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研究進展

2022-03-15 05:50敏,陳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2年10期
關鍵詞:瘀血穴位下肢

樊 敏,陳 鵬

(1.湖南中醫藥大學2015級本碩連讀生,湖南 長沙 410208;2.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重慶 墊江 408300)

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深靜脈內血液異常凝固引起管腔阻塞,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疼痛腫脹及全身臨床癥狀的疾病,是外科術后必須注意的并發癥之一,嚴重的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可導致肺栓塞甚至猝死,影響術后康復進程[1]。因此,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由于該病風險巨大,治療費用高,使得DVT的早期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盡管西醫可以為高?;颊咛峁┰缙诘臋C械或抗凝劑預防,但抗凝劑的出血風險仍然是一個無法控制的難題。中醫特色療法預防術后DVT具有方便、有效、安全性高等優點,綜述如下。

1 中醫認識

中醫對深靜脈血栓的認識久遠,雖然歷代古籍中沒有明確的深靜脈血栓的中醫診斷名稱,但歷代醫家根據其發熱、腫脹、疼痛和靜脈曲張的特點,將此類屬于“股腫”、“脈痹”、“惡脈”、“瘀血流注”、“肢體腫脹”等。1994年,國家中醫藥監管局頒布了《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正式將下肢深靜脈血栓命名為“股腫”。

2 病因病機

歷代醫家對于經絡血脈的運行方式、致病因素、病因病機等研究甚多,最早提及本病的是《素問·痹論》“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闭f明邪氣停留于脈則會使血液凝結?!鹅`樞·百病始生》云:“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闭f明血凝久積可成瘀血。王肯堂在《證治準繩》指出:“腰間腫,兩腿尤甚,此瘀血滯于經絡”,“瘀血流注四肢,或注股內,痛如錐刺,或兩股腫痛”進一步言明股腫由瘀血引起。下肢本為血脈之末,瘀血易留滯于經脈引發各種病變。清代吳謙《醫宗金鑒》云:“產后閃挫,瘀血作腫者,瘀血久滯于經絡,忽發則木硬不紅微熱?!闭f明股腫可出現木硬發熱等臨床癥狀。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藥方》言:“氣血瘀滯則痛,脈道阻塞則腫,久瘀而生熱”,充分認識到此病是瘀阻脈絡,壅塞不通,日久則生腫痛發熱;對于股腫最嚴重的并發癥,《血證論·產血》也有相關解釋:“敗血干肺……或則喘急,或咳溺欲死”,表明瘀血達到一定程度,上干于肺會出現嚴重喘證而危及生命?!梆鲅蝗ァ瓌t發腫脹……癖血消散,則腫痛自消”,說明此病關鍵治療在于去除瘀血。

研究表明,本病的發病機制為氣血虧虛,瘀血阻絡。手術存在巨大創傷,術后血溢脈外,離經之血聚而致瘀,阻礙氣血的正常運行,加之術后氣血虛弱又會促進瘀血的發展,故益氣、活血、化瘀為預防和治療總綱[2]。

3 辨證論治

參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及療效標準(2015年修訂版)》將DVT分為氣滯血瘀證、脾腎陽虛證、濕熱下注證[3]。手術后瘀血不僅是DVT的病理產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其形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①機體本身久病氣血虧虛,術后氣血損傷,加之臥床休息,久臥傷氣,氣為血之帥,氣虛則運血無力而生瘀血。②術后損傷筋肉、血脈,血液外溢,形成離經之血即為瘀血[4]。因此針對術后的特點,臨床上術后患者主要表現為患肢腫脹疼痛,肢體青筋迂曲,皮色紫暗,壓痛范圍固定,伴有下肢酸脹沉重,活動后加重,舌紫暗有瘀斑瘀點,苔白膩,脈沉細或沉澀。故氣虛血瘀證為主要證型,益氣、活血、化瘀是預防DVT的首要思路和方法[5]。

4 中醫預防

4.1 中藥復方

曹舜[6]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運用加味桃紅四物湯,證實其在有效降低術后疼痛的同時,還能改善血液高凝狀態。侯宗祺[7]研究發現補陽還五湯用于髖關節置換術后,可使下肢肌間靜脈血栓發生率降低,還不會增加術后失血、隱性失血等情況。劉立云等[8]在圍手術期使用補中益氣湯,可減少患肢的腫脹率,減少DVT的發病率。謝傳輝[9]等自擬活血通脈湯與低分子肝素鈣聯合使用,證實其緩解術后腫脹、疼痛療效顯著。林昌請[10]研究發現八味傷科活血片與低分子肝素鈣聯合使用,在改善血液高凝狀態效果明顯,表明益氣活血化瘀類方劑不僅可改善術后的血液高凝狀態,還不會導致隱性失血量的增加,能夠有效預防術后DVT形成。

4.2 中藥制劑

劉會娟等[11]在髖關節置換術后使用中藥血塞通注射液,證明其療效與安全性與低分子量肝素鈣相近。劉玲[12]在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將前列地爾丹與丹參注射液合用,不僅可降低患者疼痛,還可降低下肢DVT發生率。程紹君[13]為預防脊柱術后下肢DVT形成,將低分子肝素與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結合,明顯改善其凝血功能。張春曉等[14]通過臨床研究表明,在婦科腫瘤術后使用丹紅注射液,可減慢血流速度,糾正機體高凝血狀態,減少DVT發生,且不易造成出血。

4.3 中藥外敷

韋愛珍等[15]從術后凝血及下肢微循環方面入手,證實五味雙柏散熱熨雙下肢對胃腸癌術后預防DVT 效果顯著。袁雪萍等[16]在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將足部熱敷與穴位推拿相結合,從相關凝血指標上反應其對預防DVT上確有其效。周玉球等[17]在髖關節術后用祛瘀散熱熨患肢,通過熱效應及藥物本身活血化瘀的作用來預防DVT形成。周曉娜等[18]自制中藥熱奄包用于300例行婦科手術患者,期間未有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

4.4 中藥熏洗

姚曉冬[19]在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術后,將中藥熏蒸與身痛逐瘀湯聯合,明顯改善了血流速度和凝血功能,使得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降低。呂曉霞[20]將活血止痛熏洗劑與紅花黃色素注射液聯合使用,明顯改善了骨折術后的血凝狀態,可預防DVT形成,并促進骨折快速愈合。

4.5 定向透藥

蔣際釗等[21]將定向透藥運用于老年髖部骨折術后,不僅有利于患肢的消腫,還可糾正血液高凝狀態從而減少DVT的發生。

4.6 針灸推拿按摩

趙翅等[22]通過推拿點按下肢六條經絡的相關輸穴,達到改善下肢股總靜脈瘀滯的效果。孟媛媛[23]等在肝膽術后使用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結合穴位按摩,對患肢的疼痛、腫脹及血流速度均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危一飛等[24]在膝關節置換術后采用經皮穴位電刺激下肢相關穴位,明顯改善了下肢靜脈血液的高凝狀態,降低術后DVT的發生率。馬國華[25]通過艾灸風市、殷門、懸鐘等穴,同時配合相關中醫護理措施,對其術后DVT的預防具有良好效果。

4.7 穴位敷貼

蘇素娟等[26]用如意金黃散敷貼于下肢相關穴位,并與脈沖式氣壓治療儀聯合,不僅可預防產后下肢DVT,還可改善產后的睡眠質量。王園[27]在剖宮產后使用自制化瘀通脈膏貼敷下肢穴位,根據下肢疼痛、腫脹、凝血指標得出其可有效預防下肢DVT的發生。陳勝瓊等用三七30g、白芥子60g制成穴位敷貼,貼取雙側太沖、足三里、血海和箕門穴,可有效地降低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下肢 DVT 發生。丁玲[28]等使用新型氣壓治療儀,并貼敷七厘散于下肢相關穴位,能預防婦科盆腔術后DVT發生并提高病人的治療滿意度。

4.8 五音療法

李莎等[29]在婦科惡性腫瘤術后進行五行音樂操鍛煉,不僅降低了術后患者的下肢腫脹疼痛程度,還減少了DVT的發生率,增強了患者對下肢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可進一步為臨床的DVT預防工作做參考。

5 小 結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醫預防DVT的方案在臨床上應用,可預防血栓形成又能減少出血量,尤其是中藥外敷、熏洗、敷貼等外治法,不僅安全便利,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在臨床實踐中,諸多因素也限制了其推廣運用。中藥復方雖有多重治療效果,但其藥物間的作用機制較為復雜,目前尚未能探究清楚;中藥制劑注射過程中痛苦較大,難以長期使用。中藥外敷、熏洗、敷貼等雖簡便廉驗,但處方缺乏系統指導;因此,能否以此建立綜合的DVT中醫藥預防與評價指標體系,滿足“病證結合”原則,同時結合現代科技,不斷創新臨床使用方式,才能更好的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于此同時,中醫藥預防DVT缺乏高質量的樣本研究,難以提供可靠的循證醫學證據,我們應進一步制定科學合理的綜合預防方案,未來可考慮開展規范化的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對照試驗,以深入研究中醫預防DVT的有效性,并進一步在臨床推廣運用[30]。

猜你喜歡
瘀血穴位下肢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從“痹癥有瘀血說”論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低血壓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醫學關于“瘀血”的用法
《諸病源候論》導引系列之“卒被損瘀血候”導引法
夏季穴位養心
男性排濕,常按這五個穴位
有一種口渴和瘀血有關
鈥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觀察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