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民族融合中的江南認同

2022-03-18 07:27
人民論壇 2022年5期
關鍵詞:鮮卑江南改革

李 磊

以江南文化為標尺的孝文帝文教改革

孝文帝改革是推動北魏民族融合的重要歷史變革。一般認為,太和十四年之前的改革由馮太后主持,馮太后去世后孝文帝才開始主導改革。若從改革的內容來看,俸祿制、均田制、三長制、租調制等基本政治經濟制度建設大多完成于太和十年以前。從太和十年開始,改革主要集中于禮制領域,如定朝廷禮服,起明堂、辟雍,定樂章,遷都洛陽等。按《魏書·高祖紀》的記載,太和十年以后的詔冊均為孝文帝所撰,可知改革所觸及的深層次文教問題其實大都由孝文帝主導。

值得注意的是,孝文帝的文教改革并不僅僅體現了他自身的政教理想,而是由切實的時代問題所推動。這一時代問題是北魏在統治了中國北方大半個世紀后,如何建立融合胡漢的新國制以實現長治久安的問題。文教改革正是其中最具統攝性的環節,涉及國憲與民心。正因如此,孝文帝所面臨的文教問題不只是鮮卑人與漢人間的文化差異,還包括漢人士族之間的學術爭端。在遷都之前的太和十二年至十五年間(488-491),圍繞禘、祫、圓丘等禮制問題,漢人士族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以致于孝文帝不得不遣使江南,以期通過引入江南典籍來解決北魏的禮制問題。關于孝文帝向江南借書之事,不僅《南齊書》予以記述,出土于清朝清光緒年間的《李璧墓志》也有記載,著名文學家王融撰寫了很長篇幅的疏文來陳述己見。孝文帝的文教改革是牽涉南北朝歷史走向的大事,以致于南朝也不得不高度關注。

借書江南發生在太和十三年(489),兩年后孝文帝派遣“特有公輸之思”的蔣少游充任副使,密令他考察建康宮殿楷式,為建筑洛陽宮殿作準備。南齊研判出蔣少游的諜偵動機,但仍然允許蔣少游返回北魏。此后洛陽的宮室制度皆出于蔣少游之手。由此可見江南文化對于北魏改革實具有標尺作用。孝文帝之所以選擇洛陽而非鄴城為新都,也是為了讓改革不為河北士族所左右,故選擇以江南文化為融合胡漢、實現大一統的價值引領。在這個意義上,江南從未外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乃是當日中國南北元素匯聚共同作用的結果。

除了孝文帝主動直接從江南引入典籍與宮室制度外,南齊也每年“特簡才學之士,以為行人”,通過遣使聘好向北魏展現江南的人物風流。太和七年至十八年間(483-494),南齊向北魏遣使十二次。其中兩次出使的劉纘得到北魏君臣的一致贊譽,據《南齊書·魏虜傳》記載,“太后馮氏悅而親之”。劉纘的出使對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成員劉芳之官運也有影響。劉芳為劉纘族弟,為馮太后所罰后恰值劉纘至,于是被馮太后擢升為兼主客郎負責接待。按《魏書·劉芳傳》的記載,太和九年(485)劉纘出使后,劉芳為中書博士,后又任中書侍郎,成為孝文帝革變舊風的決策參與者。接待劉纘的另一兼主客郎甄琛,他對劉纘的器貌念念不忘,時常嘆詠之。在甄琛六十余歲時,劉纘的后人入洛,甄琛迎娶了其孫女。這成為北魏的佳話,朝廷專門下詔為其婚禮給予廚費。

南齊使者的到來,給北魏君臣留下了關于江南文化的直觀印象。據《南齊書·魏虜傳》記載,孝文帝甚重齊人,每有南齊使者到來,均親相應接,申以言義。他常對臣下說:“江南多好臣?!碧褪吣辏?93),南齊名士王肅投奔北魏,迅速成為孝文帝改革集團的核心成員。對于孝文帝優禮王肅的緣故,陳寅恪先生認為:“固別有政治上之策略,但肅之能供給孝文帝當日所渴盼之需求,要為其最大原因?!毙⑽牡鬯逝蔚?,為“其宗賢之流風遺著”。王肅出身江南第一流高門瑯琊王氏,瑯琊王氏的人物風流自魏晉迄于宋齊代代不絕。王肅之父王儉更貴為南齊宰相,長于禮制。故陳寅恪先生說王肅“能抱持南朝之利器,遇北主之新知”?!段簳ね趺C傳》在記述王肅北奔后在鄴城拜見孝文帝的場景時,特意描繪了王肅的風儀,說他“辭義敏切,辯而有禮”,“陳說治亂,音韻雅暢,深會帝旨”。王肅的言談舉止、思想觀念均得到孝文帝的高度認同。孝文帝初見王肅便“促席移景,不覺坐之疲淹也”,以后日益器重禮遇,或屏左右,相對談說,至夜分不罷,“親貴舊臣莫能間也”。王肅用劉備諸葛亮的關系來形容二者間的親密,“自謂君臣之際猶玄德之遇孔明也”。

仿學江南與北魏胡漢貴族的精神融合

孝文帝的文教改革為江南文化在北魏的傳播培育了社會土壤。無論漢人士族還是鮮卑貴族,皆以江南名士風度為仿學對象?!段簳ね趺C傳》記載了王肅的侄子王誦獲得聲譽的故事。王誦宣讀詔書“音制抑揚,風神疏秀”,從而讓“百僚傾屬,莫不嘆美”。王誦的語音與風度,體現了江南高門的文化教養。由出身瑯琊王氏的王誦在百僚中宣讀詔書,這一安排本身便表明了北魏朝廷認同江南文化的態度。在這樣的時政語境下,江南的名士風度成為百僚嘆美、仿效的對象。

即便是在南朝門閥序列中位居末端的家門,當其子弟奔北后也成為北魏君臣欣賞、仿學的對象。如裴粲,他出身于河東裴氏,以“善風儀”聞名于世。晉宋之際劉裕北伐關中時,河東裴氏南遷,南齊時已經成為豫州豪族。在齊明帝奪位的政爭中,裴氏是其重要的軍事支持者。東昏侯即位后,南齊政局混亂,裴氏降魏。在南朝的門閥社會中,河東裴氏屬于晚渡的僑姓家族,在政治上難入高流官序。在門風上,裴氏尚武,難以躋身名士圈。然而對于北魏君臣而言,裴氏的文化面貌已足以滿足其對江南士風的企羨之心。這是裴粲以“善風儀”著稱于北魏的社會背景。

憑借“風儀”,裴粲在政壇上化險為夷。裴粲曾得罪了握有大權的高陽王元雍,元雍含怒等待他的到來。按《魏書·裴粲傳》的描述,裴粲會見元雍時“神情閑邁,舉止抑揚”,元雍的目光為他所吸引,不知不覺緩解了怒氣。等到坐定后,元雍對裴粲說:“相愛舉動,可更為一行?!庇谑桥狒颖阆孪癁樵褐噩F了進來時的神情舉止,并從容而出。又有一次,裴粲拜訪清河王元懌,剛剛下車便遭遇暴雨,裴粲并不因為大雨打濕衣服而改變神情舉止,仍舊容步舒雅。元懌令人持蓋為之擋雨,并向左右之人感慨:“何代無奇人!”后來宣武帝聽說裴粲善自標置,也想觀賞他的風度,派遣使者到裴粲家傳詔,在很短的時間里,相繼派遣了多位使者。裴粲家人不明原因,全都感到恇懼,唯獨裴粲十分恬然,神色不變。宣武帝得知后為裴粲的從容恬淡而欣賞感嘆。

在仿學江南的時風下,河北士族很快習得了江南人物的容止風儀。如出身范陽盧氏的盧元明,《魏書·盧玄傳》載其“風彩閑潤,進退可觀”。盧元明的進退風儀為臨淮王元彧所欽愛。中山王元熙見到后,引用東晉名士王恭的名言來贊譽盧元明:“盧郎有如此風神,唯須誦離騷,飲美酒,自為佳器?!滨r卑貴族不僅能夠欣賞河北士族身上所具有的江南文化因素,而且還對江南的文化典故十分熟悉,借以闡發自身的文化見解。

鮮卑貴族借用江南典故贊譽本朝名士,還有清河王元懌之例?!段簳⒎紓鳌份d,劉芳從子劉懋“器宇淵曠,風流甚美,時論高之”,元懌愛其風雅,經常目送他離開,并說:“劉生堂堂,搢紳領袖,若天假之年,必為魏朝宰輔?!痹獞苏Z引用了宋明帝贊譽褚淵的典故,宋明帝認為褚淵僅憑遲行緩步便能得宰相之位。劉懋出身彭城劉氏,祖、父皆在宋明帝時期出仕,并有名位。元懌引用宋明帝時期的典故,既盛贊劉懋本人,也對其家門仕宦表達了尊敬之意。

這些事例表明,經由孝文帝的文教改革,鮮卑貴族已經具有了非常深厚的文化教養,他們與河北士族在認同江南文化方面別無二致。正是以江南認同為基礎,北魏鮮卑貴族與河北士族之間才會發生精神融合。

門閥體制:江南認同促進北魏民族融合的一種作用機制

在鮮卑貴族仿學江南人物風流的過程中,孝文帝改革集團的核心成員崔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段簳ぞ澳率鮽鳌酚涊d,元顯和為司徒記室參軍,時任司徒的崔光評價他說:“元參軍風流清秀,容止閑雅,乃宰相之器?!贝薰鈱Ⅴr卑貴族元顯和視作名士,并按江南盛行的玄學觀念予以期許。崔光對人物的評價與其政治地位有關?!顿Y治通鑒》卷一四〇齊明帝建武二年八月條,整理出孝文帝改革所倚重的人員名單,王肅、劉芳、崔光皆名列其中。崔光與劉芳一樣,都是在北魏占領劉宋青齊地區后被遷徙至代地的“平齊戶”,他們在文化面貌上更接近江南。崔光躋身孝文帝決策圈的時間大致在太和十年至十七年間(486-493),這正是孝文帝著力推行文教改革的時期。孝文帝以“高才大量”來評價崔光,并認為他會在二十年后當上司空。宣武帝、孝明帝之時,崔光長期居于政治中樞,并且領齊州大中正。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建立門閥體制,中正在門閥體制中居于核心地位,品評人物正是中正的職責所在。

為崔光所品評的鮮卑貴族還有元彧。崔光對他的評價是:“黑頭三公,當此人也?!币馑际窃獜诤诎l的年紀便能當上三公。據《魏書·太武五王傳》,尚書郎盧道將對吏部崔休品評了元彧及其從兄安豐王元延明、中山王元熙,說:“三人才學雖無優劣,然安豐少于造次,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濟南風流沉雅?!北R道將、崔休之所以具有評價三王的權力,乃因其身居選官的職位,對三王的仕途有重要影響。鮮卑貴族被納入官僚體制之中,接受門閥觀念的審視,這正是孝文帝改革的結果。

在門閥體制中,吏部依據中正的評定授官,中正則須采摘清議。門閥居于士論的中心,既壟斷中正之職,又操縱輿論,其價值觀念得以貫穿到選官的諸多環節中。孝文帝改革的舉措是將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納入同一門閥體制,由此一來,無論鮮卑貴族還是漢人士族,他們的仕宦生涯均須受到士論的深刻影響。元顯和為濟陰王小新成之孫,起家為司徒記室參軍,居于第一流高門的清流官序中,府主崔光的品評自會對其仕宦生涯造成影響。元彧等人作為宗王無須中正品第,為超品,一般以四品官起家。盡管如此,他們仍處于士論之中。元彧等三王被時人比較評價:“三王楚琳瑯,未若濟南備圓方?!保ā段簳ぬ湮逋鮽鳌罚┧@清望也會影響其政治前途,獲取盛譽的元彧起家便被拜為前軍將軍、中書侍郎。

元彧之所以獲得優于元延明、元熙的評價,乃在于他更加“風流沉雅”?!段簳ぬ湮逋鮽鳌愤€記載了元彧之“姿制閑裕,吐發流靡”為王誦所心醉忘疲之事,特意指出“瑯琊王誦有名人也”,意在表明元彧的“風流沉雅”是受到江南第一流高門認可的。評價元彧等人的盧道將出身范陽盧氏,崔休出身清河崔氏,均為北魏第一流高門。元彧的“風流沉雅”得到瑯琊王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一致的贊譽,表明南北高門在認同江南人物風流方面已經達成了一致,這種價值共識還通過門閥體制重塑了鮮卑貴族的精神風貌。正是借由門閥體制,江南認同在北魏民族融合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猜你喜歡
鮮卑江南改革
小編有話說①
小編有話說②
小編有話說①
鮮卑族的崇山與祭天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鮮卑民族初探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淺論幾個北方游牧民族的婚姻習俗
“改革”就是漲價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