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聯合耳穴貼壓對頭暈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

2022-03-20 06:33陳海香蔣佳琪余艷蘭
中醫外治雜志 2022年6期
關鍵詞:頭暈耳穴艾灸

陳海香,蔣佳琪,余艷蘭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神內科,湖南 長沙 410000)

頭暈是一種腦部功能性障礙疾病,常伴有頭昏、頭脹、頭重腳輕、腦內搖晃、眼花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常用物理、飲食、中醫中藥綜合方式治療本病,但是效果欠佳[1]。耳穴貼壓是將王不留行籽、磁珠固定在耳穴表面,通過按壓起到活血通絡、醒腦定眩作用的治療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治療頭暈患者。但是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2],單一耳穴貼壓治療效果不佳,且治療后復發率較高。艾灸是利用艾炷燃燒產生熱量作用于特定穴位,激發人體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起到開竅醒神、補腦益髓、提升氣血、止暈定眩的作用[3]。鑒于此,本文為了研究艾條聯合耳穴貼壓對頭暈患者的臨床療效,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內科收治的536例頭暈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內科收治的536例頭暈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268例)和聯合組(268例)。常規組中,男127例,女141例;年齡31歲~68歲,平均(49.58±8.33)歲;病程6個~62個月,平均(34.21±9.33)個月。聯合組中,男122例,女146例;年齡31歲~69歲,平均(49.60±8.37)歲;病程6個~63個月,平均(34.25±9.35)個月。兩組臨床資料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中醫診斷參照《中醫內科學》,患者視物有旋轉感,頭重腳輕,頭暈目眩,并伴有耳鳴、頭脹,煩勞時加重,急躁易怒,四肢麻木,失眠多夢等癥狀[4];②臨床資料完整,且依從性較佳者;③知情本次研究者。

1.3 排除標準

①不能與醫護人員正常溝通者;②肝腎功能不全者;③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患者。

2 治療方法

2.1 常規組

應用耳穴貼壓治療?;颊呷∽?,對耳郭皮質下、頸椎、神門、耳尖、三焦、額、肝穴進行消毒后,粘貼上王不留行籽,并用食指、拇指指腹按壓穴位,3次~5次/d,2 min/次,雙耳交替,共治療14 d。

2.2 聯合組

在常規組基礎上聯用艾灸治療。選取頭部百會穴,消毒后,鋪上6層棉紙,然后醫師手持艾條,點燃梯段,燃著端垂直按壓在百會穴,按壓5 s,重復3次。選取風池、天柱穴消毒后,點燃艾條后利用溫和灸法治療,每個穴位10 min,共治療14 d。

3 療效分析

3.1 觀察指標

①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利用南京科進實業有限公司的KJ-2V1M型經顱多普勒彩超檢測儀測試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椎動脈、基底動脈的血管搏動指數(PI)和平均血流速度(MV)。②生化指標:抽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靜脈血各5 mL,以2 000 r~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3 min~5 min,取上清液,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試血栓素B2(TX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利用北京普朗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PUZS-600B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③隨訪1 a內的復發率:對患者治療3、6個月及1 a后的復發情況進行統計,并計算復發率。

3.2 療效標準[5]

痊愈: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消失,椎-基底動脈供血正常,治療后6個月內無復發;顯效:頭暈、惡心嘔吐等癥及椎-基底動脈供血明顯改善,治療后6個月內無復發;好轉:頭暈、惡心嘔吐等癥及椎-基底動脈供血好轉;無效:頭暈、惡心嘔吐等癥及椎-基底動脈供血無變化或加重??傆行?(268-無效例數)/268×100 %。

3.3 統計學方法

3.4 治療結果

3.4.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總有效率99.25 %,明顯高于常規組的93.28 %(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4.2 兩組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椎-基底動脈PI和MV相近(P>0.05)。治療后,椎-基底動脈PI均明顯下降,且聯合組顯著下降;椎-基底動脈MV均明顯提高,且聯合組顯著提高(P<0.05)。見表2~表3。

表2 兩組椎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3 兩組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3.4.3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TXB2、PAF、Hcy相近(P>0.05);治療后,兩組均明顯降低,且聯合組顯著降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3.4.4 兩組隨訪1 a內復發率比較

隨訪3個月,兩組的復發率相近(P>0.05);隨訪6個月及1 a,聯合組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5。

表5 隨訪1 a內的復發率比較 例(%)

4 討 論

頭暈是由于腦供血不足造成的常見疾病,目前臨床上治療本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常用血管收縮抑制類藥物、前庭神經鎮靜藥進行治療。但是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6],藥物會加重頭暈,只有針對病因治療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并且服藥過久會產生副作用。中醫治療頭暈副作用小,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中醫學認為[7],頭暈是由于飲食不節、情志不遂、跌撲損傷、瘀血內阻導致經脈運行不暢,精髓氣血難以上營于腦部,出現腦??仗撍?。中醫學理論研究顯示[8]:耳與臟腑經絡關系密切,各臟腑組織在耳郭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貼壓以經絡理論為基礎,通過壓豆刺激耳郭的特定穴位,調節氣血、疏通經絡。本研究選取皮質下進行刺激,益心安神、疏經行血、化痰通絡、下氣通腑;頸椎穴行氣活血、疏經止痛、祛風通絡、強脊益精;神門穴安神;耳尖穴清熱祛風、解痙止痛;三焦穴利水化濁、養血通經;額穴鎮痛;肝穴通絡止痛、解郁養血。但是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9],單一中醫外治方法治療效果不佳,且治療后易復發。艾灸是借助灸火溫熱性刺激機體,具有升陽舉氣、消腫散結、行氣活血、溫通經絡的作用。本次研究以壓灸法刺激頭部百會穴,不僅醒腦開竅、安神定志,而且熱流緩緩透進穴位,快速發揮藥效;用溫和灸法刺激風池、天柱穴,起壯陽益氣、清熱明目的作用。本次研究發現,聯合組總有效率99.25 %,明顯高于常規組。

另外,頭暈患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艾灸能夠行氣活血、溫通經絡,加速椎-基底動脈血液流動,促進腦部血液循環[10]。TXB2具有血小板凝聚及血管收縮作用;PAF能夠活化血小板,促進血小板凝聚;Hcy可加劇炎癥反應與脂質過氧化,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艾灸加速腦部及頸椎局部血液循環,使患者陽氣通達,治療后兩組椎-基底動脈PI均明顯下降,且聯合組下降更顯著;椎-基底動脈MV均明顯提高,且聯合組顯著提高。治療后兩組TXB2、PAF、Hcy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聯合組顯著降低。隨訪3個月兩組的復發率相近,隨訪6個月及1 a,聯合組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組,這說明艾灸能夠提高耳穴貼壓治療頭暈效果,降低復發率。

綜上所述,應用艾灸聯合耳穴貼壓治療頭暈患者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生化指標,降低復發率,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頭暈耳穴艾灸
防跌倒,當心直立性頭暈或眩暈
頭暈和眩暈有何區別
艾灸與耳穴治療假性近視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輔助器
老年失眠多苦悶,耳穴壓豆來幫忙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梳走頭暈
頭暈暈的,好像中暑了
耳穴貼壓配合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
艾灸配合按摩治療尿潴留5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