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兒童立場,實現生活育人

2022-03-16 13:39許麗萍
早期教育 2022年6期
關鍵詞:來園兒歌環節

許麗萍

(張家港市梁豐幼兒園,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江蘇省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指出,在各個生活環節中以學習視角對待兒童的生活自理,提供充足的時間、寬松的氛圍,減少不必要的干預,支持兒童制訂合理的規則,學習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培養兒童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學習的視角展開生活活動,需要我們堅持兒童立場,實現生活育人。

一、談話討論,讓幼兒成為生活的小主人

談話討論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題進行交談,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辯論,從而獲取經驗。師生、生生之間的探討交流,有利于教師了解一日生活中幼兒的需要,幫助幼兒建立生活常規。

1.了解需要,讓幼兒成為生活內容的設計者

基于教師立場組織生活環節,易出現“命令式”“一刀切”的現象,忽視兒童的內在需要。如集體式的小便活動,容易出現幼兒消極等待的現象,導致時間的隱形浪費。又如,在自主點心環節,每天的點心品種、數量都一樣,若忽視幼兒的食量大小,容易出現幼兒吃不飽或食過量的問題……若我們轉換視角,基于兒童立場組織生活環節,就會更加考慮幼兒的需要,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如廁,由自己決定當天點心的品種和數量。

生活是幼兒的生活,教師要注重幼兒的感受和體驗,觀察和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給予他們自主安排的權利?;趦和鼋M織一日生活環節,教師可以多詢問幼兒:“你覺得舒服嗎?”“你覺得餓嗎?”“你覺得冷嗎?”……從教師的“我認為”轉向關注幼兒的“我需要”,讓幼兒成為生活內容的設計者,幼兒園生活環節就能成為孩子們喜歡的時光。

2.彰顯民主,讓幼兒成為生活規則的制訂者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幼兒園的生活環節與家庭生活環節有很大不同,幼兒在家庭中的生活是個人生活,較為自由隨意;幼兒園中的生活是集體生活,規則的要求會比家庭生活更多,幼兒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才能快樂地融入集體生活。這些規則并不是教師強加給幼兒的,而是基于幼兒生活的需要,由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商訂的。只有制訂出基于幼兒需要的、彰顯民主的、尊重幼兒認知特點的規則,幼兒在執行規則時,才會主動接受,自覺遵守。

3.傾聽民意,讓幼兒成為生活問題的解決者

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的內容涉及吃喝拉撒睡等諸多瑣碎事件,重復并分散在多個生活時段,容易出現行為問題、人際矛盾或突發事件,如搶占廁所、洗手插隊、偷藏玩具、亂扔垃圾等。幼兒在生活環節中表現出來的行為問題雖小,但其背后存在的隱患卻不小,若教師不注意引導,容易導致幼兒形成不良習慣。因此,教師可利用一日生活環節中的晨間、餐前、離園前等契機開展談話討論,了解幼兒的想法和動機,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引導,幫助幼兒明辨是非、了解后果,主動接受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幼兒園的生活環節是教師進行隨機教育的良好時機,需教師靈活捕捉契機,實現生活育人。

二、藝術浸潤,讓生活環節的組織更無痕

藝術浸潤指通過文學、藝術等方式,讓生活環節的組織淡化“教”的痕跡、凸顯“化”的無痕,使生活環節組織更具藝術性和有效性。

1.兒歌朗誦,讓生活流程的學習更簡單

兒歌即兒童歌謠,具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動、易懂易記的特點,集德育、智育和美育于一體。朗朗上口的兒歌,可以把一些生活常規傳遞給幼兒,幫助他們掌握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例如,午餐環節中,小班孩子易將米粒掉在地上,還容易把飯菜打翻。為了避免直接說教,我們自編兒歌“小椅子,靠靠近;小飯碗,扶扶好;小調羹,拿拿牢;好寶寶,會吃飯”,輔助他們掌握吃飯技能。在兒歌的提醒下,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行為調整不良的進餐習慣。又如,多數的小班孩子自主穿衣技能還有所欠缺,于是我們自編兒歌“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扭吱扭上房子”,幫助他們掌握穿衣步驟。教師還可以根據兒歌附上穿衣步驟圖,編排穿衣動作,幫助幼兒逐漸學會自己穿衣。

2.故事陶冶,讓教育榜樣的形象更生動

故事陶冶法是教師針對生活環節中幼兒出現的行為問題,選擇已有故事或自編故事,啟發幼兒思考,幫助他們明白生活道理或掌握生活技能。例如,針對孩子洗手洗不干凈的問題,我們選擇了繪本《不愛洗手的小熊》,讓孩子們明白洗手只洗一會是洗不掉手上細菌的,要在流動的水中多洗一會。又如,針對剛入園孩子的哭鬧現象,教師通過繪本《我好擔心》《幼兒園里不用媽媽陪》《幼兒園里我不哭》,樹立榜樣,讓孩子慢慢喜歡幼兒園生活。從優秀繪本中尋找教育故事素材,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因為繪本融優美的故事、畫面于一體,符合幼兒直覺形象思維特點,故事中主人公的榜樣形象,對其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具有示范作用。

3.音樂熏陶,讓生活環節的氛圍更溫馨

背景音樂可以減輕人們的緊張狀態、厭煩情緒和過度疲勞,提高工作效率。音樂是無聲的語言,教師用風格不同、節奏不同、音量不同的音樂作為一日生活環節的轉換提示或背景伴隨,能營造更加溫馨的班級氛圍,建設和諧的師幼關系,建立更加自主有序的生活常規。

三、游戲體驗,讓生活環節的組織更有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因此,教師可以創設體驗式情境,采用游戲的方法,讓生活環節的組織更加注重幼兒的感受,更加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

1.情境體驗,注重幼兒的感受

情境體驗法可以引起幼兒積極的、健康的情感體驗,提高其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幼兒主動、快樂的事情。例如,來園環節中,很多孩子一開始并不主動參與擦桌椅等勞動,即使參與勞動也是隨便應付了事,于是教師播放了雷鋒樂于助人的故事,通過“比一比誰的毛巾最吸灰”“尋找哪些地方還藏著灰塵”等活動鼓勵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創設干凈的環境,體驗在整潔干凈環境中生活、游戲的愜意與舒心,逐步形成主動參與來園勞動的習慣。

2.游戲組織,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

生活環節中的一些內容,如洗手、排隊、穿衣等每日重復發生,幼兒常常感到索然無味、敷衍了事,達不到衛生、安全的要求。為提高活動的趣味性,教師有必要運用游戲化方法進行組織。例如,排隊到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常常過于興奮、吵吵嚷嚷,浪費了很多游戲時間,于是我們創新了排隊方式,以“找小貓”游戲快速整隊。又如,孩子們各自的小抽屜里總是亂糟糟的,教師用“物品分房間”游戲幫助孩子學會分類整理。教師運用游戲的方法組織生活環節,可以讓生活環節的組織更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

四、計劃記錄,讓幼兒的經驗在生活環節中生發

《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試行稿)》指出,把握各環節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契機,洞察各環節可能給幼兒帶來的活動經驗。幼兒的計劃和記錄,可以讓教師了解幼兒、發現幼兒,從而生成適合他們需要的活動。

1.計劃,讓幼兒生活環節的行動有規劃

要實現幼兒在園生活的自我管理,離不開生活計劃。我們鼓勵幼兒自主設計一日生活內容,如自主選插游戲牌、自主制訂游戲計劃、自主選擇來園后的勞動項目,讓幼兒管理自己的生活,服務班集體,培養他們做事的獨立性、計劃性、條理性、自信心、合作性,學做生活的小主人。

2.記錄,讓幼兒生活環節的思考看得見

兒童有一百種語言,我們鼓勵幼兒通過多種方式表征、記錄自己在一日生活環節中的想法,以便能呈現他們的學習過程和思考。一是圖畫表征。幼兒可以通過圖畫表達自己的想法,如生活日記、種植記錄等。圖畫表征不僅可以讓幼兒的生活經歷得以留存,還可讓教師更加了解他們的想法。二是統計記錄,如來園簽到、喝水插牌、天氣記錄、溫度記錄等。如在來園簽到環節,教師設計了不同的簽到方式,按來園先后順序簽到、按小組簽到、按來園不同時間段簽到等。幼兒在來園簽到中認識了時鐘,養成了規律作息的生活好習慣。

堅持兒童立場,需要我們在幼兒園生活環節的組織中基于兒童的需要,尊重兒童的想法,相信兒童的能力,減少不必要的干預,給予兒童充足的時間與機會,讓兒童學會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最終實現生活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歡
來園兒歌環節
必要的環節要寫清
如何挖掘“來園、離園接待工作”中的教育價值
迎來送往,妙趣橫生
小簽到 大作用
在農民需求迫切的環節上『深耕』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生活組織探析
睡覺兒歌
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頂崗實習環節
兒歌絕唱
七月的兒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