于群島整體性原則問題的論述不多,早期國外學者關于群島的研究側重于從群島制度的整體進行論述,①See D. P. O’Connell, Mid-Ocean Archipelagos in International Law, 45 British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1-77(1971);Miriam Defensor Santiago,The Archipelago Concept in the Law of the Sea: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49 Philippine Law Journal 315-386(1974);C.F.Amerasinghe,The Problem of Archipelagoes in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 23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539-575(1974); Dale Andrew, Archipelago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Island Straits States or Island-studded Sea Space? 2 Marine Policy 45-64 (1978); L. L. Herman, The Modern Concept of the Off-lying Archipelago in International Law,23 Canadian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172-200(1985).或者針對群島水域等具體問題進行專門研究。②See Barry Hart Dubner,The Law of Territorial Waters of Midocean Archipelagos and Archipelagic States(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76).也有學者將群島問題作為島嶼制度的一部分進行研究。③See Derek W. Bowett, The Legal Regime of Islands in International Law 73-113 (Oceana Publications. Inc. 1979); Hiran W. Jayewardene,The Regime of Islands in International Law 103-190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0).還有學者對群島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內容涵蓋范圍較廣,詳細梳理了海洋法中與群島相關的問題,④See Sophia Kopela, Dependent Archipelagos in the Law of the Sea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13).但研究重點仍集中于群島基線問題,對群島概念及其整體性原則并未展開深入論述。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在 “南海仲裁案” 之前并不多見。⑤參見劉楠來:《國際海洋法》,法律出版社1986 年版,第150-179 頁;魏敏:《海洋法》,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第87-91頁。在菲律賓炮制 “南海仲裁案” 之后,群島問題開始引起學界廣泛關注。⑥參見張華:《中國洋中群島適用直線基線的合法性:國際習慣法的視角》,《外交評論》2014 年第2 期,第129-143 頁;周江:《論洋中群島的領?;€劃定》,《法商研究》2015 年第4 期,第159-167 頁;傅崐成、鄭凡:《群島的整體性與航行自由——關于中國在南海適用群島制度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 年第6 期,第5-13 頁;王軍敏:《論南沙群島的群島地位》,《法治研究》2016 年第4 期,第11-30 頁;戴瑛:《群島整體性法律地位溯源及南海實踐》,《法學雜志》2017 年第8 期,第66-75 頁;樊文光:《 “南海仲裁案” 島礁屬性爭端剖析——兼論中國南海島礁主權的整體性》,《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7 年第3 期,第61-74 頁;白佳玉、馮蔚蔚:《大陸國家遠洋群島制度的習慣國際法分析與我國適用》,《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 年第2 期,第82-90 頁;郭中元、鄒立剛:《洋中群島劃定直線基線問題研究》,《河北法學》2019 年第9 期,第130-139 頁;包毅楠:《論大陸國家的洋中群島制度》,《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第77-93頁。近年來,專門研究整體性問題的成果不斷涌現,學者多從批判 “南海仲裁案裁決” 的角度進行闡釋。⑦See Melissa H. Loja,The Spratly Islands as a Single Unit under International Law:A Commentary on the Final Award in Philippines/China Arbitration, 47 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 309-326(2016); Jinyuan Su, The Unity Status of Continental States’Outlying Archipelagos, 35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and Coastal Law 801-833 (2020); Lingjie Kong & Congcong Liu,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Unity in the Legal Settlement of Sovereignty Disputes over Islands and Other Maritime Features, 13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 309-322(2022).但是從整體上看,群島整體性原則目前仍未引起海洋法學者的廣泛關注。鑒于該原則對于確定群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利的關鍵作用,加之《公約》關于群島概念的規定也存在一定的模糊之處,研究這一問題,一方面有利于從理論層面澄清群島的主權取得規則具有特殊性的法律基礎,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從根本上澄清《公約》的相關規定,進一步完善海洋法中的群島制度,尤其是《公約》中缺失的遠海群島(outlying/mid-ocean archipelago)的相關內容。

群島整體性原則也與現階段中國在南海地區面臨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利爭端密切相關。在領土主權方面,中國一直主張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在地理、經濟和政治上均分別構成一個實體,在歷史上亦分別被視為一個實體。①參見《中國致力于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與秩序》,https://www.mfa.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bjhysws_674671/bhzcyfllc/202203/t20220323_10654451.shtml,2022年4月14日訪問。中國的主張符合習慣國際法和《公約》規定,但是南海周邊和域外國家,尤其是美國,或是試圖否定南海諸島的群島地位,或是主張拆分、割裂各群島,從而瓦解其整體地位,以達到蠶食、侵吞南海諸島的非法目的。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動作頻頻,繼2014年發布《海洋中的界限》第143 號文件后,②Se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Limits in the Seas, No. 143, China: 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https://www.state.gov/wp-content/uploads/2019/10/LIS-143.pdf,visited on 14,April 2022.又于2022 年1 月發布了《海洋中的界限》第150 號文件,分析了中國南海諸島的領土主權、各群島的領?;€及其產生的海洋區域、歷史性權利四個方面的問題。③Se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Limits in the Seas, No.150,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ttps://www.stat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1/LIS150-SCS.pdf,visited on 14 April 2022.該文件完全無視甚至刻意回避中國的群島整體性主張,要求對構成南海各個群島有機組成部分的低潮高地和水下地物等單獨定性,認為這些海洋地物僅是 “海洋領地” (maritime domain)的一部分,無法構成領土,應由海洋法調整,企圖拆分、割裂作為整體的各個群島,以此分化、否定中國在南海地區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利。④Se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Limits in the Seas, No.150,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7, https://www.stat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1/LIS150-SCS.pdf,visited on 14 April 2022.因此,為有力批判 “南海仲裁案” 的非法性,并從根本上否定美國上述兩份報告中的錯誤觀點,同時為中國的群島整體性主張提供堅實的國際法依據和基礎,本文擬從群島整體性原則入手,首先指出《公約》簽署前后的群島概念均以整體性為基礎,進而闡釋群島整體性原則的國際法意涵,并試圖從作為國際法淵源的習慣國際法角度切入,澄清并確定群島整體性原則的習慣國際法地位和性質。

一、以整體性為基礎的群島概念

(一)《公約》訂立前的群島概念體現整體性

群島最初始的含義指的是 “散布著島嶼的?!?,之后才逐漸演變為指稱一群或者一系列島嶼。①See Sophia Kopela, Dependent Archipelagos in the Law of the Sea 1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13).因此,群島一詞最初指的就是海洋和陸地的結合體,兩者之間互相依存,密切聯系,從而形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群島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各島嶼之間的密切聯系及群島的整體性。②參見劉楠來:《國際海洋法》,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159頁。群島的法律概念正是建立在地理特征的基礎之上,其中,群島的整體性構成其法律概念的核心特征。在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之前,國際法委員會領海問題特別報告員弗朗西斯(Franc?ois)在提交的第三份報告中定義了法律意義上的群島,認為群島指的是三個或者三個以上被海環繞的島嶼,這些島嶼由長度不超過5 英里的直線連接,其中一條直線最多可延伸至10 英里。③See Regime of the Territorial Sea,Doc.A/CN.4/77,by Special Rapporteur J.P.A.Franc?ois,in 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Volume II,1954,p.5.埃文森(Evensen)在會議的第15 號準備文件《群島領水劃界的相關法律問題》中將群島定義為 “在地理上可以被視為一個整體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島嶼(小島或者巖礁)的組合” 。④See Certain Legal Aspects concerning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Waters of Archipelagos,by Jens Evensen, Preparatory Document No.15, Doc.A/CONF.13/18,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Preparatory Documents),1958,p.290.由此可見,早期學者定義群島普遍以地理因素為基礎,主要是島嶼之間的距離標準,并未考慮群島涉及的政治、經濟因素。⑤See Jinyuan Su, The Unity Status of Continental States’Outlying Archipelagos, 3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and Coastal Law 7-11(2020).例如,1928 年國際法研究院第34 次會議通過的決議(以下稱 “1928 年決議” )認為,如果島群(group of islands)內各個島嶼之間的距離不超過領海寬度的2 倍,那么這些島嶼就應視為一個整體的群島。⑥See D. P. O’Connell, Mid-Ocean Archipelagos in International Law, 45 British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6(1971).

這一階段對群島的分類也基本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如埃文森認為,群島可分為沿岸群島(coastal archipelago)和遠海群島(outlying/mid-ocean archipelago)。前者指位于陸地附近的群島,可被合理地認為是陸地的組成部分,并構成海岸的一部分;后者指位于陸地一定距離之外的海洋中而并不構成陸地海岸一部分的、可被視為獨立的一個整體的群島。①See Certain Legal Aspects concerning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Waters of Archipelagos,by Jens Evensen, Preparatory Document No.15, Doc.A/CONF.13/18,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Preparatory Documents),1958,p.290.但是對于距離的標準,學者和國家實踐均不存在統一意見和實踐。國際法研究院1928 年決議第5 條則區分 “島群” 和 “群島” ,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前者指的是遠海群島,而后者則指沿岸群島。②See Institut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rojet de reglement relatif a la merterritorialeen temps de paix,Rapporteurs: Sir Thomas Barclay, L. Oppenheim, Theodor Niemeyer, Philip Marshall Brown, Session de Stockholm,1928,Article 5,pp.1-2.在劃定領?;€和確定海洋權利的法律規則上,地理位置不同的群島有所區別,但是這并不影響群島被作為一個整體對待。

雖然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之前的歷次海洋法編纂活動和會議都涉及群島問題,但是并未形成一個統一的群島概念。事實上,學界和國家關注的焦點在于群島領?;€的劃定以及群島內水域的法律地位問題,對于群島概念并無實質分歧,一般都認為群島是由數個符合一定地理標準的島嶼組成,同時強調群島的陸地屬性和地理特征。而且,與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僅關注群島國制度下的群島問題不同的是,這一階段的編纂活動和會議都是從一般意義上考慮群島問題,并未考慮構成群島國部分或者全部領土的群島。這主要是因為當時主要的群島國,如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仍處于殖民統治之下,這些國家擔心確立特殊的群島國制度會對其尤其重視的航行自由造成威脅。③See R.R.Churchill&A.V.Lowe,The Law of the Sea 119(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17).即使這些國家取得獨立之后,在第一次、第二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提出了群島問題,但是由于群島問題本身的復雜性,這兩次會議均未取得實質性進展。④See Derek W. Bowett, The Legal Regime of Islands in International Law 81 (Oceana Publications Inc. 1979); Hiran W. Jayewardene, The Regime of Islands in International Law 123-124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0).在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南斯拉夫和丹麥提出島群應適用直線基線,但是并未單獨提出群島國概念。⑤See Sophia Kopela, Dependent Archipelagos in the Law of the Sea 19-20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13).1958年《領海與毗連區公約》第4 條雖涉及沿岸附近的一系列島嶼,不過強調的是沿海國海岸的地理特殊性,而不是特定國家的特殊性。⑥See A/CONF.62/C.2/SR.36, Summary Records of Meetings of the Second Committee, 36th Meeting, 12,August 1974,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 Volume II,p.262.

(二)《公約》的群島概念以整體性為基礎

《公約》第四部分規定的群島國制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創新,其適用范圍僅限于全部由一個或多個群島、可包括其他島嶼所構成的國家,并且首次在條約中明確規定了群島的概念。據此,群島的分類在上述兩種類型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類型,即構成群島國全部或者部分領土的群島。第四部分中群島基線、群島水域、群島海域通過權等相關規定僅適用于群島國,并不適用于大陸國家的沿岸群島和遠海群島。①See Satya N. Nandan et al.,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1982:A Commentary 408(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3).從第46 條b 款的規定來看,《公約》的群島概念明確以整體性為基礎,并從地理、政治、經濟和歷史角度確定了整體性的判斷標準。這一概念雖然被置于群島國的法律框架下,但是仍具有一般意義,并非僅限于群島國制度的范圍內,原因如下:

第一,群島構成群島國的物質基礎,其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的地理特征是確立特殊的群島國制度的根本原因。但是這并不因為作為群島國領土主體的群島區別于一般意義上的群島,如沿岸群島和遠海群島,而是因為群島國是全部或部分由群島組成,與大陸國家不同,基于地理、經濟、政治、安全和歷史等因素的考慮,對群島基線、群島水域等事項做出特別規定。這些特別規定并未賦予構成群島國全部或者部分領土的群島區別于一般群島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地理構成和整體性上,兩者并無本質區別。②參見包毅楠:《論大陸國家的洋中群島制度》,《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第80頁。

第二,在《公約》談判過程中,尤其是在談判初期,群島本身一直作為一個普遍性的一般概念被使用,而群島國概念則是在《公約》談判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事實上,群島國的概念在談判初期仍處于混亂狀態。③See Sophia Kopela,Dependent Archipelagos in the Law of the Sea 30(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13).因此,可以認為,群島國概念的產生要遲于群島。從會議開始階段,各國均在一般意義上使用群島概念,甚至有國家主張不應該區分群島國和構成大陸國家一部分的群島。④See A/CONF.62/L.4,Canada,Chile,Iceland,India,Indonesia,Mauritius,Mexico,New Zealand and Norway:Working Paper, 26 July 1974,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the Sea,Volume III,p.82.該工作案文草案第5條第2款規定:為本規定的目的,群島是指一群島嶼,包括若干島嶼的若干部分、相連的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彼此密切相關,以致作為組成部分的島嶼、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在本質上構成一個地理、經濟和政治的實體,或在歷史上已被視為這種實體。由此可見,群島概念從一開始就并不局限于構成國家全部或者部分領土的群島,而是在一般意義上使用的。①See Hua Zhang, The Application of Straight Baselines to Mid-Ocean Archipelagos belonging to Continental States:A Chinese Lawyer’s Perspective,in Dai Tamada&Keyuan Zou(eds.),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State Practice of China and Japan 117(Springer 2021).有些國家,如印度、葡萄牙、厄瓜多爾、阿根廷、秘魯等,主張不應將構成群島國的群島與構成大陸國家一部分的群島相區分,而應適用相同的法律制度,因為這兩類群島面臨著相似的問題。②See A/CONF.62/C.2/SR.36, Summary Records of Meetings of the Second Committee, 36th Meeting; A/CONF.62/C.2/SR.37, Summary Records of Meetings of the Second Committee, 37th Meeting, 1974,Official Records of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I,pp.263,266-268,272.如1975 年《非正式單一協商案文》第二部分(Informal Single Negotiating Text, Part II)的第七部分標題為 “群島” ,內容包括 “群島國” 和 “屬于大陸國家的遠海群島” 兩部分。③See A/CONF.62/WP.8/Part II, Informal Single Negotiating Text, 1975,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V,pp.168-170.

然而,隨著會議進程的推進,群島國和海洋大國之間展開了日趨激烈的利益博弈,而大陸國家并未實質有效地參與這一過程,導致遠海群島問題最終從談判議程中被刪除,形成的條款草案也僅適用于群島國。④See Sophia Kopela,Dependent Archipelagos in the Law of the Sea 34(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13).正如布朗所述,《公約》在群島國和群島之間作區分,更多是因為主要的海洋大國反對群島水域的擴張,而非反對將非群島國分散的群島作為一個整體的客觀考量。⑤See A/CONF.62/SR.103, 103rd Plenary Meeting,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X,p.65.1976 年會議形成的《修正單一協商案文》第二部分(Revised Single Negotiating Text, Part II)的第七部分中,《非正式單一協商案文》規定的遠海群島條款已經被刪除。⑥See A/CONF.62/WP.8/Rev.1/Part II, Revised Single Negotiating Text (Part II),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V,pp.170-172.后續各個版本的談判案文均未包括這類規定,盡管有國家在會議后期要求對大陸國家的遠海群島做出規定,⑦See A/CONF.62/SR.103, 103rd Plenary Meeting,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X,p.65.并且也得到其他國家的回應與支持,認為將遠海群島排除在群島國制度之外是不公平的,但并未成功。⑧See A/CONF.62/SR.187,187th Plenary Meeting,Official Records of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t he Sea,Volume XVII,p.38.由此可見,《公約》談判過程中所使用的群島概念雖然經歷了從全面包括各種類型的群島,到范圍被縮減為僅包括構成群島國全部或者部分領土的群島的過程,但是從1974 年加拿大等國提交的工作案文草案到《公約》第46 條b 款的最終規定,群島的概念并未發生實質性變化。

綜上,作為首次由條約明確規定的群島概念,《公約》將其置于群島國制度的框架下,但是這一概念仍具有普遍的、一般的意義。從《公約》的表面規定上看,群島概念似乎僅適用于群島國,而如果從群島國制度產生的整體歷史進程看,群島概念并非僅滿足與迎合群島國的需求,也體現了擁有沿岸群島和遠海群島的大陸國家的利益訴求。換言之,群島概念規定在群島制度框架下,并不意味著其不適用于其他類型的群島,而是由于群島國、海洋大國與大陸國家之間政治利益的博弈與妥協,無法將大陸國家的遠海群島制度納入《公約》。①參見白佳玉、馮蔚蔚:《大陸國家遠洋群島制度的習慣國際法分析與我國適用》,《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第84頁。因此,不論是大陸國家的沿岸群島或者遠海群島,還是作為群島國的群島,均可按照《公約》規定的標準進行判斷和識別,并且對于不同類型的群島,整體性構成本質上的共通之處。

二、群島整體性原則的形成及國際法意涵

(一)群島整體性原則的形成過程

1.早期的編纂活動

從群島成為歷次海洋法編纂活動和會議的議題之一開始,群島應作為一個整體對待就已經成為國際法學界和國家的共識,而且這種整體性不因群島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早期的編纂活動將群島與劃定領?;€問題結合討論。1924年,國際法協會在研究領水問題時就已經確認了群島的整體性。特別報告員阿爾瓦雷茲(Alvarez)在起草的草案第5條中建議構成群島的島嶼應被視為一個整體,其領水范圍應從距離群島中心最遠的島嶼量起。②See Certain Legal Aspects concerning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Waters of Archipelagos,by Jens Evensen, Preparatory Document No.15, Doc.A/CONF.13/18,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Preparatory Documents),1958,p.291.1927年,國際法研究院關于群島領水劃界問題的研究再次提及了群島的整體性。該問題的特別報告員阿爾瓦雷茲和巴克萊(Barclay)提交的關于領海制度的報告第5 條明確提出:屬于沿海國的島群,如果位于最外緣的島嶼之間的距離不超過領海寬度的兩倍,那么該島群就應被視為一個整體,而且領海范圍應從連接最外緣島嶼之間的線量起。③See Certain Legal Aspects concerning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Waters of Archipelagos,by Jens Evensen, Preparatory Document No.15, Doc.A/CONF.13/18,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Preparatory Documents),1958,pp.290-291.1930年,海牙編纂會議上,由預備委員會起草的《討論基礎文件》也提議組成群島的各個島嶼應被視為一個整體,而且領海范圍應從該群島最外緣的島嶼量起。①See Official Documents, Conference for the Cod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Hague, 1930,24 Supplement to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930,pp.33-34.但是,各國對群島領?;€的劃定問題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因此,該問題并未在全體會議上討論。②See L. L. Herman,The Modern Concept of the Off-lying Archipelago in International Law, 23 Canadian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174(1985).盡管如此,應將群島作為一個整體的觀點仍得到多個國家的支持。③See Official Documents, Conference for the Cod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Hague, 1930,24 Supplement to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930,pp.33-34.這些有針對性的前期研究活動為群島整體性在之后歷次海洋法編纂會議中的確認奠定了良好的理念和實踐基礎。

2.司法實踐的推進

國際司法實踐在群島整體性的形成過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早在1928 年帕爾馬斯島仲裁案中,胡伯法官就明確指出,一群島嶼可以在法律上視為一個整體。④See Island of Palmas(Netherlands/U.S.A.),Award of 4,April 1928,Reports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l Awards,Volume II,1928,p.855.最重要的司法案例是1951 年英國和挪威漁業案。該案是學界討論群島領?;€問題時必然會提到的關鍵案例,對群島整體性的形成與確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其判決原則和理念最終被1958 年《領海與毗連區公約》采納。⑤See Articles concerning the Law of the Sea with Commentaries,Adop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1956,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1956,Volume II,p.267.該案中,在確定挪威在西部海岸適用直線基線劃定領?;€的做法是否符合國際法時,國際法院充分考察和審視了挪威海岸附近獨特的地理構造,認為由于該海岸附近的 “石壘” 已與大陸形成一個整體,在劃定挪威領水范圍時,必須考慮到 “石壘” 這一獨特的地理形態。⑥See Fisheries Case (United Kingdom v. Norway), Judgment of December 18th, 1951: ICJ Reports 1951,p.128.最終,法院認定挪威適用直線基線方法確定專屬漁區范圍的做法并未違反國際法。⑦See Fisheries Case (United Kingdom v. Norway), Judgment of December 18th, 1951: ICJ Reports 1951,p.143.該案判決雖然并未直接提及群島,但是首次在司法實踐中確認了在劃定領?;€時,沿岸群島應作為一個整體,而不能將群島拆分為各個部分,分別確定領?;€。

3.條約的首次確認

在漁業案的推動下,國際法委員會在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之前的研究活動也涉及群島的整體性問題。特別報告員弗朗西斯在提交的第三份報告中提出了同時適用于沿岸群島和遠海群島的規定,但是受制于各國無法在領海寬度上達成一致,同時也缺乏相關的技術信息,國際法委員會最后的草案僅保留了關于沿岸群島的規定,刪除了遠海群島的規定。①See Certain Legal Aspects concerning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Waters of Archipelagos,by Jens Evensen, Preparatory Document No.15, Doc.A/CONF.13/18,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Preparatory Documents),1958,pp.292-294.1958 年《領海與毗連區公約》并未直接提及群島問題,但是第4條第1款中的 “緊接海岸有一系列島嶼” 實際上指的就是沿岸群島,并規定可適用直線基線劃定領?;€,首次在條約中明確確認了沿岸群島的整體性。②See Hua Zhang, The Application of Straight Baselines to Mid-Ocean Archipelagos belonging to Continental States:A Chinese Lawyer’s Perspective,in Dai Tamada&Keyuan Zou(eds.),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State Practice of China and Japan 117(Springer 2021).

4.《公約》的最終確認

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前的國際形勢促使此次會議最終將群島國的主張規范化和制度化。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之后,兩個重要的群島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先后通過頒布國內法令和公告的形式,正式宣布劃定群島海洋區域的原則和具體規定,規定以連接群島外緣島嶼最外緣各點的直線為基線,其所包圍的水域為內水。③印度尼西亞于1960 年制定《第4 號領水法案》(Act No.4 of 1960 on Indonesian Waters),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PDFFILES/IDN_1996_Act.pdf, 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菲律賓于1961 年公布第3046 號共和國法案,即《確定菲律賓領?;€法案》,see Republic Act No.3046 of 17 June 1961.An Act to Define the Baselines of the Territorial Sea of the Philippines,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PDFFILES/PHL_1961_Act.pdf, 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這些國家在聯合國海底委員會的籌備會議開始就主張將群島問題列入待解決的問題清單。④See A/CONF.62/L. 8/Rev.1, Statement of Activities of the Conference during its First and Second Sessions,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II, 1974,p.105.1973 年,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斐濟和毛里求斯四國在海底委員會會議上正式提出 “群島原則” ,闡明了群島國要求確立特殊的群島國制度的主張和立場,涉及構成群島國全部或者部分領土的群島的整體性、群島基線的劃定以及群島水域的法律地位。⑤See C.F.Amerasinghe,The Problem of Archipelagoes in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23 International&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547-548(1974).基于共同的立場主張和利益訴求,這些群島國家結成同盟,與海洋大國展開激烈博弈,最終雙方達成妥協,正式在《公約》第四部分中確立群島國制度。其中,群島的整體性構成整個制度的核心,并在此基礎上規定了確定群島基線的方法、群島水域的法律地位。

此外,《公約》第7 條第1 款照搬了《領海與毗連區公約》第4 條第1 款的規定,允許沿海國在緊接海岸有一系列島嶼的情形下,適用直線基線劃定領?;€。這也是對沿岸群島整體性的再次確認,表明各國對此并不存在分歧。對于大陸國家的遠海群島,由于大陸國家被排除在非正式協商會議之外,該問題并未在會議上充分討論,①See Jinyuan Su, The Unity Status of Continental States’Outlying Archipelagos, 3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and Coastal Law 15(2020).并且海洋大國并不希望將群島制度的適用范圍擴展至遠海群島以致擴大大陸國家的海洋管轄范圍,從而構成航行自由、國際貿易和國家安全的障礙,因此《公約》并未對此做出任何規定。②See C.F.Amerasinghe,The Problem of Archipelagoes in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23 International&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543-544(1974).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公約》規定的缺失并非各國認為遠海群島與另兩類群島在本質上不同,而是群島國、海洋大國和大陸國家利益博弈和妥協的最終產物,以確保和推動作為 “一攬子協議” 的《公約》能夠順利簽署。該問題被擱置,并非如有學者所言,是因為各國反對將遠海群島納入《公約》調整范圍。③See Catherine Redgwell &AntoniosTzanakopoulous, Custom and Treaty Entanglements Revisited:The Concept of an Offshore or Outlying Archipelago in the Law of the Sea, https://ssrn.com/abstract=4059266,visited on 1 November 2022.無論是從地理特征還是從政治屬性來看,遠海群島與沿岸群島、群島國的群島并無本質區別,均應被視為一個整體。

綜上所述,在歷次海洋法研究活動和編纂會議涉及群島議題時,群島整體性原則均作為與之密切相關的一個問題被討論,其形成過程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不同類型群島的整體性從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開始逐步由海洋法公約確認,《公約》關于遠海群島規定的缺失并非因為這類群島與其他兩類群島不同,而是國家利益的驅動以及現實因素的考量造就了《公約》體現的群島整體性原則的 “不完整性” ,但是群島整體性原則所具有的習慣國際法屬性恰好彌補了這一缺失。

(二)群島整體性原則的法律意涵

1.群島的整體性

群島整體性原則的首要內容即是群島應被視為一個整體,無論是地理層面還是法律層面,群島均不應被拆分、割裂為各個部分。正如上文所述,無論何種類型的群島,實際上均可以《公約》第46 條b 款規定的群島概念中的標準進行判斷和識別。根據該款規定,群島的整體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群島的范圍,即作為整體的群島所包括的海洋地物和水域的范圍。群島的核心特征就是各個組成部分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因此,從范圍上看,群島可包括各種海洋地物以及與其相連的水域。其中,島嶼是最主要的海洋地物,構成群島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國際法并未限制群島的數量,《公約》也僅要求存在 “一群島嶼” ,因此可以合理認為群島一般應至少包括兩個島嶼。除此之外,群島還可以包括不構成島嶼的其他海洋地物,《公約》將其表述為 “其他自然地形” ,但未明確規定其具體含義和范圍。結合《公約》其他條款所提及的海洋地物,至少應包括礁石(reefs)、岸礁(fringing reefs)、環礁(atolls)、干礁(drying reefs)、海臺(oceanic plateau)①聯合國海洋事務和海洋法辦事處(Office for Ocean Affairs and the Law of the Sea)與國際水文組織(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在各自編纂的出版物中對上述各種海洋地物做出了明確的定義,具體參見Baselines: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1989, Prepared by Office for Ocean Affair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https://www.un.org/Depts/los/doalos_publications/doalos_publications.htm#ArchStates, visited on 14, April 2022; A Manual on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1982, Special Publication No.51, 2006, Prepared by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 an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desy, https://www.gc.noaa.gov/documents/gcil_iho_tech_aspects_los.pdf,visited on 14 April 2022.等。 “相連的水域” 指的是各島嶼之間,以及這些島嶼與其他海洋地物之間的水域。在1973 年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斐濟和毛里求斯四國提交的草案中,群島的概念中并不包括 “相連的水域” 這一用語,而僅強調島嶼和與其密切相關的其他海洋地物。②See Satya N. Nandan et al.,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1982:A Commentary 409(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3).而1974 年由加拿大、智利、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九國聯合提交的草案則加入了這一內容,③See Satya N. Nandan et al.,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1982:A Commentary 409(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3).并最終被《公約》群島概念所采用。這一改變說明群島的概念由最初強調島嶼之間的密切聯系,轉變為強調構成群島的所有組成部分之間尤其是陸地與海洋之間的密切聯系,更突顯了群島的整體性。

第二,群島的判斷標準,即群島的組成部分基于哪些標準可被視為一個整體。一般情況下,群島應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島嶼組成,但是并不意味著數個島嶼就必然構成群島,而是島嶼之間的關系必須達到一定標準,足以作為一個整體對待。由于群島整體性事關國家領土主權及其完整性,各國均提出各種理由為其提供合法基礎,如政治和安全利益,歷史、地理和經濟因素及保護海洋環境等。④See Hiran W. Jayewardene,The Regime of Islands in International Law 107-110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0).《公約》有選擇性地將這些因素納入第46 條b 款規定的群島概念中。該款要求群島的各組成部分 “在本質上構成一個地理、經濟和政治實體,或在歷史上已被視為這種實體” 。因此,應根據地理、經濟和政治及歷史標準確定各島嶼和海洋地物,以及相連的水域是否構成群島。

2.群島領土主權的整體性

群島作為一種區別于陸地的特殊形態的領土,其組成部分具有多元性的特征,這就要求在適用領土取得規則時,必須遵循群島整體性這一具有統攝性地位的原則。換言之,群島整體性原則要求必須從整體上確定領土主權歸屬,不能將作為整體的群島割裂、拆分為各個部分單獨確定。因此,不論是大陸國家的沿岸群島、遠海群島,還是作為群島國全部或者部分領土的群島,其主權及于群島的各組成部分,包括島嶼、各種海洋地物以及相連的水域。尤其是群島中不構成島嶼的其他海洋地物,不論實際上能否被占有,其主權應由群島的領土主權決定,而不能被單獨確定。與此同時,群島的這種整體性及其組成部分的多元性也決定其主權取得規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從整體上確定群島的領土主權,既是基于地理政治、經濟、歷史、安全防衛等因素的現實考量,也是尊重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必然要求。因此,除非存在其他的合法理由,如相關國家同意割裂、拆分群島而分別確定其各個組成部分的領土主權,群島應作為一個整體確定領土主權歸屬,即群島主權具有不可分割性。①See Lingjie Kong & Congcong Liu,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Unity in the Legal Settlement of Sovereignty Disputes over Islands and Other Maritime Features,13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 314(2022).這一原則的具體含義包括:

首先,群島作為一個整體,必須從整體上確定領土主權歸屬,這是確定群島領土主權歸屬的一項最基本的原則,也是劃定海洋權利的前提和基礎。群島的各組成部分具有海陸復合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其中包括的島嶼、各種海洋地物以及與此相連的水域共同構成群島這一整體,不可分割。對群島部分領土行使主權權力,其效力及于整個群島領土。②See Island of Palmas (Netherlands/U. S.A.),Award of 4 April 1928, Reports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l Awards,Volume II,1928,p.855.這就決定了作為整體的群島的領土主權必須且必然及于群島的各個組成部分,而且這種整體性不因群島類型而有所不同。③參見張海文主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釋義集》,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第86-88頁。

其次,不能單獨定性構成群島組成部分的各個海洋地物的領土屬性。具體而言,一方面,不能拋棄群島整體性原則而對構成其組成部分的各個海洋地物單獨定性,從而破壞群島的整體性。這正是 “南海仲裁案”①參見中國國際法學會:《南海仲裁案裁決之批判》,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31頁。以及美國《海洋中的界限》第150 號文件所犯的嚴重謬誤之一。②Se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Bureau of Oceans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nd Scientific Affairs, Limits in the Seas, No.150,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https://www.stat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1/LIS150-SCS.pdf,visited on 14 April 2022.另一方面,各個海洋地物的領土屬性取決于其構成群島組成部分這一事實,即使在物理屬性上,無法構成被實際占有的 “堅實的土地” ,如低潮高地,但是根據群島整體性原則,這些海洋地物也構成國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家仍可擁有這些海洋地物的領土主權。如1996 年紅海島嶼主權爭端案中,仲裁庭從整體上確定了包括低潮高地在內的各個爭議群島的領土主權。③See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and Scope of the Dispute (Eritrea and Yemen), Award of 9 October 1998,Reports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l Awards,Volume XXII,paras.475,482,508,527.

最后,群島的整體性特征影響領土取得規則的適用。群島整體性原則決定了群島的領土取得規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確定群島某一部分,通常是群島的主島或者大部分島嶼的主權,即可由此主張對整個群島的主權??▋攘_(Carneiro)法官在曼基埃和??死锖伤箥u案的單獨意見中論及 “群島的自然整體性” 時指出, “正如占有島嶼的海岸或其重要的一部分的國家被視為已經在整體上占有該島一樣,占有群島的主要島嶼也必須被視為占有了該群島中未被另一國家實際占有的小島和巖礁” 。④See Individual Opinion of Judge Levi Carneiro,1953:ICJ Reports 1953,p.99.此外,群島整體性模糊了內部的海洋—陸地二元分化,使陸地領土主權取得規則擴展適用于群島各組成部分,包括島嶼、其他海洋地物以及相關水域。其中 “其他海洋地物” 既可能是低潮高地,也可以是完全淹沒于水下的海洋地物。

3.將群島作為整體確定海洋權利

根據 “陸地統治海洋原則” ,群島領土主權的整體性決定了必須將群島作為一個整體確定海洋權利,包括劃定領?;€與確定群島水域的性質。與群島領土主權的確定不考慮其具體類型不同的是,劃定群島海洋權利及其范圍必須考慮其地理形態、構成及位置。這一點已被《公約》相關規則和制度確認。如《公約》第7 條第1 款可適用于大陸國家的沿岸群島,采用直線基線劃定領?;€,該線以內的水域為內水;第四部分群島國制度也規定了群島國群島的領?;€的劃定以及群島水域的性質。對于大陸國家的遠海群島,雖然《公約》并未對此做出規定,但是大量國家實踐證明,大陸國家實際上也從整體上確定其海洋權利。

三、群島整體性原則的習慣國際法性質

(一)確定習慣國際法的基本規則

習慣國際法是傳統國際法的重要淵源,在現代國際法體系中仍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據《國際法院規約》(以下稱《規約》)第38條第1款的權威表述, “國際習慣” 應從國家實踐(state practice)和法律確信(juris opinio)兩方面加以識別和認定。①See Malcolm N.Shaw,International Law 62(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1).國際法委員會在《識別習慣國際法結論草案評注》(以下稱《結論草案評注》)中稱之為 “兩要素法” 。②Se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Draft Conclusions on Identification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2018,Volume II,Part Two,p.124.國際司法機構在實踐中也是按照這一方法認定習慣國際法規則。③See 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v. Denmark;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v. Netherlands), ICJ Reports 1969, pp.43, 44, paras.74, 77; Continental Shelf (Libyan Arab Jamahiriya v.Malta),Judgment,ICJ Reports 1985,pp.29-30,para.27.

第一,在客觀方面,國家實踐必須是普遍的,即具備足夠的廣泛性、代表性和一致性。④Se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Draft Conclusions on Identification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2018,Volume II,Part Two,p.135.《規約》稱為 “通例” (general practice)。這些要求并不存在任何絕對的標準,必須結合具體背景判斷,而且并不要求所有國家參與才構成普遍實踐。事實上,有機會或者可能適用這些規則的代表性國家,尤其是 “特別受影響的國家” 的實踐尤為重要。⑤Se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Draft Conclusions on Identification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2018,Volume II,Part Two,p.136.一致性要求國家實踐是前后一致、并非自相矛盾的。這實質上是重復性的要求,即在相同情形下,國家會做出相同的行為。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國家的行為必須完全一致,存在一些不一致或者矛盾并不必然構成一致性的障礙。⑥See Military and Paramilitary Activities in and against Nicaragua (Nicaragua v.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Merits,Judgment,ICJ Reports 1986,p.14,at pp.93-96,paras.174-179.國家實踐可表現為多種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外交行為和通信,與國際組織或者政府間會議通過的決議相關的行為,與條約相關的行為,立法和行政行為以及國內法院的判決。⑦Se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Draft Conclusions on Identification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2018,Volume II,Part Two,p.133.

第二,在主觀方面,國家作為或者不作為的原因是其認為有權利或者義務如此行為?!督Y論草案評注》第9條結論第1款將其表述為:相關實踐必須伴隨著法律權利或者義務的意識。①Se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Draft Conclusions on Identification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2018,Volume II,Part Two,p.138.換言之,國家作為或者不作為的原因是基于習慣國際法的要求,這也是與國際慣例、國際禮讓的根本區別。法律確信實際上推動了國家實踐的形成,而國家實踐也是法律確信的表現和證據。因此,法律確信可從國家實踐和行為中推斷出來?!督Y論草案評注》結論10 指出,可作為國家法律確信的證據類型包括但不限于:代表國家做出的公開聲明,官方出版物,政府法律意見,外交信函,國內法院判決,條約規定,以及與國際組織或者政府間會議通過的決議有關的行為。②Se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Draft Conclusions on Identification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2018,Volume II,Part Two,p.140.

(二)國家實踐

國家將群島作為整體對待的早期實踐可追溯至19 世紀。1864 年,英國在處理牙買加領海劃界問題時主張,如果占有陸地沿岸的巖礁、礁石或者海灘對于陸地的安全和防衛是必要的,那么英國也對這些巖礁、礁石或者海灘與陸地之間的水域主張權利,而不論其與陸地之間的最短距離是多少。③See Fisheries Case (United Kingdom v. Norway), ICJ Pleading, Oral Arguments, Judgment of December 18,1951,Volume II,p.533.1920 年,挪威對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主權得到了國際上主要國家的承認,而該群島包括具體經緯線范圍內的所有島嶼和巖礁。④See D. P. O’Connell, Mid-Ocean Archipelagos in International Law, 45 British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4 (1971).

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之前,埃文森在會議的準備文件中對這一階段涉及沿岸群島和遠海群島的國家實踐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表1 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之前的國家實踐

續表

續表

由上表可知,無論是大陸國家的沿岸群島還是遠海群島,絕大多數國家均將其作為一個整體確定海洋權利。第一,各國普遍適用直線基線方法劃定群島的領?;€,沿岸群島尤其明顯,而且對于連接各點之間的直線長度,各國或者不作限制,或者未明確限制。這些實踐最終促成了1958 年《領海與毗連區公約》第4 條第1 款規定的形成。第二,此時并不嚴格區分大陸國家的遠海群島與構成群島國全部或者部分領土的群島。第三,基本上各國認為沿岸群島與大陸之間的水域為內水,而遠海群島內水域的屬性,各國實踐差異,認識并不統一,但這并未影響各國仍將其視為整體。

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之后,以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為代表的群島國家先后制定國內立法確立特殊的群島制度,將構成本國領土的群島作為一個整體劃定領?;€,并規定基線內的水域為內水。如菲律賓于1961 年6 月17 日頒布了確定領?;€的第3046 號法令,主張菲律賓的領?;€為連接群島外緣島嶼上適當各點的各直線,并且規定各直線內的水域為菲律賓的內水。①See Republic Act No.3046 of 17 June 1961.An Act to Define the Baselines of the Territorial Sea of the Philippines,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PHL.htm,visited on 14 April 2022.1973 年菲律賓憲法重申了其領土包括菲律賓群島的所有島嶼及其周圍水域,以及屬于菲律賓的其他領土。①See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in Force Since 17 January 1973,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PDFFILES/PHL_1973_Constitution.pdf,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這些規定表明,菲律賓始終將構成其領土的眾多群島作為一個整體主張領土主權和海洋權利。印度尼西亞的群島整體性主張則更早,1957 年,印度尼西亞發表政府宣言,明確主張印度尼西亞群島應被視為一個整體。②See Act No.6 of 8 August 1996 regarding Indonesian Waters,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PDFFILES/IDN_1996_Act.pdf,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1960年,印度尼西亞頒布政府條例,重申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整體性。③See Act No.6 of 8 August 1996 regarding Indonesian Waters,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PDFFILES/IDN_1996_Act.pdf,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這些國家的實踐對《公約》群島制度的最終確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公約》簽署后的國家實踐進一步增強和鞏固了群島整體性原則。這一時期的國家實踐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察:

第一,大陸國家的沿岸群島。有些國家在第二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之后已經在國內立法中確立了適用于沿岸群島的直線基線制度,但是《公約》簽署后,這些國家均主張此類群島屬于《公約》第7 條第1 款中的 “一系列島嶼” ,應適用直線基線劃定領?;€。其他國家也相繼在《公約》簽署后依據第7 條規定確立直線基線。下表選取了數個較為典型的沿岸群島予以說明。

表2 大陸國家沿岸群島的國家實踐

續表

第二,構成群島國全部或者部分領土的群島?!豆s》制定過程中和簽署后,相關國家已根據《公約》規定主張群島國地位,①是否主張群島國地位由主權國家自行決定,但是必須符合《公約》第四部分設定的限制性條件,如群島基線的長度、基線內的水陸比例等。不符合這些條件,即使國家全部或者部分領土由群島組成,也不能宣布本國為群島國。并相繼通過國內立法確立群島制度。這些群島國家主要包括: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佛得角、科摩羅、斐濟、格林納達、牙買加、馬爾代夫、毛里求斯、巴布亞新幾內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爾、所羅門群島、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圖瓦盧、瓦努阿圖、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①這些國家的國內立法參見聯合國海洋事務和海洋法司網站: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index.htm,2022年8月19日訪問。 See Maritime Areas Act, 1983 (Act No.15 of 19 May 1983),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VCT.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在上述1這些國家的國內立法參見聯合國海洋事務和海洋法司網站: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index.htm,2022年8月19日訪問。 See Maritime Areas Act, 1983 (Act No.15 of 19 May 1983),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VCT.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9 個群島國中,有11 個國家將構成群島的全部島嶼、其他海洋地物和水域作為一個整體劃定群島基線,即安提瓜和巴布達②See Maritime Areas Act,1982,Act No.18 of 17 August 1982,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ATG.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 See Archipelagic Waters and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ct, 1986, Act No.24 of 11 November 1986,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TTO.htm, 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巴哈馬③See An Act (No.37 of 1993) respecting the Territorial Sea, Archipelagic Waters, Internal Waters and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BHS.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 這些國家的國內立法參見聯合國海洋事務和海洋法司網站: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index.htm,2022年9月29日訪問。、佛得角④See Law No.60/IV/92 of 21 December 1992,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CPV.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科摩羅、⑤See Law No.82-005 relating to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Maritime Zones of the Islamic Federal Republic of the Comoros of 6 May 1982,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COM.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格林納達、⑥See Marine Spaces (Archipelagic Baselines and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rder, 1981, Law of the Sea Bulletin No.66, pp.67-70,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FJI.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印度尼西亞⑦See Act No.6 of 8 August 1996 regarding Indonesian Waters,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PDFFILES/IDN_1996_Act.pdf,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牙買加⑧See Maritime Areas Act of 1996,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JAM.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馬爾代夫⑨See Maritime Zones of Maldives Act No.6/96,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MDV.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圣多美和普林西比⑩See Law No.1/98 on Delimit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Sea and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STP.htm, 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1這些國家的國內立法參見聯合國海洋事務和海洋法司網站: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index.htm,2022年8月19日訪問。 See Maritime Areas Act, 1983 (Act No.15 of 19 May 1983),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VCT.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特立尼達和多巴哥2See Maritime Areas Act,1982,Act No.18 of 17 August 1982,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ATG.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 See Archipelagic Waters and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ct, 1986, Act No.24 of 11 November 1986,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TTO.htm, 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而其他8 個國家則由于不符合第47 條設定的限制性條件或者其他原因,將構成本國全部或者部分領土的群島劃分為不同的部分。3See An Act (No.37 of 1993) respecting the Territorial Sea, Archipelagic Waters, Internal Waters and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BHS.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 這些國家的國內立法參見聯合國海洋事務和海洋法司網站: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index.htm,2022年9月29日訪問。即便如此,這些國家仍將各個部分分別作為一個整體,并據此劃定海洋權利。

第三,大陸國家的遠海群島。由于《公約》并未涉及此類群島,各國實踐并不完全一致。美國發布的《海洋中的界限》第150 號文件的國家實踐補編統計了24 個國家關于遠海群島的相關實踐。①該報告非法地將屬于中國的南沙群島列為菲律賓的領土,認為菲律賓適用正?;€劃定南沙群島的領?;€,同時非法地將屬于中國的釣魚島列為日本領土,認為日本適用正?;€劃定其領?;€。本文此處的統計并非承認菲律賓、日本對南沙群島和釣魚島的領土及海洋權利主張,僅為統計目的。從整體上看,盡管有國家將群島再次劃分為不同的群島,如阿根廷的??颂m群島分為東??颂m群島和西??颂m群島兩部分,法國的新喀里多尼亞群島由五組島嶼群組成,但是各國都承認群島應作為一個整體。這首先意味著在領土主權層面,各國都是從整體上主張群島的領土主權,而不是將群島或者構成群島整體的各個群島割裂、拆分。在海洋權利方面,在該文件考察的70 多個遠海群島的國家實踐中,有30 個遠海群島適用直線基線或者混合基線,將構成群島的全部或者大多數的島嶼包圍起來。②Se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Bureau of Oceans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nd Scientific Affairs, Limits in the Seas, No.150,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State Practice Supplement,https://www.state.gov/limits-in-the-seas/,visited on 14 April 2022.如巴西適用直線基線將圣佩德羅和圣保羅群島的所有島嶼包圍起來,丹麥的法羅群島也適用直線基線包圍所有島嶼。

綜上,從早期國家實踐開始,直至《公約》簽署之后,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跨度內,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大陸國家和群島國都將各種類型的群島作為一個整體,確定領土主權和海洋權利,而非將其拆分、割裂為各個部分。這些國家實踐具有足夠的廣泛性、代表性和一致性,足以滿足形成習慣國際法規則所要求的國家實踐。

(三)法律確信

法律確信要求國家作為或者不作為的原因是為了行使權利或者履行義務。具體而言,國家在確定領土主權歸屬和海洋權利時遵循群島整體性原則,原因在于其認為習慣國際法規則如此規定,國家有權如此行為。法律確信的證據可從國家對群島實施的統一和一致的實踐中推斷出來,包括國家做出的一致性的外部聲明,在國際會議或者國際組織中的相關主張和聲明,國家相關的國內立法、司法和行政行為等。下文將區分不同類型的群島證明國家將群島視為一個整體是在行使習慣國際法上的權利。

1.大陸國家的沿岸群島

關于沿岸群島整體性的習慣國際法規則在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之前就已經形成,并通過歷次海洋法編纂活動最終由相應的海洋公約予以確認。在1951 年漁業案之前,已經有國家在國內立法中規定適用直線基線劃定領?;€,確定了沿岸群島的整體性。如瑞典最早于1927 年在國內立法中確立直線基線制度。①See Certain Legal Aspects concerning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Waters of Archipelagos,by Jens Evensen, Preparatory Document No.15, Doc.A/CONF.13/18,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Preparatory Documents),1958,p.296.南斯拉夫也在1948 年通過國內立法規定適用直線基線劃定沿岸群島的領?;€。②See Certain Legal Aspects concerning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Waters of Archipelagos,by Jens Evensen, Preparatory Document No.15, Doc.A/CONF.13/18,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Volume I(Preparatory Documents),1958,p.296.漁業案所確立的一系列原則很快就被國家視為構成國際法規則的一部分,③See Malcolm N.Shaw,International Law 48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1).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的與會國也確信該案確定的沿岸群島整體性原則反映了現行法律,并將該原則體現在《領海與毗連區公約》第5 條規定之中。④See Sophia Kopela, Dependent Archipelagos in the Law of the Sea 3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13).隨后,各國相繼制定國內立法確立本國沿岸群島的直線基線,這些活動表明:國家認為適用直線基線劃定沿岸群島的領?;€,是因為根據作為習慣國際法規則的群島整體性原則,以及體現該原則的《領海與毗連區公約》第5條規定,本國有權將沿岸群島視為一個整體。

2.構成群島國全部或者部分領土的群島

群島整體性是群島國主張確立特殊的群島國制度的根本原因和依據。⑤See Jorge R. Coquia, Development of the Archipelagic Doctrine as a Recognized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58 Philippine Law Journal 20-21(1983).自群島問題成為歷次海洋法編纂會議的議題開始,應將群島作為一個整體就一直是群島國的核心訴求。早在1955 年,菲律賓就明確地從整體上主張對菲律賓群島的領土主權,并提出應適用直線基線將所有的島嶼或者小島包括在內。⑥See 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1956,Volume II,pp.69-70.印度尼西亞也于1957年發表聲明宣布通過直線基線制度將整個印度尼西亞群島劃為一個整體。⑦See Act No.6 of 8 August 1996 regarding Indonesian Waters,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PDFFILES/IDN_1996_Act.pdf,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作為群島國的典型代表,其實踐對于證明群島整體性法律確信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于《公約》生效之前并不存在統一有效的條約對群島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在此背景下,群島國通過國內立法確立了本國的群島制度,均將群島作為一個整體主張領土主權,確定海洋權利。這些實踐表明,群島國認為根據群島整體性原則這一習慣國際法規則,本國有權將群島作為一個整體確定領土主權和海洋權利。

《公約》第四部分規定的群島國制度正是之前已經形成的習慣國際法規則的集中體現,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因此,該部分的規定既非完全 “創設性” 的,也是對之前經由群島國實踐而形成的習慣國際法規則的歸納與總結。1989年,美國國務院的一名法律顧問在《1981—1988 年美國國際法實踐摘要》中指出: “雖然1982 年《公約》尚未生效,群島條款反映了習慣國際法,并且編纂了國家現在可以合法提出群島主張的唯一規則。美國于1986 年承認,并于1988 年重申了印度尼西亞的群島主張,前提是該國承諾,其主張在當時和將來將完全依據國際法適用于其他國家及其國民?!雹費arian Nash Leich (ed.)., Cumulative Digest of United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 (1981-1988),Book II,p.2601.

美國向菲律賓政府提交的外交照會再次確認了美國的這一態度。②See J.Ashley Roach & Robert W. Smith, Excessive Maritime Claims 372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12).此外,群島國同樣也認為這些規則反映了習慣國際法規則。如在《公約》生效前,安提瓜和巴布達③See Maritime Areas Act,1982,Act No.18 of 17 August 1982,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ATG.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佛得角④See Law No.60/IV/92 of 21 December 1992,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CPV.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斐濟⑤See Marine Spaces (Archipelagic Baselines and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rder, 1981,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FJI.htm, 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格林納達⑥See Territorial Sea and Maritime Boundaries Act, 1989, Territorial Sea and Maritime Boundaries Act,1989,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印度尼西亞⑦See Act No. 6 of 8 August 1996 regarding Indonesian Waters,Act No. 6 of 8 August 1996 regarding Indonesian Waters,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所羅門群島⑧See The Delimitation of Marine Waters Act,1978 Act No.32 of 21 December 1978,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SLB.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等國均先行通過立法確立了本國的群島基線。由此可見,群島整體性原則在《公約》生效前就已經基于各國實踐逐漸形成一項習慣國際法規則,并最終體現在《公約》第四部分的各項規定之中。

3.大陸國家的遠海群島

由于《公約》并未涉及遠海群島問題,大陸國家普遍通過制定國內立法表明本國立場和主張,這些國內立法可作為國家 “法律確信” 的證據和依據。尤其在尚不存在普遍有效的條約規定遠海群島問題的背景下,大陸國家的國內立法對于法律確信的確認尤為重要。絕大多數大陸國家都在國內立法中劃定了遠海群島的領?;€,并且無論是僅適用直線基線,還是直線基線和正?;€的混合,均將群島作為一個整體,或者即使將群島再次劃分為不同的群島,各個不同的群島也被領?;€圍起來作為一個整體。例如,丹麥僅適用直線基線劃定法羅群島的領?;€,①See Ordinance No.599 of 21 December 1976 on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Sea around the Faroe Islands,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PDFFILES/DNK_1976_Ordinance599.pdf,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法國的瓜德羅普島領?;€則由直線基線和正?;€構成,但是這并不影響兩國均將這兩個群島視為一個整體。②See Decree No.99-324 to Determine the Baselines from Which the Breadth of the French Territorial Sea Adjacent to the Martinique and Guadeloupe Regions Is Measured, 21 April 1999, 2017 年更新。See Decree No.2017-1511 of 30 October 2017 Defining the Baselines from Which the Territorial Sea Adjacent to the French Antilles Is Measured, https://www.un.org/Depts/los/LEGISLATIONANDTREATIES/STATEFILES/FRA.htm,visited on 29 September 2022.這些國家實踐表明,根據群島整體性原則,大陸國家有權從整體上確定遠海群島的范圍和劃定海洋權利,從而形成一項明確的習慣國際法規則。

結語

群島的整體性是《公約》規定的群島概念的本質特征。雖然這一概念由條約規定,但是仍構成海洋法中群島概念的基礎。在海洋法研究活動和編纂會議與國家實踐的推動下,群島整體性原則逐漸形成,并適用于所有類型的群島。因此,在確定群島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利時,必須遵循群島整體性原則,而不能拆分、割裂作為一個整體的群島。自20 世紀初群島問題成為歷次海洋法編纂會議的議題之一開始,各國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國家實踐,將群島作為一個整體主張領土主權和劃定海洋權利,同時這些實踐也確定無疑地表明,各國認為本國有權如此行為,從而推動了群島整體性原則這一習慣國際法規則的逐漸形成與最終確立。

猜你喜歡
海洋法領海群島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一般接受的國際規章”解析
中國與《海洋法公約》:歷史回顧與經驗教訓
《海洋法公約》的法律價值與實效分析
日向中方詢問海警船進九州“領?!币鈭D
蘇祿群島
論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仿宋錫錢
環球時報(2015-12-21)2015-12-21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適當顧及”研究
被困哈哈馬群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