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調查

2022-03-08 11:59姚麗梅黃煥宗陳遠宏楊秋娜
黎明職業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生源學習動機動機

姚麗梅,黃煥宗 ,陳遠宏,陳 云,楊秋娜

(1.黎明職業大學 科研處;2.黎明職業大學 商學院;3.黎明職業大學 通識教育學院;4.黎明職業大學 外語與旅游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國務院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職院校擴招,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的擴招目標,為我國高職院校生源多元化現象的產生提供了基本社會背景[1]。一般認為,高職擴招面對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他們與應屆高中生、中職生共同構成了高職多樣化生源。這些不同來源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不同的求學心態和需求、不同的思想和客觀現實。為充分認識生源多樣化對高職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意義,全面檢視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內外部環境,該研究基于我國10所高等職業院校調研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總結出生源多樣化背景下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面臨的六大挑戰,提出六大改變,最終探索出高職生源多樣化背景下人才培養改革的六大路徑,以期系統構造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各環節教學改革內容的完整框架,為我國生源多樣化背景下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新職能與新模式的形成提出可行性建議。

一、文獻回顧

學習動機是激發并維持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導致其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反映了學習者進行學習的需要[2]。根據學界的研究成果,可以將學習動機分為內生動機和外生動機。內生動機是個體為了尋求挑戰和樂趣,滿足好奇心而參與學習活動的傾向;而外生動機是個體為了學習之外的其他因素,如獎勵、他人認可和評估、與他人競爭等而參與活動的傾向[3]。華人心理學者李瑾[4]提出中國學習者具有五類學習目的,包括自我完善、提升知識和技能、建立經濟地位、獲得社會地位(聲譽)以及貢獻社會,無法簡單地歸入內生或者外生動機。張華峰、史靜寰、周溪亭[5]從對“自我”的跨文化心理角度構建中國大學生學習動機分析框架,試圖使動機研究的理論框架能更準確地表現中國學生學習動機的包容性和務實性,他們將動機分為自我發生型動機和社會規范型動機:自我發生型動機是“低社會影響、高個體決定”的,包括使命擔當、自我提升、學習興趣;社會規范型動機是“高社會影響、低個體決定”的,包括落實就業、長輩期待和同伴比較[5]。全國性定量研究和實驗數據表明,這一框架較內外動機分類法更能全面準確地反映中國語境下中國學生的學習動機全貌。因此,該研究基本上采用這一框架設計問卷。

二、調查設計與實施

(一)調查設計

該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相結合,全面研究高職生源入學動機現狀。通過對政行企校供給資源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內外環境的全面調查,系統梳理和跟蹤高職教育接受者在報考、入學、在學、畢業等全過程動態,全面梳理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為接下來的實證研究奠定資料基礎。選擇各種生源中的典型代表,通過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采用扎根理論的方法進行三級編碼,從而得到理論結果,并對理論結果進行飽和度檢驗。

(二)調查實施

選取南通職業大學、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福州船政職業技術學院、黎明職業大學、黃岡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等10所不同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具有代表性(雙高校、普通院校)的職業院校為調研對象,每所院校選定學生300名、教師100名樣本進行問卷調查。最終問卷累計回收學生問卷9 367份、教師問卷1 149份,剔除無效學生問卷1 495份、教師問卷54份,最終獲得學生有效問卷7 872份,有效率為84.04%;教師有效問卷1 095份,有效率95.30%。師生有效問卷比例約為1 ∶7.2。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對象數據分析

該調查的學生所在區域覆蓋面較廣,人數較多,共有7 872名學生參與調研。從圖1可看出,福建和江蘇參與學生數均超過2 600人,合計占比超過72%,這是因為這兩省各有兩所學校參與調研。其他省份的參與學生數都不超過400人,占比在4%~5%之間。

圖1 各省學生參與調查情況圖

高職學生生源結構多樣化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擴招的一個明顯變化之處,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應屆中職、普通高中畢業生之外,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以及往屆中職或高中畢業生等都已經納入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范圍。圖2顯示,十所被調研的高職院校錄取學生中普通高考生最多,共有4 555名學生;其次是中職畢業生,共有1 931人;再次是其他類考生389人;然后是五年制學生360人,二元制學生近200人,企業在職員工、農民工和退役軍人均不超過130人,新型職業農民及下崗工人均不足50人。

圖2 學生生源類型情況圖

(二)自我發生型動機下學習狀況分析

1.學習興趣

總體上看,被調研的學生中超過59%對專業有興趣,普通高考生有興趣占比超61%,為最高。其余生源也有過半數的學生表示對專業有興趣。例外的只有農民工和下崗工人,他們對專業有興趣的人員占比不到半數。

圖3 各種生源專業興趣總覽圖

入學前后,各生源的動機狀態分布都體現一定的穩定性。如表1所示,除了農民工外,其他生源在專業興趣問題的五個選項中,選擇“A.一直都感興趣”的比例都最高。對比入學與當前的專業興趣狀態,發現全體學生的40.07%的專業興趣因“了解”而轉向。不同生源的興趣變化程度和變化方向有比較大的差異。農民工中有50%的人興趣發生變化,且從有興趣變為無興趣比相反轉向的人多了9%,發生變化的比率為所有生源中最高,且負向占比最高。同樣為負轉向超過正轉向的還有退役軍人、下崗工人和中職畢業生。另外一組則是以新型職業農民和企業在職員工為代表的正轉向組,正轉向的占比比負轉向占比高出了10.21%和6.72%,但本組學生因“了解”而興趣轉向的占比最少。因就業方向而興趣轉向的人相對較少,但是下崗工人中有高達20.51%的專業興趣因此發生了負轉向。

表1 各種生源專業興趣動態變動表

2.自我提升

在自我提升方面,如表2所示,認為是“高中畢業后的自然延續”的比例最高的是普通高考生,占普通高考生總受訪人數的72%。認為是“本人有強烈的學習需求”的比例排在前三的分別是退役軍人、二元制學生和五年制學生,占比分別為56%、51%和50%。

表2 各種生源學生自我需求動機情況表

3.個人價值

在個人價值方面,超過半數的普通高考生和中職畢業生是為了比較明確的目標入學;這兩類學生中超過70%的人也有著強烈的為未來儲備知識、技能與素養的意愿,即“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實現人生理想做準備”。與通過選拔性考試競爭入學的學生相比,下崗工人和新型職業農民中選擇為目標努力的比率低,且選擇為實現人生理想做準備的占比也是所有生源中最低。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生源群體是退役軍人。雖然他們為目標努力的占比處于中等水平,但是他們中有很多人愿意全面提升自身素質,這使得該群體為實現個人價值而學習的人數占比之和高于其他的擴招生源。

表3 各種生源學生個人價值動機情況表

(三)社會規范型動機下學習狀況分析

1.他人認可

在他人認可方面,不同生源對于“填報志愿的原因是因為學校品牌”這一選項的選擇占比差距不大,最高的是二元制學生48%,其次是五年制學生45%;不同生源對于“隨大流報專業”“看重這個學校,專業無所謂”這兩個選項的選擇占比都不高。但是新型農民工選擇學校的隨機程度高于其他生源。企業在職員工在“隨大流報專業”和“看重這個學校,專業無所謂”方面的占比高于“學校品牌”。

圖4 各種生源學生他人認可動機情況圖

2.長輩期待

長輩期待方面,不同生源對于“老師和家長的迫切期望”這一選項的選擇占比普遍較高。圖5顯示,從中等學校升學到高等學校的兩類學生(普通高考生、中職畢業生)因師長期待而入學的比例在所有生源中處于末端,僅有30%的人是因此類原因入學。最高的是新型職業農民68%、下崗工人68%和企業在職員工67%。長輩期待在不同生源選擇專業時發揮的作用低于在升學時的作用。普通高考生和中職畢業生受師長的影響而選報比例也最低。整體上,師長對是否升學的影響大于對專業選擇的影響。

圖5 各種生源學生長輩期待動機情況圖

3.落實就業

在落實就業方面,“找一個理想的工作”這一選項的選擇占比排在前三的是中職畢業生、普通高考生、五年制學生,分別是57%、54%、44%;在“填報志愿因為就業前景”這個選項占比最高的是下崗工人和企業在職員工來源生源,均是77%;在“掌握一技之長,為就業打好基礎”選項中占比最高的是普通高考生和中職畢業生,均是65%。對多數中職畢業和普通高考生來說,升學是為了學技術進而實現就業。而對于企業在職員工和下崗工人,升學和學技術本身可能沒有太多直接聯系,而是學校教育能給予他們技術以外的資源,使得他們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圖6 各種生源學生落實就業動機情況圖

4.職業成長

圖7 各種生源學生職業成長動機情況圖

在職業成長方面,不同生源選擇“崗位晉升”的比例排在前三的是企業在職員工、農民工、二元制學生,分別是57%、55%、47%;選擇“為了職位晉升”的比例排在前三的依次是新型農民工、下崗工人和農民工,分別是80%、68%、66%。

5.物質動機

在外生動機的物質動機方面,不同生源對于“上大學的驅動因素是為了獲得文憑”和“大學階段的主要發展目標是為了獲得文憑”這兩個選項的選擇占比差異較小,最高的均是中職畢業生,分別是53%和48%。但是無論是哪個生源的學生都還有一半以上的人把文憑以外的東西作為大學階段的主要目標,其中農民工群體最不注重文憑。

圖8 各種生源學生物質動機情況圖

四、結論和建議

總體而言,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總結為學習興趣、自我提升和個人價值實現等自我發生型動機,以及他人認可、長輩期許、落實就業、職業成長和物質動機等社會規范型動機。不同生源的內外生動機分布情況呈現顯著的差異。傳統生源的主要影響動機是個人興趣和自我提升等自我發生型動機,相比之下落實就業和職業成長等社會規范性動機更多地影響著擴招生的學習選擇。

學習動機不是一成不變的[6]。調查情況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受教育的不斷加強及思想覺悟的不斷提高,擴招生的學習動機可以被引導并逐步發生改變。工學矛盾和工作壓力使不少擴招生淡化了理想,也談不上花時間、精力去提高政治思想覺悟。這些都給擴招生提高政治思想素質、端正學習動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大力發展適應新技術和產業變革需要的職業教育。擴招生是高職院校中新增的特殊群體,學校對他們學習動機的培養既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措施地創造某些客觀條件,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又要培養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的心理因素,使他們成為積極向上、動機端正的高職學生。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生源多元化背景下職業教育適應性提升建議如下:

(一)融入課程思政,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培育德技雙馨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7]。無論何種生源,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直接決定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決定了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對學習動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而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學習動機積極則學習效果佳,學習動機消極則學習效果差。因此,要針對不同生源特點,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教師根據不同生源學生特點,優化課程設置,設計學習體系,遵循傳統生源與擴招生源不同成長規律,將思政問題全覆蓋,根據不同教育任務難易度改革課堂教學,全面提升不同生源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探索實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新模式,融合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滲透職業道德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積極動機,打造工匠精神,培育能適應產業轉型升級與社會發展的不同類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改變教育觀念,提升教師適應性教育能力

擴招生身兼學生和員工、農民工和社會人士等不同身份,他們的學習獲得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校教職工隊伍教書育人的能力與素質。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和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將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因此,新形勢下要從兩個層面提升教師適應性教育能力。一是改變教育觀念。不同生源的內外生動機分布情況呈現顯著的差異,教師應積極轉變思想觀念,積極研究不同類型學生特點、學習動機與學習需求,落實多元多層職業教育內容與模式。班主任、輔導員、任課老師與學生直接交往較多,要通過自身言傳身教,啟發擴招生積極進取、克服學習困難、培養學習能力。二是提升教育教學能力?!鞍偃f擴招”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動機等自主選擇修習課程成為必然趨勢[8]。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精湛技術技能的引導者,才能更好擔起學生健康的指導者和專業發展引路人的責任。教師要積極參加師資培訓,全面提升適應性教育能力。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增強課堂的吸引力,讓課堂活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獲得感。教師要深入行業企業,了解變化趨勢,掌握技能要點,與技能大師、企業員工深度交流合作,促成自身整體素質發展,從而反哺教學。

(三)注重分類分層,全方位做好育人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要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為勞動者成長創造良好條件[9]。一是對于擴招生源。擴招學生大多是已有職業經歷的學習者,有著家庭、工作和學習的壓力。擴招學生有提升學歷和技能的共同需求,社會背景層次化明顯,學習能力普遍較差,學習時間和學習場所不固定,工學矛盾突出,對未來職業發展有較強的期望。因此,學校要加強教學調查與研究,精準把握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注重課程設置與職業發展的契合度。比如,在線課程、直播課程就能緩解工學矛盾,對那些對學歷提升教育期望值高的擴招生可開設特色課程、定制課程,幫助學生分類發展。社會生源的培養應將校內集中培訓與企業工作學習相結合,以企業培養為主。二是對于傳統生源,要注重育人服務全方位滲透。圍繞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素養能力為導向,整合“知識、文化、實踐”三大課堂,構建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十大”育人體系,全面統籌辦學治校各個領域、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人才培養各個方面的育人資源和力量,推動專業知識學習、綜合能力培養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教育的有機融合,建立健全系統育人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要遵循不同生源學生成長規律,抓緊“全過程分層次”服務育人。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深入研究大學生群體的特點,研究不同階段的教育重點,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成長實際,為他們量身定制思想政治工作策略。明確不同育人主體的職責和目標任務,將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職業心理健康四大基本素養貫穿滲透至學生培育全過程,通過系統設計、分步推進、全程實施,針對不同生情、不同階段學生特點進行調整和優化,注重育人工作的階段性、連貫性、發展性;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側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

(四)營造環境支持,增強學生學習效能感

學習動機具有持續的學習影響效力[10]。學校營造良好環境支持,能夠促進不同生源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增進積極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學習效能感。學校要創新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辦學機制,形成主體多元、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環境包容的辦學環境。要著力構建職教特色與學校專業特色、區域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發展的校園環境,使學生受到熏陶,自覺投入專業學習。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激發擴招學習者的學習熱情、興趣、信心和意志力,要在教學中跟擴招生建立和諧友善的師生關系,通過第二課堂、技能比賽,搭建溝通、展示、提升的平臺,展示擴招學習者的學習成果,提升學習者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增強學習獲得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歡
生源學習動機動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新形勢下提升傳統本科專業生源質量的思考和認識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動機比能力重要
農村生源不是“搖錢樹”
大學生學習動機功利性傾向調查
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圖表
陜北紅色學校與國民黨在西安的生源爭奪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