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學習圈理論視域下童漫作文的實踐價值

2022-03-09 08:33江蘇省南京市莫愁湖小學郝玉梅
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22年12期
關鍵詞:漫畫習作作文

◇江蘇省南京市莫愁湖小學 郝玉梅

童漫作文是宋運來老師于20世紀90年代首創的作文教學法。童漫作文,即兒童漫畫作文,針對很多小學生害怕寫作文,寫不好作文等問題,篩選出適合不同年段兒童的漫畫素材,運用到小學作文教學中,以此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說話、寫話的能力。經過27年探索形成的《有趣好玩的童漫作文》等系列教材,解決了作文素材、語言積累、文本架構、修改講評等系列問題。體驗學習圈理論重視學習的過程,廣泛應用于教育、語言等各個領域,對童漫作文具有理論性支撐和實踐指導意義。

一、體驗學習圈理論概述

體驗學習圈理論是美國教育學、心理學家大衛·庫伯(David kolb)于20世紀80年代在總結了約翰·杜威(John Dewey)、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和讓·皮亞杰(Jean Piaget)的思想基礎上提出的。學習圈理論基本的觀點是學習過程應遵循具體經驗、反思觀察、抽象概念和主動實踐這四個學習階段。具體經驗是指投入新的體驗,這是學習者進入學習狀態的基礎;反思觀察是對獲得的經驗進行觀察思考;抽象概念是學習者對所觀察思考的內容進行吸收消化后,概括升華為相應概念;主動實踐,即學習者對獲得的概念進行實踐運用,產生下一個應用循環。

二、體驗學習圈理論視域下的童漫作文教學流程

在體驗學習圈理論觀照下,童漫作文通過引入漫畫、讀圖反思、化圖為文、修改評價的教學流程,巧妙架構起具體經驗、反思觀察、抽象概念、主動實踐的學習圈。

童漫作文學習圈模式

三、基于學習圈理論的童漫作文教學實踐

(一)引入漫畫,積累素材,豐富生活體驗

庫伯的體驗學習圈理論發源于杜威的“做中學”。杜威認為,經驗的學習和傳承需要提供必要的材料;學習圈理論也反復引用皮亞杰的認知發展論,強調認知的獲得首先源于感官的經驗,在體驗中實踐、運用,才能真正促進認知的發展??涿兰~斯是率先將圖畫作為教學手段引入教學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感官刺激對學生心智發展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指出,可見可知的習作內容遠遠勝過大量的習作技法,他強調真實生活體驗對于寫作的重要性。當代課程論專家王榮生先生也提出了“寫作是在特定語境中的書面表達”的觀點。童漫作文根據學生不知道寫什么的情況,引進人們喜聞樂見的漫畫,使兒童的認知經驗在讀圖時產生同化,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發展學生的語言水平。

1.依托生活,積累漫畫素材

“漫畫”起源于中國北宋。畫家晃以道在《景迂生集》中說:“黃河多淘河之屬,有曰漫畫者,常以嘴畫水求魚?!边@里說的是一種叫“漫畫”的水鳥,因其捕魚時瀟灑自如,如在水上作畫而得名。十六世紀歐洲國家出現了西洋漫畫,不久傳入日本,后很快影響到很多國家。19世紀,漫畫開始在中國流行。不論是漫畫鳥的傳說,還是后來的漫畫藝術,都體現了漫畫簡單、自由、夸張的特點,因此,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童漫作文不同于傳統的看圖寫話,所選漫畫作品來源于生活,包括景物、人物、學習、生活、環保、時事等方方面面,并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按照由單幅到多幅,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豐富的題材,幽默夸張的表現形式,彌補了學生習作素材不足的遺憾,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

2.研讀教材,對應漫畫內容

統編教材的作文主要通過作文單元和每單元一次的習作訓練進行,體現了習作教學的科學性和序列性。童漫作文以教材為依托,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內容,選擇適合的漫畫素材對統編教材進行適當的支撐與補充。不論是2011年版的“習作”還是2022年版的“表達與交流”都強調了“留心周圍事物”。童漫作文為低年級學生選擇了大量特點鮮明的單幅人物畫和生動活潑的動物畫,讓學生從簡單而夸張的畫面中形成視覺的沖突,產生濃厚的興趣。中高年級習作強調觀察周圍世界,不拘形式地寫下所見的人、事、物和想象,更強調以生活為習作素材。如統編教材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基本每學期都有“寫人”的要求,而寫出人物的典型特點是習作的難點。童漫作文精選相應漫畫,使人物形象可視化,幫助學生破解難題。如三年級下冊“寫寫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童漫作文選擇了漫畫作品《四不像》:三毛上課時抓耳撓腮像小猴,復習時呼呼大睡像小豬,考試時伸長脖子像長頸鹿,考完后縮起腦袋像鴕鳥,將一個小學生不同情境下的表現,通過生動形象的漫畫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漫畫內容來自生活,學生在產生共鳴,開心一笑的同時,學會了如何抓住人物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統編教材三到六年級“寫人”的習作

漫畫《四不像》(作者:詹同)

3.根據需要,改編有用素材

漫畫作為繪畫藝術的一種形式,不同題材具有不同風格。童漫作文根據兒童特點和寫作的需要除了精心篩選外,也對部分漫畫圖片進行了刪減、添加或重新組合,以產生更加突出的效果,讓兒童欣賞到意想不到的新鮮感,從而產生言說的欲望和寫作的期待。

(二)賞讀漫畫,引導反思,明確寫作立意

學習圈理論的第二個階段是反思性觀察,也就是對已經獲得的體驗進行審視加工。兒童漫畫活潑、夸張,看似淺顯的畫面往往包含深刻的內涵。童漫作文教學通過欣賞漫畫、梳理情節,明確畫中之意,充分挖掘素材中的寫作價值。

1.依圖賞讀,梳理漫畫情節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漫畫也有“漫畫眼”。童漫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發現“漫畫眼”,梳理漫畫素材的脈絡,提煉出畫面背后的精神,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如漫畫《幸運與倒霉》中的100元錢貫穿4幅圖,尤其醒目,100元錢就是這幅漫畫作品的漫畫眼。在教學時可以從100元錢入手,引導學生追尋其來龍去脈,觀察畫中人物的表情,揣摩人物的心理變化,故事情節一目了然,背后深意也將不言自明。

《幸運與倒霉》(作者:李岸)

2.補白聯想,明了漫畫意圖

有的漫畫素材的“漫畫眼”不明顯,需要發揮聯想,串聯起畫面間的線索,揣摩畫家的創作意圖,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如《闖禍和創造》是單幅漫畫作品,看似簡單,但是畫面上物品無序、細碎,不容易抓住重點。很多學生會被媽媽抓著雞毛撣打小林的畫面吸引,因為這是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甚至親身體驗過的場景。童漫作文教學需要引導學生發現畫面與生活的差異,如湯鍋里的鞋子、鞋子里的刀叉以及倒置的酒瓶等,還有媽媽的雷霆萬鈞與爸爸的欣喜若狂形成的強烈反差等,充分發揮學生猜測、推理的能力,讓他們在認知沖突中產生探究欲,發現漫畫背后蘊含的深意。

漫畫《闖禍與創造》(作者:佚名)

(三)抽象概括,刪繁就簡建構寫作框架

學習圈理論根據人們的認知發展規律,通過具體經驗和反思觀察為深入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后,進一步抽象概括。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寫作最困難的就是由圖到文,由口頭到筆頭。童漫作文依托有趣的漫畫帶來的感官刺激和讀圖帶來的審美愉悅、思維預熱,架起由說到寫的橋梁,化解從形象到抽象過渡的難題。

1.搭建支架,巧妙豐富語言積累

基于學情,順意寫作,是當代寫作教學中大家已經形成的共識。著名寫作教學專家賈志敏、于永正老師都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調動生活經驗,充實寫作內容,豐富寫作語言。童漫作文教學吸收前人作文教學經驗,重視“學的過程”,在引導學生依圖表達,補白想象的基礎上,還創建了豐富的語料庫,使童漫作文課不僅好玩、有趣,還能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相應的寫作知識,經歷豐富的言語實踐。如低年級童漫作文《少吃和多吃》的教學,教師在和學生對話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練習使用規范的句式,在寫話的過程中,學習逗號、句號、感嘆號的使用方法和書寫規則,實現了寫作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在五年級《愁女》的童漫作文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觀察人物的心情變化,在師生對話中建構“愁眉苦臉、沒精打采、淚流滿面”等表示人物心情低落和“眉開眼笑、容光煥發、神采飛揚”等表示人物心情愉悅的語料庫,在表達時引領學生將語料庫中的詞語巧妙代入語境,人物考試“0”分時沮喪的心情和經過努力后高興的心情在這些有新鮮感詞語的支撐下得到生動的體現,簡單的畫面變得豐滿,畫中人物充滿了生命的質感。

2.不拘形式,合作共建習作框架

傳統作文也關注寫作興趣的激發,設計有趣的游戲和熱鬧的活動,但是往往在進入動筆作文后,一切回歸原點,前半節課所有的鋪墊,付出的努力付之東流。童漫作文將“有趣”作為第一動力,也是貫穿習作教學始終的靈魂,在興趣盎然地看圖、聊圖的基礎上,采取適合學生的寫作形式和寫作方法延續寫作興趣,實現由說到寫的重要過程。比如,《魚目混珠》是四格漫畫,教者在依圖想象、口頭表達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合作,每人選擇一幅畫面寫話,在反饋匯報時,有的小組按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匯報,有的小組采用倒敘的方法進行匯報,有的小組則采用了“中間突破法”……富有創意的寫作形式和匯報方法,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熱情,也開拓了學生的寫作思路。

庫伯認為集體學習比個體學習的效率高。學習圈理論倡導開放式的學習氛圍,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和呵護。合作共寫,也是童漫作文常用的教學方式。

(四)主動實踐,評改分享再啟寫作起點

體驗學習圈的最后環節是主動實踐,這既是對所獲知識的應用、鞏固和反饋階段,也是驗證學習效果的檢驗階段和重啟新的學習圈的起點。通過調查,學生不愛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不能及時反饋,辛辛苦苦寫出來的作文往往石沉大海,杳無音信。童漫作文基于學生特點,設計多元評價路徑,創建“讀者粉絲群”,引導學生將寫作興趣進行到底。

1.多元評價,促發寫作激情

傳統的寫作教學評價往往是單向的,教師是主導評價的指揮棒,固定的評價標準使優秀作文總是集中在個別學生身上。童漫作文摒棄傳統的“一支紅筆定乾坤”的批改方式,采取自己評、同伴評、家長評、教師評的多人評價模式,將評價標準從“評優”調整為“選秀”。有個好題目加10分,寫出一個畫面加10分,用了一個新鮮詞語加10分,體現了心理描寫加10分……以激勵為主的評價方式,不苛刻,多欣賞,使學生充分享受寫作帶來的獲得感。

2.豐富讀者,激發寫作需求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其中自我實現是最高級別的需要?!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了“寫作”是為了“表達與交流”,要培養“表達交流的信心”“樂于用口頭與書面方式與人交流溝通”“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童漫作文在每一節課后都會安排“修改和發表”環節,比如《幸運與倒霉》的習作寫好后,先讓學生自主修改,再將文章讀給身邊有相關經歷的人聽,這激發了學生的分享欲望,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積極的價值觀。真實的讀者,使學生覺得習作不是在完成老師的任務,而是一種交流的平臺、分享的通道,習作是一件有意思、有意義的事情。

學習圈不是一個封閉的圓圈,而是一個順應學生認知特點,延續學生學習熱情的良性循環軌道。學習圈的四個學習階段有順序而不唯順序,學生的不同風格和習作的訓練目標決定著學習圈運行的起點和重點。在學習圈理論的觀照下,童漫作文引導學生以漫畫為媒,以讀圖、聯想、寫作、分享為介,順利建構起快樂而有效的童漫作文學習圈。

猜你喜歡
漫畫習作作文
知識漫畫
漫畫4幅
漫畫與幽默
習作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