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湖縣“十四五”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規劃研究

2022-03-14 08:36劉根祥
海河水利 2022年1期
關鍵詞:建湖縣護岸十四五

劉根祥,劉 萍

(1.建湖縣水利規劃辦公室,江蘇 鹽城 224700;2.建湖縣開發區水利管理服務站,江蘇 鹽城 224700)

1 基本情況

農村河道承擔著灌溉與防洪排澇的功能,也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著農民生活、生產和環境質量。部分農村河道水生態環境惡化,嚴重影響到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甚至影響到人民群眾生活,已經成為制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與“水美鄉村”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因此,必須對農村河道進行有效的生態治理,改善水環境,提高抗旱排澇標準、引排功能,恢復生態功能,為實現鄉村振興、農村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1]。

在充分調查農村河道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農村河道存在的問題和進行生態河道建設的必要性,明確規劃的目標和基本原則,提出規劃思路,確定主要建設內容和措施。

建湖縣位于蘇北中部,屬淮河流域里下河腹部地區,縣境南北長43.7 km、東西寬48.7 km,全縣總面積1 157 km2,是里下河地區三大洼地之一,南與鹽都區、亭湖區交界,西仰射陽湖與寶應縣、楚州區隔湖相望,西北與阜寧縣毗鄰,東枕通榆河與射陽縣接壤。境內溝河縱橫,共有大小河道3 000 多條,平均地面高程1.6 m,是典型的里下河水網圩區。建湖縣地理位置,如圖1所示。

圖1 建湖縣地理位置示意

全縣主要分為黃沙港和射陽河兩大水系,以黃 沙港水系為主。黃沙港水系貫穿建湖縣9 個鎮區,排水范圍涉及所有鎮區,汛期絕大部分澇水通過匯入黃沙港外排入海。射陽河水系主要流經建湖縣西部5鎮,主要承擔建湖上游射陽湖汛期排水任務,上承興化、寶應、淮安等鄰縣客水的流入,匯集縣境上游部分澇水,匯入射陽河外排入海。

2 農村河道整治取得成效

大力開展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不僅有效改善了農田的灌排能力,更加有力地改善了農村水環境,改變了農村環境面貌,提高了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在經濟、社會和生態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

農村河道整治結合垃圾清理、河岸綠化,使得農村環境面貌大為改觀。特別是部分鎮河道疏浚整治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投放,改善了當地衛生環境,改進了人們生活習慣;同時,提高了農村河道恢復能力,增加了水產養殖面積。

通過河道的疏浚整治,清理了水生植物,溝通了水系,改善了引排功能,提高了水體的交換能力,增加了水體蓄容,提升了水環境承載能力,優化了農村河道的水質,并將河底淤泥用于還田肥田,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

3 農村河道整治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農村河道現狀,按照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要求,目前建湖縣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3.1 部分河道綜合整治力度不夠

以往的河道整治大多局限于河道疏浚,而河道岸坡整治、水系溝通、生態景觀建設及截污治污等措施較少,致使河道的綜合功能難以發揮。

3.2 部分圩堤標準不足,閘站老化嚴重

建湖縣區位特殊,地勢低洼,洪澇災害頻率高強度大,嚴重影響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制約了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部分區域由于河道淤積、引排不暢、閘站老化,加之部分圩堤標準較低,致使洪澇災害頻發,雖然近年來已加大投入,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仍有部分圩堤尚待加固和閘站尚需維修或拆除重建。

3.3 “三亂”整治行動尚未全面完成

近年來,建湖縣全面開展了河道“三亂”整治行動,重點清除河道沿線違章設施,以規范河道管理,減少對河道水環境的影響。但該行動仍在進行中,部分河道的“三亂”整治行動尚未完成,因此在農村生態河道建設中應同步進行河道的“三亂”整治。

3.4 農村畜禽養殖及農業面源污染影響農村河道水質水環境

建湖縣大多數規模較大的畜禽養殖已配備尾水或糞便收集處理設施,但較為分散的小型家庭畜禽養殖尾水和糞便收集處理難度較大,部分養殖尾水通過村莊河塘進入縣鄉河道,影響河道水質水環境。據統計,農田中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0%~40%,在雨季時,這些過量的化肥、農藥被雨水帶走,通過地表徑流流入河道內,污染水體,致使水體氮磷含量過高,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3.5 河道管護仍需加強

盡管建湖縣農村河道管護已初步建立起有效的體制與機制,也實行了河道分級管護,明確了管護目標,落實了管護人員,實行了“河長制”,但是隨著流域內水情、工情的變化,農村河道淤積逐漸加快,群眾對河道的生態景觀功能需求日趨加劇,而且由于部分河道管護工作沒有及時跟上,一些整治較早的河道經過多年的運行又出現了河道圍網、違章種植、違章建筑、管護不善、生態景觀功能衰退等現象。同時,全縣大部分農村的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沒有健全,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對河道造成嚴重的污染。

3.6 長效管理資金不足

由于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建湖縣縣鎮兩級財力相對比較薄弱,近幾年連續加大水利投入,財力非常緊張,雖然縣財政已實行“以獎代補”,補助長效管護資金,但由于勞力物力上漲過快,農村河道的長效管護資金仍然不足。

4 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規劃目標與思路

4.1 規劃目標

至“十四五”末,建湖縣縣域范圍內縣鄉級生態河道占縣鄉河道總數比例達到40%以上;到2035 年,基本實現全縣縣鄉級河道生態化。

4.2 規劃思路

在全面摸清縣域范圍內縣鄉級河道現狀的基礎上,針對里下河水網圩區的特點,結合河道功能及地方需求,提出生態河道建設思路和治理方式。

5 規劃方案

對照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標準,規劃對縣級及鄉級河道采取清淤疏浚、水系連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綠化植被、景觀設施河道管護等措施進行綜合整治。

5.1 河道疏浚工程規劃

依據《里下河地區水利規劃》,結合《建湖縣農村水利規劃》,建湖縣圩區設計排澇標準為10 a 一遇,排澇模數為0.74 m3/(s.km2),涉及城鎮的重要圩區設計排澇標準達到20 a 一遇,排澇模數按短歷時計算為2.15 m3/(s.km2)。

經計算,典型河道設計流量詳見表1。

表1 典型河道設計流量計算成果

河道斷面設計如下。

(1)斷面型式。本次規劃的河道均采用明渠,河道斷面型式原則上采用梯形斷面,受河道兩岸土地性質影響,致使在河面束窄的情況下部分河道可采用梯形復式斷面。

(2)邊坡。根據河道土質、水深及河道目前運行情況,為保證河道邊坡的穩定,結合地質資料,通過邊坡穩定計算確定河道邊坡一般采用1∶1.5~1∶2.0,部分河道根據景觀需要可適當放緩。

(3)糙率。根據河道土質、地質條件,依據《水力計算手冊》中關于渠道及天然河流粗糙系數的有關說明,經綜合分析并結合《水力計算手冊》表2 確定河道糙率。

(4)不沖不淤流速。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標準》(GB50288-2018),結合河道底層土質資料進行分析計算,確定河道不沖流速和不淤流速。

(5)排澇水深。根據河道設計水位推算排澇水深。

(6)設計底寬。根據河道的邊坡、水深、比降、糙率,按水力學明渠均勻流公式計算滿足河道排澇要求的設計底寬,再結合河道現狀、城鎮水面率及河道蓄水要求等因素,綜合確定河道底寬。

河道設計流量計算公式為:

式中:Q為河道設計流量(m3/s);A為過水斷面(m2);C為謝才系數;i為河道比降。

式中:R為水力半徑(m);n為河道糙率。

經分析計算,典型河道設計斷面詳見表2。

表2 典型河道設計斷面計算成果

河道疏浚典型斷面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河道疏浚典型斷面設計

縣級河道清淤以挖泥船水下施工為主,具備斷流條件的縣級河道采用干法施工。鄉級河道清淤以斷流干法施工為主,浮淤、底泥施工采用泥漿泵施工,岸坡整治采用挖掘機施工。

淤泥處置首先用于現狀坑塘回填,其次用于臨時占地。棄土區應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棄土區的土方經沉淀、翻曬后用于土地平整、外運并及時進行土地復墾。

5.2 岸坡整治

根據整治河道所在區域劃分為生活區護岸與生產區護岸。生活區護岸結合河道清淤以護岸修整、生態修復為主,適當考慮親水設施的設置;生產區護岸盡量保持原河岸面貌,以河岸整坡為主,保持河道彎曲、平順、生態的自然形態。河岸易坍塌段常水位以下可采用硬質護坡,常水位以上宜采用自然土質岸坡加植物防護等生態護岸形式[3]。

采用混凝土施工、襯砌河床而忽視自然環境的水系治理方法嚴重制約河道生態系統的發展,破壞了河道原有的自然生態系統。本次規劃河道護岸建設以自然生態型為主,旨在保護河道生態系統,在確保河道引排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維護生態動植物的生存、繁衍空間,提高河道生態功能。本次規劃的生態河岸主要包括自然植物護坡、石材護岸、生態混凝土模塊護岸、純混凝土護岸、生態木樁護岸、格賓網石籠護岸等。

自然植物護坡河道口寬較大,占地較多,最接近自然河道,生態性能最優,同規模河道水面最寬,汛期滯蓄澇水庫容最大,主要適用于兩岸受土地開發利用限制較少,周邊以景區、農田為主的河道。本次規劃岸坡水面上采用本地種植較為常見的柳樹、海桐球、紅葉石楠,坡面配以狗牙根黑麥草混播、麥冬草、三葉草等。自然植物護坡典型設計,如圖3所示。

圖3 自然植物護坡示意

連鎖塊護岸生態性能較高,護岸典型設計如圖4所示。

圖4 連鎖塊護岸示意

生態混凝土模塊護岸由于模塊之間存在縫隙,致使生態性能較好,該類型護岸對基地條件要求較低,適用于鎮區土地稀缺區域或地基條件較差的河道。生態混凝土模塊護岸設計,如圖5所示。

圖5 生態混凝土模塊護岸示意

生態木樁護岸生態性較好,但木樁承壓能力較差、長期在水位變動區易腐蝕,該類型護岸一般適用于農村居民區、河岸道路等級較低、沒有大型車輛通行的河道。生態木樁護岸設計,如圖6所示。

圖6 生態木樁護岸示意

5.3 堤防加固

結合河道疏浚及岸坡整治等工程,對規劃河道不達標的圩外河道堤防進行達標建設,使其達到原設計標準,加強縣鄉生態河道防洪能力。

圩堤堤線的布置根據規劃區地形、地質等,結合建筑物的位置、施工條件等因素,比較后綜合分析確定。其布置應遵循以下原則。

(1)圩堤堤線應與河勢流向相適應,一個河段兩岸圩堤之間的距離應大致相等,充分利用現有道路,增加行洪斷面。

(2)圩堤堤線應力求平順,不得采用折線或急彎。

(3)圩堤堤線應盡可能利用現有堤防和有利地形,修筑在土質較好、比較穩定的岸上。

(4)圩堤堤線應避開耕地、拆遷建筑物等,避開文物遺址,利于防汛搶險和工程管理[4]。

按照圩區防洪達到抗御歷史最高水位不出險的標準,堤頂高程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2013)有關規定,計算如下:

式中:H堤為圩堤頂標高(m);H洪為設計洪水位(m);Y為堤頂超高(m);R為設計波浪爬高(m);e為設計風壅增水高度(m);A為安全加高(m),三級堤防取0.7 m。

6 效益分析

6.1 社會效益

通過生態河道整治,可以有效提高建湖縣公共基礎設施水平,改善農村水生態環境,提升境內縣鄉河道的引排水能力,充分發揮各類工程應有的效益。河道疏浚工程的實施,可改善農業圩區灌排條件,提升農田防御澇、旱、漬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還可有效提高農村水質水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生態岸坡整治工程的實施,可提高農村綠化面積,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堤防加固工程的實施,可提高圩區抵御外圍洪水的能力,保障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6.2 生態效益

隨著本規劃的實施,可恢復縣鄉河道原有引排水設計標準,改善農田灌排條件,使河道無水變有水、淺水變深水、死水變活水。首先,河道疏??墒柰ㄋ?,增大水體容量,增加河道水體流動性,提高水體交換、河道納污和自凈能力,改善農村水質水環境。其次,對河底污泥進行疏浚后,可有效改善河道污染現狀,改善水生生物棲息條件,恢復生物多樣性。

6.3 經濟效益

通過農村生態河道的建設,提高了全縣農田引、排、降能力,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積,保障了糧食產量;同時,提高了區域排澇能力,防止了農村洪澇災害的發生,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為建湖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猜你喜歡
建湖縣護岸十四五
淺談水利工程中堤防護岸工程施工技術應用
預制裝配式波浪樁生態護岸研究
高強度塑鋼板樁在河道護岸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新修訂《檔案法》實施背景下江蘇省建湖縣干部人事檔案專審工作實踐
內河生態護岸的選型與設計
建湖縣2020年《鐵軍》征訂數翻番
高?!笆奈濉币巹澲袑W科建設要處理好五對關系
“十四五”規劃研究的新坐標新方位
中輝大鵬數字電視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
建湖縣鄉鎮林業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