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影像視域中多元的南京形象建構
——基于電視劇、電影和紀錄片的考察

2022-03-15 07:07王馨怡滕穎陳默臧迦楠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城市形象南京紀錄片

王馨怡,滕穎,陳默,臧迦楠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江蘇南京 211200)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文化資源豐富。2019年,南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文學之都”,這有效地加強了城市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推動了南京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不僅為市民帶來了更多接觸世界多元文化的機會,而且為南京數十萬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和發展平臺,更好地推動了中華文化“走出去”[1]。影像作為一種以追求視覺效果為主、兼及聽覺的電子媒介,憑借其直觀與生動的優點,逐漸成為文化領域的弄潮兒,并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文學的生存環境和生產樣態。南京影像立足于南京城市景觀和南京故事等潛在資源,注重影像直觀性與文學內視性的有機結合,以電視劇、電影和紀錄片為主要形式,不斷開拓創新,日漸成了南京“文學之都”建設的新支柱與提升南京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梢哉f,這些與南京相關的影像交織起南京的歷史和當下,重述南京的創傷歷史,講述南京當下故事,展現出了傳統與現代融匯的多元南京形象。

1 重述歷史創傷:悲情南京城市形象的呈現與建構

南京是一座飽含歷史與紅色記憶和閃耀著現代都市文明光輝的城市,南京電視劇一方面以城市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為創作題材,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了南京城市內或古色古香或現代化的城市建設。從城市影像的本位角度加以審視,所謂南京電視劇應當包括講述南京故事的電視劇和拍攝南京景觀的電視劇兩類。根據南京故事和南京景觀的元素要求,我們搜集了《血色玫瑰》《決戰南京》《1503》《四十九日·祭》《激戰》《一把青》《金陵往事》《亂世危情》《南京審判》9 部電視劇。

從數量來說,當下講述南京故事的電視劇僅有9 部,呈現出數量不多、題材趨同、發展漸快的趨勢。

從作品改編來說,南京地域作家之間的堅守與交流,作家與批評家、學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有力地促進了南京文學的繁榮,小說的蓬勃發展也給予了影像電視劇以巨大的改編創作條件。如《決戰南京》改編自邵鈞林、孫麗華、張燕燕、龔曉虹的長篇小說《決戰南京》;白先勇的小說《一把青》被改編成了典型的講南京故事的同名電視劇。

根據搜集的相關講述南京故事的電視劇可見,題材大多講述南京革命戰爭故事,除《1503》外,其余8 部電視劇都帶有鮮明的革命歷史標簽。眾所周知,南京是中國近代發展中的重要城市,擁有豐富且寶貴的歷史資源和文化財富,極適宜拍攝主旋律近代歷史電視劇。我們盤點了8 部革命歷史標簽的電視劇,發現它們同中有異:《血色玫瑰》著意巾幗抗日;《決戰南京》展現諜戰風云;《四十九日·祭》側重人性浮沉;《一把青》煽起血脈親情;《激戰》刻畫英雄成長;《金陵往事》訴說英雄兒女;《亂世危情》俯瞰平民斗爭;《南京審判》則講述法治事件??梢哉f,這些影視劇劇情都在大的歷史背景下進行了良性創新,從不同角度切入,每部電視劇代表了一類革命劇的開拓方向,幾無雷同,而且都有較強的文學性,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起到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除了上述講述南京故事的電視劇,其實以南京為取景地的電視劇數量頗多。早期熱播電視劇如《紅樓夢》《新白娘子傳奇》《金粉世家》等均在南京多次取景。近年來,各衛視與各視頻平臺熱播的上星劇或網劇里,都能見到拍攝南京景觀的影像片段,取景上至高校、繁華的商場,下至充滿時代感的小巷與居民區,包羅萬象。

不管是以南京重大歷史事件為創作題材,還是將南京作為影視拍攝的主要選景地,對于南京城市文化的宣傳都有推動作用,都是不同南京城市形象的構建途徑,對今后利用相關影視作品展現多元南京城市形象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2 歷史與當下交織:尋找更多元的南京影像敘事

電影在影視的表現形式中,由于時間較短從而情感與事件更為集中,在短期時間內能夠做到情感與敘事的結合,從藝術展現的效果來看更有張力。在南京城市文化的滋養下,以南京為題材的電影已經擁有了不少經典作品。但是,在影片主題的呈現上,南京相關電影呈現出選材較為單一的特點,半數以上的影片選擇以南京大屠殺的相關主題進行創作,其余收錄影視作品則大多是以南京為背景,講述南京故事的都市片[2]。

從題材內容來說,南京作為在近代史上有著慘痛回憶的城市,以反戰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為載體的電影數目頗眾。這類電影作品正是構筑在民眾的創傷記憶之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過去的深沉痛苦歷史進行再次回顧。

若要更細致區分的話,這一題材的電影分為兩類。一類是對過往傷口的舔舐,多是通過電影來進行的紀實。自1987年羅冠群導演執導的中國第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影片《屠城血證》上映后,影視界逐漸增加了以戰爭中真實發生的事件為原型進行創作的作品,《黑太陽南京大屠殺》《南京1937》《五月八月》《南京浩劫》等優秀電影作品也一步步地走入人們的視野,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類電影作品大多展現的是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人民的生活,多反映人民群眾的反戰心理。2005年上映的由鄭方南執導的戰爭劇情電影《棲霞寺1937》講述了1937年底至1938年初南京淪陷前后,南京棲霞寺和尚寂然法師帶領寺廟僧人自發創建難民護難所,保護兩萬多難民的故事??箲鹌陂g,南京僧人保護難民,既是影片《棲霞寺1937》的劇情,也是當年發生在南京棲霞寺的真切的歷史事實。

但隨著相關題材的電影作品的日益豐富,這一題材的電影常被局限在“愛國主義”或“消費主義”的實用窠臼之中,顯得類型化、重復率高。有關大屠殺主題的電影創作在經歷了近20年的井噴后,似乎對之后的創作者造成了束縛,很難再從該主題的電影創作上找到新穎的視角。今后創作者更應思考,基于當前全球視野下的“南京大屠殺”,如何進一步尋找多重化的敘事視角,使大事件的影像敘事角度更加豐富,展現不同的民族風貌。

在反映南京城市面貌上,有許多優秀的影視作品以現代南京為敘事背景,這些電影或取景于南京的大街小巷,或以南京城市背景來敘述整篇故事[3],都市題材的電影就是其中的一類。不論是在珠江路集中取景的《推拿》,還是在影片中尋覓到南京角落的《春風沉醉的夜晚》,這些在國際上廣受好評的電影通過熒幕來展現了都市化的南京樣貌,反映出了南京這座城市書卷氣與煙火氣的糅合。

南京相關電影作品順應時代號召,呈現出開放、多元、融合的局面,不僅能抓住大歷史中的南京和南京事件,濃墨重彩勾畫出一個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場景,也能聚焦塵世煙火,講述屬于南京人的生活故事。

3 展示古城風貌:南京傳統與現代的融匯與構筑

《魏書·卷一·序紀》有言:“世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边@是紀錄的原始含義,強調的是真實性與傳承性。紀錄片憑借其紀實性與非虛構性,在描繪城市形象,講好城市故事上存在獨特的優勢。在記錄南京重大歷史事件上,南京大屠殺相關紀錄片數量較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外相關紀錄片共34部(見表1)。相對于電視劇和電影,與南京相關的紀錄片呈現出數量多、問世早、涉面廣等特點。以南京為題材的紀錄片雖然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方向與主題,但都不約而同地從南京重大歷史事件、南京歷史及文化遺產、展現南京現代城市風貌3 個角度出發描繪南京故事。

表1 中外南京大屠殺相關紀錄片部分一覽表

關于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在2007年以前多為個人導演,而2007年以后官方出品的相關紀錄片數量才逐步超過個人導演紀錄片。由于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個人留下寶貴影像資料的多為受國籍保護的隨軍記者或在華外籍牧師等,他們出于人道主義精神和反戰精神,冒著生命危險記錄下了日軍的暴行,并以紀錄片的形式再現,向國際社會揭露日軍的真實面貌[4]。

2007年以后,國家更加重視對日軍大屠殺惡行的揭露和對歷史的重現。相對于個人鏡頭素材搜集的數量來說,國家官方媒體的素材積累是更加豐富的,做出的紀錄片也相對來說敘事能做到更加全面且細致。但無論是官方還是個人,對于南京的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都是從歷史的苦難出發,著重描寫了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罪行,都是以后世譴責者的角度對于日本的暴行進行影像的搜證。無論是照片還是影像,最終都結合成兼顧紀實性與直觀性的鏡頭語言,在敘述重大歷史事件上更具信服力。

在描述城市歷史文化及其遺產傳承方面,南京通過現有的城市遺產構筑了這一形象并以此為契機竭力打造“南京名片”。以南京云錦、中國雕版印刷技藝等為代表的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有145 種,不少紀錄片從中取材。擇要來說,《手藝》第六季之《金陵刻經》能夠使觀眾在傳統的刻經技藝中感受南京城獨特的匠人精神;《百年南京》選取南京百年歷史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學、人文、教育傳承精神展現百年南京發展軌跡。在國家十分重視文化遺產保護的時代,創作與城市潛在文化資源相關的各類作品,保護傳統文化,宣傳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名片是每個文藝工作者應肩負的責任[5]。

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對于現代城市形象的塑造不僅局限于展現城市外觀,“講好南京故事,展現南京風貌”這一定義不僅是一個具象化的概念,而更具有現實性,在當下社會的反映則體現在一些重大的歷史節點上,表現為身處南京的文藝工作者堅持發出的“南京聲音”。2020年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用鏡頭真實客觀地記錄了南京抗疫現場,該紀錄片在播出后被多國電視臺轉播。這也給文藝工作者以啟示:真實的歷史事件往往更能打動人心,更易使觀者代入情感,引起共鳴,創作者要及時捕捉城市故事素材,在后續的創作中更應努力保留其“真”[6]??梢?,紀錄片充分發揮了其“敘述南京”的功能,在講好南京故事、建構南京文化方面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與南京文學相關的影視作品的選題總體來看范圍較小,集中于歷史與紅色題材,因此在后續的創作中,文藝工作者也需要擴大視野,發掘出更多“不一樣的南京”。城市影像與城市文學文化的發展是具有相互作用力的,通過對典型的影視作品和典型的城市形象研究,可以明確城市擴大影響力的重要途徑,為南京城市宣傳提供更多元的窗口。同時,城市形象的建設還應與當下的社會流行元素有機結合,挖掘城市自身潛力,提高城市的影響力,為今后更多創作者進行文學與影視創作時嵌入南京城市形象提供更多的選擇與借鑒。

猜你喜歡
城市形象南京紀錄片
“南京不會忘記”
新媒體傳播下地鐵廣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構
蒙古族傳統紋樣對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義
如何運用音樂語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倫貝爾藍》為例
南京大闖關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微電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與傳播策略研究
南京:誠實書店開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