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融合視角下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研究

2022-03-10 10:30陶詩語欒敬東耿海峽束晶晶
關鍵詞:物流業耦合安徽省

陶詩語,欒敬東 ,耿海峽,束晶晶

(安徽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補齊現代化道路短板。因此,發展現代農業是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關鍵步驟。物流作為生產流通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與農業的發展息息相關,也是實現農村三產融合的重要橋梁。

目前,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某個產業單打獨斗的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各個產業的發展最后都會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相互促進。波特曾指出:一個國家的成功不是來自某個行業的成功,而是來自交錯的產業集群[1]。同時,吳勤堂用“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兩個系統通過各自的耦合元素產生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的現象”提出了區域經濟發展耦合概念,用以說明區域經濟發展耦合能夠整合資源、提高效率、促進兩個產業的發展[2]。在經濟全球化特征日益凸顯的今天,物流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整合資源、實現企業利潤的工具,更是形成比較優勢的重要手段。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一直以來都是重生產輕物流。 但是,很多不夠完善的運輸網絡和設施等會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的生產和運營成本,直接減少農民的收入,對農業經濟進步有著較大的阻礙作用[3]。實踐證明,農業生產離不開物流,特別是在農村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對農業物流的要求越來越高[4]。除此之外,Wang 等也提出,現代農業物流是農村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動力源泉,其能夠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推動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5]。

一、文獻綜述

國內外學者對于農業和物流業的研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物流業促進農業的意義。劉巖、李曉蓉、田強等認為物流的發展對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6-8],因此要加強農業與物流業的互動耦合發展,農業經營活動者與物流企業才能形成長期良好的合作發展模式,進而實現雙方共贏[9]。Yinping GAO 等通過研究中國邳州物流與產業的關聯度,得出物流業與第一產業的關聯度最高,可以更好地促進第一產業的進一步發展[10]。 (2)物流的融入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孫澗橋、梁雯提出物流業從支撐和拉動方面促進農業一體化發展,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11-12]。DH Wang 利用定量綜合分析方法分析浙江省物流業與第一產業之間的促進關系,得出物流業對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13]。Gebresenbet、Tianming Gao 提出,通過改善供應鏈管理方法,構建綜合農業價值鏈,可以提高企業和價值鏈中其他參與者的競爭力和生產力,從而最終促進農業的經濟增長[14-15]。(3)農業與物流業的融合發展方式。袁科峰等提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可以與農業物流要素進行多種結合,進而構建農業物流體系,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16]。舒輝等進一步提出可以通過農業物流生態圈來促進農業和物流業的綜合水平提升[17]。Perdana等通過對日惹市(印度尼西亞)六個傳統市場的調查,得出農業物流信息系統可以作為一種方式,用來優化農產品的配送時間、地點、質量以及數量,以確保農產品的最佳配送[18]。

通過梳理文獻發現,學者們對于農業和物流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農業與物流相互作用方面,對于區域性農業與物流的協調發展研究較少。但是如果將農業與物流業在相對時間及空間中進行相互融合、相互協調,使得農業和物流業以一個完整系統的形式形成內部的資源整合,就能夠通過形成一個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來實現區域內產業優勢互補[19]。也就是說若農業與物流業內部要素以及子系統之間協調功能完善,系統整體功能將大于各子系統功能之和[20],即產生“1+1>2”的效果。同時,在產業結構演變過程中,產業關系也沿著“產業沖突—產業耦合—產業和諧”的演變路徑不斷升級演變[21]。一方面,農業的要素資源流向作為第三產業的物流業,為物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資金、人力和外在動力,提高了物流業的技術水平以及相關標準化水平,促進了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物流業的發展反過來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轉變,使得農業向專業化、產業化和區域化的方向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提升。隨著二者產業耦合的不斷深入,農業與物流業的合作不斷緊密,最終達到產業和諧的新產業關系。

目前,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的發展需要物流業支撐。同時,物流業作為農業供應鏈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重要環節,這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整體來看,農業與物流業的耦合協調發展,對于調節二者自身的產業結構、提高二者生產要素的利用率、促進農業與物流業的現代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诖?,本文通過構建農業與物流業耦合協調評價體系,通過耦合協調度模型,對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耦合協調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期望為鄉村振興建設提供一定的幫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理論

耦合概念來自物理學,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系統,其中一個系統發生變化,另一個系統也發生類似變化的動態發展過程。后來隨著模型的不斷推廣和改進,被廣泛應用于自然、經濟和社會等學科。根據耦合的物理概念,本文將農業發展與物流業發展之間互相促進的動態發展過程稱之為耦合。農業發展與物流業發展的耦合關系分為正向耦合和負向耦合,正向耦合表示農業的發展與物流業的發展相互促進,反之即負向耦合。但是耦合關聯度模型只能說明農業發展與物流業發展在空間上的共同促進、共同發展的關聯程度,并沒有表現出二者在總體上的發展水平,因此,在確定了二者耦合關聯度的基礎上,還需要從時間角度分析二者的發展狀況,即利用持續發展模型來定量分析農業和物流業在時間邏輯上的發展狀況[22]。

(二)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1.指標選取

在對農業和物流業進行耦合協調研究時,首先要構建二者的評價指標體系。為了保證指標體系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同時兼顧代表性、可操作性以及實用性等原則,選取的指標要盡可能反映農業與物流業發展特點與現狀,并且易于獲得。因此,本文在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的基礎上,從產業的投入、產出、發展規模以及發展潛力等角度來構建農業與物流業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見表1。

2.數據來源

本研究選擇安徽省作為研究區域。研究數據主要是根據2004—2019 年《中國統計年鑒》《安徽省統計年鑒》和《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官方數據統計整理所得。由于物流行業沒有明確的數據指標,因此,物流行業的數據是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統計數據代替。

(三)耦合協調度模型構建

1.數據標準化

為了消除量綱、數值大小等對評價結果的影響,本文采用極差標準化方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公式為:

式(1)中,i表示第i個年份,i=1,2,3,···,m,j表示第j項指標,j=1,2,3,···,n,Xij表示第i年的第j項指標的標準化值,xij表示第i年的第j項指標的原始數據值。min(xij)與max(xij)分別表示原始數據中各個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確定指標權重

目前對于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的確定方法有兩種,分別是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其中,主觀賦權法主要包括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以及模糊綜合評價法等;客觀賦權法主要包括熵權法、變異系數法以及離差及均方差法。主觀賦權法通常是由專家依據自身的經驗并結合實際情況給出權重值,往往會受到專家主觀理解和個人偏好的影響;客觀賦權法一般是根據收集到的數據,運用公式計算出權重值,因此得到的數據相對客觀。因此,本文采用相對客觀的熵權法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計算公式為:

第j項指標第i年份占該項指標的比率:

式(2)中,Xij為標準化后數值。

第j項指標熵值:

第j項指標的權重:

其中,0≤wj≤1。

3.綜合發展水平評價模型

子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取決于子系統中各個指標的權重以及數值大小的集成,本文在通過熵值法賦權得出權重以后,使用線性加權的方法進行整合,從而表示出農業與物流業的綜合發展水平評價指數函數。計算公式為:

式(5)(6)(7)中,Ua、Ul分別表示農業和物流業子系統的發展水平;m、n分別表示農業和物流業子系統中指標的數量;wa、wj分別表示農業和物流業子系統中各個指標的權重;Xij和Yij分別表示農業和物流業第i年第j項指標的標準化后的值;T表示綜合發展評價指數,α、β 分別表示農業與物流業對協調度的貢獻率。由于農業與物流業是相互促進、互相滲透發展,因此,本文對α、β 各取值0.5。

4.耦合度與協調度模型

為了進一步分析農業與物流業耦合協調關系,通過對物理學概念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和容量耦合系統模型進行推廣,得到農業與物流業耦合度模型,計算公式為:

式(8)中,C表示農業與物流業的耦合度,C的范圍屬于[0,1],當C的值越接近于1,說明農業與物流業的耦合度越高,關聯性越大,處于有序協調發展的狀態;當C的值越接近于0,說明農業與物流業之間無耦合。此時,農業的發展對物流業的發展沒有促進作用,物流業的發展也不能使得農業產業的發展得到提高。

耦合關聯度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農業與物流業的耦合程度,但是卻不能從整體上反映二者的整體效果和協同效應。因此,為了避免此問題,真實反映農業與物流業的協調效果,本文在確定耦合相關度的基礎上,引入協調度模型,從而可以準確反映農業與物流業的耦合協調度。計算公式為:

式(9)中,D表示耦合協調度,取值范圍為(0,1),當D的取值越接近于1,表明農業與物流業的耦合持續發展度越大,反之則越??;C表示耦合相關度,T表示綜合發展評價指數。為了更加直觀的表明耦合協調度數值與農業和物流業發展程度的對應,本文將協調程度進行等級劃分,具體見表2。

三、數據分析

(一)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計算

運用公式(1)~(4)計算農業與物流業各個指標的權重,得到的權重指標如表1 所示。根據公式(5)~(7)分別計算農業、物流業兩個子系統以及兩者的綜合發展水平的評價指數,根據公式(8)和公式(9)分別計算農業、物流業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協調度。耦合協調度的等級、區間以及類型的劃分見表2。

表1 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子系統各評價指標權重

表2 耦合協調度等級劃分標準

(二)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分析

1.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綜合發展水平及耦合協調度分析

從表3 第二、三、五列中可以看出,安徽從2004—2019 年,農業綜合發展水平、物流業綜合發展水平以及二者綜合發展水平是呈現上升趨勢的。說明安徽近15 年的農業和物流業發展態勢良好,為安徽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中,對于農業而言,2004—2007 年,安徽農業的綜合發展水平呈輕微下降趨勢。雖然安徽省在2004 年全面取消農業附加稅并且增加其他農業補貼,但是由于補貼時間晚以及政策補貼受眾不廣泛,對于耕地較少的小農戶,尤其是耕地少的貧困小農戶,其利益甚至在受損[23]。所以農民種植積極性提高較少,農業發展效果不明顯。從2006—2015 年,農業綜合發展水平指數一直呈現穩定的上升趨勢。隨著各項政策的不斷調整以及國家對農業的重視,我國農業綜合發展水平穩步上升。在此期間,農業的機械化水平、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使得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公共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2015—2017 年呈現下降趨勢,隨后即小范圍開始上下波動??赡苁怯捎?015—2017 年的農作物播種面積與鄉村從業人員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導致農業發展受到一定的阻礙。土地是農業的根本,土地的減少導致農業無法繼續快速發展,但是后期其他投入比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加、農業機械總動力提高等又相對彌補了土地和從業人員的缺失問題。所以2017 年以后,農業發展呈現小幅度波動,但總體沒有呈現連年下降的趨勢。對于物流業而言,2008 年以前總體基本呈現上升趨勢,2008—2009 年有一個明顯的下降。造成這樣的原因可能是2008 年經歷了特大雪災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等嚴峻挑戰,使得我國物流業發展受到影響,行業發展暫緩。但是從2009—2014 年,物流業的發展一直穩步前進。隨著物聯網和云計算等互聯網數據平臺進步、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以及傳統產業結構化調整帶來的轉型升級給物流業帶來了許多新的機遇,大大拓寬了物流市場,促進了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政府也對物流業的發展給予許多政策支持,比如2009 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的《安徽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2011 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等,都有效促進了物流業的健康發展。2014—2015 年,物流業的發展出現短暫下降趨勢。其原因是,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物流業稅務加重,物流的運行成本高,并且由于營增改政策,其他企業為了減稅從而取消物流中間環節,導致物流業業務量降低,阻礙了物流業的發展[24]。2015 年以后,物流業繼續呈向上趨勢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以及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使得物流業的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對物流的依賴越來越強。除此之外,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的推進,安徽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基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智慧物流”“綠色物流”,以及越來越多跨界的人和企業的相互融入,都大大加快了物流業的發展,使得物流業的發展越來越繁榮。

表3 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耦合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數、耦合協調度和等級評價

從表3 第四列至第六列中可以看出,在2004—2019 年,首先,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的耦合度一直都是趨近于1,說明農業與物流業處于良好互動狀態,且二者是有序協調發展。其次,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的耦合協調度基本上是以上升的趨勢發展,經歷了瀕臨失調—勉強協調—初級協調—中級協調—良好協調5 個階段,這說明數年來安徽省的農業與物流業相互適應、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其中,2008—2009 年,雖然因為外在因素導致物流業綜合發展水平下降,造成二者的耦合協調度下降,但是相比較前幾年,仍然是上升狀態。2014—2015 年,物流業的綜合發展水平呈現下降狀態,但是農業的綜合發展水平快速上升,在二者彼此之間互相聯動發展的情況下,并沒有造成耦合協調度水平下降,甚至在2015—2016年,二者在狀況相反的情況下耦合協調度水平也同樣沒有下降,還隱隱呈現上升的趨勢。2018—2019 年,由于農業綜合發展水平下降較多且物流業綜合發展水平上升不夠快,導致二者的耦合協調度水平有些許下降,但是不影響整體已經是處于良好發展狀態。隨著農業與物流業的綜合發展水平的提高,兩者的耦合協調度也是逐步提高,相互融合的帶動效果越來越顯著。

2.安徽省各地市農業與物流業綜合發展水平及耦合協調度分析

從表4 第二列與第三列中可以看出,安徽各地市農業與物流業發展差別較大,其中,農業發展最好的是滁州,發展最差的宣城。其原因是,滁州主體為長江下游平原,適合農業發展,是安徽第一大糧倉。而宣城主要是山區,糧食規模種植較為困難,因此農業發展較為緩慢。物流業發展最好的是合肥,最差的是滁州。其原因是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的省會,也是整個安徽的樞紐中心,交通四通八達,有利于物流的發展。而滁州對于工業和制造業較為重視,不太重視物流業發展,致使物流業發展緩慢。

從表4 的第四列與第六列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各地市農業與物流業協調發展整體較好。其中,合肥市的農業與物流業的協調發展最好,屬于優質協調階段,阜陽市發展較好,屬于良好協調階段。但是宣城發展較差,其原因仍然是宣城市大部分屬于山區,交通和種植困難,對于農業和物流業的發展有較大的阻礙作用。

表4 安徽省各地市農業與物流業耦合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數、耦合協調度和等級評價

四、研究結論與對策

(一)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構建耦合協調度模型,對安徽省2004—2019 年期間的農業與物流業的耦合協調度發展水平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表明:第一,2004—2019 年期間,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綜合發展水平大體呈現上升趨勢。2006 年之前,農業綜合發展水平處于負增長,2006—2015 年期間,農業綜合發展水平一直保持穩步上升的趨勢,由原本的0.23 增長到0.75,雖然2017 年以后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0.6 以上的發展水平;物流業綜合發展水平從2004—2019 年基本上一直處于增長的狀態,由0.22 增長到0.82,進步顯著。第二,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耦合協調度也呈現上升趨勢,由最初的瀕臨失調階段發展到現在的良好協調階段。農業與物流業耦合度一直保持接近1,協調指數以及耦合協調度也是基本保持逐年上升趨勢,耦合協調程度由瀕臨失調發展演化為良好協調,說明農業與物流業的產業聯動效果明顯且二者處于共同發展相互促進階段。第三,安徽省各地市農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差距較大,農業綜合發展水平最好的是滁州,綜合發展水平指數是0.6,最差的是宣城,綜合發展水平指數是0.25,但從安徽各個市區整體比較來看,農業發展較平均;物流業綜合發展水平最好的是合肥,綜合發展水平指數為0.78,最差的是滁州,綜合發展水平指數為0.26,從安徽各個市區整體比較來看,物流業發展差別較大,尤其是合肥,物流業綜合發展水平遙遙領先與其他市區,說明大部分地區對于物流業的發展重視程度不夠,這對于利用物流業帶動農業發展,從而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利作用。

(二)對策建議

目前,安徽省的農業與物流業的耦合協調度發展雖然是處于良好發展階段,但是仍然需要朝著優秀協調發展階段邁進。同時,農業與物流業各自的綜合發展水平仍然需要向前發展,因此,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用以促進構建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耦合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從而最終促進安徽省經濟增長。

1.加大對農業與物流業的政策扶持

政府部門應該合理運用行政手段和資源,提供相關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政策,提高金融支持力度,合理規劃產業集群,積極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農業現代物流園、農產品配送和運輸基地,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農產品流通提供便利,輻射帶動周邊發展。

2.著力健全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

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農產品物流配送信息平臺,結合農村各地實際物流配送能力,因地制宜地確定相關物流配送路線,從而整合農產品物流資源,提高農產品配送效率。同時要建立標準化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促進農產品規模效應的產生,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物流行業發展水平。

3.加強對農業與物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培育農村物流經營主體

對于欠發達地區,需要加強相關道路、配送車輛等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在農村的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等地區建設農村快遞站點,增加農產品銷售渠道和方式。鼓勵農村物流企業進行規?;?、集約化建設,通過與大型物流企業合作,借助大型物流企業平臺,進一步拓寬物流服務經營范圍,從而做大做強農村物流企業,推動農業發展。

4.增加對農業與物流業的科技投入和專業人才投入

企業和政府要與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積極吸納農業和物流業專業人才,提高從事兩業人員的基本素質,進一步發揮“產學研”的經濟效應和技術效應。企業也要加強對專業物流人才引進的重視程度,提供相關福利政策留住所引進的人才,用好人才,發揮人才的最大效用。

猜你喜歡
物流業耦合安徽省
成長相冊
成長相冊
成長相冊
泉州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及對策研究
倉儲稻谷熱濕耦合傳遞及黃變的數值模擬
車門焊接工藝的熱-結構耦合有限元分析
某型航發結冰試驗器傳動支撐的熱固耦合分析
復雜線束在雙BCI耦合下的終端響應機理
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與物流業增長的空間相關性研究
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與物流業增長的空間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