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慈善基金會占比僅3%,為何上市公司不喜歡做慈善?

2022-03-14 05:14經理人網
五金科技 2022年6期
關鍵詞:慈善家族企業

文/經理人網

近期,上市公司慈善基金會的公告開始增多,從比亞迪老板娘李柯捐贈1.6億股份給比亞迪慈善基金會,到福耀玻璃曹德旺的河仁基金會質押20多億股權辦福耀科技大學。

但是,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國內6000余家上市企業中僅有200多家成立了企業慈善基金會,占比不足3%。在過去一年的滬深上市公司公告中,有關于慈善基金會的僅有14條,其中福耀玻璃占了6條。

一般而言,企業基金會是指發起人為單一企業主要依賴該企業捐贈運作的基金會。企業基金會在法律上是獨立于發起企業的法人,但通常與發起企業有緊密聯系,企業基金會的決策在一定程度上由發起企業控制,要符合企業發展目標。

因此,從實際運作上,企業基金會包括慈善基金會可以成為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支撐,做到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的深度結合,這在歐美成熟市場國家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為何中國發展企業基金會多年,作為企業代表的上市公司群體對慈善基金會依然不溫不火,難道真的不喜歡做慈善?

為何上市企業基金會比重僅3%

上市公司企業基金會占比偏小,實際也是中國企業基金會發展的縮影。

根據最新發布的2020年中國企業基金會發展報告,截止到2020年底,中國基金會數量已經達到8565家,其中企業基金會數量已經達到1709家,占全部基金會數量的19.95%。

對比歐美發達國家,美國共有12萬家基金會,每10萬人擁有基金會數量為36家;德國共有2.3萬家基金會,每10萬人擁有基金會數量為28家;我國共有0.8萬家基金會,每10萬人擁有基金會數量僅為0.6家。

其次,不管是從凈資產、年度捐贈收入的維度,還是從全職員工數量的維度,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型基金會屈指可數。據統計,2018年底全國基金會共計7015家,其中全職員工超過10人的基金會有336家,超過100人的基金會僅有2家。按照服務業中小企業規模劃分標準,從業人員100人以上的企業才有資格界定為中型企業,以此類比,我國基金會幾乎都是小微型組織。

第三,中國慈善事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同質化特征。

數據顯示,同行業上市企業的慈善捐贈領域及項目“扎堆”現象較為嚴重,并未充分考慮企業自身如何與慈善項目有效鏈接,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導致了慈善項目投入的不均衡和低效狀態,形成慈善資源的浪費。

例如,在2020年參與慈善捐贈的2836家企業中,2/3來自前三位行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而其所關注的領域也過于集中在扶貧和教育等領域。在這龐大的捐資金額中,扶貧濟困領域的捐贈資金占比約達64.36%,明顯高于醫療衛生行業和教育行業。

上述企業基金會的軟肋決定了在運作上,大多數企業參與慈善項目的投入缺乏連續性,整體缺乏較強的戰略部署。

但是,長遠來看,上市企業尤其是家族企業可以考慮引入企業基金會的模式。發揮其資源“蓄水池”功能。從長遠規劃和具體執行方更有策略性地參與慈善,并結合企業和行業特征充分評估自身在某些領域的優勢和參與方式,既可以配合企業競爭策略的執行,也可以用更高效方式長期持續參與慈善捐贈活動。

在特定領域方面,上市企業瞄準所在的行業,深入挖掘相關的慈善領域,與企業和家族的戰略發展想結合,將企業發展與慈善事業融合發展,產生社會和經濟效應會更加深遠。

比如,全國上市企業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慈善捐贈額度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尤其是隨著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相關的上市企業在未來可以通過企業基金會形式應更多地關注和支持生態環境技術發展和保護,未雨綢繆,潛移默化提升社會對其的接受程度。

倡導慈善鐵三角架構,發揮家族辦公室作用

家辦標準研究院研究員在與多位家族辦公室創始人溝通后發現,不少家族企業領導人對于設立企業基金會依然有不少猶豫的地方,一是政策優惠和作用不熟悉,對于設立企業基金會的必要性感到迷茫;二來基金會對于大多數企業領導人而言都是新的領域,對其管理和運營感到力不從心,或者不愿意花費過多的精力。

瑞銀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慈善服務主管及瑞銀香港慈善基金會負責人董黎瀅指出,“對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擁有多世代成員的富裕家族來說,家族慈善信托、基金會和家族辦公室的聯合架構模式已經發展成常用做法。這樣的組織結構為家族成員提供了一個交流、連接、決策的平臺。有一些家族也會選擇由家族辦公室來監督基金會的運營?!?/p>

慈善信托是資金管理平臺,基金會是慈善活動的運營和管理平臺。當然,基金會也可以接受社會捐贈,而家族辦公室的角色是做好信托資金的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

董黎瀅認為,家族辦公室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幫助家族管理慈善資金,做好資金的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把慈善資金的投資管理做好,家族才有更多的資金投入于慈善事業。

此外,除了接受資助和募資工作之外,企業基金會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尋找優秀和合適的慈善項目,由于政策等原因,中國企業基金會普遍規模小人員少,專職化水平不高,導致慈善項目的同質化而間接影響企業家投入的持續動力。因此,通過發揮家族辦公室廣泛的資源、人脈及專業化專職化的團隊優勢,協助管理企業基金會運營,評估和遴選慈善項目未嘗不是一個選擇。

鼓勵企業慈善基金會也是共同富裕的體現

對于如何鼓勵和促進企業基金會發展,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總監史成斌建議:

一是將基金會的登記管理層級與《慈善法》保持一致;

二是大幅降低省級及以下登記的基金會注冊資金門檻,在縣級、市級和省級民政部門登記的基金會注冊資金分別從2016年版《基金會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的200萬元、400萬元、800萬元調整為100萬元、200萬元、400萬元;

三是在民政部登記的基金會注冊資金設置不低于5000萬元的高標準,強化民政部統籌全國基金會行業發展的職責,減少其直接管理基金會的事務性工作。

其次,稅收優惠作為促進企業發展基金會的重要舉措。史成斌建議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民政部站在第三次分配的高度,適時出臺有力促進政策,增強慈善捐贈或興辦基金會的吸引力。一是降低公募基金會開展慈善活動年度支出比例,從目前的“不得低于上年總收入的70%”調整為“不得低于上年總收入的50%”,支持基金會通過保值增值做大本金總量;二是逐步提高企業或個人慈善捐贈繳納所得稅前抵扣比例,建議將企業慈善捐贈稅前抵扣比例從12%調整為13%~15%,將個人慈善捐贈稅前抵扣比例從30%調整為40%~50%;三是穩妥推進遺產稅征收工作。

猜你喜歡
慈善家族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HK家族崛起
慈善之路
《小偷家族》
慈善義賣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慈善組織相關知識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