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詠流傳》的節目創作特色分析

2022-03-03 03:33王萍
美與時代·下 2022年1期
關鍵詞:文化元素

摘? 要:《經典詠流傳》自2018年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高居不下,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詩風詞韻,乘歌以揚,詩詞藝術插上了音樂的翅膀,得到了更加現代化的表達,為增強我國的“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力量,引導了大眾審美趨勢,提高了受眾審美素質和藝術修養?!白x詩成曲,傳唱經典”的“詩曲”品牌,在全國打響,樹立了國內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文化尺度與價值標桿?!督浀湓伭鱾鳌愤@檔節目發掘了現代元素在傳統文化中的運用潛能,為今后電視文化類節目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思維和路徑。

關鍵詞:經典詠流傳;詩詞藝術;視聽元素;文化元素

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傳承千年,是中華子孫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中華兒女為之驕傲。在十八大會議上,黨提出復興偉大的中國夢后,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得到了重視。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復興,就必須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督浀湓伭鱾鳌肥侵醒霃V播電視臺推出的一檔藝術水準與觀賞性共存的電視文化音樂類節目,推出后獲得了高度關注。它不僅代表了電視文藝節目品質的回歸,更在全國的青少年群體內,掀起了一股國學風和詩詞文化熱潮。電視作為大眾傳播的重要媒介,肩負著重大的時代使命,起著引導主流價值觀,弘揚正能量的作用。在電視節目泛娛樂化的環境下,我們亟需優質的電視文化節目,提高大眾的文化修養和審美修養,對《經典詠流傳》的節目創作特色分析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聽覺元素分析

(一)流行音樂的引入

流行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在20世紀七十年代末才在國內出現,受到很多抨擊后,才逐漸被人接受。發展到今天,流行音樂幾乎已經成為主流的音樂體驗方式,深受大眾喜愛。而《經典詠流傳》這檔節目最大的創作特色,就是將詩詞與流行音樂兩種不同的藝術種類,成功地進行了融合。節目在形式上的創新,讓人耳目一新,用藝術承載藝術,給人們帶來一場全新的視聽盛宴。在流行中體味經典,詩詞藝術穿越千年,再度被現代人接受,大眾在流行音樂中,體味詩詞的審美意蘊和文化內涵。

流行音樂作為新時代下誕生的藝術,被大眾廣泛接納。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他們在各種各樣的流行歌曲中,找到自己的心聲。然而,大多數現代人卻很難在詩歌中找到共鳴,寄托和抒發情感。因而,詩詞藝術在當代面臨了難以傳播的窘境。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之瑰寶,如何進行創造性傳播,讓廣大受眾接受,而不是一直高高地居于神壇之上,這就成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吨袊娫~大會》的成功,引發了國人學詩詞的熱潮,這說明詩詞文化仍深受大眾喜愛,詩詞早已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深深地烙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

因此,如何找到適合現代人接受詩詞藝術的方式,成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已有珠玉在前,《經典詠流傳》在播出時就被寄予厚望,而它確實也不孚眾望,以輕賽制、重感受,將詩詞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獨特創作方式,在迎合了大眾的審美傾向的同時,又有自己的立場和堅持。在電視節目傾向于泛娛樂化的今天,這檔節目可謂是一股清流,它為電視文化音樂類節目樹立了風向標,再一次掀起了詩詞熱潮。節目將流行音樂引入詩詞文化中的獨特之舉,也讓這檔節目別具魅力,從而受到了大眾的喜愛。

(二)國內外經典音樂的引入

詩情集海內知己,經典唱響八方,不流俗、不媚俗,節目不僅以深層的文化內涵作為節目的根基,用音樂給詩詞插上翅膀,它還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國內外經典音樂與古典詩詞相結合。

除了受到國人的歡迎,很多外國人也登上了舞臺,唱響了他們熱愛的中國經典。在整個節目中,從歌曲的形式來看,除了中國傳統的戲曲唱腔,還融合了西方的說唱技巧。而且在演奏方面,既有中國的古老的樂器編鐘,還有西方的鋼琴曲伴奏。鋼琴演奏的中國經典愛情故事《梁?!?,即使沒有演唱,只用純音樂的形式,由于其本身所承載的文化記憶,也讓觀眾在鋼琴曲地伴奏下,充分感受到了梁山伯與祝英臺地絕美愛情,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

中西方藝術的融合,在觀眾為古典樂的婉轉悠揚,如癡如醉的同時,又體驗到西方樂器清脆和鳴的別樣風味。節目打破了文化與國家的界限,讓我們看到了,東西方藝術結合所迸發出的火花,詩詞藝術在新時代下的魅力,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無限包容力,詩詞藝術在國內外經典音樂的托舉下,更加熠熠生輝。

二、視覺元素分析

(一)獨特的舞美設計

現代科技的發展,電視媒介實現了積極的、探索性的感覺延伸。電視藝術的畫面語言作為其本體語言,不僅發揮著重要的敘事功能,也承載著表意功能和傳遞美學價值,從而使觀眾能更好的進入設置的情境之中。

時空穹頂的舞臺設計、古代竹帛樣式的豎屏,緩緩地出現在觀眾眼前,從右往左的展開順序,符合中國古人的閱讀習慣,三千年詩韻穿越時空,進入到現代社會,讓人身臨其境。張衛健在演唱《從軍行》以及《真英雄》時,舞臺布置從烽火狼煙,再到現如今的國防生,跨越千年,時空轉換,讓觀眾看到了中華傳統精神的傳承。歷史的長河滔滔向前,光陰荏苒,時空變換,顯示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愛國情懷,男兒當自強,為民為國、死而后已的精神是不變的,即使經歷了風云變幻、歲月洗禮,仍長存于中華兒女的骨髓之中。

節目中的舞臺元素與詩詞意境相契合,舞臺上的大屏幕隨著詩詞的情景而變化,一幅幅精美的畫面,配合著詩詞出現,調動了觀眾多種感覺器官,想象力被充分激發,讓觀眾在舞臺的方寸之間,領略詩詞藝術的意境之美,體味著中國詩詞藝術的魅力,獲得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古今碰撞,化古為今,精美的舞臺設計與詩詞藝術的完美融合,讓古詩詞煥發出新的生命,給欣賞者帶來全新的體驗。

(二)全息投影科技的引入

詮釋經典,演繹再現,作為現代元素的舞臺表演,大大地增加了節目的傳播效果,詩詞藝術借助了現代科技,從形到意,更完美地演繹了詩詞藝術。如在表演鄧麗君的《但愿人長久時》曲目時,節目運用了全息投影科技,在舞臺上映射出了鄧麗君的人像,借用現代科技完成了鄧麗君與劉潤童的合唱。

鄧麗君的聲音穿越屏幕,與劉潤童稚嫩的童聲相結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一曲終結,不禁令人動容。

古詩詞藝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舞臺上栩栩如生的鄧麗君,為表演增添了更多的觀賞性。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震撼了現場很多觀眾,也讓其更形象地讀懂詩詞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

三、情感元素分析

(一)詩詞的情感傳遞

《經典詠流傳》不僅是詩詞與音樂的結合,更是詩詞與情感的交融。任何一檔節目想要觀眾留下印象,就必須為觀眾制造出記憶點。建立情感聯系,引起情感共鳴,引起觀眾的情感波動,將觀眾帶入設置的情境之中?!督浀湓伭鱾鳌饭澞康墓适?,有來自詩詞本身的故事、傳唱者背后的故事、表演者的故事,乃至聽眾的故事。詩詞作為承載著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記憶的符號,它本身就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故事,是時代和社會的縮影,是創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化身。

《觀滄?!芬辉娭?,展現了曹操滿腔的雄心壯志和意氣風發;《梁?!分v述的不僅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悲劇,更是封建社會制度下導致的人性悲劇;余光中的一首《鄉愁》又喚起了多少人的思鄉愁緒?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而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绷攘葦底质嵌嗌俦尘x鄉、在外漂泊的游子的生動寫照?離鄉人輾轉難眠的夜晚,和那顆躁動不安的心靈,被描寫得淋漓盡致。明月一直是很多古人抒發情感的意象,《水調歌頭》一詩中,蘇軾用極精煉的語言,就給我們營造了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礦遠的境界。

用現代的演繹方式,成功地將古今融匯起來,詩詞情感在傳達給觀眾的同時,觀眾的情感也被融入詩詞之中。情感在舞臺中流動,文化穿越時空,從而形成觀眾與詩詞,觀眾與創作者,觀眾與表演者,乃至觀眾與觀眾的多向互動。

(二)嘉賓的情感傳遞

不管是當紅明星,還是熱愛生活的普通人,他們的背后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他們走上《經典詠流傳》的舞臺,用傳統詩詞,講述著他們的人生經歷、他們的夢想、他們的人生與詩詞的淵源,觀眾沉浸在他們的故事中。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故事背后,是詩詞的深層意蘊和文化價值,是對傳統文化與中華精神的傳承與堅守。詩詞的精神力量鼓舞著我們的人生,照耀著前行的路途,滋養著我們的精神世界。

節目邀請的傳唱嘉賓,除了像王俊凱、肖戰等當紅的偶像明星外,也有像陳彼得、谷建芬等國家級的表演藝術家,以及很多對生活懷抱熱情的普通人。李玉剛在表演《昭君出塞》后,講述了他曾籌備了將近六年的藝術夢想,那就是重走昭君路,感受當年昭君所感受到的一切。李玉剛說他從王昭君的故鄉南郡姝歸采風之后,一路向北到內蒙古境內,雖是開車行駛,但是到了晚上住在露宿野外的帳篷里,聽著北風呼號,想象著王昭君當年經歷的千辛萬苦,一路上欣賞著王昭君曾看過的風景。情動于景中,李玉剛為一輪即將落下的夕陽而熱淚盈眶,那一刻,他與王昭君的靈魂相交融,而藝術靈感也在這樣的情境下迸發而出,觀眾也為他對藝術的執著而感動。

十四名聽障兒童組成的合唱團,每個人發出不同的高低音節,唱響了千年名篇《畫》;七旬“無腿老人”夏伯渝43年五度攀登珠峰,歷經截肢、癌癥、多次大手術等磨難,始終不忘登頂珠峰的夢想,堅持高強度訓練。他一次又一次拖著假肢向珠峰發起挑戰,卻接連因為地震、風暴而失敗,最終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雙腿假肢而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的人。他在舞臺上演繹了汪國真的《山高路遠》,全場眾人含淚起立致敬,這位七旬老人,終于在海拔8848米處登上他人生中的“榮譽殿堂”,完美地詮釋了他人生中的“山高路遠”。

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飽含著不同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愛國之情不再只是朦朧、縹緲的存在于詩詞中,而是在故事中得到具象表現,更加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傳遞了詩詞藝術的精神內涵。情動于中,觀眾看到了傳統文化對人生的啟迪,讀懂了人生百味情懷,讓我們再次相信經典藝術的文化力量。

四、文化元素的運用分析

(一)文本視角的解讀

弘揚詩詞精神,傳承歷史文化。節目設置的詩詞鑒賞環節,對藝術經典的意義闡釋和文化價值的解讀,起了重要作用,讓大眾更好地理解詩詞文化,獲得審美體驗。鑒賞環節很好地延伸了節目深度,真正做到了文化傳承而不是簡單地學詩和讀詩。

北師大教授康振作為鑒賞嘉賓中的一員,主要從文本出發,鑒賞和解讀古典詩詞文化,輔助觀眾加深對詩詞的理解。如在第二季中,康震就科普了徐夢圓和王泓翔表演的《回文詩》中“回文詩”的意思?;匚脑娂幢硎疽皇自?,不管是從前往后讀,還是從后往前讀都是同一首詩,這種創作方式對創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在點評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時,從創作背景和歷史環境下出發,為觀眾講解了,為什么王維在送別友人時要“勸君更進一杯酒”,因為古代交通非常不發達,而他的友人要從今天的西安去往新疆,再見已不知是何時,所以離別情緒分外濃厚,“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一首詩寫盡了友情、眷念、送別的感覺,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能體驗到濃厚的惜別之情,能感受到詩人不舍友人又無可奈何的情感。

從文本視角出發,康震為觀眾揭開了詩詞的另一層面紗,為詩詞增添了更多故事性,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詩詞不再書本化,增強了表意功能,讓我們感受到詩詞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價值,以及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生存狀態。

(二)其他文化視角的解讀

“詩言志,歌詠言,古人和詩而歌?!薄督浀湓伭鱾鳌愤@檔節目不僅重視詩詞藝術的傳播,同時也突出了音樂、表演等藝術元素在節目中的運用。在鑒賞環節中,除了康震教授從文本視角對詩詞進行解讀外,其他三名嘉賓也分別從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出發,以不同的文化視角解讀詩詞,用專業的眼光評判傳唱者,挖掘觀眾不易察覺的細節,使詩詞藝術的文化功能得到更多可能性的表達。

王黎光院長從音樂的角度,解讀詩詞在音樂中的價值和意義,詩為歌而和。音樂元素增加了詩詞在青少年中的傳播力。庾澄慶更多地從表演藝術的角度出發,評判演唱者的技巧,好的表演為詩詞呈現更好的觀感;曾寶儀則是將自己置身于觀眾的角色,從觀眾的角度出發,主要講述現場感受、情緒體驗和內心想法,更多地代表了大眾心聲,因而點評也更傾向于感性化和情感化。

全方位、多角度,鑒賞嘉賓各司其職,從不同的視角出發鑒賞,讓觀眾感受到詩詞藝術更多的魅力,觀眾不知不覺地融入詩詞之中,感受詩詞帶來的意蘊,精神得到升華、靈魂得到凈化?!督浀湓伭鱾鳌凡粌H弘揚了傳統文化,更喚起了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感,激勵人生,建立文化自信,最終為建設富強的祖國而奮斗,早日實現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夢。

參考文獻:

[1]楊凱.經典與流行的碰撞:論《經典詠流傳》節目的審美意蘊[J].聲屏世界,2020(10):30-31.

[2]李玥,謝春.論中華傳統審美認知在電視節目中的應用——以文化類節目《經典詠流傳》為例[J].當代電視,2020(1):34-37.

[3]邢夢瑩.從《經典詠流傳》看優秀傳統文化試聽傳播路徑[J].電視研究,2019(4):47-48.

作者簡介:王萍,長安大學人文學院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在旅游型古鎮景觀中的表達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V Series
“大學物理”課堂教學與文化元素相融合的探索與研究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電影中的運用分析
論傳統文化元素在動漫設計中的運用
淺析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動畫設計中的應用
貴州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產品中的文化研究
廣西壯族文化元素在藝術設計基礎課程中的實踐與研究
抓好起步教學,讓學生愛上文言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